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语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默写《寒食》,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iángāojiǎobàntānfànáozhōutiánnì

  tāngchíguànshūnóngchóurǎngāngzhǒngzhàng

  三、选择题。(第1题4分,其它一题1分,计15.5分)

  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4分

  (1)A.掺和(cān)B.栖息(qī)C.机杼(shū)D.五侯(hóu)

  (2)A.黄焖鸡B.分外(fēn)C.吞噬(shì)D.迢迢(tiáo)

  (3)A.正月(zhèng)B.甜黏(nián)C.皎皎(jiāo)D.间断(jiān)

  (4)A.擢素手(zuó)B.札札(zā)C.脉脉D.更(gēng)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蜡月、风筝、栗子、万不得已B.除歹、浓绸、染缸、七零八碎

  c.亲戚、拜年、寺院、张灯结彩D.采绘、通霄、轿车、截然不同

  3.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2.5分

  “彩”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颜色②彩色的丝绸③称赞、夸奖的欢呼声④花样,精彩的成分⑤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⑥获胜的预兆。

  彩排喝彩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张灯结彩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皎皎(明亮)河汉女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5.下列诗句与注释不一致的一项是1分

  A.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寒食东风御柳斜。)

  B.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脉脉不得语)

  C.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

  D.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1分。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

  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8.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1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1分

  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D.谁也不能否认,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1分。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á)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北京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重要日子有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B.《腊八粥》一文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

  C.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又写了四个场景: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D.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带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才结束。

  四、把诗句补充完整。(0.5x52=2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1分

  4.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布德泽。

  ,焜黄华叶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劝人好好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腊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0,5x5=2.5分

  6《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全文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的图景。0.5x5=2.5分

  7.《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x2=2.5分

  8.《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藏戏》这篇民俗散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展开,让读者对藏戏有所认识,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1.5分

  11.《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x4=2分

  12.《鲁滨逊漂流记》一文紧扣“险”字,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形象。他的这场苦难经历告诉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0.5x3=1.5?分

  14.《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______________。0.5x2=1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x7=7+5=12分)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3嗓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4汤姆说,他觉得他是满不在乎的。(改为直接引语)

  5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改为双重否定句)

  6.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可能是万丈深渊(仿写)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7.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修改病句)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0.5x4=2分)

  (1)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2)怎么回事,孩子!喂,快着!谁去拿杯水来!

  (3)“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

  (4)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

  9.连线。(0.5x6=3分)

  《鲁滨逊漂流记》刘易斯?卡罗尔??知天命之年?13岁

  《爱丽丝漫游奇境》塞尔玛?拉格洛芙之年豆蔻年华?50岁

  《骑鹅旅行记》丹尼尔?笛福?花甲?60岁

  六.语言实践。(3分)

  人物形象评论:我看汤姆?索亚?[提示:你怎么看待汤姆?索亚这个人物?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写出你自己的看法。

  

  七、阅读理解。(17.5分)

  (一).课内阅读分7分

  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一艘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选文出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鲁滨逊在荒岛上为了生存做了很多事情,请你简要说出其中两件。2分

  4.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得到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2分

  (二)花灯(10.5分)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1分)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5分)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________月,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1分)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1分)

  8、快乐习作。(16分)

  中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选择一种你了解的风俗写一写。要求:题目自拟,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你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500字左右。

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语文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100分)(共11题;共100分)

  1.(4分)看拼音写词语。

  duōsuōtúláojǐngtìàndàn

  2.(8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天一________金子一________小鱼

  云一________树叶一________燕子

  花一________池塘一________稻子

  3.(9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邯郸________________滥________充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铃

  自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求________________弓蛇

  4.(6分)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________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②________没加作料,________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③________多么艰苦,________把他们带出草地。

  ④________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________会起不来

  5.(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2)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地向前驶去。(修改病句)

  (3)如果你是梁晓声,请你用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4分)根据语境选一选。(填序号)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③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Ⅰ“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规矩很重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合都有相应的规矩。

  我们学生在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

  Ⅱ爷爷退休之后,想从城里搬回农村老家生活,他说,这就是“________”。

  Ⅲ待人要宽容,多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强加给别人,“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4分)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8.(5.0分)选出下列省略号的用法。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Ⅰ天灵灵,地灵灵,河神娶妻保太平……

  Ⅱ可是……吉时快到了,我们到哪儿再找个姑娘顶替呀

  Ⅲ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春秋冬二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9.(8分)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

  A.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1,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2之情。

  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童年时住在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时,赶紧就把被子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烘烘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说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水温适宜,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地的水花。那叶候,家里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像毕大妈用这样的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⑥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她的一个“煮”字,居然让太阳成为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⑦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的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每空不超过6个字。

  (2)默读第②、③自然段,想一想:“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写出了________;母亲把被子抱回屋,“赶紧就把被子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烘烘的了”写出了________;“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又写出了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独一无二”指的是

  A.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

  B.毕大妈接满一缸水,像溶解盐、糖一样,把阳光溶解在水里。

  C.毕大妈不用烧热水,就解决了一大家子人洗澡的问题。

  D.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僻里啪啦,与众不同。

  (4)请解释“叠”“煮”在文中的意思,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用词儿“新鲜”“准确”和“生动”?写出你的理由。

  (5)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11.(30分)神奇作文屋。

  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①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先想一想,再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对你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00分)(共11题;共100分)

  1-1、答案:略

  2-1、

  3-1、

  4-1、

  5-1、

  5-2、

  5-3、

  6-1、

  7-1、

  7-2、

  7-3、

  7-4、

  8-1、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一、读一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挪移(nuóná)蒸发(zhēngzēng)急遽(suìjù)

  揉动(róuyóu)惶恐(huānghuáng)流逝(shīshì)

  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6分)

  三、查字典,填空。(4分)

  “媚”字在字典中的释义:①美好,可爱;②巴结,逢迎。“媚”字在“阳光明媚”一词中应选第种意思。课文中“阳光明媚”的意思是。由此,我还知道“春光明媚”的意思是。“媚”字在“谄媚”中应选第种意思。

  四、选择。(10分)

  1.“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男孩当时的心情是。(2分)

  A.失望委屈B.兴奋期待C.焦急无奈D.伤心痛苦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放学后,偌大的操场一个人也没有,显得非常空虚。

  B.听了我的话,爷爷叹息一声,说:“你怎么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啊!”

  C.草原上野狼对黄羊群的骚扰没有休止,这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

  D.时光易流逝,我们要珍惜。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斜斜的太阳初升的太阳灿烂的太阳火红的太阳

  B.凝然的双眼凝重的表情凝结的冰层凝视的目光

  C.焦急的心情兴奋的心情难过的心情惆怅的心情

  D.伸开的泡沫张开的翅膀敞开的大门翻开的书本

  4.对《那个星期天》一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着重表现了“我”童年的无知,看到母亲为了生计不停地忙碌,还硬要母亲陪自己出去玩。

  B.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这让“我”难以忘怀;母亲辛劳忙碌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C.本文既表现了“我”的无知,也表达了母亲的劳碌和母爱的伟大。

  D.本文中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因此她不是一位好母亲。

  五、按要求写句子。(9分,每小题3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仿写比喻句)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仿照句子写一写老师生气时的样子)

  3.请根据情境“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写写自己愉快的心情。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匆匆》一文的作者是。课文紧紧围绕着“”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表达了作者对之情。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积累,如:。

  2.《那个星期天》一文的作者是史铁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童年的一个星期天的回忆,课文是按“我”——的心理变化顺序来写的。

  七、课内阅读我最棒。(12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选文开始的问句的作用是:。(2分)

  2.时间的匆匆体现在生活中的、、、等方面。(2分)

  3.“我掩面叹息”,“叹息”的是(多选)(3分)

  A.明知时间易逝,而自己却毫无办法来阻止。

  B.这一天来,又毫无所获。

  C.时间都浪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

  D.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

  4.“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中的“闪”字用得好,体现在哪儿?(3分)

  5.选文的内容和俗语意思相近。(填序号)(2分)

  A.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课外阅读我能行。(13分)

  读书惜时(节选)

  人皆有喜好,我只对书情有独钟。只是书买得多了,有时竟不能读完。于是可爱地幻想,等以后退休了,无事可干的时候,再来读这些书,不是也其乐无穷吗

  友人点破我的心事是自欺欺人:书等得了你,只怕你等不得书呢!想想也是,一个人年轻时轻而易举便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一定要推到年老体弱手抖眼花时才做呢?读书是一生的事,但是在我们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读书的

  据西方统计学家计算,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100岁的话,那他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病、做家务等会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才是用来读书的时间。而这一点点时间还要时时防备“临时外出、紧急意外事件、没有计划与目标的瞎忙乎”等小偷的窃取。由此可见,人的一生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了,而这很少的时间如果不是用来读书学习,而是像阔少乱花钞票一样地随便掷掉,岂不是很可惜的事吗?钞票用去了可以再赚取,时间糟蹋了却不能重新来过。泰戈尔说:“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辉。”那么读书便是挖掘与采集这“珍贵宝石”的好方法,而为了获取更多文化知识的宝石,我们是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那个“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人。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文中加点的“小偷”指的是;“珍贵宝石”指的是。(2分)

  2.友人说“我”自欺欺人是因为。(2分)

  3.选文说明的重点是(3分)

  A.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很少,所以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B.文化知识很宝贵,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

  C.我们用于读书的时间太少了,我们要把做其他事情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D.书买得太多了,我们可以等退休了,无事可干的时候再来读书。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作者引用的名言,意在劝诫我们珍惜时间读书。请你也写出一句这样的名言。(2分)

  5.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4分)

  九、口语交际。(5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可能在后来的相处中跟我们成了朋友,也可能只是擦肩而过。想一想,谁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并说说你和他(她)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十、习作。(30分)

  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了哪些启示。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nuó√zhēng√jù√róu√huáng√shì√

  二、躲藏蚂蚁绽放忧伤徘徊口吻

  三、①天气很晴朗春天的景色鲜明美好②

  四、1.A2.A3.D4.B

  五、示例:1.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群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2.老师满脸通红,眉头紧锁,眼里冒出无法遏制的怒火,他指着小明,用颤抖的声音说:“你,你……”

  3.我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学校进发。一路上,鸟儿在枝头为我唱着青春的赞歌,汽车、电动车喇叭的鸣奏为我演绎上学进行曲。

  六、1.朱自清匆匆流逝的踪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示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高兴、期盼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七、1.引起下文对时间匆匆的叙述

  2.洗手吃饭沉默睡觉

  4.“闪”字恰当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让人猝不及防。

  5.C

  八、1.让时间悄悄溜走的“临时外出”等事由文化知识

  2.等人老了就会体弱眼花没有精力读书了

  3.A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示例:读了选文,我觉得一个人用来读书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九、示例:我的同桌。第一次跟他见面时,他就热情地与我攀谈。他眼睛炯炯有神,额头有些凸出,还有两条粗粗的蚕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十、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日薄(bóbáo)西山,身穿薄(bóbáo)衣的我yī在妈妈的怀抱里。我看着jiāo的夕阳旋(xuánxuàn)即nuó移到大山后面去了。

  2.在溜冰场溜冰时,我不小心bàn倒了,一向爱láodɑo的妈妈huánɡkǒnɡ万分,一秒也没dān搁,连忙跑过来为我róucuō双腿。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

  二、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B.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的语文成绩便遥遥领先。

  三、请给句子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名校期末真题]

  ①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②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③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④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花草树木,哪来的人类呢

  ⑤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⑥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四、句子练习。(17分)

  1.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改成陈述句)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运用相同修辞仿写句子)

  2.句子赏析。(8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句子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漫长而急遽”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

  (3)这句话抓住________的变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用

  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________的心情。(3分)

  五、课文回顾。(9分)

  1.根据《匆匆》一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是有人偷了他们吧”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中的“他们”都指时间。

  (3)文中作者把过去的日子比作大海、轻烟、薄雾等,非常形象生动。

  2.下面对《那个星期天》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B.本文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亲切自然,清楚地表明了“我”是文章的主人公。

  C.本文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主要得益于心理描写。文中如“焦急又兴奋”之类的直接描写并不多,更多的是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D.“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惊惶,大都是通过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的,让读者感同身受。

  六、阅读理解。(31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文中体现作者心情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是

  。(4分)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明“我”很孤单,很寂寞,渴望找一个玩伴。

  B.院子里的小孩子都躲着“我”,不喜欢跟“我”玩。

  C.院子里居住的都是大人,没有小孩子。

  3.“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

  的心情。(3分)

  4.母亲买菜的这段时光,作者是怎么挨过去的?怎样理解此时作者的心情?(5分)

  (二)课外阅读。(17分)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净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待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知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2.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B.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

  ”。(3分)

  4.第④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

  的原因。(3分)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我的“出洋相”与父亲吃饭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了父亲的坦然。

  (2)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与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6.结合选文说说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4分)

  七、习作。(30分)

  心情是五彩斑斓的:遇到伤心事时就是灰色的;遇到开心事时就会变成粉红色;碰到难解的问题时必定是蓝色……请你回忆一下过往的事,选取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情,描写一下自己的心情变化。以“那件事,使我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bóbáo依偎娇媚xuán挪

  2.绊唠叨惶恐耽揉搓

  二、B

  三、③①⑥⑤④②

  四、1.(1)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2)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3)示例:玩电脑游戏的时候,日子从键盘间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旁过去;聊天时,日子从那张着的嘴边过去。

  2.(1)孤独而惆怅(2)不矛盾。“漫长”突出等待时间长,“急遽”表现出“我”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

  (3)光线妈妈搓衣服夸张比喻悲伤

  五、1.(1)√(2)×(3)√2.B

  六、(一)1.焦急又兴奋这段时光不好挨2.A

  3.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4.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想象画报中女孩子们的生活。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作者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二)1.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2.B3.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4.辛劳而充实朴实而知足富庶与繁荣

  5.(1)√(2)√

  6.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它们成为“我”成长中的助力。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调查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资源也正在急剧减少,好像“地球的末日”正在一步步逼近我们。我们曾多次呼吁人们节约用水,不知到人们做到没有,现在我们来调查一下。

  二、调查

  我们随机就抽水马桶使用,器具接水洗脸,洗澡不超过25分钟,废水利用,不经常大扫除,洗菜淘米水利用等七个方面调查了50人,经过调查和总结,我们统计如下。

  三、调查资料整理

  调查人数:50人

  调查项目: 人数

  抽水马桶使用者 48

  器具接水洗脸者 43

  洗澡不超过25分钟者 49

  废水利用者 50

  不经常大扫除者 50

  洗菜淘米水利用者 17

  四、主要原因

  第一、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很多人都有坚持节约用水习惯。

  五、结论:

  对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基本满意,有大多数人能节约用水

  六、建议

  1、请尽量使用脸盆洗脸、洗手。

  2、在没有脸盆、水杯情况下,洗脸、洗手、刷牙时,请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水。

  3、对于有独立卫生间的寝室和居民楼请尽量二次用水冲厕所。

  4、洗澡时请间断放水沐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

  5、请做到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6、见到有浪费水资源现象,请及时制止。

  7、发现水管有漏水现象,请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

  8、宣传节约用水,做到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节约用水。

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愚公不愿意bānqiān房屋。为了走出piānpì的大山,他不怕xīshēnɡ,套上shēngkǒu,拉着开山用的tiěchuí和záozi,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4分)

  1.面对同学们的埋(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难(nànnán)。

  2.由于天降大雨,娱(yú)乐场暂(zǎn

  zàn)时不对游客开放。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

  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期末复习时,他地对我们说“这次期末考试是对大家的一次的考验,希望大家能慎重对待。同时,我也要对那些浪费时间、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提出的批评!”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2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8分)

  如果……就……不管……都……

  只要……就……因为……所以……

  人固有一死,,我们有任何能创造价值的能力,要运用。有多大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克服。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要做。

  2.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

  C.借用典故D.借古讽今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改成反问句。(3分)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4.改成转述句。(3分)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2.《马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

  3.《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了“勤俭节约”的意见。

  4.《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感人形象。

  二、积少成多。(10分)

  1.填空。(8分)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选择。(2分)

  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列出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三、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固或

  泰山

  鸿毛

  2.举例说明你对司马迁说的那句话的理解。(2分)

  3.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草地夜行(节选)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luòlà)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我一再(祈求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éi)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坚定)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和词语。(4分)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A.内容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的断断续续

  3.读文中加点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2分)

  (1)“他焦急地看看天”是因为

  (2)“又看看我”是因为

  4.“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这一句应该用的语气朗读。(2分)

  A.轻快高亢B.低沉缓慢

  5.短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的?(2分)

  四、习作平台。(30分)

  每一个梦想,都是一朵小小的花,只要你用爱心经常浇灌,它就有可能结出累累的硕果。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想当一名宇航员,还是想当一名科学家?是想当一名教师,还是想当一名解放军……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写具体。

  第四单元单元试卷答案

  一、(一)搬迁偏僻牺牲牲口铁锤凿子

  (二)1.án2.yúzàn

  (三)严格严肃严峻严厉

  (四)1.因为……所以……如果……就……

  不管……都……只要……就……

  2.(1)D(2)A(3)C(4)B

  3.我怎么能轻易离开北京呢

  4.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五)1.??2.??3.?4.

  二、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D

  三、(一)1.本。有的人。山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形容重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物。大雁的羽毛,形容轻微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人或事物。

  2.示例小说《红岩》中的江姐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她的死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比泰山还要重;而叛徒甫志高出卖江姐、背叛革命,他的死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此比鸿毛还要轻。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二)1.画去luò祈求坚定

  2.C

  3.(1)“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说明天色暗下,夜晚快要临了(2)“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说明“我”体力不支,走不动了

  4.B

  5.从短文中描写“他”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乐于助人、不怕牺牲、忠于革命的人。

  四、提示这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要求写《我的梦想》。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写的时候,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你可以记叙故事、写信,也可以写日记、创作诗歌,等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森林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好多的水草,小鱼在水里做游戏。河岸上有绿绿的青草和美丽的小花,还有一堆木头。

  一天,小猴、小猪、小熊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玩,它们玩着玩着就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正在它们为怎么填饱肚子而争来争去的时候,小猴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小猴说,我们去河对面,那里有一棵桃树,我们可以去摘点桃子吃。小熊说,可我们怎么过河呢?说完,它们又开始想办法了。想来想去,小猪想出了一个办法,它说,不如我们架一座桥呀。小熊和小猴赶紧说,不行,再说我们也没有工具啊。它们只好再想想别的办法了。

  小猴看了看旁边,看到不远处有一堆木头,高兴地说道,不如我们就用这些木头来当小船划过去吧。小熊和小猪听了都说这个主意不错。只见小猴先搬起一根木头,然后把木头放到河面上,就划着水游过去了;小猪也搬来一根木头,然后把木头放到地上滚到河里,也游在河面上了;小熊看到小猴和小猪都在河面上了,赶紧也扛了根木头,也去了河面上……

  三个小伙伴陆续都过了河。一到河对岸,大家赶快跑到桃树下,小猴爬上树去摘桃子,小熊和小猪在下面接桃子,大家吃得饱饱的。

  最后,它们还带上了一些桃子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吃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几个小实验

  在老师家里,我们在做几个小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好了材料:两个茶杯,一张纸,一瓶小苏打和一瓶醋。然后我们开始在桌子上做第一个实验,老师把半杯水倒进杯子,接着把纸放在了杯子上,一按,一扣,水“唰”的一下子流了下来,打湿了我们的本子和衣服。我们纷纷议论着,随着水的落下,我们的情绪也低落了,可是听见了刘博的说话,我们安静了下来:“那是水没满,做这实验一定要把水装满”,他说完,我们又议论起来“他能行吗?”他吹牛吧?”“我量他也做不好!”虽然不信,可我还是充满希望的看着,只见水满满的,纸盖在了水杯上,其他人把东西拿的远远的,怕洒在东西上。果然不出所料,一扣,水又洒到了桌子上,可是好歹停在纸上三四秒钟,所以,他勉强过关了。

  接下来是酸碱反应实验,我看到老师把醋倒在了第二个茶杯里,让坐在前面的“观众们”品尝,然后让他们说感受,他们说酸的不得了。老师第一次将小苏打放进去他们尝后就说不太酸了,第二次放进去尝说没味了,在场的其他观众早已听的目瞪口呆了,老师第三次放进小苏打,观众尝了一口,说水已经发咸了。

  最后,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化学原理:就是酸和碱合在一起就成了盐和水,因为盐比水重,所以沉在了底下。我想:如果能天天知道一个化学原理,我以后上初中就不成问题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刺激而惊险的实验

  今天,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烧手帕。”当大家听了他的话以后,都议论了起来,有的男生说:“啊!这个实验一定很刺激。”有的女生却说:“这个实验太无情了,一个漂亮的手帕被烧了,太可惜了。”有的说……

  在议论声中,实验开始了,顾老师先将准备的材料——酒精灯、烧杯、镊子和带有小象图案的手帕……拿了上来。顾老师说:“让我们现在就做吧!”随着他的话,实验就算真正开始了。

  顾老师先将手帕放在清水中浸泡了一会儿,又在酒精中蘸了一下,还让前面的人小心一点,这时,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就在这一霎那间,那漂亮的手帕被火包围了,我想:实在太可惜了,一个漂亮的手帕被火烧坏怎么办?顾老师怎么忍心做这种实验呢?……正在我千思万虑的时候,那熊熊大火逐渐逐渐熄灭了,手帕却安然无恙地放在那儿,这让我感到很奇怪。

  等到实验结束后,顾老师将其中的奥秘告诉了我们,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是那水保护了手帕,才使手帕安然无损的。

  这一节课,我不仅看了一个刺激而惊险的实验,还领悟了一个道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有趣的实验

  “成功啦!”“成功啦!”“哈哈……”从我家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和欢呼声,这是我和伙伴们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学校里,老师常在科技兴趣课上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星期天,我邀来几个要好的朋友,神秘地说:“咱们做一个实验好吗?”听说我要做实验,邻居的小弟弟也被吸引过来。

  伙伴们七嘴八舌地问:“什么实验?”“是什么?”我像变戏法似地拿出一支蜡烛、一块磁铁和一根铁条。伙伴们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胸有成竹地把蜡烛点燃,立在桌面上,用一根铁条吸住磁铁,拿到火上去烧。开始,磁铁紧紧地贴在铁条上。蜡烛的火焰贪婪地舔着磁铁。不一会儿,磁铁像生病似的,有气无力地粘在铁条上,快要掉下来了。终于,“砰”的一声,磁铁落地了。“实验成功喽!成功喽!”大家手舞足蹈,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为什么磁铁遇热会失去磁性呢?大家心里不禁打起了一个问号,连忙去翻书找答案。我突然想起《少年科学画报》里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内容,就去翻《少年科学画报》。“找到了!”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高兴。

  原来,磁和电子是分不开的,运动的电子周围就有磁,这叫电磁效应,电磁铁烧红了,它内部的分子热得乱窜,破坏了电子运动方向的一致性,磁效应作用互相抵消,所以整块“磁铁”不再显示磁性。我想:在家用电器中,收音机喇叭上有磁铁,就不能让高温物体接近。可想而知,电视机上也有喇叭,上面也有磁铁,原理不正是一样吗?如果高温物体靠近带有磁性的冰箱,冰箱不就被损坏了吗?怪不得说明书上强调不能接近高温物体。我把自己想法告诉大家,他们恍然大悟。邻居小弟弟似懂非懂,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说:“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一句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小小的实验使我们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使我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让我们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向科学进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消防员的真实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