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实验简单易做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小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过程不怎么复杂。首先,要剪下许多小纸片,把这些小纸片合在一起。再拿一块塑料板,把塑料板在衣服上反复摩擦,让塑料板产生静电。然后就把塑料板放在小纸片的上面,让小纸片不用任何东西支撑就能动来动去,像跳舞似的。可是,我就像中了邪似的,怎么也不能把小纸片吸起来,我开始有点想半途而费,可我又想起老师说的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我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做成功,我又回想一开始为什么做不成功,再把我一开始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我终于做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有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物理小实验简单易做

做小实验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实验,名叫:“烧不破的纸”。讲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用火去烧纸,纸不破是不可能的。不信你也来试一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神奇而有趣的实验吧!

  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下面的材料:一个小盆子,一百毫升水,100毫升酒精,一张纸条,一个打火机和一个镊子。

  由于要点燃明火,这个实验是爸爸陪同我完成的。首先,把水和酒精倒在一个小盆子里,让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然后我拿起镊子将白纸片浸入混合液体里面,让白纸在里面翻个面,充分吸收这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再用镊子把白纸片夹出盆子外。这时候可以闻到纸片上有浓浓的酒精的味道。

  “堇瑜,把纸片夹住离身体远一点。”爸爸提醒我,我发动了打火机,随着火苗移动到纸片底部,一团蓝色的火焰“腾”的一下包裹住了纸片,我也感觉到了手上的镊子开始温热了起来。不一会儿火灭了,但是把纸片摊平来看,没有一丝燃烧过的痕迹。

  爸爸看到我半信半疑的样子后说:“堇瑜,我们再试一次吧!”我也正有此意,就点头答应了。这一次,我把纸片浸泡的时间更长了一些,这次的火焰升腾的更大了,但是纸片却依然完好无损,甚至没有一点发黄发黑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由于酒精的燃烧点比水低,所以点燃之后酒精先燃烧,燃烧时火焰遇到了水就会降低温度,使得温度不会达到纸的燃点,从而起到了“保护”纸张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物理实验操作(04)探究水的沸腾

  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器材:烧杯(50)1个水(温度接近90℃)温度计(0-102℃)1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穿过纸板插入水中。4点燃酒精灯,开始对烧杯加热。5水温达95℃后,每隔30秒记一次温度值,直至水沸腾2为止。6将酒精灯熄灭,取出温度计。7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

  温度计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

  时间0123456789温度值(℃)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_。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评分细则

  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正确记录1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1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穿过纸板插入水中14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15点燃酒精灯方法正确16每隔0.5记一次温度值,时间控制正确17温度计的读数及时、方法正确18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19取出温度计110绘制图象正确,结论合理1得分合计说明:1.本实验不要求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实验结束,学生只需取出温度计,烧杯由监考教师负责整理.

  实验总得分学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测试日期:年月日

物理实验报告

  同组者实验日期2003年9月21日实验名称实验一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则·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

  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四、实验步骤: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测石蜡的密度

  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五、数据及数据处理:(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136.32120.55119.7649.24118.74170.25铜块密度盐水密度石蜡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测密度测定盐水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

  26.5574.5776.270.05

  待测盐水的密度

  测定细小铅条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32.3674.57104.200.05待测铅条的密度

  六、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测密度的方法。但让液流沿着瓶壁慢慢地流进瓶中,避免在瓶壁产生气泡较难。

  通过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了有效数字、不确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物理小实验揭开生活常识的面纱

  一、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情感的激发。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理解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前提,每当教学一个新的物理概念,都要尽量通过实验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我将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仪器带到教室,并请了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人一边使劲拉,这两位同学拉得满头大汗,都没能把它拉开,台下的同学见此情景,纷纷跑到台上来帮忙,台下还有同学齐声呐喊“加油!”最终,同学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拉开。当把阀门打开,我轻轻一拉,就把两个半球分开了,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奇,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从他们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此时的学习兴趣有多高,而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轻松愉快,又很好的掌握了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快乐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实验的引入,学生听起来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思维理解活动远远不如实验效果好。

  二、课堂上实重视演示实验,并能力求让学生参与,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个学生的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悟性”差异,主要取决于对日常生活的认知能力。演示实验让学生的直接参与,充分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如果学生可以做的演示实验完全让给学生来做,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再思考中探索,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物理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再现物理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鸡蛋、盐、水、玻璃杯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用来做惯性、压强、浮力、浮沉条件等实验。惯性实验中,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因为惯性而静止,又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在做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教师演示实验,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解决好缺乏实验器材的难题,其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想作好演示实验,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中的物理情景。为此,我们物理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材上的一幅插图或一道习题也要尽可能搬上讲台为学生进行演示。

  三、加强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的观点表明,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是教师为完成某种过程而教学,而是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学生分组实验能使学生把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再现,而且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考查的是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思索的能力。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会增加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数有哪些?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后的环节就是验证猜想。抓好探究性实验,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完成一个“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中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在物理教材中,许多对我们来说已经有明确结果和结论的定理、定律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结果是未知的,这正好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素材。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对某一规律发现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考物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家们“善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四、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我和学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学习活动中,提出当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怎样的像?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怎样的像?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又成怎样的像?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在探究过程中议论纷纷,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结论。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开展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即体现了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洞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习物理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个趣味物理实验

  今天的物理课,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趣味横生的实验。只要靠一根绳子,上面的物体就可以做有规律的循环摆,仿佛远远看去就如同水蛇一般。

  刚开始听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同学们都半信半疑。有的同学还提出了质疑:“那怎么可能?两个初始速度,以及质量都不相同的物体,怎么可能做有规律的循环摆运动?”但是老师却轻轻地一下,他说:“其实科学并不需要有多高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他其实就发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以及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中。”

  只见他把这个装置先,各自绑放在一个绳子上。其中一个小球是蓝色的,另一个是黄色的,当它拉动这个黄色的小球时,那个白色的小球纹丝不动。当初我们都以为,这个实验肯定是失败的,结果没过了几秒钟,那个黄色的小球便开始有了动静,跟着这个红色的小球,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但是节奏还是不统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小球的节奏逐渐统一,摆成了一个壮观的S形,但是他们在最后却又不是同时停下,而是以相同的姿态,相同的速度却以不同的方式停了下来。同学们都不禁赞叹:“物理来源于生活,早上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东西,却能在物理中体现出来。”

  老师高兴的向我们解释道:“其实这个东西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同学们都熟知的在音乐上的节拍器,便是应用了这个东西,它通过一种叫做无形波的“波纹传导”现象,将无形之中的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最终达到统一初始速度,从而使得他们获得统一摆动幅度。”

  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果然是生活中物理物理中生活,物理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奇思妙想的汇聚吧!

有趣的物理实验

  今天,我心血来潮想做一个实验。我要做的实验是“带电的报纸”。

  其实这个实验大家都听说过的,准备工具也很简单,就是一张报纸,还有一支笔。实验步骤是: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我自己试了一下,第一次,我信心满满。我拿这报纸,用铅笔在纸上摩擦了好几回。迫不及待的把它贴在墙上。可是这纸就像不听话的奴仆,刚一松手,它就掉了下来。我又试了一次,果然贴在了墙上。

  我不明白是为什么,我查了一下电脑,上面是这样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我们用铅笔摩擦报纸,使报纸带电,这样带电的报纸就会被吸到墙上。当屋子里空气干燥时(尤其是冬天),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时,就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

  除了报纸我还试了其它许多东西,比如:普通的纸,餐巾纸,垃圾袋等等,我惊奇地发现,在纸类里,好像只有报纸能靠静电粘在墙壁上。此外。我还发现,垃圾袋尽然不用摩擦就能轻而易举地粘在书柜上,书桌上,墙壁上,怪不得我每次套垃圾袋,特别是在冬天都会有一种被静电电到的感觉。

  这些东西到底为什么会产生静电这个问题,终于从实验中给了我和大家一个完美的答案。

  通过这次实验,我和我的家人收获了很多。我知道了:报纸通过铅笔的摩擦而产生静电,从而粘在墙壁上。我还知道了除了报纸以外,还有许多东西也能用静电的原理粘在墙壁上。此外,我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垃圾袋能像粘和剂一样随意粘在任何一个地方。

  总之,从这个实验以后,我喜欢上了科学,爱上了做实验,因为从实验中能给我们许多知识,让我们懂得更多地道理。“学海无涯,苦做舟”,科学是无穷无尽的,科学需要人们去探索并且创造!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名称:烧不着的布条

  实验器材:棉布条.水.酒精.火柴.

  原理:不同物体的燃烧点不同。

  过程: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时,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小物理实验

  今天中午,太阳终于出来了,我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材料是一块镜子和一盆清水。

  做实验前,应先把盆子放满清水,再把镜子斜放在水中,面朝太阳光。通过反射原理,镜子把照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墙上,墙上就会慢慢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有规则的美丽图画,当盆里的水静止之后,你就会发现,那是七种色彩——红、橙、黄、绿、蓝、靛、紫。只要稍稍再动一下镜子,那一组色彩就又会随着水的晃动有规律地扭动起来,一会儿才会再次地平静下来,从下至上、从冷色到暖色排列起来,水中的镜子也会出现七种颜色,美丽极了。

  这小小的实验,竟然这么多的知识,自然界真是奥妙无穷啊!

一次有意思的物理实验

  今天科学课上,认真严肃的小兰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物理小实验。

  首先,老师分别拿出了两个一样长度的长轨道,不过一个是塑料的,一个是木头的,还有一个小木块。然后我们发现两个长轨道的一端都有一段一样长的弹簧,这时老师解释道,这是为了在实验的时候,让小木块挤压弹簧并保持相同的长度,这样就能保证木块受到一个相同的外力。接着老师就把小木块放在其中一个轨道上,等到挤压弹簧至最小的时候就松手,然后小木块就被弹簧弹出了一段距离。老师还说,木块在两个轨道上被弹出的距离不一样。这时,我们都急不可耐地想要亲自实验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到我们自己操作的时候发现果真如此,并且在塑料的轨道上滑得更远一些。原来阻碍木块运动的力叫作摩擦力,但不同材质产生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木块滑出的距离也不一样。

  临近下课,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将来碰到的挫折就像这次实验中的摩擦力,会阻碍我们前进,当困难越大时,要更加勇敢地去面对它,否则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真是一次有意思而又意义深刻地一次实验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炒菜做美食家常菜

废物利用手工制作大全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