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救人正能量的句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正能量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募捐活动。乌鲁木齐慈善总会在红山体育馆设立的捐款点迎来特殊捐款者,一名以乞讨为生的男子捐出了乞讨两个月所得1003元,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记者调查发现,该男子并非第一次捐款。几个月前,他曾在听说8岁女孩欢欢患白血病的故事后,捐出200元。

  在现实生活中,正能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正面效应。正能量的传递,不分贵贱,不分地位,不分强弱。我们不缺乏正能量,只是缺乏传递正能量的行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传递正能量!

弘扬救人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的弘扬者难道要遭到质疑?读孙老伯救人事件有感

  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

  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而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该帖引来网友热议。对老伯而言,在登门致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老伯的要求之所以引发热议,归根结底是不符合我们中国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于是有人说老伯救人动机不纯。

  这可就真屈了老伯了!说句开玩笑的话,老伯救人要是为炒作从而达到什么政治或商业的目的,就算是老伯自己说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人信。孙老伯自己也在面对媒体时强调:“我在这件事情上,丝毫没有考虑我个人的得失。现在这个社会风气,好事难做,遇到好事(有些人)不敢做,媒体知道的话应该报道,这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孙老伯说得多好啊!不说别的,试想一下,在公园里,一个82岁的老伯去救人,难道不令人诧异吗?其他人在干嘛呢?难道整个公园就老伯一个人会游泳?难以置信的一幕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我们却要批评救人者宣传自己的行为?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园中人们的冷漠,更感受到这个社会许许多多人们的冷漠。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辆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由一名拾荒妹救助送至医院,但可怜的小悦悦最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这件事曾经深深地刺激了我的心,而老伯的行为让我觉得这是“赏”给那些人情冷漠的人的一个有力的耳光。连老伯自己都说:“当时在场那么多比我年龄小的人,他们都没去救,结果还是我们两个80多岁的老头跳进池里。唉——现在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伯说的很直白很实在,他老人家都80多岁的人了,图一个名声有什么用?还有人指责老伯贪财,更是扯淡。“我现在每月七七八八加起来收入过万,还需要什么财?”老伯的良好用意被误解,甚至遭到指责,难怪他老人家感到心寒。战国时期鲁国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赎出在他国沦为奴婢的鲁国人,赎金由鲁国朝庭出。子贡先掏钱赎出了在他国沦为奴婢的鲁国人,朝廷要他领赎金,但他推让没有领这笔钱。孔子评论说:“子贡这件事做的不对。

  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做这样的事了。领赎金并不损害品行,但不领赎金就不会再有人去赎人了。”我相信,老伯的行为最终也会得到大妈的认同,做好事并宣扬出去,比做好事不留名更具有实际意义,相比于比那些“遇恩求报”的伪君子更是强上万倍!这个社会太需要敢于做好事的人了。不做好事,还嘲笑做好事是多管闲事者,才是真正可笑的粗鄙小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也会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会因为善小而不为,更不会见难不救,而且我认为我应向孙老伯学习,不仅助人,而且将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旁人,让世间充满正能量!

  我相信,这个世界多一点像孙老伯这样的正能量释放者,世间将充满了希望!

正能量

  四川雅安地震中,涌现了一股正能量。这股正能量让地震中的雅安同胞们走出困境。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填充。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只要这个社会还有正能量,那么这就是一个有望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将正能量发挥到极致吧!

直面灾难

  一边是死的悲哀,让人唇亡齿寒;一边是生的进取,让人坚持不懈。看到灾难中生死两茫茫的场面、活着的亲人揪心的牵挂,一种震撼的念头就是:活着,真好!”让我们为遇难的不幸人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希望他们能直面灾难,坚强的生活下去!

  那一刻天空变色,大地震动,那一刻呼吸急促大脑空白,那一刻世界为你牵动。

  那一刻你在街上,突然意识到出了什么事情,拿出手机反复拨号,反复拨号,人潮之中只觉天地之遥遥,那么多人牵挂这你。幸福是当我得知你也平安时眼泪夺眶而出!

  奇迹是活着、是爱、是勇气。

正能量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问题曾引起公民的热议。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意愿,关键在于,这种朴素的情感有没有被激活。

  现在,总有些人在抱怨,坑蒙拐骗者有之,欺瞒诈骗者有之,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者有之。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安全问题、社会道德的滑坡种种事例让每个人都产生着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很多人会说再也不相信人是善良的,不相信诚信,不相信真情。殊不知,在道德的主流高地上,绝大多数人都在坚守。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20xx年的一天,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7岁的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去上学。在经过一辆宝马车旁边时,无意中将这辆车的后视镜撞坏了,车身也被蹭掉一块漆。车主不在,他却没有溜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后来因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欲赔偿。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轰动,徐砺寒也因此被网友称为“诚信中学生”。

  车主获得消息后很快在微博上回应称:“作为车主,当时我极度震惊,不知道说什么,心中只有感动,拍了拍孩子的肩催他赶紧去上学。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无限感叹:我们的下一代若都如此,社会有希望!”

  “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徐砺寒这样回答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溜之大吉。在这诚信稀缺,甚至“打死都不肯认错”的今天,的确让人喟叹。徐砺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这诚信的故事正启示我们,其实,正能量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和心中。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多一些发现、多一点信任和多一份付出。看我们周围:工人们正用心地打着地基,筹备着建筑高楼的器材;街道上的女孩正把糖纸放进路边的垃圾箱;清洁工们正一点一点地清理着布满灰尘的街道……看感动中国人物:“生死托举”杨文求,用有力的臂膀,托起爱与担当;“启音天使”荐雪梅,用唇齿间的密码,开启沉寂的天籁;“慈母大爱”许张氏,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老人,却以弯曲的脊背,撑起瘫痪儿子生命的希望……看中国出彩少年:孝心少年王艳文,纵使大海为墨,长空为纸,也写不完对父母的深情;震灾英雄雷楚年,像一匹狂野的骏马穿梭于生与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7个同学的生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正能量的演绎,都是真情的延续。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老古玩店》中说过:“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不管是孔子的性善论,还是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所以,我们青少年,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努力凝聚并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努力学习,追求上进;尊敬师长,待人友善;担任班干部,对班集体负责;积极劳动,不乱丢垃圾……因为我们是青少年,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我们澎湃着热血,我们洋溢着激情,我们充满着爱心与正能量。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我们更应主动开启向善的心门、自觉坚守美德。主宰世界的是我们,放弃世界的仍是我们,所以让我们拒绝平淡、告别无为,让我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让我们做品德高尚的优秀青年,让我们的青春在阳光下真正地飞扬起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共传正能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奉献的正能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责任的正能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心的正能量……世界因正能量而积极健康,让我们共传正能量!

  草根阶层火炬手中,有顽强击败病魔的陶崇文,有卖羊肉串资助贫困生的阿里木江·哈里克,他们到伦敦,表面是看,传递的是火炬,实则传递的是正能量。他们传递的正能量,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向人间共传正能量。

  共传正能量,是励志奉献的感动。爝火燃回春浩浩,你用善良灌溉残儿,在你的爱护下,小院里的孩子茁壮成长,你是高淑珍;何处春江无月明,命运如此残酷,花瓣散落,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你是小何玥;冰雪为容玉作胎,面对那一刻,你作出了不悔的抉择,你让我们学会了许多,你是张丽莉……你们用奉献的爱心,无私的不悔向这个世界昭示了最纯的正能量,是你们,告诉我们什么叫发自内心的感动;是你们,启迪我们什么叫发自内心地敬仰;是你们,传递了你们最伟大的人格价值。正能量,就是如此。

  共传正能量,是坚守责任的不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责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的责任,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他的责任;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责任……各种各样的责任,为不同的人所诠释,也许为谋生计是你的责任,但你依旧可以身居茅屋,心忧天下,你必须有你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争做责任之民,让这正能量落到实处。

  共传正能量,是忠心的永恒的不灭。“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屈原忠而被谤,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霍去病北击匈奴,一入大漠终不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宣告了他的赤胆忠魂;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忠贞不二,一心向前……忠心永恒,名垂千史,更是正能量推动力的强大体现。共传正能量,前已有古人,我们后来者呢

  树木挺拔自己的苍翠,有了木秀于林的风景;小溪奔流自己的清澈,有了广阔无垠的大海;鲜花散发自己的芬芳,有了香气袭人的春日……我们共传正能量,也会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美好大世界,让我们争做正能量的火炬手,共传正能量吧!

传递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真善美……”课堂上,同学们用朗朗的读书声表达出对美丽生命的理解。参观了老兵应急救援队基地,切身感受了老兵应急救援队“退伍不褪色,为民办实事”的一贯作风,我想,他们就是美丽的生命最好的诠释者。

  在老兵救援基地,我们认识了四位有名的队员,黄先亮、陶永军、杜风和白杨同志,他们都是退役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做一些善事。

  白杨叔叔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敬佩的人,他是中共党员,2021年加入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曾在河南省郑州市抗洪救援任务期间,完成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室运送发电机任务、救援物资转移分发任务等。他让我明白了我们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少人在背后默默付出才换来的。

  老兵应急救援队是一个大队,其中还有许多中队。如搜救犬中队、心理服务中队、培训部等。心理服务中队主要的工作就是开导帮助受灾民众或队员化解心中的阴影,为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队员们组织学校的学生们参加一些防灾减灾的宣传活动、防震减灾的演练活动,让他们从小有国防意识、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从这可以看出救援队叔叔们对孩子们寄予厚望,希望我们能弘扬正能量,在生活中传递真善美,并能在这片繁荣富强的祖国沃土中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

  听着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段段传奇的经历,同学们都若有所思,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到了小记者釆访的环节,小记者们都纷纷举手,想问叔叔问题。有人问他们救援时心里想着什么?他告诉我们,在救援的时候,他们在心里想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把所有人都转移到安全地带。有时候忘记了吃饭,困了,睡在路边时常发生,因为他们要随时保持救援状态,要竭尽全力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值,这是救援队的队员们奋斗目标和共同的心愿。

  “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救援队叔叔们为民众做善事,“退伍不褪色”,用行动彰显军人的本色,用善良和无私诠释生命的美丽。

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时刻在我们身边存在,就在这个学期中,我校有位高三的学生不幸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就快要面临高考了,可他还要饱受病魔的折磨,为了使他能坚强的活下去,我们只有默默地祈祷,祈祷他能抗病魔成功,每个学生都捐出了自己的爱心,让医生给他更好的治疗,这说明我们在传递正能量。

  最近发生的长江“东方之星”客轮翻船事件,xxx总理在飞机上召开会议部署客船翻沉事件救援工作时就强调: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人员搜救,参与现场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官员还有海军工程大学潜水队的成员,他们日夜都坚守在救援一线,让人感触深远!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强大。

  当然,就是在高考的这几天,传递正能量的的人也有许多,像出租车司机他们都免费地把考生安全送到考场,而且政府在交通方面给考生们建立起一个安全通道,在考试期间,车辆在考场附近时,不准鸣笛等等,这都是正能量的体现。

  所以,这些事都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让人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柱和精神力量。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名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让正能量支撑起我们前进的脚步!

传递正能量

  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人性的高尚善良似乎也正在被磨灭。那些人性丑陋被爆出的社会丑闻,那些让我们心寒的冷漠目光都是我们心底的痛。沮丧,叹息,茫然,我们好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但是,王世伟、张丽莉等龙江英雄的事迹却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还有一面,那是光亮的一面我们并没有看到,那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正能量,相信正能量的传播可以让我们人性光辉的一面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不管是英雄们的壮举还是民众的爱心,这些都让我们相信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正能量,这份正能量是我们的希望,是人性善良美好的体现。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传递自己的正能量,让正能量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给人们带去光和希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100句名人名言

充满爱的正能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