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观潮》听课记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钱塘江观潮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上午10:40,我们驱车来到盐官镇钱塘江边,只见江面一望无际,风平浪静。江边有一座毛泽东观潮诗碑亭,碑上刻着毛泽东观潮题诗:

  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1:10,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又像万马奔腾。

  “潮水来了,潮水来了!……”人们欢呼起来。只见潮水波涛汹涌,卷起很高的浪花,江面上形成一条线,向我们猛扑过来。潮头过后,江水涨了很高,浪花翻滚,潮头伴着轰隆的雷声向远方驶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我看到的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景观。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

四年级《观潮》听课记录

海宁观潮四年级作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到海宁市去看潮。

  中午,我们来到了观潮的地方,这时早已人山人海,你拥我挤。有的像推土机一样拼命的向前冲;有的人像矮冬瓜,没有办法看见前面的景色,只好东望望,西看看;有的伸长脖子挤来挤去想让自己看的最清楚。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坝上面,只见海滩上的贝壳千奇百怪,让我眼花缭乱。

  到了午后一点55分,海面开始出现了银色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潮水也终于来了,我们欢呼起来。渐渐地,那带子越来越粗,越来越近,紧接着变成了一条大大的浪潮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冲了过来,那声音如同天在塌,地在裂一样让我震撼。这时浪潮变成了滔天巨浪,当我快速地眨了眨眼时,潮已经碰到了大坝上,冲击起两丈来高的浪花。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潮水总算退了,我的心平静了下来,看看沙滩上早就被海水淹没了。

  海宁的潮,你的魅力只有这点吗?希望我能再次看到你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我爱你,海宁的潮水。

观潮小学四年级作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从学习了课文《观潮》后,我就一直想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萧山的美女坝。

  下午一点左右,只见江水急速向西涌去,爸爸说:“潮水已经向西边去了,等会儿马上就会有一波更猛烈的大潮。”果然,过了不久,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有人大喊:“潮来了,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只见一座桥下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渐渐地移过来,过了一会儿,分裂的白线合在了一起。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一浪高过一浪犹如千万匹受了惊吓的马,浩浩荡荡地向我们袭来。用鼻子轻轻一闻,就会有一股海腥味冲进鼻子,潮水快速冲到了各个堤坝上,反弹了回去。大潮因为被挡住了去路,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大吼着,再次向堤坝进攻,一时间,江面上风号浪吼,反弹的浪与新生的浪交错,像一座座超大的波纹山似的,别提有多壮观了。

观潮 四年级作文

  猛烈的太阳顶在我们的脑袋上,“潮水什么时候来呀”汗滴滴答答的流在我们的脸上,手上,脖子上,全身上下都是汗,我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过了十分钟,我坐上了巡逻车,一阵阵风扑面而来,真凉爽啊!一下子就把我身上的汗水吹走了。巡逻车上的叔叔时不时的提醒着坐在石栏上的人,有些人真是一脸无知啊,巡逻队提醒过了,还是不下来,真是不懂珍惜生命啊。

  我回到了观潮点,又等了十分钟,觉得潮水可能要来了,呀不错,潮水真的来了啊!我的预感可真准啊。

  只看见远方一条白线,越来越长,又短了回去。真不知道它在搞什么鬼,我们家门口的钱江潮虽然不怎么大,但还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来也没有正式去欣赏过潮水,只是有一次偶尔远眺钱塘江时,正是涨潮时,只见一条竹筏被突如其来的潮水打的七零八落。虽然潮水小的不值一提,但那场景还是会让人胆战心惊。

  此时,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忽然有几个矫健的身影跃入人们的眼中,原来是踏浪表演。“啊”潮水来了,只听见如雷贯耳,响彻云霄的巨声伴着滔天的巨浪,一波接着一波。一层层的浪好象给江面披上了很多层白纱。就象美丽的婚纱裙一样。

  潮水看了还意犹未尽,爸爸就把我拽回家了,爸爸说,怕待会的人潮比江潮更汹涌啊。哈哈,我听了赶紧乖乖的逃之大吉。

观潮四年级作文

  早听说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今年又从语文书中学了“观潮”,就更加神往。今年国庆节,我兴致勃勃地跟随爸爸妈妈去海宁的盐官镇观潮,一览她的壮观。

  一吃完中饭,我们就早早地候在那里。三、四里宽的海湾,海面上风平浪静,海水全部都是黄色的。过了一会儿,海塘大堤上就人山人海。大潮还没有来,岸上的人就议论纷纷。

  午后一点左右,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条断断续续,很小很小,看不清楚的黑线。当地人说,潮快来到了。我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黑线慢慢地变白,变粗了。

  忽地,天空中出现了两架直升飞机,在高空盘旋着,人群沸腾起来,大声地喊着:“潮来了,潮来了!”紧接着我看到了江面上高出了一道墙,慢慢地厚起来。她大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向我们飞奔而来。一浪推着一浪,像千万匹骏马浩浩荡荡地驶来。一眨眼的功夫,她就波涛汹涌地展现在你眼前,“砰砰砰”撞击堤坝,溅起4米多高的浪花。人们不禁“哇塞,呀”地尖叫起来,人群又沸腾起来。潮水没歇息,又马不停蹄地向远方奔去。

  看着堤岸,江水长高了不少。江面又恢复了平静。江水参杂着黄沙,浑浊不清。大潮过去了,余波还在不停地撞击着大堤。

  我意犹未尽地等着下一波潮水。当地人告诉我,没了,看回头潮就要到其他地方去了。我遗憾地说:“可惜呀,可惜。这么壮观怎么只有一波呢?”

  钱塘江大潮真是好看,有机会我还要来看!

四年级语文观潮学习心得

  读《观潮》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那就是《观潮》。读完之后,我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钱塘江大潮震撼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潮来之前人们心情很着急,大家都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那样子就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在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潮头虽然已过,但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江面依然风号浪吼。多么壮观的潮水,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但是通过文章的语句,我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凶猛的潮水,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这篇课文把远处传来的响声、人们的期待和江潮出现的景观都描写的活龙活现,把从传来响声、一条白线的出现到白浪翻滚,把潮来的顺序描写的清清楚楚,写潮的样子让人感到身临其境。我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观潮》教学设计(交流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本课的生字。把不好读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的情况。

  潮水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3、请学生找出易错难写的生字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罩”、“贯”、“薄”、“昂”、“蒙”这几个字。

  4、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分别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顺序记述这次江潮的

  2、文中的那句话能概括了钱塘秋潮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请学生比较题目“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学习资料袋。

  通过读资料袋、看图,让学生明白钱塘江秋潮比别处秋潮壮观的原因。并且提示学生找找潮水的涨落还和月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表格所提示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反复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精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潮来前。

  1、读潮来前江面景物的语句,体会大潮来前江面上平静的美。“横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2、找出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及一早到盐官镇看潮,体会观潮人群对大潮急切的期盼。

  3、再读第二段,看图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二)学习潮来时。

  1、知潮声。

  读写潮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喜欢,到“有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山崩地裂的惊叹。)

  2、知潮情。

  读写大潮样子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出大潮壮观及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声、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一边说一边谈感受。

  (三)学习潮头过后。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的涌来”理解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2、作者怎样将这一天下奇观,展现给我们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顺序来介绍钱塘江潮,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巨大、浪头罕见的特点来写大潮,同时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大潮之汹涌。

《观潮》优秀读书笔记

  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很难见到潮水翻滚的壮观景象!怀着好奇心,我捧起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顿时,一幅钱塘江大潮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未见潮水,先闻潮声。只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身边的人们一个个踮起了脚尖。有人大喊:潮来了!我往东边看去,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一路欢腾而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眨眼间,白浪翻滚,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赫然矗立在我的面前。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我合上书,激动地喘着粗气,钱塘江大潮好像真的就从我面前呼啸翻滚而过!我不禁佩服作者的出色描写。他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小山这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更逼真地写出大潮到来的时候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的浩大。

  通读这篇优美的文章,我了解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后,我要向作者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美景,用我自己的笔,勾画我们可爱、美丽而又富饶的祖国!

  【知识扩展】

  盐官观潮景区3大好玩的地方

  好玩1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

  好玩2

  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好玩3

  观潮胜地公园、陈阁老宅、金庸书院、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居雅舍、江南民俗风情馆、国棋圣院等等。

新部编版上册语文-观潮

  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附板书设计:

观潮

  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易错字指导:“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4.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笔做批注。

  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

  1.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满天卷地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意思。

  生: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也是这篇文章的总起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段。

  2.思考:观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农历八月十八是观察的日子。

  生: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们昂首东王,等着,盼着。

  学习第3—5自然段。

  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

  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全班汇报交流。

  5.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体会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教师引导: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小结: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大潮过后还能成为奇观吗

  生:当然得成为奇观,因为潮过后,还是漫天涓滴、封号狼吼,还是很壮观。

  二、扮演导游,拓展延伸

  教师: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汉语言文学论文16篇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