弟子规儿歌版幼儿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弟子规幼儿课本

  《弟子规幼儿课本》是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图书,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方面来教导我们怎么做,三字一句,押韵顺口,非常适合朗诵。

  内容简介

  《弟子规幼儿课本(上)》内容广泛,浅显易懂。它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方面来教导我们怎么做,三字一句,押韵顺口,非常适合朗诵。《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和为人处世的基本读物。为了便于小学生们理解记忆,配上了精美的插图和汉语拼音。相信小读者们定会受益匪浅,爱不释手。

  第一单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考,幻事生。

  第二单元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老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返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老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三单元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愚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屡,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第四单元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弟子规儿歌版幼儿园

弟子规幼儿园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这部书中包含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它教育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做事、读书,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等。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幼儿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弟子规》,将《弟子规》中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做中教合一”将《弟子规》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于生活相融合,让经典浸润幼儿幼小的心灵。

  一、通过多种形式解读《弟子规》。

  如何让幼儿通过学习《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中圣贤的教诲,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帮助幼儿解读《弟子规》。

  1.巧用时间,诵读经典。

  学习《弟子规》,识记是基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由多个活动组成,如,晨间锻炼、点心活动、集中活动、区域活动、餐前准备、餐后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每一个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的时间,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巧妙地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如利用幼儿餐前排队洗手等待的时间,诵读或复习《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当然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需要老师的智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然而既要使幼儿学到《弟子规》的知识,又要使他们不厌其烦,兴趣浓厚。大家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老师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弟子规》。如在餐后活动中,组织幼儿两人一组,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复习、对答《弟子规》的内容。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我们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这种竞赛、PK式的游戏形式特别有兴趣,玩了一遍又一遍,兴趣盎然,最后的获胜者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奖励,一颗小小的“五角星”、“小红花”都能带给幼儿特别的高兴和满足。

  2.集中教学,领会经典。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课本。但是,《弟子规》中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怎么办?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将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因此通过集中教学,让幼儿领会、理解其中的经典内容显得尤其重要。我园各年段教师按照《弟子规》学习计划,每周上好一节《弟子规》集中活动课。教师们集思广益,使集中活动形式多样。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理解《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的这句话的意思,小班年段的教师就设计了一节《我会刷牙啦》的社会活动。首先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画片《米卡好习惯——我会刷牙啦》,让幼儿知道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洗脸、刷牙,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然后引出《弟子规》中的 “晨必盥,兼漱口”这句话,学习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引导幼儿诵读。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就将幼儿的生活与《弟子规》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避免了盲目地说教,让幼儿在快乐中、生活中学习经典。

  3.家园互动,共享经典。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就越好。反之,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就打了折扣。通过开家长会,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对学习的内容要经常和家长汇报,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教学收获会更大。我们老师也利用各种家园互动平台如:家园联系栏、便条、飞信、班级QQ群、安康家园网等将本班所学的《弟子规》相关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配合、辅导幼儿学习《弟子规》。特别是大一班有几位家长是我县爱心义工团的成员,他们经常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献爱心义工活动,多次开展社会活动,落实《弟子规》到行动上“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比如:捐款赈灾,发动小朋友捐献物品,支援灾区。或者举办户外亲子活动,由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园里面捡垃圾。把《弟子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小朋友慈悲、仁爱、广大之心,也使家长受到一定的同化。通过各种活动,家长们都深有感触:《弟子规》改变的不但是孩子,他们也深受感染。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坚持学习经典,践行经典,我们身边的正能量一定会越来越多,社会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二、通过环境创设渗透《弟子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交换作用,才能获得发展。”那么我们幼儿园就要积极创设相关、适宜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首先我们围绕《弟子规》的内容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中创设《弟子规》主题墙,以图片、经典诵读、故事、成语等方式呈现在主题墙上,另外也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通道、走廊悬挂《弟子规》图片,还有在各公共楼道也张贴一些和《弟子规》有关的知识图片等。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利用早晨、傍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中与孩子一起学习、分享《弟子规》。其次我园还利用广播播放《弟子规》相关内容,总有一些幼儿听到广播中播放的《弟子规》后,依依呀呀地跟念着,常常能听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赞许声。最后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也布置了一块和《弟子规》有关的主题墙。如小一班在班级的墙面上布置了一块“我有好习惯”的主题墙,其中的内容就是幼儿学习《弟子规》后养成的一些好习惯,由家长或老师拍成照片张贴在墙上,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与这块主题墙“对话”,因为里面的内容是他们自己呀。而且老师还把这块主题墙做成可操作,当一些幼儿有进步,养成某种好习惯时,老师就将他的照片插在上面,而一些幼儿没有遵守规则时,老师就将他的照片取下来,这种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通过一日各活动践行《弟子规》。

  幼儿在园参加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有规则的,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特别是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中,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规则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幼儿没有学会遵守规则,那他们在活动中就很难学会与人交往、游戏。所以通过学习《弟子规》,并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践行《弟子规》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点心、集中活动、午餐、餐后安静活动、午睡、游戏活动、离园等。如一些孩子入园时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或与父母道别时,总是心不在焉、应付式的说一声“早上好”、“再见”等,这时我们老师及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这一错误表现,告诉他们和别人问好、打招呼时一定要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问起对,视勿移”。在班级的图书角,我们张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的图片,提醒幼儿阅读图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幼儿的管理能力,通过“值日生”“小组长”“小桌长”等来协助老师提醒、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如集中活动时一些幼儿坐姿不端正,歪歪扭扭,这时本组的小组长马上就会提醒该幼儿要做的“勿箕踞,勿摇髀”。在盥洗室的墙壁上,我们挂有“便溺回 辄净手”,在衣帽间镜子前写着“冠必正, 钮必结”,让幼儿自我监督,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天进餐时,老师都会朗诵“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并在日常教育中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 幼者后”等礼貌行为。在生活中贯穿《弟子规》教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规范了幼儿行为,提高了幼儿素质。

  另外我园还根据《弟子规》中相关内容制定《弟子规》力行表,每周一张发给家长,请家长记录、评价幼儿在家践行《弟子规》的情况,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通过国学经典的力量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让传统礼仪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儒雅的气质,高尚的美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弟子规全文

医院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