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诗300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唐诗

  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赤道春风为我来。

  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经典唐诗300首

经典唐诗

  1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2 【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3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4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5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6 【杂曲歌辞·杨柳枝】白居易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7 【杂曲歌辞·杨柳枝】白居易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8 【杂曲歌辞·杨柳枝】卢贞

  一树依依在永丰,两枝飞去杳无踪。

  玉皇曾采人间曲,应逐歌声入九重。

  9 【杂曲歌辞·杨柳枝】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辉。

  凤阙轻遮翡翠帷,龙墀遥望曲尘丝。

  御沟春水柳晖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上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昨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春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10 【杂曲歌辞·杨柳枝】刘禹锡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11 【杂曲歌辞·杨柳枝】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12 【杂曲歌辞·杨柳枝】韩琮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

  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

  13 【杂曲歌辞·杨柳枝】施肩吾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14 【杂曲歌辞·杨柳枝】温庭筠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南内墙东御路傍,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伴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15 【杂曲歌辞·杨柳枝】皇甫松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烂熳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垂丝。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16 【杂曲歌辞·杨柳枝】齐己

  凤楼高映绿阴阴,凝碧多含雨露深。

  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

  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

  剑去国亡台榭毁,却随红树噪秋蝉。

  浓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多谢将军绕营种,翠中闲卓战旗红。

  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

  争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17 【杂曲歌辞·杨柳枝】张祜

  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台下绾青丝。

  那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

  18 【杂曲歌辞·杨柳枝】孙鲂

  灵和风暖太昌春,舞线摇丝向昔人。

  何似晓来江雨后,一行如画隔遥津。

  彭泽初栽五树时,只应闲看一枝枝。

  不知天意风流处,要与佳人学画眉。

  暖傍离亭静拂桥,入流穿槛绿摇摇。

  不知落日谁相送,魂断千条与万条。

  春来绿树遍天涯,未见垂杨未可夸。

  晴日万株烟一阵,闲坊兼是莫愁家。

  十首当年有旧词,唱青歌翠几无遗。

  未曾得向行人道,不为离情莫折伊。

  19 【杂曲歌辞·杨柳枝】薛能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谁风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处处轻轻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潭上江边袅袅垂,日高风静絮相随。

  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摇。

  隋家力尽虚栽得,无限春风属圣朝。

  和花烟树九重城,夹路春阴十万营。

  唯向边头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窗外齐垂旭日初,楼边轻好暖风徐。

  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曲江亭。

  陶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绿绕厅。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数首新词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狂似纤腰软胜绵,自多情态更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朝阳晴照绿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

  应有旧枝无处觅,万株风里卓旌旃。

  晴垂芳态吐牙新,雨摆轻条湿面春。

  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摇动是何人。

  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牵断绿丝攀不得,半空悬著玉搔头。

  西园高树后庭根,处处寻芳有折痕。

  终忆旧游桃叶舍,一株斜映竹篱门。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20 【杂曲歌辞·杨柳枝】牛峤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枝下结同心。

  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

  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静婉腰。

  狂雪随风扑马飞,惹烟无力被风欹。

  莫交移入灵和殿,宫女三千又妒伊。

  袅翠笼烟拂暖波,舞裙新染曲尘罗。

  章华台畔隋堤上,倚得春风尔许多。

唐代十大抒情诗

  一、将进酒

  朝代:唐代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江南春

  朝代:唐代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登高

  朝代:唐代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锦瑟

  朝代:唐代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滁州西涧

  朝代:唐代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霜月

  朝代:唐代

  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八、野望

  朝代:唐代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九、相思

  朝代:唐代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十、送别

  朝代:唐代

  原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

  王之涣)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维)

  (王维)

  (王维)

  (王维)

  (王维)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崔颢)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益)

  (李颀)

  (杜甫)

  (杜甫)

  (杜甫)

  (杜甫)

  (佚名)

  (沈佺期)

  (孟郊)

  (孟郊)

  (高适)

  (崔颢)

  (崔颢)

  (卢纶)

  (卢纶)

  (卢纶)

那些值得收藏的唐诗

  唐诗汇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幼聪慧。建中末,两河用兵,寄家符离,播迁吴越。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又登书判拔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元和元年,授盩厔尉。三年,除左拾遗,为翰林学士,居谏职内廷,直言无讳避;又为《秦中吟》、《新乐府》,指斥时事,故为权近所恶。丁母忧,服除,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上疏请捕刺武元衡之凶手,贬江州司马。量移忠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为杭、苏二州刺史。大和初,任秘书监、刑部侍郎。三年春病免,遂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历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吟咏自适,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卒。居易于元和中提倡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创通俗一派,影响深远。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诗称“元白体”。晚年居洛,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世称“刘白”。自编《白氏文集》七十五卷,宋初佚五卷。今有《白氏长庆集》(一名《白香山集》)七十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十九卷。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有

  《白氏长庆集》,存词30余首。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言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

  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唐摭言》

  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旧唐书》本传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六一诗话》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诗病五事》

  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移,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

  《临汉隐居诗话》

  白居易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冷斋夜话》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西清诗话》

  白乐天诗自擅天然,贵在近俗;恨为苏小,虽美终带风尘耳。

  《诗话总龟后集》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刘梦得称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

  《岁寒堂诗话》

  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馀蕴,此其所短处。

  《猗觉寮杂记》

  “亲家翁”、“开素”、“鹊楼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赠皇甫郎中亲家翁》诗:“晚核嘉姻不失亲。”又云:“月终斋满谁开素,须记奇章置一筵。”又云:“凶似鹊楼河:

  《观林诗话》

  乐天云:“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乐天既知韦应物之诗,而乃自甘心于浅俗,何耶?岂才有所限乎

  《苕溪渔隐丛话》

  《法藏晬金》云:余尝爱乐天词旨旷达,沃人胸中。有句云:“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夫如是则造化均偏,不足为休戚,而况时情物态,安能刺鲠其心乎

  《朱子全书论诗》

  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律底涎出。

  《臞翁诗评》

  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事事言言皆着实。

  《诗人玉屑》

  张文潜云:世以乐夭诗为得于容易,而耒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

  《诗人玉屑》

  苕溪渔隐臼: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余故以文潜所言,正其谬耳。

  《诗人玉屑》

  白氏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达道之人,率多爱之。

  《诗林广记》

  陈后山云:陶渊明之诗,写其胸中之妙。无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滹南诗话》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允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四友斋丛说》

  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夫《三百篇》何尝以雕绘为工耶?世又以元微之与白并称,然元已自雕绘,唯讽谕诸篇差可比肩耳。

  《艺苑卮言》

  张为称白乐天“广大教化主”。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极有冗易可厌者。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艺苑卮言》

  白极推重刘“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有神助,此不过学究之小有致者。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欲模拟之而不可得。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

  李维桢《读苏侍御诗》

  香山以禅为诗,以诗为禅。前乎此者,有王右丞;后乎此者,有苏端明,与香山材相等。三人诗格多因时代,不必求异,不必求同,此其入禅深处。夫无名,名之至也。

  《诗薮内编》

  乐天诗世谓浅近,以意与语合也。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乘,何得以此为嫌?《明妃曲》云:“汉使却回频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土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三百篇》、《十九首》不远过也。

  胡应麟《题白乐天集》

  唐诗文至乐天,自别是一番境界、一种风流,而世规规以格律掎之,胡耳目之隘也

  《唐音癸签》

  引刘全白语:白性倜傥,苦赋诗,尤工古歌。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逸老堂诗话》

  白乐天诗,善用俚语,近乎人情物理。元微之虽同称,差不及也。

  《诗源辨体》

  白乐天五言古,其源出于渊明,但以其才大而限于时,故终成大变。其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

  《诗源辨体》

  五言古,退之语奇险,乐天语流便,虽其相反,而快心露骨处则同;就其所造,各极其至,非馀子所及也。司空图谓“元白力勍而气孱”,盖以其语太率易,不苍劲故耳。

  《诗源辨体》

  乐天五言古最多,而诸家选录者少,盖以其语太率易而时近于俗,故修词者病之耳。然元和诸公之诗,贵快心尽意时纵恣自如,故予谓乐天诗在退之之下,东野之上。或有取于东野而无取于乐天,非所以论元和也。

  《诗源辨体》

  乐天七言古,《长恨》、《琵琶》叙事鲜明,新乐府议论痛快,亦变体也。

  《诗源辨体》

  乐天五七言律绝悉开宋人门户,但欠苍老耳。五言排律华赡整栗,而对尚工切,语皆琢磨,乃正变也。

  《诗源辨体》

  乐天诗,非不自知其变,但以其才大不能束缚,故不得不然。观其《和答微之诗序》云:“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故知其不得不然耳。

  《诗辩坻》

  何元朗最喜白太傅,称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不知此政诗格所由卑也。

  《才调集补注》

  白公讽刺诗,周详明直,娓娓动人,自创一体,古人无是也。凡讽谕之义,欲得深隐,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公尽而露,其妙处正在周详,读之动人,此亦出于《小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白傅实一清奇之才,歌行、曲引、乐府、杂律诗,故多可观者。其病有二:一在务多,一在强学少陵。率尔下笔,秦武王与乌获争雄,一举鼎而绝脰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选白诗从无精识,喜恬澹者兼收鄙俚,尚气格者并削风藻,此子瞻所云“不与饭俱咽,即与饭俱吐”者也。

  《唐音审体》

  白傅诗平易坦直,如家人妇子谈布帛菽粟事.自我作古,前人从无此格,岂非千古绝调,然必不可效也。效他家不得,各随其力之所至;而效白体不得,将流为浅率俚俗。刻鹄画虎之辨,学者不可不慎所择。

  《古欢堂集杂著》

  乐天(五律)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皆他人所未发。(七绝)山峙云行,水流花开,似以作绝句为乐事者。

  《唐七律选》

  乐天为中唐一大作手,其七古五排,空前掩后,独七律下乘耳,然犹领袖元和、长庆间。宝、太以后窃脂乞泽者,越若干年亦文豪也,若同时倡和,争相摩仿,终不得似。此如东家效西家,才分悬远。

  《中晚唐叩弹集例言》

  唐人至白香山,独辟杼机,摆脱羁绁于诸家中,最为浩瀚。比之少陵,则泰山乔岳,一则长江大河。忧乐不同,而天真烂漫未尝不同也;难易不一,而沉着痛快未尝不一也。学者熟之,可以破拘挛,洗涂泽。

  《原诗》

  白居易诗,传为老妪可晓,余谓此言亦未尽然。今观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苏轼谓其局于浅切,又不能变风操,故读之易厌。夫白之易厌,更胜于李(白)。然有作意处,寄托深远,如《重赋》、《致仕》、《伤友》、《伤宅》等篇,言浅而深,意微而昆,此风人之能事也。至五言排律,属对精紧,使事严切,章法变化中,条理井然,读之使人唯恐其竞,杜甫后不多得者;人每易视白,则失之矣。

  《唐诗成法》

  白傅才大如海,书破万卷,使生盛唐,当与李、杜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末季各有时尚,遂出真切平易,故往往失之浅俗,文章果关乎气运耶!然虽无江河急流之势,泰华崭绝之峰,而中正和平,意如扪丝,兼以转折灵变,动循法度,所以超乎群伦之上,出乎众妙之中,至今脍炙人口,沁人心脾,良有以也。后人或无其才,或不肯读书,喜其明白易解,妄步邯郸,止得浅俗,故日趋卑下耳。呜呼,白诗岂易学者哉!

  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

  乐天取源之地何?杜子美是已。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也,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宋之欧阳永叔、陆务观皆祖杜而宗白,复为宋大宗,则白之武往尾来,其源流远矣,学之者乌可不审其自哉!

  《唐诗别裁》

  乐天忠君爰国,遇事托讽,与少陵相同。特以平易近人,变少陵之沉雄浑厚,不袭其貌而得其神也。

  《唐诗别裁》

  元、白译律,滔滔百韵,使事亦复工稳,但流易有馀,变化不足。

  《贞一斋诗说》

  五言排律,至杜集观止。若多至百韵,杜老止存一首,末亦未免铺缀完局,缘险韵留剩后幅故也。白香山窥破此法,将险韵参错前后,略无痕迹,遂得绰有馀裕。故百韵叙事,当以香山为法。但此亦不必多作,恐涉夸多斗靡之习。

  《剑溪说诗又编》

  白乐天中怀坦荡,见之于诗,亦洞澈表里,曲尽事情,俾读者欣然如对乐易友也。然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唐宋诗醇》

  唐人诗篇什最富者,无如内居易诗。其源亦出于杜甫,而视甫为多……盖根柢六义之旨,而不失乎温厚和平之意,变杜甫雄浑苍劲而为流丽安详,不袭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

  《随园诗话》

  周元公云:“白香山诗似平易,间观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余读公诗云:“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瓯北诗话》

  中唐以后,诗人皆求工于七律,而古体不甚精诣,故阅者多喜律体,不喜古体。唯香山诗,则七律不甚动人,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于不忍释手。盖香山主于用意。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唯意之所至,辨才无碍。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刘梦得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者,此古体所以独绝也。然近体中五言排律,或百韵,或数十韵,诗研炼精切,语工而词赡,气劲而神完,虽千百岂亦沛然有馀,无一懈笔。当时元、白唱和,雄视万代者正在此,后世卒无有能继之,此又不徒以古体见长也。

  《瓯北诗话》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同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此元、白较胜于韩、

  《瓯北诗话》

  元、白二人,才力本相敌。然香山自归洛以后,益觉老干无枝,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工见好之意,而风趣横生,一喷一醒,视少年时与微之各以才情工力竞胜者,更进一筹矣。故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石洲诗话》

  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榫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

  《石洲诗话》

  白公之为广大教化主,实其诗合赋、比、兴之全体,合《风》、《雅》、《颂》之诸体,他家所不能奄有也。若以渔洋论诗之例例之,则所谓广大教化主者,真是粗细雅俗之不择,泥沙瓦砾之不拣耳。

  《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非慎取之,何以维雅正哉!

  《艺概》

  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艺概》

  白香山乐府与张文昌、王仲初同为自出新意,其不同者在此平旷而彼峭窄耳。

  《岘佣说诗》

  香山五言,直率浅露,殆无可法。《秦中吟》诸篇较有意思,而亦伤平直。

  《岘佣说诗》

  香山七古,所谓“长庆体”,然终是平弱漫漶。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亦参法陶公,研淡为华,琢虚成隽,虽与微之同訾轻俗,要自神清。《续古》十篇,夭条明丽,虽劲惭彭泽,高谢枚生,而挺秀缘情,正如子山拟阮,寓意微词,清思绝径。唯与微之赠答,少损其韵,亦缘精神相属,动与形模也。《秦中吟》、《讽喻诗》,则染采王建,青蓝异色,各尽其妍矣。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白诗之妙,实能于杜、韩外扩充境界。宋诗十之七八从《长庆集》中来,然皆能以不平变化其平处。

唐代诗歌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代: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登单于台

  唐代: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台城

  唐代: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军行

  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淮上渔者

  唐代: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诗诗

  歌舞任生平

  莫言繁华终有尽

  烟雨纷飞惹谁怜

  生死当契阔

  气吞亦山河

  金戈铁马黄粱梦

  仰天长叹归去来

  思君君不知

  一帘幽怨寒

  美人卷帘泪眼观

  寂夜襟染红粉泪

  浅斟自低吟

  拭泪当掩卷

  金钟余音未消息

  长空万里萧鸣镝

  世事往更迭

  岁月然无常

  豪情万丈奈几何

  大江东水各一方

  三千红粉黛

  空余叹蹉跎

  富贵荣禄过眼云

  君王霸业恒河数

  江枫泛渔舟

  浅愁释无眠

  千金换酒求一醉

  能向花间醉几回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临风把酒掠江月

  醉里挑灯看利剑

  荣辱皆可忘

  世态悲炎凉

  喜笑悲颜气傲然

  九万里风烹正举

  一曲离别歌

  两行思亲泪

  逢昨夜一场秋雨

  添得江水流不尽

  沧海一声笑

  散发弄扁舟

  刀刃广舒长袖舞

  云鬓花颜泪光涟

  素华自飘零

  花落长安殿

  万卷古今消永昼

  一窗昏晓送流年

唐代经典情诗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欲不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闺情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最经典唐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兀豕],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高适: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韩愈: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革几]!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经典唐诗300首

经典唐诗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处处闻啼鸟。

  花落知多少。

  咏柳

  碧绿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泉眼无声惜细留,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四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华经典诗文大全

中国古诗词朗诵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