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红楼梦的感受3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红楼梦》的感想

  《红楼梦》几乎人人都能谈论个真知灼见,笔者在此斗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各位读者一定要不吝赐教,这样才叫笔者真正高兴。

  笔者认为《红楼梦》一书写得很成功在于每个人都是有性格的,每个人的性格又决定了各自的命运,而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命运整体是“原应叹息(——元、迎、探、惜春)”,所以形成了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悲惨的一生。

  《红楼梦》主要是写贾宝玉和薛宝钗及林黛玉还有一群女子的爱和情的故事。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是一种情,一种朦胧的情。这与林黛玉的性格有关,林黛玉爱犯小心眼,说话直白,不容她和贾宝玉的情里有一丝杂质,是一种小家碧玉的可爱;薛宝钗温柔贤慧,知书达理,是一派大家闺秀风范,好像天生就是贾宝玉的太太;其他一群女子和贾宝玉算是一种友情吧,也是有情,但是纯粹一些,程度比较浅。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始终不渝,他俩之间想不到爱和婚姻这些字,有一回紫鹃为林黛玉小姐的未来发愁,就启发了一下林黛玉,林黛玉和贾宝玉便有一场惶惶然的试探戏,但最终不了了之。林黛玉若是在如今社会,有人给她介绍一个适合做她爱人的男子,林黛玉一生便有了依靠,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情不会因为嫁人了而消失,因为这是一份情,无关风花雪月。我假设给林黛玉介绍秦湘莲,秦湘莲如果追求林黛玉,成功率应该蛮高的,林黛玉的才情相貌也应该不会让秦湘莲失望。我们不要想林黛玉的男人会是庸俗无比的。这只是借用“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而谈,实际上书中写的是林黛玉前生和贾宝玉已经结缘,只是今生还是缘浅,无法牵手。真感情是讲专一的,要给林黛玉介绍秦香莲怕也是通不过林黛玉的心,但是贾宝玉却姐姐妹妹一堆,似乎并不是专一,这对贾宝玉来讲感情并不是最重要的,男人在古今都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贾宝玉在众多泥男中算是不错的了,他至少关心女孩子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目无女人。

  贾宝玉是个俗世的男子,虽然骨髓里深爱林黛玉,但是他注定和林黛玉走不出爱这一步,所以就有了适合贾宝玉的薛宝钗,薛宝钗是爱贾宝玉的,她的爱是温暖而体贴的,她理解林黛玉,也劝解贾宝玉,她爱世人,和大家关系融洽,这就是一个合格爱人的典范。贾宝玉其实也是爱薛宝钗的,《红楼梦》里面有几处单独写到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文笔,虽然是在众人面前,但好像是只描写了他们两个。贾宝玉喜欢薛宝钗的肌肤。元春赐镯子的那一场戏,贾宝玉发现薛宝钗丰腴温润,就有些喜欢。后来又安排了几句对话,贾宝玉对薛宝钗还是很有感觉的。

  贾宝玉娶薛宝钗是必然的,这有点像拉票,林黛玉孤单,没人支持,薛宝钗有众多女朋友支持,票数就多,所以当选最美的新娘。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巴,也包括他自己。果然婚后贾宝玉就显出一个男子的自私和狭隘。为了自由,放弃责任,出家当了和尚,这也是富家子弟的弱点。

  其他女子和贾宝玉一场欢笑嬉闹,到后来每一个妹妹都嫁给了眼泪,这就反应出整个封建社会的总体弊病,在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地位,总是当隐形人。按说古代女子很多是才华横溢的淑女,她们整天关在闺房操练琴棋书画,对诗词歌赋之类也是颇有造诣,却没见过她们留名在世,少许几个也是搭上男人的关系,这里说搭上男人关系并不是现代说的男女关系什么的,中国第一个出名的才女是班姬,班姬是帮她哥哥班固编撰《汉书》而流芳千古,李清照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大胆离婚再婚又写得一手好文笔而出名,蔡文姬和王昭君是因为嫁给老外而扬名,其他大多数的女子都是默默在男人的影响下生活了一辈子。

读完红楼梦的感受30字

《红楼梦》读后感领悟感想

  当你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红楼梦》!”一讲到《红楼梦》,我的脑中就会浮现出贾宝玉,林黛玉等小说人物。

  在一次关于人物描写的课文学习中,又讲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让我和谭老师对这本书产生了共鸣。没想到谭老师也喜欢这本书,上课的时候,我便仔细听谭老师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心里全都被文章迷住了。一下课,我便马上去找谭老师一起了解《红楼梦》更多的含义。有一次,我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对文中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感产生了疑问,便去找谭老师一同探讨。谭老师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一见钟情,因为黛玉的疑心病所以在一点点小误会的时候吃醋,在两人的情感中会发生很多矛盾,感情不稳定。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在宝玉初会黛玉的时候,因为黛玉的外貌产生了好感,在以后的生活中,因为许多事情而渐渐发现了对方的心意,使感情加深了,不过由于黛玉的小心眼,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在我和谭老师积极的探讨和分析下,最后的结论是:黛玉和宝玉初见时,双方心里都产生了一点好感,在后来生活中的矛盾和一次次的谈心、沟通,使感情又更进一步,但误会也是难免的。

  我和谭老师都喜欢看《红楼梦》,又疑问时双方一起讨论,使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明白了。能和老师一起看一本书,就能互相学习到更好的知识。

读《红楼梦》之感想

  “奇怪,这是你的书吗?”妈妈指着我书桌上的那本《红楼梦》一见我就疑惑地问我。“是啊!”我边回答边思忖着。难怪妈妈会有这样不寻常的表情,因为我原本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况且《红楼梦》又是一部让人难以读懂的历史名著。可是正因为它是我们世界文学库中瑰丽的珍品之一,才使我有了恒心,决定来读懂它。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作,他以自己的生活及家族的兴衰为写作原型。《红楼梦》主要揭露了当时宫廷到官场的黑暗,其次抓住了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当时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兴旺变成衰败的经过。书中还描写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人的点点滴滴,直到林黛玉死去。由于作者对文中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加上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命运多舛,让人读来可歌可泣,爱不释手。文中曹雪芹也借“顽石”来说明自己的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无才补天,只好转而著书的情节,反映了曹雪芹当时那种虚无悲观的消极思想。

  当我读完这本名著,我感慨颇多。虽然我一下子还不能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境况,但我对文中那些可怜人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怜悯之情。“金陵十二钗”有的病死,有的惨死。面对封建腐败的黑暗社会,宝玉最后只能以出家来了断对人世间的尘缘。从贾宝玉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曹雪芹的影子,贾家的兴衰不正是曹家兴衰的翻版吗?我想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经典的作品来的缘故吧。通过亲身阅读,我领略了名著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世人为何如此喜欢地一遍又一遍地去拜读它的原因。

红楼梦读书感受

  其实寒假,我已经读过红楼梦,当时我囫囵吞枣并不认真。

  今天我又拿起《红楼梦》这本书,当我这次读完以后,泪水已经掉落在书上了。

  一曲红楼梦,似梦似幻似谜,亦真亦假,亦假亦真。一遍遍的读,感受也越来越深。

  那大观园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宝玉痴笑轻浮,黛玉忧伤清高,宝钗大方,凤姐泼辣书中人物性格鲜明,这本书记录了晚清时一户人家的喜怒哀乐,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但是这次细细品味了以后,也随着我的所学知识的丰富,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本书。书中以为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描述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的暮鼓,揭示了许多封建末世不为人知的人情世故。

  回想黛玉刚进荣国府,府中上上下下都受欢迎。然而,当她父亲过世后,那些曾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便一点点冷淡下来。“花飞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为何要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黛玉是把花比喻成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像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也佩服作者,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物都刻画的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叹世态炎凉,真真假假,真不愧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读红楼梦的感受

  《红楼梦》是以宝玉为主线,写的是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女娲炼了361块石头补天,单单剩下那一块没有用,把它留在了青埂峰。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到了青埂峰,谈起了人间的荣华富贵,那一块石头不禁动了心,请求他们把它投入世间的轮回。那石头投胎成了一个男孩,出生时含着一枚美玉,于是起名贾宝玉。书中通过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之间的故事,描述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的败落。

  作者以神话故事开头,让我想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同学们,你们会和我一样吗

红楼梦读后感受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宝玉出家和宝钗作寡的悲惨结局供世人哀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纵观红楼历史,贾史王薛的衰败是必然。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权力,同时,四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导致这种结局的必要因素。

  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

  要说《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恐怕就是那些丫鬟们了。她们是为主子服务的直接下属,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有的费尽心思为主子铺路,为的就是“一荣俱荣”;有的则想方设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们的床,以求更高的身份……当然,有能耐再加上运气,一跃成为贾府丫鬟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顶峰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铃儿就是一个典型,可这种人毕竟在少数,剩下的人,无非是一级压一级罢了,得势的去压迫那些失势的,大丫鬟们去压迫小丫鬟们,压迫者趾高气昂,被压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凌辱,于是自尽在这肮脏的贾府,成为了一缕亡魂;有的怀恨在心,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为的就是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可这又陷入了不断重复的恶心循环之中了……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细细想来,不是贾赦,贾政,更不是贾敬,而是年长的贾母,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这个答案不足为奇,贾母偏向谁,荣国府的恩宠就指向谁,贾母忽视谁,荣国府的矛头就对准谁。贾赦与贾政的差别待遇就是一鲜明的例子,继承了荣国府的贾赦成了贾府名义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贾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贾母喜爱的贾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贾赦长子贾琏的周岁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贾宝玉的满月宴,这都从侧面说明了贾母的地位和对贾政二房的宠爱。

  红楼之中,贾府是个纯消费性的“组织”,上到王公贵族打交道,下到街头小贩买物品,都要花钱,而贾府的钱来自于哪里?贾府本身经营并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头下来的赏赐,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王熙凤管理贾府财政时,不仅自己补贴了很多钱,为了补贴贾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高利贷,这恰恰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一个重大罪证。

  再说说林黛玉吧,人们都戏称林黛玉实为零待遇,事实的确如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清正廉洁,但林家身为大家,毕竟也是有几分财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贾府之后,林家的财产不知所踪,事实上是被贾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贾府人待林黛玉并不好。贾母与林黛玉总是带了点亲疏的,无“亲”可依的黛玉身体不好,贾府的丫鬟们总是对林黛玉“用药昂贵”说三道四,心爱的贾宝玉与薛宝钗也是纠纠缠缠不清,让她不由心中郁结,充满寄人篱下之感。

  此外,贾府妻妾之间的争斗,丫鬟之间的陷害,还有贾府凭借权势,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大抵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青朝四王八公的灭亡,意味着那个时代封建王权的加强,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这封建王朝也将如这贾府一般灭亡,正所谓,盛极必衰的道理。

红楼梦读后感想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读后感个人心得感想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儿再好,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人再美,也敌不过似水流年。悲哉,泣哉,一曲《红楼梦》将人间悲情都说遍。

  这《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宝玉和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写了宁荣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这本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那腐败的根源和必然没落的道理。因为作者亲身经历了家族从兴旺到没落的全过程,所以深知福祸相依的道理。因此,在作者写出《红楼梦》里贾府的奢华和享受时,定是将全书的结局定好了。同时,这本书也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打击,是一曲女性及穷人的悲歌。

  作者是赞美宝玉和黛玉这种纯洁美好的爱情的,可当时的门当户对的思想如一条天河划开了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导致这个结果的,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孩子无法自主选择感情。加上王夫人一等人认为爱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黛玉的家境不如宝钗,便不能娶她,反正是个女孩,给她安排个好人家,就是补偿她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不但破坏了两个人美好的感情,还活活夺去了黛玉的生命。唉,悲哉!悲哉!

  反观现代,其实不少家庭也像贾家这样。比如现在所谓的"富二代"、“富三代"的家庭,祖辈打拼来的血汗钱,都被肆意挥霍,尽情玩乐。但是,正所谓“祸福相依”,在他们玩乐之后,家产自然是被败的一干二净,这便是现代“贾府的悲剧”。另外,现代也有不少“宝黛”的悲剧在上演,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利益而让两个人的人生幸福破灭,在我看来,这也是现代人之悲哀。

  读罢《红楼梦》,思绪万千,却可用一诗概括: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一一就算曾繁花似锦,最后不过花谢人亡,红楼梦断。

看完红楼梦后的感想

  只差一点点,唉,怎么就这么粗心呢;但那作为"职业教师"的妈妈,还是对我说了一大堆"让我不能骄傲啊","要谦虚呀"之类的话。读《红楼梦》有感作文投入到全新而紧张的学习中去了。450字作文我们每个人都是盘古?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标点使用不当,直接影响表意,虽然不曾明确规定如何扣分,但是肯定会导致隐性失分(因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被降低等次)。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精彩故事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看一看。

读红楼梦的收获与感受

  孩提时,家长不准我读(红楼梦),我不知道理由,不过,那时社会上流行“老不学(三国),男不学(水浒),女不读(红楼)”,理由是老年人读(三国演义)会学奸,三国尽是计谋,男不学(水浒传),因为水浒传讲梁山108条好汉,杀人抢钱讲义气,却败家败国。女不能学(红楼梦)是因为红楼梦里的女的,无论那一个,都很不幸。

  当我苦读书,考上大学时,自己得意得忘了自己是谁,到学校第一件是,就是去学校图书馆借本(红楼梦)读一读,并认为自己不会学坏。

  那是第一次读(红楼梦)也是我一生唯一一次读(红楼梦),尽管,家中有(红楼梦)这本书。

  那年我17岁,读(红楼梦)读得让我吓了一大跳,因为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被贾宝玉害惨了,而,(红楼梦)里最优秀的二个女性就是这二位,于是,我认为贾宝玉乱搞男女关系,就是小时候看到的被批判的“搞腐化”,还认为袭人应该是贾宝玉的原配,因为贾宝玉走向腐化就是她的原因。并从平等的角度,认为贾宝玉不能抛弃她,不然一切以后的不幸都是因为没有尊重她。

  我把(红楼梦)这本书一还,就再也不想看这本书了。

  一年以后,生病,我儿时体质不好,长期吃药,后来开刀,也许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造成内分泌失调,在大学吃中药丸也没有多少用处,女生有的肚子疼,我很高兴,我没有,但是最后生病了,那时不太懂,以为自己头脑真的坏的了。

  休学,复读,毕业。

  记不得,是那一年,我看了一本电影(尤三姐),多好的人,姐姐被王熙凤害得死也不知是谁害的。但是尤二姐不争气,要当二奶。尤三姐争气也没用,被贾宝玉用谣言害了自杀了,贾宝玉说“这个大院,除了门口二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再没有一个人干净!”,所以尤三姐泼辣,骂人,但最后以死示清白。我看了之后想,林妹妹可比她可怜多了,病死了,还爱那个浪荡子,来世也没了。

  又记不得是那一年,我看到一篇文字评论,专门有一门学问“红学”,我真想不通,这个(红楼梦)还有这么多文学专家专门研究,还有“红学”,就看看,一看又吓一跳,这是一位专家,解释(红楼梦)是诗词,经研究认为这些诗词中都含有预示意义,意味着这些人以后的命运,而且这些诗词都极唯美,写得非常难得。这是一种文学的研究与探讨,而我看过后,心想,那个(红楼梦)也可怕了,当年就看到“疯癫和尚”,讲的话都是“谒”,这些话预示了(红楼梦)的后面。我太反感(红楼梦)了,并对文学产生的一种宿命感到可怕,于是对“命运”感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人生的希望好象都看不到,全是命运安排好的。我更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并且非常非常的想不通,为什么这么一本书,中国有那么多的人为之叫好,(红楼梦)有什么好的?还四大名著,这么唯美的爱情,有这么悲惨的结局。还有王熙凤修理穷人,把一桶屎全倒在那个又穷又色的年轻人头上,最后,老和尚还帮有钱人,把那年轻人活活给害死了,死了还说他不好。而没有一个人教育过穷人,富人黑,穷人苦,这本书中没一点好的。穷人为富人做事,富人拿穷人找乐,而富人自己也心苦,又说不出。金玉在外,败絮其中。我想来想去,只有贾政还有点福,唯一一个不乱搞男女关系的人,王夫人是唯一一个丈夫真正从内心不抛弃她的女人,元春嫁给皇帝,而旧社会,皇帝后宫三千,她也没啥好日子过。

  人总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不会说,但是,这种思想无法改变。

  时光飞逝,我步入中年,二十多年,我从不再读(红楼梦)。

  病休,下岗,在家休养,想学写文章,因为觉得人生真得有很多感悟,但生命也许很短暂,又觉得自己有点太委屈,我不想死得也很窝曩,有屁就要放,有话就要说,有心结就要写。这就是沟通,不然就会忍,忍字心上一把刀。不好!

  有幸,在父亲老年大学带回家的一篇文章上,又看到南京大学文学系,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写作者曹雪芹的一些故事,并推理了一些事,因为当时,曹雪芹生活的地方,有四个姓氏很多,其中就有王姓,薛姓……

  这次看文章,我又吓了一大跳,原来,贾宝玉他不姓贾,贾即假,他就是姓曹,是曹雪芹写书,把自己的一部分思考还有思想,还有经历,还有诗啊,谒啊,前世,来生,全是他一个人编出来的。原来,那个最没出自己的浪荡子,害女性的美男子,原来是个文学家!

  中年的时候,看过了,吓过了,最后,我不得不服,曹雪芹是一个忘记了自己深深的热爱这个民族,热爱着后人,以自己全部的才学写一本警世的书,而(红楼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爱情,都没有希望,唯有“报国”才是人生正道。这是这本书中没有一句话写的,却是安排好了的。这个文学家!

  二十多年了,(红楼梦)我从内心服了。(红学)也是有意义的。

  读(红楼梦)唯一的心得体会就是“别被文学家骗得怎么都相信,要有自己的头脑”,但是,我从内心深深的感恩文学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50字

幼儿园小班消防安全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