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建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关道路乱停车的建议书

  交通部门的领导:

  您好!

  每天上下学最堵塞的地方也就只有学校面前那一条道路了,那条路本来就很窄,两辆大车能相向而行都很困难,可现在,道路两旁都停满了车,虽然小车行驶没有问题,但只要一有大车,那道路就都成了一锅粥,要过好簪时间才能疏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有二个原因:1。是因为两旁的小区停车位不够,大家为了方便,就都停到了马路上;2。这杀路太窄了,两边也没有专门的停车位,所以才倒至现在这种状况。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认为,既然小区的停车位不够,挖地下停下车场也已经不太可能了,这可怎么办呢?别着急,可以让政府出一些资金,在上区里布置一些多层停车位,这样,既能减少空间又能增加停车位。

  噢,对了。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路太窄,才会使交通经常出现堵塞的状况。还得请政府出些资金把道路拓宽一些,这样道路也就能变得通畅了,至于乱停车吗,可以在道路两旁画上停车位,再安排几个管理人员,我相信,只要这样做就没有人再乱停车了!

  恳请您接受我的建议!

  建议人:孙余君

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建议

共享单车倡议书

  全市各单位、各行业,广大市民朋友们: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事物,不仅帮助解决了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更以其便捷、环保等优势,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受到广大用户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了绿色、环保的骑行大军。但是在享受便利低碳出行的同时,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出现:禁行路段任意骑行、马路变成停车场、车身伤痕累累……种种乱象扰乱了城市秩序,也在无形中抹黑了城市形象……

  为进一步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展现市民文明风采,在此,我们34家全国文明单位(含培育对象)向全市各行各业、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文明骑行(停放)的示范者。倡导绿色出行,自觉增强文明意识,从细微做起,带头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单车,不乱贴乱画、不恶意损坏、不将共享单车占为私有。遵守交通法规,坚决摒弃各种不良行为,不闯红灯、不逆行、不闯机动车道、不追逐打闹、不乱停放。

  二、做文明骑行(停放)的传播者。要珍惜自己的文明骑行信用记录,积极宣传文明骑行、有序停放的重要意义,用自己的行为带动身边的人,把文明风尚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三、做文明骑行(停放)的监督者。提醒人们爱护公共设施,见到乱停放的共享单车自觉扶起并停放好,及时劝阻、制止破坏共享单车的不良行为,并大胆举报故意破坏行为。同时,主动提醒那些不符合骑行条件的朋友不要骑行共享单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共享单车,更应共享文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同心共铸文明城市,全心呵护美丽厦门!

  2017年2月18日

  更多相关倡议书推荐:

共享单车的问题

  文/褚立喆

  现在有一种共享单车的自行车,这种车只要扫码付钱就可以骑。但是有一些人会把它们乱停乱放,有的孤零零的躺在角落,有的放在马路边;有的人更坏了,他们把共享单车停在自己家里或者楼下,还上了一把锁,想把共享单车占为已有;还有的人会把共享单车扔进水里,看新闻说,最近警察叔叔接二连三的从水里捞出了许多共享单车。

  我觉得这样做是很不好的,因为共享单车是大家一起共同使用的,那些人把共享单车占为已有,那就变成了私人单车了,而不是共享单车。还有那些乱放的人,就是因为停车的地方很远就破坏公共产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提醒身边的人,让他们爱惜公共产品吧!

合理面对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一词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词,在共享这一问题上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近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公共场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对周边单车进行了集中收缴,理由很简单,乱停乱放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但同时,有共享单车用户接受在采访时表示,随地还车本来就是共享单车一个最大的卖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无停车点,停放就是乱停乱放。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去停车,便利性大大降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

  媒体近日报道了多起破坏、霸占共享单车的新闻。从“狂飙突进”,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单车面临的尴尬警示我们:拥抱共享经济,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是在不改变物品所有权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优点在于使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模式与我国当前努力推行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恰相契合。顺应潮流又开风气之先的共享单车,自然而然地受媒体热炒、资本热捧,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共享单车频遭霸占、破坏的事实,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首先,共享单车面临着制度支撑不足的尴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外部的制度支撑。从企业来说,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诚信用车的奖励机制和不当用车、无序停车的惩罚机制。从政府部门来说,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应该扶持与规范并重,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对于扰乱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乱停乱放问题,一方面要兼顾便民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利益,提供单车停放区域,另一方面,对于故意毁坏、窃取单车的行为,也要依法处罚,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放大警示效应。客观说,从媒体反映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

  其次,共享单车面临着观念文化基础不牢的尴尬。大爷大妈将共享单车圈起来收看管费,孩子肆意破坏单车,这可能不单单是个别人私德缺失、私欲作祟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共享单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这才是应对共享单车发展难题最需要直面的问题。

  面对突出的新问题,不仅仅是提供国民个人素质这么简单,更关注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其他方面。今日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日后与共享经济相关的其他新事物都会层出不穷。

  我们期待中国未来的共享新生活。

  关于共享单车_共享单车模式

  今天早上看新闻的时候恰巧看到一个关于共享单车模式的评论,我前几天在杭州出差的时候也看到街上有很多共享单车,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查了下,共享单车模式就是平台将单车租赁出去或C端用户在平台上共享自己的单车,然后平台按照使用时间或里程计费的一种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需求和痛点,现在主要有摩拜、ofo等单车共享平台。单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平台自购的单车;二是平台用户共享出来的单车。在这里,我主要想讨论一下共享单车平台的使用场景。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模式肯定能够解决用户的部分出行需求,但是它会有滴滴、uber这样广泛的使用场景么?思考了一下共享单车模式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某个固定小地域的出行需求,如旅游景区、校园,ofo就主要是在校园市场,在这些固定的小区域里使用单车往往是最方便和惬意的,如在校园通过单车可以方便的去上课、去图书馆、去食堂等,而在某些旅游景区的时候,沿着湖的周围骑车也是最惬意、最享受的,在这个场景下,共享单车无疑是解决了用户的出行需求和痛点。

  2)上下班,有些用户离公司很近、短时间骑车可以到达,或者用户上班需要中转几次,骑车可以解决中转的烦恼,或者用户出于环保等原因骑车长距离上下班,对于这些用户,共享单车带来了很多便利,用户只管骑车,不用管后面的事情。

  3)骑车锻炼,有些用户单纯是出于锻炼的目的骑车,也有可能使用共享单车,但是这种单车深度用户往往会自己买品质好的单车;

  以上是我想出来的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使用场景还是比较单一,不像滴滴、uber,它们基本能够解决用户所有的出行需求。

  当用户有长距离通勤需求时,他们不会选择单车;当用户赶时间的时候,他们不会选择单车;当用户不熟悉路线的时候,他们不会选择单车;当用户自己有车的时候,他们也较少会选择单车;当天气下雨、太热、下雨时,他们也不大可能选择单车;当用户觉得骑单车太累时,他们也不会继续选择单车。

  可以看出共享单车是一种使用场景较窄、会消耗用户较多能量的一种模式,当然这对爱锻炼、爱环保的用户当然是好事,不过这些用户对自行车的品质要求一般都较高。

  除了使用场景窄外,我还能想到的困难有:自行车被人人为破坏了怎么办?自行车被用户直接偷走了怎么办?自行车解说码被人破解了怎么办?自行车中途坏了怎么办?用户在使用途中发生事故怎么办?没有那么多真实用户怎么办?如果在景区推行,势必会遭到景区租车商户的抵抗甚至破坏,怎样拓展景区市场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是用户出行领域中的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难以跟滴滴、uber等整体出行解决方案平台比较。

共享单车的不文明现象作文

  共享单车上树、违停……中心市区街头的共享单车不断增多,给市民带来便利之余,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开始逐渐出现。近日,有市民拍下东湖街一辆哈罗单车挂在树上,文明借还车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记者了解到,如果借车人给共享单车加装私锁,将会被扣光信用分,甚至可能被行政拘留。

  目前,哈罗单车已投放3000多辆单车,3万多人通过APP完成注册,但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在逐渐出现,比如单车被骑进小区停放或停放在公交站台前以及单车被挂上树等。

  “目前泉州市民骑行总体情况良好,没有发现市民给共享单车私自加锁的现象。”哈罗单车泉州公司负责人王仕平介绍,如果出现私自加锁情况,用户将被扣光100分的信用分冻结账户,公司还将报警处理。泉州目前出现较多违反规定的情况是,用户将共享单车骑回小区内停放,这可能是有的用户对共享单车使用规则还不熟悉,王仕平介绍,哈罗单车APP内有详细规定,用户良好行为可加分,不当行为则会被减分,其中“违停一次(小区、地库、单位大院等)扣20分,加装私锁、忘记关锁导致单车丢失等将扣至0分”。

  泉州“小黄人”自行车属于有桩停放,市民需将小黄人停到固定桩位站点才算完成还车,较少出现乱停乱放现象,但也有车辆遭破坏或丢失的情况出现。“以前有市民空踩单车导致车辆毁坏等不文明现象,经过媒体曝光后,情况已大为好转。”微笑自行车公司主任郑美玲介绍,现在感觉市民对“小黄人”还是很爱护的,目前较多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是限单人骑行的“小黄人”被两人骑,车篮经常被塞广告单,一下雨便烂成垃圾等。

  前两天,有市民拍下在领袖天地路口,一辆停放的“小黄人”车轮毂断裂,郑美玲说,经调查,这辆“小黄人”是凌晨被人骑电动车撞坏的,肇事者疑似喝醉酒,肇事后离开现场,公司维修人员已将损坏的车辆载回维修。

  近日,北京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附近的民警抓个正着。两名女护士承认私自占用共享单车,两人最终因涉嫌盗窃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

  北京律师张新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违停,上私锁,藏匿,破坏二维码、车锁、定位装置等行为,除了需要向单车提供方承担民事责任,还涉嫌违法乃至犯罪。比如,乱停乱放涉嫌违反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私藏私用特定情形下涉嫌盗窃,破坏单车则涉嫌故意毁坏财物,有可能被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破坏单车二维码、车锁,上私锁等行为,使得单车脱离了监管,排除了其他用户使用的可能,很容易被认定为盗窃行为,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

小议共享单车的问题作文

  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能够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在一些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共享单车让许多人享受了有品质的出行。

  然而我们在路边,在小区内,经常发生和发现共享单车残缺不齐的怪相。共享单车频遭霸占、破坏的事实,说明了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暴露和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共享单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这才是应对共享单车发展难题最需要直面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共享单车,我们可能还没做好公民素养与公德教育上的准备。

  作为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共享单车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城市管理的短板和市民素质的严重不足。作为管理者,主动引导和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只有市民素质提高了,文明形象提升了,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市民素质高低决定城镇文明的发展水平,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法实现,更不可能持续。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制度的疏漏可以迅速补上,文化的短板却需要久久为功下恒心、春风化雨做细活。清除陈旧的观念、病态的积习,让法治理念、诚信意识成为更多的公民、特别是孩子的思想基因,不仅是为共享经济铺路,更是为推进和谐中国奠基

共享单车的不文明现象

  共享单车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便捷出行的替代工具,同时也是共享经济理念的新兴产物,体现了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的生态环保概念。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共享单车在贵阳却也如在国内很多城市的遭遇一样,“命运多舛”、“惨遭毒手”。这道亮丽的风景线瞬间花容失色,处境难堪。

  现象一:被遗弃在道路隔离带。

  现象二:被遗弃在高架桥匝道。

  现象三:各种乱停乱放。

  现象四:被损坏。

  现象五:被涂改颜色。

  现象六:识别码被挖去。

  现象七:装私锁,据为己有。

  公司CTO首席技术官邱林表示,“快兔出行”于今年1月份进驻贵阳。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投入了2万辆单车。每天使用人次达3—5次/车。用户活跃度在全国的众多城市中算比较高的。目前确实存在车辆被损坏的情况,被损坏车辆已达到一百多辆。其中一次出现在花溪公园附近,有七十多辆车被损坏。他们怀疑是有人因为利益冲突蓄意恶性破坏,目前他们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快兔出行”公司已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在城区规划更多的共享单车停放点。

  贵阳市交通委员会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勇表示,目前由贵阳市交通委员会牵头,联合交管局、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本着支持发展、引导、规范的原则,拟定关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规范措施,预计该措施将在5月份出台。

  拥有了共享单车,贵阳市民不再羡慕其他城市的同时,却有不少市民不懂珍惜,给自己的城市抹黑。“爱护公物”不仅仅是小学课堂里的一句口号。文明,贵阳这个城市还要走很长的路。素质,是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的关键词。在此,我们呼吁每位市民多一份敬畏之情,珍爱公共设施,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他人。城市文明建设,需要您的一份力量!

时事热点:共享单车因乱停乱放遭起诉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遭公众诟病依旧。近日,北京一停车场委托的物业公司起诉摩拜单车,索要因单车乱停放造成的管理费。目前,北京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这是北京法院受理的首起因共享单车停放问题引发的民事案件。

  共享单车平台因单车乱停乱放而遭起诉,这是国内第一起案例。此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后,要么被暂扣,要么被没收,受损失的是平台,这对平台也是一种惩罚。但有权暂扣或没收的是拥有执法权的城管部门,对没有执法权的企业来说,起诉平台才是有效的应对办法。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显然是用户造成的,但平台对共享单车停放具有管理责任。从现实情况看,各家平台角力点主要在低成本、高效率地抢占市场,对单车停放问题普遍重视不够。所以,街道、停车场、居民小区等都存在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等于平台转嫁了管理责任。

  这次,物业公司起诉摩拜单车,索要因单车乱停放造成的管理费,有一定理由。因为平台在单车停放环节没有起到管理责任,而物业公司却要为清理乱停放的单车而付出一定成本,那么平台理应为自己的失职承担后果。当然,此案最后如何判决要看受理法院。

  不过,从报道来看,该物业公司要求却不高——只是请求法院依法判令摩拜公司支付单车随意停放至私人车位、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停车位、绿化带等管理费用100元以及承担诉讼费用,并赔礼道歉。这“100元”大概是象征性的,该物业公司主要目的,应该是提醒摩拜公司落实单车停放管理责任。

  如果摩拜或者其他共享单车平台没有“读懂”该案的深意,该物业公司今后再次起诉摩拜,索要的管理费恐怕不会是100元。一旦这次物业公司赢了官司,不排除其他物业公司也会通过司法渠道向共享单车平台索要管理费,因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无处不在,物业公司等不会再为平台当免费“保姆”。

  换言之,这一案件不仅是提醒摩拜单车,也是提醒其他共享单车平台和监管部门。对平台而言,既然投放单车,并从中获益,自然要尽到管理责任。其实,平台可采取的办法很多,比如技术管理方面,平台可采用电子围栏;在惩戒方面,平台可以采取经济惩罚、记入信用记录等多种措施。

  假如电子围栏“围”不住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惩戒措施效果也有限,平台仍要想办法尽责。比如,在单车停放环节加大人力投入,及时清理乱停放的单车,不把管理责任转嫁给其他企业。再如,平台方可以出钱购买服务,与物业公司等合作共同解决单车乱停放问题。当停放管理服务直接由平台购买,纠纷就少了。

  另外,该案也提醒各地监管部门尽快落实责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也与之前缺少停放规划等有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的部分区域已在试点推行电子围栏,但还没有全市推行。大多数城市还未开始推行电子围栏,亟需提速。当然,仅推行电子围栏是不够的,城市政府还需要更多积极探索。

  上个月,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既明确了平台管理责任,也明确了城市政府责任。希望该指导意见尽快出台实施,以促使平台全面落实自己的管理责任。只有平台方积极尽责,才能避免被起诉,否则有可能因单车乱停放等问题接连吃官司。

共享单车“停好”才算挺好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有的横亘在人行道上,妨碍行人走路;有的无序摆放,让本来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在南京,共享单车进驻才半个月,仅是闹市区新街口一处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单车也因“占道”等问题屡被城管部门扣押。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有的街头地方狭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单车,一些故障车长期摆放在街头,而单车公司又顾不上管理,加剧了停车乱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很有关系——抛开老城区不讲,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压根儿就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君不见,多少自行车停车棚被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占据,多少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停满了小汽车,城管、物业、保安等各种管理主体,对这些问题已经“习以为常”了。

  打造优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共享单车是一个创新。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这就要做好加减法。机动车占道,要做“减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自行车停放区不够的问题,要做“加法”: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车道规划,完善停放导则,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无桩,随借随还。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政企联手,共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依托运营企业的大数据,推动各物业按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想要停得好,还要管得好。维护好共享单车的停车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对行业内恶性竞争、暴力破坏行为,对某些人公共意识缺乏、任意折腾单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做好“善后”服务,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推动征信机构和单车运营商合力共建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奖罚分明。鼓励用户对违规停车者拍照举报,核实后奖励信用积分;对恶意乱停、滥用、损毁、盗窃单车等行为,将租车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共享单车是新事物,政府部门应该以服务思维引领,多呵护,多扶持。配套服务好了,单车停放有序了,人们愉悦、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关于共享单车停放管理的建议

  自共享单车投入市场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单车市场出现饱和状态。共享单车给大家提供了方便,但也随之出现了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管理和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1. 增加共享单车停放区块。在地铁口和行人密集地区设置共享单车停放区,编制车道规划和停放导语。

  2. 引导公民规则停放共享单车。鼓励共享单车企业对停放点进行信用加减分,即对规则停放的公民进行信用加分,对不规则的进行信用减分,减到一定分数,禁止其使用共享单车。

  3. 政府完善配套城市管理服务,组织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

  4. 提升公民停放素质。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网页等各种媒体进行共享单车规则停放宣传,提升公民规则停放意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量出售共享单车

小黄车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