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出言信为先全文解释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清代·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了解真相之前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说话要口齿清晰,语速舒缓,不要说得太快,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已无关就不必多管。

  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狐朋狗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远离你。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错误就弥补了。如果不但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凡出言信为先全文解释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上小学以后,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还一边教我们读一边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学完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有一天,我在学校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因为有一个小朋友骂她伤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觉得她这个时候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后来,她就开心了,我也觉得很高兴。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去读书学习,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读书学习,就永远不会明白道理。学了这句话以后,我明白了读书、学习很重要。我现在很喜欢学习,也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都拿一本书看,而且我决心要努力做个好学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长辈要有礼貌,有好吃的东西先让长辈吃,然后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先给爷爷、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让我先吃,我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说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奶奶高兴地笑了,夸我真懂事。

  学完了《弟子规》以后,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注意我的行为和语言了,而且更加爱护同学;爱学习,爱读书;对长辈也更有礼貌。我要争取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凡出言,信为先—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学会孝敬,兄妹朋友间要友好相处,三思而后行……但令我感悟最深刻的,便是“凡出言,信为先”这一句。

  “凡出言,信为先”这一句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无论说了什么,都要讲信用,不可食言。这使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有诚心,本不相信,后来也会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本来相信的,以后再也不敢信了。看,多有道理!

  只有我们讲信用,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以前小时候学了宋庆龄的文章,她为了遵守自己的诺言,放弃了去亲戚家,自己一个人在家等朋友过来。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就是我的领悟。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的读后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普通话我的愿望或理想

适合3岁宝宝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