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大全在线观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用三天每天一集看完了最新的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前两集拍摄的很好,以几位不同的外景主持人在各地深入介绍体验中国人是怎么过新年的及为了新年整个国家政府在后台的努力运转展开的中国春节。看得人真是自豪感油升。背景音乐是很典型的英式中国风。

  中国红红的热闹的景色、家人的团聚、背后政府强大的运转再从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给外国人几乎是全方位的介绍中国新年。片中哈尔滨冰城,北京打树花和第二集片尾北京城夜空的烟花真的让人很感动。

  但是第三集我几乎是快进看的跳过了HK,拍摄的略仓促。可能是想从香港这个中英都有影子的城市拉近中英观众的距离感,但是拉近不了我的认同和归属感。虽然选择录制的城市相对数量较少,但总体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对了纪录片中讲到打树花是最后一位传承人,其实不是啦。在cctv9《太行山处过大年》纪录片里有专门介绍各种各样的烟花和打树花哦。

  感慨祖国的地大物博,为生为中国人而骄傲。

bbc纪录片大全在线观看

BBC纪录片梵高观后感

  这几天看了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中,梵高的部分,对梵高的一生及其代表作作了概括和分析,说实话以前从未留意过他的画作,Starrystarrynight听过了,麦田和星空看过了,此前并未有多大触动,然而就在那时,鬼使神差一般的想要了解这位悲剧性艺术家的生平,于是点开看了,由旁白和主讲人来配音,加以演员再现当时梵高的心理活动和"真实"的境况,是一部很精彩的片子。

  或许是因为年少的我太过无知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实在不适合细细品味任何的东西,从前在中学的课堂上,老师把梵高最富盛名的画作《向日葵》放在投影幕布上时,看到的只有一朵黄黄的向日葵,应试教育的头脑随后响起"这是一副名作"的字眼,便再也没有了其它东西。如今时过境迁,心里历经了种种矛盾与挣扎,再次打开,观想起来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及感慨了,每一片花瓣都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经由花托到尖端血脉喷薄之感,便觉得这向日葵的每个细胞都在跳动,炽烈而奔放,如同艰难困顿生活中生命的坚韧困苦与狂热,初看时的木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震撼,这便是把整个心身与灵魂都灌注在了纸上,说灌注也不确切,应该说是焚烧,生命去作画才能达到的高度……

  我不是美术学生,甚至不是一个绘画爱好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也亦未可知,而我想,真正的艺术无需华丽的辞藻,也无需专业科班的术语分析,是可以跨越国界年龄时间等障碍,经由一个感受力的心灵直达灵魂深处

  而在星空中,那是梵高余下不久的人生里创作出的画作,夜空中巨大的月亮,蓝色的漩涡状星夜和云团,暗示了他一生至高无上的追求,和超脱于现实的理想主义,无处安放的爱与激情,升华的精神上美好的层次,都在纸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似乎印证了他的一生:一个狂热而不羁的个人主义者,理想与世俗压迫之下被困苦折磨的天才。

  之后的几天,又看了毕加索,通过解说了解了一些背景,与梵高截然不同的,他是一位现实的人,甚至有点残忍,冷酷,玩味及无情,直挺挺的将问题毫不美化的显露无疑,然而两相对比之下,同样身为世界艺术大师,我却仍然对梵高有所钟情,这也许也和我内在的某个部分相呼应了吧……然而也只是那么极小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我依然是个平凡平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为,过着平常生活,向往平常生活的家伙。

  也许,可能也没有也许。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对中国春节接近零距离的观察。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很短,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这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英国网友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留英的中国学生也观看了节目,纷纷留言:自己每天都在电视机前等候着节目的播出——“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看着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想家了,终于能在英国体会到一点年味儿!”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StephanieFre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认为它向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这一点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进行高水平的迁移和知识交流。”

  该片制片人杨建坦言,在全球化的当下,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当中国早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时,世界也更渴望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这部纪录片以西方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春节,不俯视也不仰视,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他说。

  据悉,《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LionTV)联合制作,已登陆国内各大视频网站。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两极之间的奇妙之处和壮憾的景象。如南极的冬天雪花飞舞,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上百只企鹅摇摇晃晃的向前走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们的蛋。那时我就想希望企鹅宝宝快快出世,这样就不用妈妈再辛苦的带它们。其它还有很多:比如动物寻水源、大鹿群迁徙、野狗巧捉鹿等。

  大鹿群迁徙————播放时我被吓到了,因为从上面汪下拍,鹿群密密麻麻的像小黑点,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个景象实在是太壮观了,上千上万只鹿羊都一起迁徙,但是迁徙不是都一帆风顺的,几只饿狼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向它们走近。这时我心砰砰跳动,希望狼不会得逞。狼瞄准时机嗖地冲了出去,鹿群被这突如其来的危险惊恐万分,整齐的队伍也立马解散了。狼群向幼鹿追去,它们的目标是幼鹿,果不其然有一只幼鹿落单了。

  狼群用尽全力追补。这将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跑了好久好久,我以为小鹿会慢下来,但出乎意料,小鹿速度丝毫没有慢下来。这时我心中为它鼓劲,小鹿,加油啊,可能过一会狼就半途而废了,小鹿加油啊,生死之别就在一念之间。

  最后小鹿还是被狼追到了,但我觉得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敬佩!

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II》观后感

  《地球脉动2》摄制组的路线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纪录片还以全方位视角,为观众展现了Okavango(奥卡万戈)洪水的涨落,及其周边赖以生存的动物们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看到罕见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猎食的珍贵画面;看到冰原上企鹅、北极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严苛情景,也见识了生活在大洋深处火山口高温环境下的惊奇生物。当然还有地球各地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

  5年下来,《地球脉动2》摄影组拍出了最多具有权威性的镜头。狼群追逐猎物的速度之快,使得拍摄小组难以为《地球脉动:迎向未来》片头录制整体画面,于是他们透过一种全新系统稳定空中摄影机,在长达几十天之后,拍摄小组才得以从直升机上追踪狼群猎食的全程。在成功拍到雪豹猎食喜马拉雅山的螺角山羊之前,从没有人以长镜头拍到雪豹在野外的特写镜头,之前唯一的影像是以遥控摄影机拍摄而成。落基山脉的北美灰熊带着新生小熊从洞穴中爬出后,画面中有北美灰熊吃蛾的罕见镜头,也是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摄影组还首次使用低照度摄影机捕捉到极乐鸟的影像,其中还包括蓝极乐鸟在野外生活的珍贵镜头。能看到一条雨伞旗鱼已属难得,可在《地球脉动2》的影像中,我们能看到一百多条雨伞旗鱼成群猎食。

  摄制组在处理细节上,更是播出了各种行为的完整呈现,包括母豹与小豹的亲昵画面、金雕趁着蓑羽鹤在喜马拉雅山脉迁徙途中,攫住它们的翅膀等。每一个镜头背后,都展现了摄影师的良苦用心。

  在以高画质摄影机拍摄拉秋古拉洞穴内部时,拍出了世界最美的洞穴系统之一,它直到1986年才被发现,在登月前两年才有人对其进行了探索。洞穴中住满了蝙蝠,为了拍它们,进入洞穴的摄影师,需要整个月蹲在高达300米的蝙蝠粪便与满是蟑螂的表面上来拍摄。其中一个摄影师一边用胶布贴着自己的裤裆,一边说:“我不想让虫子钻进一些特殊的部位,而且,一个正常人是不应该在粪便里生活半个月的!”但是,他却做到了。不仅与蟑螂同吃同住了半个月,还拍出了地下洞穴里最真实的食物链。

  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拍摄金雕,与传统方式不同,摄影师要用最近的距离拍摄。但是金雕俯冲时的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即使动用直升机也捕捉不到。所以想要拍摄到金雕飞行的角度变换,就得采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摄影师亚伦和艾玛,虽然都是非常有名的滑翔伞高手,他们也是第一次决定像金雕一样来飞翔,在爬上3000米的雪山顶后,却遇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多变的气候,让他们不得不在高山上呆很久,终于迎来能拍摄,也得反复尝试从高山上飞下来十来遍。而另一个著名拍鸟人巴里.布里顿,为了拍到最近的金雕镜头,更是在高山上潜伏了100多个小时,才捕捉了那短短的几分钟镜头。

  在《地球动脉2》影像里,那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画面,必定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今年最强寒潮来袭

四个春天纪录片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