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英语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忍顾鹊桥 又逢七夕

  月光透过薄薄的纱帘,洒在桌案上,一盘棋,一卷书,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尘封多年的旧事暗通心意。

  秋月满怀,又逢七夕。

  每年此时,是不是,真的会有喜鹊架起天桥,让牛郞和织女相会?而世间,是不是真的会有千年万年不变的深情

  七夕又为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带着浪漫而悲情的色彩。不知道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据说节日起源于汉代,但是牛郞织女的故事,却在更遥远的从前。那份坚贞不移的深情,一年一度,或许青山已老,江河逆转,这段诺言永不背离,流转成为一段浪漫的爱情象征。

  此刻的我,也像古代所有的少女们一样,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忍不住朝天祭拜,祈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我浪漫的姻缘巧配。如果相遇,那就在一个红叶满径的路口,和一个眼睛清澈的男子,温情默默的相许一生的誓约,就只需一眼,就再也不相忘彼此深情相望的眼眸。

  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锦瑟年华,可以和谁肆无忌惮的去分享。每当看到从自己身边匆匆而过携手搀扶的白发夫妇,想要召唤自己眼神的心灵,转瞬间就把持不住原有的淡然自若。

  人们常说,时光易老,真情难觅。就算世间再怎么凉薄,我还是愿意去相信世间有坚贞不移的爱情,并甘愿为之守候,哪怕穷尽我一生的年华。

  有一天,友问我:"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男子会让你一见倾心,灵魂相通?",我笑着不语,心想也许只有相遇了才知道,现在并不想刻意的去想象。

  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是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说起七夕,便总要想起秦观这首《鹊桥仙》里说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1,他们心中害怕短暂的相逢,又要踏上鹊桥的归路,用一年的一日,去换一份天长地久。

  多少人,将爱情,匆匆装进口袋,待换了衣服 ,也就意味着随手遗弃了爱情。也有人,将爱情,放进端砚里研磨,写在宣纸上,无论经历多少朝代,都不会褪色。只是有几人,将爱情藏于心间,用灵魂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等待一季一季的,幸福花开。

  这世间,唯情动人,唯情感人。人生长恨,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然而,何谓有情?何谓无情?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负了落花,还是落花辜负了流水。

  七夕相会,总会有依依惜别的场景,就好像是看一场戏的落幕,此时便会想起晏殊词里的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不如怜取眼前人,带着一种淡淡的无奈,也暗示人生当及时行乐,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可任意蹉跎。可我们总是为难以企及的名利,为不可获得的爱情,为华而不实的荣耀,付出惨痛的代价。却辜负了,一生默默相随的人和事。

  此时的窗外,一枚上弦月细瘦,我没有坐在竹椅上倾听,因为不想惊扰牛郞织女短暂而幸福的相会。只在静夜里,轻啜一盏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中国传统节日英语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喜庆传统节日中秋节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难忘的中秋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我们决定在十六的晚上再去赏

  月。夜色降临了,我们来到了广场,我们在草地上坐下,

  当时月亮还没出现,天空是一片灰暗的蓝色,但在

  广场的路灯上都挂满彩灯,大街上洋溢着过节的喜

  庆气氛。人们手中都拿着发光的荧光棒,五颜六色

  的,把大街装扮的更加美丽了。月亮似乎想跟

  我们玩捉迷藏,始终不肯出现。天空只有几

  颗零零散散、散发着微弱光芒的星星。忽然天

  空中出现了一些白色,好像月亮要来了,看着从西方

  徐徐升起的月亮。此时的月亮还不是很圆,也没有什么

  光亮,一阵黑云来袭,月亮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终于

  以一个完美、漂亮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人群骚动了

  。大家不约而同的放起了烟花,烟花的笑想起了远在老

  家的奶奶、爷爷,中秋是一家团聚的时候,

  中秋赏月

  中秋节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是中秋佳节,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傍晚,我踩着板凳扒在阳台上,望着天空,等着月亮的出现。天空还是灰暗的,一两分钟过去了,我抬起头:“啊!月亮出现了。”月亮的头先露了出来,天空比刚才亮了一些,然后只见月亮的身子也慢慢地从云朵里钻出来,随后,月亮的脚也从天空中出现了。“啊!”天空好亮啊!月亮四周围着几颗小星星,小星星不时地对着月亮眨眼,好像无数盏明亮的灯,月亮也对小星星微笑,真美啊!皎

  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上的小草更绿了,花儿更美了,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在月亮下面玩耍,月光洒向他们,他们玩得更欢快了!

  “妈妈!妈妈!”我喊着妈妈。妈妈走了过来问:“干吗?”我

  说:“给我讲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吧!”妈妈说:“从前有一个月亮,她很想有一件衣服,于是就找来一个人帮她做衣服。这个人量

  了量月亮的身体,就回家做了。第二天,这个人把衣

  服拿来。月亮试了试,太小了。这个人只好又

  回去改衣服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

传统节日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湖州清明节习俗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

  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传统节日手抄报资料:爱在七夕时作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每年的这个时候,

  都要在心中默默地念起这首情天绝唱

  年华指间过,红颜瞬间老,

  人生中,我们遇见的人太多,

  人海中,我们擦肩的人无数,

  邂逅彼此,能够焚尽爱情的人

  却只有你

  相遇,相知,相恋,分别.

  年轮流转间,

  此情或者曾经如火如荼,

  或者已是追忆惘然,

  七夕之日,更添似水情怀。

  别再遥看那银河的美丽传说,

  别再苦忆那逝去的情感蹉跎,

  或许,ta正在盛装地等着你……

  或许,你已经迷醉于下一站的风景……

  在中国古老的七夕这一天,让我祝福你

  爱过的,思念的,守候的,徘徊的人儿

  在一年里,情感最特别的一天

  是泛着浓郁香氛的甜蜜日子

  还是忆起铭心情愫

  难舍往事的伤感时间

  无论是曾经爱过、一起沐浴走过风雨

  还是至此携手,相濡以沫的彼此默契

  亦或是人间四月,美景无限

  天下有情人,都请记住

  一年里特别的一天,难忘的一天

  给你爱的人,思念的人,捎去一句问候,

  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你们的

  爱,在七夕!

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

  四年级三班的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主要内容:元宵节的来历、赏灯习俗、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祝福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手抄报主要内容: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习俗、元宵节的起源。

传统节日手抄报边框

  传统节日手抄报边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

  传统节日手抄报边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

  传统节日手抄报边框——把握父母健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让他们的脸上布满阳光般的笑容,即使布满皱纹,却依然像花儿一样美。

2015羊年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图片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2016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手抄报资料:七夕絮语作文

  依然还在盛夏的季节,晚风夹带着炽热的温度,宛如你昨夜遗留在枕边的呢喃。

  皎洁的月光下,懒散的踩着单车回家,缓缓从这个城市的湖边而过,昔日有些冷清的湖畔,不知今夜怎么热闹起来,眼帘处,一对对男女披着月色,依偎在一起卿卿我我,全然不顾周遭。猛然间想起,是了,今夕是七夕。

  不由的抬首仰望星空,传说就遥挂在眼前,忍受银河相隔又一年的牵牛与织女星,两个前世今生相爱神仙眷侣,今夜鹊桥上再度聚首,闪烁着温柔的眼睛,那样深情而缠绵。

  一直不喜欢洋人那个所谓的情人节,却对浪漫的七夕有着深深的眷恋,明知道七夕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可我依然愿意相信它真的存在。于是便想,我的前世曾遇见谁?谁又会携一世情缘在今生等我?半生的漂泊,一个人孤寂的度过流年中一个又一个七夕,那份思念无以言叙,那份落寞不忍碎读,只与那映入眼帘的一路浪漫檫肩而过。

  蓦然,脑子里就有了张张清晰却又模糊的容颜,身影忽远忽近,笑意似深似浅。悠悠一声叹息,感慨这如梭的光阴,竟轻易带走那么多曾经。寥寥夜空,遥遥晚星,只在寒梦里弹奏一曲离歌,送与渐行渐远的背影。即便往昔如烟花般的美丽,可终究只是一瞬,落地便成了深深的痛。

  远了,远了,那些过往的人和事都已走过我的七夕。

  而这个七夕,月色分外迷人,就像你给予我温暖的微笑,就像我在红尘深处等你时的悸动,就像因有了你不再独影固守七夕之夜的幸福。

  也许在一起的日子久了,便应没有分别而少了离愁,没有离愁在这七夕之夜似乎又少了份浪漫的情绪,可是我们却拥有了朝朝暮暮。朝朝暮暮四个字,敲打出来是那么的容易,天知道,我们为这几个字历经了多少磨难。铺开思绪,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一段段,一缕缕,都是那么的不易。从温州到杭城,从杭城到绍兴,我们颠簸流离居无定所,还记得吗?在杭城短短数月,我们竟然搬了七次家,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风雨人生旅途,我们一直与艰难同行,坑坑洼洼的路上携手前行。生活或许有些淡淡的苦涩,可我的心却总觉得安宁与甜蜜,那是因为你在无微不至的怜惜我,墨染青帘,夜色如梦,只因有你一直在我身相随。

  那一日独自去了柯桥的圆渡,水中有一圆莲,上面立着观世音菩萨,佛光普照,大慈大悲。佛前我轻合双手,微闭双目,许下与你今生共度的宿愿。那莲台生有许多花草,花瓣上写着红尘繁华,一花一尘缘,一草一流年,你是那一朵为我独开的尘世之花吗,而我又是不是陪伴你的绿叶?或许我们都是彼此的劫,此生再也难逃对方的掌心。

  七夕的今夜,你还在酒店里忙绿,而我回到居所,打开温暖的灯,泡上一杯清茶,点燃一支香烟,静静立在窗前,等待你归来的身影。我知道你工作有多辛苦,有多大的压力,可是在我面前你从不诉苦,从不把工作的压力带进我们的生活,你总是笑脸面对所有的问题,你总是把一切的困难都埋藏在心底。其实,我何尝不明白你的艰辛,何尝体会不到你的苦处?而我能做的却只有默默的为你祈愿,默默地为你暗自加油,我坚信你的能力我同样也坚信你一定会走过低谷。其实,你的平淡你的善良就是你最大的优点,抱歉,很多时候我会忽视你这些最美的真实。

  今夜,七夕了,爱情之花开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有情人的心里。感念这些一起走过的日子,我的心荡起甜蜜的涟漪,谢谢有你,与我一起诠释爱情不老的传奇,谢谢有你,风雨中走过心心相惜的岁月。如果不是你,这个七夕,我又将在寂廖中顾影自怜,如果不是你,我怎能灿如夏花,如果不是你,我的七夕怎能如此美妙动人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不惧流年匆匆,当你的容颜渐渐,当你的青丝鬓染,你依然是我今夜盛开着最美的七夕之花,与你牵手相握,让彼此的爱在掌心温暖,蔓延伸开。

  七夕之夜,不羡鸳鸯不羡仙,七夕之夜我比牵牛织女更幸福。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七月初七话七夕

  在中国,传统节日在有些方面确实很有意思。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如果农历日月重逢的话很多时候都是节日,比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具体不太清楚,但记得风俗好像有什么“地菜煮鸡蛋”……总之在单数的月份除了四月四和八月八其余都是节日。再顺便普及一下知识,六月六也是节日,很多少数民族就在这一天过年,布依族好像也是在那个时候举行盛大的歌节。

  如今是农历七月,流火的季节,明天迎来的自然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女儿节”,至于能不能算是情人节这个不太好说,毕竟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好多问题都有较大争议。比较显明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国花的争执,牡丹和梅花的争执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第二个便是着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到底是元宵节还是七夕节,这个也没有明确答案,但元宵节的优势似乎更大一些。当然建议两个都被称为情人节的建议也有,个人感觉这类人一般都是商家。如果把利益和中国传统文化拉扯到一起,那这个民族就是很悲哀的。所以中国也很悲哀,所以当今才会连一个节日(不单是这个情人节,还有以前提倡的“中华母亲节”)都不能被普遍认同,传统节日抵不过洋节传统文化抵不过西方文化,民族风俗抵不过商业化,民族精神也抵不过拜金主义,一切都乱成一团。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简单一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华文明根的冲击。我们又何以如此之乱,原因也很简单,中华民族的信仰已经被基本冲垮,短时间很难复苏;西方文明以及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却也很难在短期固定成为新的信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这个时代充满的全是浮躁和迷茫。

  莫谈国是,先话情人节。

  中国传统中的情人节,严格意义上来讲确实是元宵节。封建的女子结婚之前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尤其在大户人家,深埋春闺是未婚少女生活中最大的主题。因此“怀春”一词的也在于此。因为除了父兄很少见到青年男子,所以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崔莺莺一见到张生或者“墙头马上”中李千金见到裴俊军立刻就能心生爱慕,毕竟见过的男人太少啊。说实话,家里憋着女孩子揪心,男孩子其实更揪心。为了避免双方憋死,给祖国的未来留下青年一代,传统就安排了这样一个节日——元宵节,又叫做上元节。节日的传统是观灯,到这一天,妇女少女都会被允许出门,这就给男子,或者说男女一个眉目传情的机会,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月上柳梢头”的一幕。欧阳修的《生查子》写的就是北宋时期的元宵节,男女该日约会已经成俗。所以元宵节传统意义上来讲确实是情人节。

  至于能跟七夕跟情人节联系自然也有很多理由。七夕本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可惜古人没有从中提出爱情的元素,只是想到织女见牛郎一面着实不易,她高兴可能会把织物的妙手传授给天下的女孩,所以七月初七很自然的成为了“乞巧节”和“女儿节”。如果说没有爱情元素也算很牵强,毕竟传说中这一天晚上能在葡萄架下听见牛郎织女的窃窃情话。如果这个传说就能让现代人认为七夕节足以成为情人节,自然还不够充分,另一个本人感觉应该来自于一句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自然也算是现代人认为七夕是情人节的“铁证”吧。这样看来,作为纪念,认为七夕是情人节也算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啊!不过本人还是倾向于元宵节。

  说到这里,想想中国很多传统文化都已经被遗忘,其中七夕的“夕”就有独特的解释,可惜我翻遍典籍也查不出来,也算是我的悲哀吧。

  七夕无他事,闲谈情人节,如此也算甚好。末了一首诗,杜牧的《秋夕》,今天写最合适: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年级家长发言稿开家长会

中国传统文化80字英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