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友善的人物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谁都知道这是一位创造了汉文字艺术巅峰的书法大家,却鲜有人知道他刀光剑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万敌军如履平地的一条铁血汉子,知道他是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的中唐时代之忠臣烈士。

  刚正耿直的人格和瑰丽雄浑的艺术在他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是咱们这个民族文化巨大骄傲,也是其历尽苦难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颜体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的书风,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汉唐,那个创造经典的时代,也是人格伟岸的时代。

  在平定安史叛乱中,颜真卿凑集河北二十万大军拖住叛军,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仗。叛军势盛时,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没有陷落。后来,为了平息李希烈叛乱,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独闯虎狼之地,面对土匪们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惧,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后自缢殉国。

  身为朝廷重臣,他为官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以致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写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就是书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贴》的来历。寥寥数言,但研读起来却觉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中国友善的人物事迹

中国名人美德故事

  汉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顺。家里很穷苦,他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葬,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把卖得的钱葬他父亲。

  等到葬了父亲以后,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她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满了三百疋,抵过了卖身的钱,方才准他回家。哪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不消一个月工夫,就统统织成功了。债主非常奇怪,就准董永回去。

  到了那槐树下,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就腾上天空去了。

关于友谊是名人事例

  1、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嵋兮若泰山。”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伯牙摔琴谢知音。

  2、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古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有关友谊的名言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讲朋友的重要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朋友的选择)

  ——同学们在作文里写友情写亲人的关爱时,不要一味地写“一起疯,一起玩”,也不要洋洋洒洒地写一些鸡毛蒜皮的争吵,这样显得文章的立意比较低。应该多写朋友、亲人对自己正面的帮助,对自己正面的影响,使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这样的立意较高。

关于友谊的名人故事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中国名人故事: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他是一个平凡的维吾尔族汉子,外出务工,以卖烤羊肉串为生。然而,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却用辛苦积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这个汉子,就是来自新疆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阿里木是一个身材壮实的新疆汉子,生活十分简朴,20元的土布褂子,8元的布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他喜欢吃水果,为了省钱,却总是挑快烂了的买,削掉坏的再吃。阿里木的饭食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经常是一个馕(或两个馒头)外加一杯水就能打发。

  这样的生活,阿里木却过得很满足。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阿里木反问:“有很多钱快乐吗?我不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卖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我读书不多,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和我一样。”

  阿里木出生在新疆和静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父亲是供销社职工,一家9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读到高二时,家里实在供不下去了,懂事的阿里木选择了辍学参军。

  长大后,历经生活艰辛的阿里木十分尊重文化教育,他的心里存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命运。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全部用作慈善。

  据当地报纸不完全统计,10年来,阿里木卖烤羊肉30多万串,利润10多万元,其中近八成捐给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受他捐助的200多名孩子中,有10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阿里木和他资助的学生

  “我喜欢卖羊肉串,我会继续卖我的羊肉串,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

  如今,阿里木已经当上了“阿里木餐饮印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开始谋划,要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安家,让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飘内地。他琢磨着,用10年时间,在他生活的贵州毕节市建一所学校,让那里的留守儿童接受好的教育。

名人爱心故事:慈善像雪球越滚越大

  名人也慈善,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他们的爱心。让我们来看看吧。

  她是印度一名普通的女性,和所有女性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女富豪。

  那一年,丈夫和6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IT公司,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缺乏,于是,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支持丈夫。钱并不多,只有1万卢比,可是数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虽然她只有1.41%的股份,分红却多得让人惊讶。

  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她有些忐忑不安,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她考察了许多投资项目,始终都不满意。那天,她随朋友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考察,在黄沙漫天的土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趴在地上,头紧紧地挨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从汽车里下来,走到那群孩子中间,原来,他们正围在一起看一本书。那本书破烂不堪,还有很多缺页,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可是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一刻,她一阵心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她了解到,印度有3亿儿童,大多数孩子一生中读过的书只有课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接受过高等教育、当过记者的她明白,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实在太过荒芜。身为母亲,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五彩缤纷。

  她毅然拿出自己的巨款,创办了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为了方便更多的孩子看书,看得起书,出版社一直在不断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卡片故事书, 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孩子们可以彼此换着读,而且定价只有2.5卢比。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小巧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这些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让图书流通渠道更通畅,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出版社一直追求零利润,日常开支全靠人们捐助,只一心一意出版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书。很多人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把低廉的图书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她不但成功说服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让学校购买普拉塔姆图书,还成功说服了日用品行业巨头,让它的销售员在挨家挨户上门兜售香皂的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这一系列举措让普拉塔姆出版社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但捐助源源不断,还有许多知名儿童作家主动找到出版社,要求与他们合作。有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加盟,普拉塔姆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层楼。

  成立8年来,普拉塔姆出版社出版书目225种,数量超过1000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使2500多万名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因此得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故事书。她的善举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

  她叫罗希尼·尼莱卡尼。当初创办出版社,完全出于内心的善意,没想到,她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一个又一个的人伸出了善意之手。于是,一份慈善事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让她站在了人生的顶峰。

关于善良的三则名人故事

  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与道德,下面我们看看名人的善良都体现在哪里

  善良的擦鞋小男孩,走上星光大道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经典电影,曾经获得过四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多拉陪同一个孩子乔舒亚,去远方寻找他爸爸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电影之外的故事。

  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全国各地的小孩中选择一位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城市的一个车站,一个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他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好让他买个面包,等他擦鞋挣了钱,他一定会还给他。

  这时,他才发现眼前的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电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给了孩子买面包的钱,并且告诉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

  第二天,当他来到工作室的时候,却惊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几乎车站所有擦鞋的孩子。导演在这些孩子中间发现,有几个比昨天要给他擦鞋的孩子更机灵,似乎也更适合当这个电影的男主角。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来试试,因为他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明星文尼西斯。说句题外话,在巴西,最幸运的擦鞋匠并不是文尼西斯,而是另一个叫卢拉的孩子,后来成了巴西的总统。

  善良让给予更自然

  2007年8月10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到宁夏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主持"共享一份爱,同圆一个梦"大型公益活动,来自宁夏的35名贫困大学生是《圆梦行动》节目的特别嘉宾。崔永元18年前去过宁夏,对今天的宁夏已经很陌生了,这次有机会去那里,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离开北京时,他想不能空着手去,所以随身带上了1万元爱心款。

  在主持节目中,崔永元和每一位一上台讲话的贫困学子拥抱。第一家企业捐款后,崔永元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背着爱人攒的1万元钱,我也要捐给青基会,圆贫困大学生的梦。"他转过身以其惯有的幽默方式说道:"你们可别告诉我爱人啊。"他的话逗乐了全场的人。

  虽然是一句幽默的调侃,但恰恰反映了崔永元低调而不愿张扬的处世态度。据敬一丹等主持人透露,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学生,而在2007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行善。有这样一串数字: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红军,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每次捐款,崔永元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宣传。在面对记者的探询时,他也总是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崔永元这样理解慈善的意义: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在他看来,对做慈善的人,不要一个劲儿地夸他们,相信他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比如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境、不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时所收获的珍贵礼物。正是抱着这种真诚而平和的心态,在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时,崔永元总是极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水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 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中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看了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崔水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那位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崔水元先后资助他学费生活费共3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水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作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接着便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位学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次到黑龙江,那位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水元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给崔永元。"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崔永元没再与他联系过。

  挺身而出的拜伦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城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善良名人故事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宽容友善的名人故事

  美国试飞驾驶员胡佛友善待人

  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李斯特让肖邦脱颖而出

  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正是李斯特胸怀大度,宽厚待人的为人态度让肖邦脱颖而出.

  唐代娄师德教育弟弟为官待人要宽容

  唐代娄师德教育他弟弟为官待人要宽容。他弟弟说:“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你把它擦去,还是违背发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愿。我看还不如让唾沫自然干掉为好。”

  春秋时期,“问鼎”的楚庄王。

  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一名武将欲乘黑调戏爱妃,被爱妃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岂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发,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是哪个单位的?”该将答曰:“我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您媳妇的人啊!”

有关友善的故事

  在一次国会选举期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经常被一个记者如影随形地跟踪。因为此人效力的报纸与麦金利政见相左,他经常发表一些于其不利的报道。麦金利对这个人感到很是恼火,可内心倒是禁不住暗暗“钦佩”其攻击自己的那种执着劲儿。

  一天,麦金利坐着马车去附近一个小镇演讲。天气异常阴冷,没走多远,麦金利就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正患感冒且衣着单薄的记者,坐着简陋的马车尾随而至。麦金利吩咐车夫停下,下车走到记者跟前,说:“年轻人,从你的座位上下来。”记者走下车,心想这个政敌报仇的时机到了。“拿着,”麦金利脱下自己的大衣递给记者,“这件大衣你穿上,坐进我的马车里去。”“可是,麦金利先生,”记者颇感意外地说,“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这次竞选我一直对你紧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发表演说,我就会在报上骂你,我今天过来就是要尽我所能将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麦金利微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先坐进那辆车里暖和暖和,等会儿你好打个漂亮仗。”结果,从那以后,这个记者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诋毁麦金利的文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友善的心,因为它能真正使人体会到尊重和温暖。心灵高贵的人能对他人萌生怜悯和同情,因为友善会使对方的敌意渐渐消释,没有人会拒绝友善所带来的温暖。所以,当你试图打开对方的心扉时,友善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在生活中,许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友善的温暖、感情的温馨,却又常常用无端的猜疑将满腔的好感冰封在坚硬的假面具背后。其实,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爱,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到温馨,并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试想,如果你对他人没有真诚之心、毫无友善之举,又怎能期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友善的回馈呢?正如手中的一杯茶,今天你用它温暖了别人,将来,对方也一定会将一杯热茶送到你的手中。

  在交流困难的情况下,双方的友善和信任就是最合适、也最易被接受的语言。尽管两人从头到尾说不上一句话,却对彼此的行动有着模糊的理解,能够感受到对方那颗温暖的心。在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这种无言的爱心来化解矛盾,融化隔阂。你不言,我不语,一个暖暖的眼神交换,就知道彼此是朋友。一分友善,一分信任,永远就是和平的使者,最美的语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待人友善的经典短句

关于友善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