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但震撼的红色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红色革命故事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冷门但震撼的红色故事

老英雄红色故事

  4月13日晚,老英雄红色故事报告会在真知讲堂举行。会后,学校立即组织召开座谈会,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二级巡视员贾敬刚,我校党委副书记霍丙泉出席会议。4名河北籍报告团成员来到座谈会现场与师生亲切合影留念。各学院师生代表满含深情畅谈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戴胜华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河北师范大学党史教育如火如荼之际,有幸聆听了四位老英雄红色故事报告会,深为感动,倍受鼓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更需要英雄和榜样的力量。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殷切嘱托,在教学实践中把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用红色故事充实育人内容,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家国情怀,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处思想教育科王海燕表示,聆听完报告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与在场的师生们一起数次被老英雄们舍身忘死、坚韧不拔的情怀所感动。从老英雄们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他们对党和祖国的绝对忠诚与淳朴深沉的热爱,老英雄们身上所闪耀的革命精神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青年一代接续传承下去,切实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使命。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这次的报告会无疑为我们展示了一场生动而精彩的现场教学,提示我们在今后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创新学习形式,注重学习效果,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一百周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徐田说,有幸聆听四位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用好党史这个“鲜活的教材”,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铭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精神血脉;要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求真知识、练真本领、做实干家,以“怀天下、求真知”的精神,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一份力量!

  商学院辅导员马倩茹说,学习老英雄的光辉事迹,几度落泪。四位老英雄用最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动人故事。一枚枚奖章、一幕幕画面、一个个故事,带我们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气吞山河的历史岁月。当表演现场中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声响起时,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令人无限感动。英雄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藏名数十载,一心系国家,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安不忘危,我们要把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马兰精神和八一精神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来传承和弘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高晨晓谈到,从为王二小守墓的史林山到扎根马兰基地为中国核试验做出伟大贡献的张振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用自身行动践行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也让我想到了更多的前辈为此付出献血与生命,将自身永远定格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学习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我想对于我们增进党史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都有非凡意义。

  文学院辅导员袁晓静表示,几位老英雄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堂党史课,从他们的皱纹和坚定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忠诚。吴洪甫老英雄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的英雄,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一等功,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退伍后却在长达37年的时间里,保守国家机密,隐姓埋名,服务乡里,这是一种大爱与隐忍,是一种对党的绝对忠诚。看到精神矍铄、铮铮铁骨的老英雄,我们都要思考自身是不是还有娇气和柔弱,我们要立志向老英雄学习,心中装着党和人民,装着学校和学生,一生做好一件事,踏实工作,辛勤育人,为国家培养心怀天下、求真务实的时代人才。

  音乐学院研究生刘宏亮说,何为英雄?英雄就是“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听了报告会,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院推出的“百部经典述党史”专栏,排演的《真理之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等,涉及很多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情结,我心中的英雄何止百千个呢?现场聆听老英雄的事迹,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努力方向!

  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旭升谈到,报告会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张振合老英雄的事迹,他们进行着国家最伟大的事业,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却生活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严寒,酷暑,狂风,骤雨都无法撼动老英雄那颗深沉的爱国之心,我愿用“隐秘而伟大”这个词来形容张振合老英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能在科技上被人“卡脖子”。身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的坚守是在计算机领领域潜心研究,为我国的芯片领域尽一份绵薄之力。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7级本科生钱鹭说,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在观看完四位老英雄的事迹之后,我感触颇深。最让我触动的是吴洪甫老英雄,他先后击落两架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他说“若有战,召必回”,他的坚定让我为之动容。褪去功与名之后,化身普通农民,严守国家机密,三十七年如一日,从未向他人透露。他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让我非常敬佩。正是他们的牺牲精神才换来今天强盛的祖国。学习历史,是为了走好今天的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应该学好党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贾云飞说,小时候老师和父母都会给我们讲王二小的故事,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从那时起,心中就种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学第一课便在校史馆学习。师大是一片沃土,让我早在中学时期种下的种子在这里萌发、成长。在师大的三年,无论是日常的党史、团史学习,还是相关的党史主题活动,都像是一次次的浇水和施肥,让我心中红色的种子在师大这片红色沃土中奋力成长。看到今天的史林山老爷爷,想起年少时常听到的王二小故事,让我身为一名涞源学子感到骄傲。我想学业完成后,回到我的家乡,回到基层去,像史林山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一样,将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奉献给家乡。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红色经典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最感动的革命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一想起这熟悉的歌曲,我就心涌澎湃.革命先烈是我们通向现代的垫脚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更没有未来。

  黄继光是我们牢记的英雄,但又有谁真真的了解过他呢?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痛苦不堪。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逝世时才21岁,他是多么年轻啊。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先遣部队遭到敌人的重机扫射,黄继光毅然接受了任务,准备用手榴弹炸毁敌人的暗堡,但机火力太猛,打死了跟着的两名队员,打伤了黄继光,黄继光忍着剧烈的疼痛依然爬向暗堡,但敌人十分狡猾,有打伤了黄继光的脚,黄继光在最后的时刻突然扑向暗堡,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机,此时,叫喊声轰然而起:“为黄继光报仇!”

  黄继光死的光荣,为我们的未来开辟了新的道路,我相信,我们祖国的未来,绝对不会辜负黄继光叔叔的期望的。

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刘胡兰

  革命时期,有着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流泪的故事,有宁死不屈的八女战士,有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不被敌人屈服的赵一曼,而让我最感动的,却是那小小年纪,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敌人顽强斗争所牺牲的刘胡兰。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人,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1947年1月8日这天,天刚蒙蒙亮,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突然袭击了刘胡兰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子是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在这次袭击中,农会秘书石五则等五人被敌人抓走了。11日深夜,上级通知刘胡兰立即转移,第二天派人来接她。第二天拂晓时分,阎锡山的部队又来袭击,村子的各个路口都被把守得严严实实。敌人敲着锣,扯着嗓子大声呦喝:"集合了,全村男女老少在村南大庙前集合!"刘胡兰想转移出村已经不可能了。她妈妈想了个主意:"邻居金忠嫂刚生了孩子,正在做月子,你可以躲到那里,假装是伺候金忠嫂的。刘胡兰觉得这个主意还可以。便走到金忠嫂的窗户下,敲了几下窗格,问:"大嫂,我可以进来吗?"金忠嫂一听是刘胡兰,忙说:"快快快,进屋来。"刘胡兰进屋一看,发现屋里有很多妇女,想:产妇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啊!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那金忠嫂可能也保不住了。于是,刘胡兰同村名一起来到了村南大庙前的广场,混在人群中。敌人看过许多人,一下子就认出了刘胡兰,而且审问她:"最近你和哪些共产党员见过面?""没见面!"敌人狞笑着说:"别嘴硬了,已经有人把你供出来啦。说你是共产党员!""说我是,那我就是""村里还有哪几个是共产党员?、"就我一个""难道?你不怕死吗?"敌人又问"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敌人急了,拿起三把铡刀放到广场正中,当众把石五则等那五人杀害了。又问刘胡兰:"你想死吗?我说最后一遍!"刘胡兰愤怒地盯着敌人,说:"我咋个死法?""一个样。"刘胡兰从容的躺在铡刀下,她牺牲时才15岁。

  刘胡兰同志虽然只有15岁,但她在敌人的铡刀下宁死不屈、从容不迫,表现出共产党员顽强的精神。毛主席还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学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生命换来的,因此要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1941年5月下旬,800余日伪军在长清县黄河以西地区扫荡,长清县抗日武装击毙日军少将土屋兵驻,这是山东抗日战场上击毙的4名日军将级军官之一,也是最早击毙的一个将级军官。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特电通令嘉奖。 6月29日上午,山东抗日战争纪念地寻访团来到了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大峰山齐长城风景名胜区。

  当年战火纷飞的抗日根据地,如今已成为景色宜人的国家森林公园。 大峰山位于长清区西南部,距离济南市区47公里,景区内海拔最高点为446.9米,总面积1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

  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当年抗战岁月中,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国民党官员南逃共产党组织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向南进犯。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南逃,长清县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也纷纷随之向南逃窜。 在日军即将鲸吞山东的危急关头,长清县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抗日。

  中共党员魏金三、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夏页文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县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拉起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久,这支武装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四大队。

红色经典小故事

  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数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坚持斗争。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晚上摸黑下到平原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田的水有多脏,伏下身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

  一次,正是过年的光景,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吴小垟附近活动。他的父亲闻讯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诉说着家乡遭受敌人摧残破坏的情景:“几个月前,敌人派兵包围吴小垟、包垟两个村,想抓可夫(刘英)、龙跃、老海(郑海啸)等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的领导,结果扑了空。

  恼羞成怒,烧毁房屋57间,捕去58人,杀害8人,自家11间房子全部烧毁,捕去的乡亲中有7位是自家人……,现在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却安慰父亲:“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要想有好年过,就是一条路,团结穷人,坚持斗争,革命成功就好了。”

难忘的红色故事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一座英雄的山。从小妈妈就给我讲过许多革命的故事。那里便成为我向往的地方。我真想去看看那片红色的土地。想了解当年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使的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就在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井冈山的黄洋界游玩。

  到了黄洋界,向远处眺望:那漫山遍野的翠竹,远处的青山犹如翠绿的屏障,山峦连绵起伏仿佛是层层波浪。在黄洋界上还有当年的哨口,有黄洋界保卫战的纪念碑,有那是战斗用的迫击炮,还有红军休息的营房。

  黄洋界不但有许多景点还有许多惊天动的的故事。1928年7月国民党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二次“会剿”。红军的两个连凭险据守,打退了多次猛攻。国民党组织进攻时,红军用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轰击后续部队。国民党以为红四军主力会山,连夜撤回炎陵。便有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此毛主席还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来记念这次战斗的胜利。读着主席的题词,好似回到了那个胜利的夜晚。

  一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这段红色之旅会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久久烙印在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生故事一年级

人生励志语录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