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的名言警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弃它,节约,其实就在一瞬间,在一念之间。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全国每人节约一滴水,那将会有13亿滴水;相反,每人浪费一滴水,那将有13亿滴水被浪费,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节约不是一种约束。古人云:“俭,德之共之;侈,恶之大之。”浪费是不好的,在餐桌上,经常有剩饭剩菜,吃不完的就倒掉了。我们经常说:“浪费是犯罪!”的确,浪费,就是浪费国家的财产,丢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损自己的形象。

  因为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失误一次不要点太多,如果一次性点太多,反而吃不完的话,就会被倒掉。这些倒掉的食物也许能再吃一顿。并且,浪费的也有煤、气、油……

  毛主席一生勤俭节约,一身衣服补了七十几次,穿了二十年。这就是最基本的节约: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从小事做起:节约水,合理地使用水资源;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节约用纸、用餐。

  世上有一种公式,那就是“小事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大事;大事除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小事。”在你眼里,一滴水、一张纸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乘以十三亿呢?那结果可想而知。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如果一个国家能节约,那这个国家将会变得强大——灵魂。

节约的名言警句

节约,让生活更美好

  古人语:“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长的万物(资源)是有限的,由人来加工制成的物品资源也有限。而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那么球上公有的资源就会很快消失。

  现在全社会最引人注目的事是节约,节约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关于节约的报道,茶余饭后人们也在谈论着这个话题。人们对于节约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煞是热闹!

  同学们不是经常在书中读到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呢?因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就拿水资源来说吧:人类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在50年代为25亿,1999年达到了60亿,增加1.4倍,与此同时,农业用水增加了5倍,工业用水增加了26倍,家庭及生活用水增加了18倍,据专家估计,世界人口正以每年81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水的需求量也将成倍增长,形式十分严峻。

  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它们可能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或者引自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远的某条江河,某座水库,这些原水首先要在净水厂净化,去除铁质,去除细小的漂浮物,水生物,沉淀下杂质,用杀菌液体杀菌,经过检验符合人体饮用后才能出厂。合格的自来水经过蜘蛛网似的管道,用高压水泵加压,才能源源不断地送入居民家。大家看,每一滴自来水都要经过那么多的程序,你有理由浪费吗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地意识淡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而且人们普遍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节约就是小气,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该讲阔气,讲派头,讲排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俭朴的作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有的人想节约,但是碍于面子,也充当大款。节约为荣,浪费可耻变成了浪费为荣,节约为耻了。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为了我们的地球更加生机勃勃,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这样才能达到“用之不竭”。现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我们不妨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节约.珍惜

  世界上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节约?又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珍惜呢?我认为,水资源需要我们节约,生命和时间需要我们珍惜。

  节约水资源是一件影响人类生存的大事。老师曾对我们讲过:“不要浪费水资源”。当时的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老师接着讲到:“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但是你们仔细想想,海水那么咸,谁能长年的喝海水呢?虽然海水可以净化成饮用的纯净水,但又有谁能够有那么多的资金来赞助呢?如果到那时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泪水时,我们将无法生存”。直到老师给我们全部讲完其中的道理,我们才明白过来,不能浪费水资源,让我们一起水资源吧!

  水资源,我要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洗手,我发现四楼的洗手台上正在滴滴答答的往下流水,我赶忙找到后勤张老师,向他汇报了情况,张老师打电话叫来修理人员修好了水管,水不流了。我们如果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水资源的浪费的话,一定会非常高兴的,我当时就特别的高兴。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希望的。我看过一本书,书中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在“死亡门前”逃了出来。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说:“世界在向我招手,生活拉着我的手,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说的话感动了我,我要学习这位患者热爱生命,坚强的精神。

  时间同样很富贵,更需要珍惜。如果在在某地,一个人被车撞了,救护车赶到的速度决定着这个人的生命是否延续;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节约水资源,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我们人人有责,从自身做起。水资源是共同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宝贵的,让我们一起节约水资源,珍惜生命与时间吧!

勤俭节约不浪费

  “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昌盛,无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今天,我们提倡理性的适度消费和低碳的生活习惯,“传家宝”更不能丢。

  2008年6月1日,一碗饭,一碗汤,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地震灾区时的午餐。总书记用餐的帐篷,是战士们的食堂,搭建在甘肃地震灾区一个偏僻的高海拔的小山村里。战士们的午餐,还是相对丰盛的,但是,胡锦涛总书记只吃了一碗米饭,盛了一碗菜汤。看到这个电视画面,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毛泽东主席曾经深刻地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设计师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曾经引用明朝薛?的话告诫大家:“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再看看我们如今,走进学校饭堂,食物是相当丰盛的,有鸡腿,猪排,大排。和胡锦涛总书记吃的比起来,我们都比他吃的好,但我们有些人吃了一口就倒掉了,多浪费呀!难道他们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爸爸妈妈烧的菜有些人都不吃,只能倒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勤俭节约,不要浪费粮食,浪费最可耻的。同学们,我们要向胡锦涛总书记学习,不要浪费粮食。

  司马光曾经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古人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那些农民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们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可换来的却是我们的浪费,全体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提倡节约,杜绝浪费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进入21世纪,人们对“节约"这个词已经没有概念了。但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必须深切理解"节约"的意思。要想学会"节约",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节约用电。用完某种电器后,应该把这个电器的电源切断。不然他会一直处于待机状态,一天下来起码会浪费几度电,别以为几度电很少,长久下去,数量就会很大了。再说,电要用钱买,浪费电不就等于浪费钱。

  2.节约粮食。据统计,全球每分钟就有100个人因饥饿而死。而我们现在不愁吃,肆意挥霍在没食物吃的人眼中的"珍宝"。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可能爆发"抢粮大战"。所以我们现在吃饭要量力而行。在餐馆吃完后,如果还剩了一些食物,应该打包拿回家。但有些人认为打包是一种乡巴佬的行为,我在这里纠正一下,打包在现在是一种时尚。

  3.节约用水。我国现在已经戴上了"贫水国"的帽子,所以我们现在要视水为"无价之宝"。淘米水可以浇花,这样花会长得更美。要把水龙头关紧,防止漏水几分钟滴几滴,一天就会有一盆水白白浪费掉。

  李明

  2014年12月2日

杜绝浪费,坚持节约

  勤俭节约,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眼,但它却是高尚的品德,它对于我们十分重要。古往今来,有哪位浪费出来的天才?勤俭节约,既帮助我们成名,又锻炼我们的生活技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有许多勤俭节约的名人:

  雷锋,他不仅是一位助人为乐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也具备勤俭节约的美德,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滴水,更不放过路上的每一颗废弃的螺丝钉。并且,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一辆“耗油大王”变身为一辆“省油先驱”。

  范仲淹,虽然他有着“丹心”永照青史,却也不乏勤俭节约。他拒绝朋友带来的大鱼大肉,餐餐清粥素菜,当官后也不曾锦衣华服始终穿着朴素,而且也从不去应酬浪费。当然,不止这两位,还有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

  有时饭吃了一半就倒,水喝了一半就倒,换做是你,都理所当然,因为我已经付了饭菜钱了。有时觉得节约又不是理所当然的,别人都不节约,那我为什么节约?由于从众心理,浪费,便泛滥了。

  但是你再想想这饭菜是如何辛苦耕种的、世界上还有人饱受饥渴,这样,勤俭节约就不再困难。勤俭节约不仅要你我做到,更要全民动员。见到浪费现象,要抨击。它的实现要靠大家,它所获得的利益还是大家的,勤俭节约要靠集体的力量。

  不知道你看到过这样的广告没有:"一人浪费一张纸,就会有大量树木被砍伐"这便是浪费导致的后果。相反,还要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人节约一滴水,就有无数的农田森林被灌溉。"节约十分重要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力量重于泰山、利益重于泰山。只要我们杜绝浪费,坚持节约,就会对后代有益。

  勤俭节约我先行!

节约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主席要求别人的自我首先会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穿了20年,补了73次。经济困难时期,他自我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水果、鱼、肉。上世纪60年代,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中午饭,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吃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人们作出了表率。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就应向主席一样勤俭节约呢!

  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勤俭、节约。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要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费。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提到倡导,持续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是啊!艰苦朴素的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渡过难关;富足时将华奢侈,困难时将难以生存,所以说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节俭

  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废弃和浪费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是一种罪过。能变废为宝、节支创收、挖潜资源是智者所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举。

  节俭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可观而必要的储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们国家,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节约一度电,就可以节约5亿多元人民币;每人节约一滴水,13亿人就可节约126吨。我们不仅是一个大国,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表明我们还是一个穷国:我们有着3000多万失学儿童,2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1100多万低保对象和上亿流动民工,尽管我国大部分人算得上丰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浪费点点滴滴,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来虽小,却体现着一份挚诚的责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内在品格。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费一点儿,长期如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节俭当头。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对于国家大有利弊,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诸葛孔明“以俭养德”传为佳话;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节俭使人安乐幸福,奢侈使人没有退路。贫穷需要节俭,富裕不忘节俭,“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才是适宜消费之道。节俭是兴家立业之本,不仅有其经济意义,更有其道德意义。

节约是福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勤俭节约”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这一个命题永不衰落。

  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时不小心浪费了一点水,从来不当回事。你有算过你浪费的水有多少吗? 假设你一天浪费了50克水,那么全国10亿人共浪费多少水?共5万吨水。这是怎样的一笔损失啊?我们正经历严峻的考验。 有人问:“我能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 就这么简单吗? 对,就这么简单! 请记住: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看似点滴的浪费,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坚固的根基。在残酷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是创业者,奋斗者,而不是享乐者,逍遥者,我们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把艰苦奋斗当成战胜困难的助推器,把勤俭节约当成战胜困难的传家宝。

  同学们,节约是德,节约是福 ,节约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节约是爱,节约是智,节约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让我们珍惜每滴水、每度电、每分钱、每粒米,不管在何时,不论在何处。

节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郭青山处处同,客怀无计答秋风。数家茅屋清溪上,千树蝉声落日中。”古人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不度,用之不竭,则常不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长的万物都是有限的、不能再生的。人类加工制成的物品资源也是有限的。取时有限度,用时能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相反,取时无限,用时浪费,那么地球上的资源会在瞬间消失。这两句话语重心长的告诫人类:节约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节约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就会滚滚而来,但这清凉洁白的自来水来之不易。水资源是要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的乱用,那么必将加速地球上的水资源的枯竭。

  你听说过节约用水的故事吗?这个感人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在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不行。有一天,一头一直被认为憨厚老实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沙漠堵在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它就是不挪动半步。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老牛还是原地不动,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么倔强。就这样人和牛一直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半步。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后来,老牛的主人赶来了,恼羞成怒的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着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的战士看到此情此景情不自禁的哭了,司机也被感动的哭了,这哭声震天动地,久久的盘旋在沙漠上空。最后,运水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大概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乎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这时,看见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地喝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谧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转头慢慢原路返回。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当你面对缺水严重的时候,你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动物都能节约水,为何我们不能呢?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地球的血液;水是素质的高雅,是花园的恬静;水是万物的圣洁,是珍珠的梦幻。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节约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分钱,节约一粒粮食都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比喻时光飞逝的唯美句子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