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历史上哪些姓氏不通婚

  如今,我国还存在某些姓氏之间不通婚的例子,而之所以不通婚,大都源于历史或小说中的国仇家恨。秦、岳不通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据媒体报道:在合肥,载入族谱的岳飞后人有近万名,一直以来,岳家男子不准与秦姓通婚,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家法才放宽。但如今翻族谱,还是几乎没有和秦姓通婚的。

  岳秦不通婚的根源当然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宋朝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害死后,岳家立下严厉的家规:不准和姓秦的联姻,连当朋友都要保持距离。谁违背此家规,就会从族谱上除名。故而乾隆时,曾有某秦姓状元来到岳飞墓前留下感慨之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姓祖先不允许后人与秦姓通婚,也有一个姓氏的祖先不允许后人与岳姓通婚,那就是女真后裔完颜氏。凡姓完颜者,皆女真后裔,即满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辉煌是建立大金国,伐辽灭北宋,与南宋划淮而治。在与南宋的攻伐当中,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与南宋的岳飞争斗,流传下来的《精忠报国岳飞传》脍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颜氏后裔与岳飞后裔也因此成了永远的仇敌。女真后裔都表明一个祖训: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

  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十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颜姓村民也仍然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规: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八大锤》等戏曲,据说,1978年古典戏解禁后,有一个剧团在邻村演《朱仙镇》,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并发生打斗;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与汉姓通婚,但不得与岳姓通婚。

  历史上潘姓曾被杨、武两姓列为不通婚的对象,甚至有杨姓后人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这完全是被虚构的历史故事害惨了。其实,《宋史》中并没有“潘仁美与杨业不睦”的记载。而后来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将潘仁美(原型潘美)描述成了陷害杨业的奸臣。

  一部《水浒传》,本是故事,潘金莲红杏出墙害死武大郎,这才有武松杀嫂……谁知从此后,武潘两家势如水火两不相立,互不来往。想要结亲,自然不被允许。《水浒传》里的故事,对清河县武潘两家造成了深久的影响。为此,施耐庵直系后人施胜辰曾专程赶赴清河,代祖先向两家后人致歉,武植祠堂里至今仍裱糊着他的诗作:“杜撰水浒施耐庵,潘武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武植祠里断公案,施家欠债施家还。”

  此外,梁、祝不通婚,源于《梁祝》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施、郑不能通婚,源于清朝施琅与郑成功后人的家仇。

  历史烟云过眼,这些不合时宜的旧俗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何况其中很多故事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杜撰。

中国姓氏大全

中国姓氏背后的趣味故事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9年第06期

  赵

  赵姓占全国汉族人口2.29%约2750万人。赵姓形成于西周。周穆王是一个特别爱玩的君主,他身边有一个驾车驭马的能手,叫造父。造父曾将于桃林一带得到的八匹骏马献给了穆王,并因此而受到了穆王的信任,且經常与穆王一起出去游玩。

  有一次,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西王母正在瑶池招待他之际,江淮一带的徐君偃乘机率众造反。穆王听后,立刻坐着造父驾驶的八匹千里马的马车,从千里之外赶了回去,及时打乱了叛军。周穆王论功行赏,以造父为首功,封赵城给造文做食邑。造父的后代就以封地名“赵”为姓,奉造父为得姓始祖。

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 “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 “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当地的葛姓区别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有些名字还是很朴素的。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这含意并因同时出现的“字”而更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 “游”也是同义。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家李渔字笠翁。“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都是反义。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幹字伟长,《孔丛子》有“非不伟其体幹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三国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也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元末戏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记》)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明代军事家于谦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钱谦益字受之,则都是用《尚书》中“谦受益”的典故。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真卿(以书法传世)也用“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祯帝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这种情况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辈名,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只有半个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庐等)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 “五羖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绰号。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中刀”(成语“笑里藏刀”的起源),又号为“人猫”;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当时号为“三旨相公”,这几个贬义的绰号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脸。《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一、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但清末有人做了一幅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指任北洋大臣(宰相)的李鸿章(合肥人)、下联指任户部尚书(司农)的翁同龢(常熟人),却利用“地望”的双关语义讽刺了封建大官僚的贪婪豪奢。

  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祯帝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这种情况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辈名,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只有半个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庐等)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 “五羖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绰号。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中刀”(成语“笑里藏刀”的起源),又号为“人猫”;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当时号为“三旨相公”,这几个贬义的绰号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脸。《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一、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但清末有人做了一幅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指任北洋大臣(宰相)的李鸿章(合肥人)、下联指任户部尚书(司农)的翁同龢(常熟人),却利用“地望”的双关语义讽刺了封建大官僚的贪婪豪奢。

  二、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蔡邕称蔡中郎(曾任中郎将),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三、弟子或后人所上的尊称。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北宋吕本中和南宋吕祖谦先后称东莱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隋代王通的文中、晋代陶潜的靖节等。

  四、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明徐光启称徐文定、清纪昀称纪文达等。

  五、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如大戴、小戴分指汉代学者戴德、戴圣叔侄(他们编纂的《礼记》也分别称为《大戴礼》、《小戴礼》),晋代作家阮籍、阮咸叔侄也分别称为大阮和小阮(“大阮”和“小阮”因而成了“叔”、“侄”的同义词),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也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六、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伊吕”指商伊尹、周吕尚;“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 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七、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以上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姓名字号之类,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直接以姓名作为古人的代号就行了,已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被广泛使用过,又是我们不能完全回避得了的。如《正气歌》的作者文天详、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义),历代还常称他“文文山” (自号)、“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等,他的著作也分别题名为《文山集》、《文丞相集》、《文信国公集》、《文信公题杜诗》等。又如《四库全书》中以“王”为首字题名的著作有五十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字号或其他代称题名的,如《王子安集》(唐王勃的字)、《王天游集》(明王达的号)、(明王守仁的尊号)、《王文成公全书》(明王守仁的谥号)、《王荆公诗注》(宋王安石的封号)、《王右丞集》(唐王维的官职)等。还有很多姓王的人的文集,题目上根本无姓名,如《临川集》(宋王安石原籍临川)、《凤洲笔记》、《弇州山人题跋》(明王世贞,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渔阳文录》(清王世祯,号渔洋山人)、《船山全集》(清王夫之,尊称船山先生)等。如果我们对古人姓名字号的知识毫无所知,根本无从识别。所以,为了阅读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风格,还是需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的。

  ①世界古代史学者称这种氏族标志(也是氏族崇拜对象)为“图腾”。

  ②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自己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集锦姓氏宗祠四言通用对联(任何姓氏通用,下同)上联:长绵世泽;衣冠百世;春秋匪懈;昭假烈祖;绳其祖武;慎终追远;下联: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积厚流光。

  上联:百年树德;绳其祖武;蒸尝勿替;心诚则灵;奉先思孝;孰事有恪;下联:奕代流芳。 佑我后人。 祀事孔明。 意虔便安。敦族言欢。明德维馨。

  姓氏宗祠五言通用对联上联:千枝归一本;世代源流远;礼乐家声远;典祀千年重;宗祖规模远;下联:万派总同源。孙枝奕祀长。诗书世泽长。绵延百世昌。 儿孙绍述长。

  上联:祖功垂福泽;祖功垂福泽;涧溪毛可荐;蒸尝酬祖德;福田宗祖种;下联:宗德布春光。宗德衍家声。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伦。心地子孙收。

  上联:仁义礼智信;万叶荐余庆;衣冠陈俎豆;下联:忠孝节德行。千龄光本支。礼乐荐馨香。

  姓氏宗祠余庆堂五言通用对联上联:余地有亨泰;土产无价宝;土能生万物;下联:庆盛多吉祥。地生有道才。地可发千祥。

  姓氏宗祠六言通用对联上联:本支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春秋享祀来格;下联:烝尝万古如斯。诗书贻厥孙谋。神与日月同明。思贻父母令名。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祖灵穆乎不远;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子孙亦以为序;下联:俎豆荐以馨香。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语默动静其诚。昭穆不失其伦。

  上联:福星高照栋宇;富贵贵在创业;元吉光耀在上;下联:礼乐幸来紫阁。幸福福于劳动。福禄繁荣来成。

  姓氏宗祠余庆堂六言通用对联上联:道远几时通达;下联:路遥何日还乡。

  姓氏宗祠七言通用对联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千百年祖宗如在;不忘孝友为家政;水源木本承先泽;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亿万世子孙同荐。还冀诗书着祖鞭。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以燕以翼宏堂构;先代贻谋由德泽;孝友传家绳祖武;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孔惠孔时洁蒸尝。后人继世翼孙谋。诗书礼乐尽修齐。

  上联:孝孙弟恭皆学问;金鼎焚香香结彩;春露秋霜崇祀典;秋霜春露怀先泽;下联:先祖是皇礼莫愆。银台秉烛烛生花。父慈子孝笃伦常。霞蔚云蒸启后人。

  上联:俨若思孝孙在庆;祖功宗德流芳远;祖泽百年惟礼乐;祖砚父田垂燕翼;下联:祭如在明德惟馨。子孝孙贤世泽长。家风十世有箕裘。阶兰庭桂肇鸿图。

  上联:神至尊一诚可格;致孝思高曾以上;继高曾孝思不匮;教孝教忠开世德;下联:家常泰万福攸同。遵古礼宗庙为先。奉俎豆明德惟馨。且耕且读振家声。

  上联:谋烈远贻山石厚;绳其祖武唯耕读;雅言不外诗书礼;僾见忾闻昭祀典;下联:苹蘩时荐水泉香。贻厥孙谋在俭勤。家教无非孝弟慈。贻美绳武焕宗祊。

  上联:满门忠节传宇内;漫说不如我同姓;德洽群黎安衽席;藉谈数典知有祖;下联:世代宗亲在人间。须求无忝尔所生。法严三尺懔风霜。富辰小忿不忘亲。

  上联:宗功丕着钟麟趾;一脉源流先世泽;敬恭诚则笃其庆;泽及后裔典万古;下联:祖泽长绵起凤毛。满堂酝酿太和春。昭格明戴赐之光。姻怡乡党俎千秋。

  上联:保民子而民欢乐;聪听祖考之懿德;惟籍葵忱修俎豆;乃圣乃神监有赫;下联:宁尔裔则尔炽昌。思贻父母以令名。敢凭明德荐馨香。维宗维袒启无疆。

  上联:匡扶民物昭千古;下联:燮理阴阳障一方。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上联:祖德流芳思木本;树发千枝根共本;祖德振千秋大业;下联:宗功浩大想水源。江水源同流万派。宗功启百代文明。

  姓氏宗祠二姓合祀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姓氏宗祠八言通用对联上联:立爱惟亲,立敬惟长;身范克端,绳其祖武;世世子孙无相害也;下联: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家规有训,贻厥孙谋。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上联:奉之以乐,安之以礼;金鼎呈祥,龙香结彩;继序不忘,昭假烈祖;下联:敬其所宗,爱其所亲。银台报喜,凤烛生花。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上联:祭用烝尝,仰酬祖德;僾见忾联,孝思不匮;雨顺风调,四时无害;下联:礼循昭穆,克序人伦。秋尝春礿,祀事孔明。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上联:必有丰年,人耕禹甸;祖则无私,无为善长;是训是行,赞乃祖武;下联:贻尔多福,家戴尧天。宗能秉公,师作明神。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上联:礼以待人,恭以致昌;有德可久,有功可大;下联:优然见位,忾然闻声。致悫则着,致爱则存。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八言通用对联上联:敬恭明袖则笃其庆;下联: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姓氏宗祠九言通用对联上联: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春霜秋霜,本枝衍百世;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下联: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苹蘩藻洁,俎豆祝千秋。馨香酬祖德,祭用烝尝。

  上联: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下联: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姓氏宗祠十言通用对联上联: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下联: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上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下联: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上联: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下联: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姓氏宗祠十一言通用对联上联: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春祀秋尝,遵万古贤礼乐圣;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下联: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云蒸霞蔚,留得读书与后人。

  上联: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下联: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上联: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下联:后人宜续绪,务本只在读耕。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姓氏宗祠十一言以上通用对联上联: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下联: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上联: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下联: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上联: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下联: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上联: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下联: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上联: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下联: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上联: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苹蘩焕彩;下联: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上联: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下联: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上联: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下联:守身三自及,会吃亏的便为孝子贤孙。

  上联:忾乎闻、僾乎见,岂陈俎载牲,遂云来格;下联:属于毛、离于里,非修身慎行,何以飨亲。

  上联: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下联: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上联: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下联: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

  上联: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下联: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上联:穆元祀,礼莫愆,继祢、继祖、继高曾,孝思不匮;下联: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维馨。

  上联:春有心于露,秋有心于霜,遵戴礼遗规,钦崇祀典;下联:父之贵者慈,子之贵者孝,式文公懿训,笃念伦常。

  上联: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下联: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上联: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气象;下联: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上联:莫云遗泽不灵长,但大家饥有食,寒有衣,从容朝夕,便当思旧德;下联:岂必烦言多责备,亦只要孝于亲,弟于长,敦叙伦纪,即可谓亢宗。

  上联: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下联:数百载煮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上联: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也为自家留地步;下联:是吾曹责任,先当举其纪纲,后则详其条目,兴祠广祭,庶几奕祀有馨香。

  上联: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让,利勿交争,仁义而已矣,孝弟而已矣;下联:大祭岁惟一举,极抒敬展诚不过信之,宿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中国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袁义达说,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中国姓氏文化—姓氏概况

  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池等等。

中国怪异姓氏

  一、天气气象:

  天 日 月 星 风 云 雷 虹 霞 雪 霜 露 水 冰雨 电

  二、地形地貌:

  地 山 沙 野 岛 岸 坡 岭 江 河 洋 渠 泉 池 湖 海 湾 谷

  三、数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万 亿 零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佰

  四、序列号: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五、人体器官:

  头 耳 口 眼 鼻 舌 齿 眉 发 足 身 骨 心 胆 皮 目 毛

  六、家禽动物:

  马 牛 羊 狗 猪 鸡 鸭 鹅 虎 熊 龙 蛇 狼 鹿 猫 鼠 鱼 鸟 雀 鸽 象 骆 鲍 猪 鹏 狐 雁 燕 蚁 虫 驴 猴

  七、亲属称谓:

  父母 兄弟 叔 伯 公 婆 姑 舅 娘 母 姥 哥 姐 夫 儿 孙 子 父 祖 宗

  八、植物花卉:

  端木 林 桃 李 杨 柳 荆 松 柏 桐 粟 梅 兰 竹 菊 荷 花 果 叶 根 种 谷 姜

  九、人体动作:

  开 关 问 听 打 杀 扔 扑 扫 拍 拉 抱 吹 吼 爬 看 骂 招

  十、行政区划:

  国 省 市 州 府 县 旗 区 镇 乡 京 都 郡 郊 宗 家 姓 氏 邸 尹

  十一、文教器具:

  笔 墨 纸 砚 琴 棋 书 画 印 扇 鼓 管 箫 笙 号

  十二、军队编制:

  军 师 旅 团 营 连 排 班 士 帅 将 校 尉 兵 卒 司工 司马 战士

  十三、表象特征:

  新 旧 方 圆 直 尖 厚 扁 肥 胖 稀 密 多 少 混 清 丑

  十四、食物用具:

  米 饭 茶 酒 烟 糕 盆 盘 碗 钟 镜 柴 烛 枕 席 秤 伞 剑 门 田 陀 房 铁 车 绳 衣 网

  十五、时间方位:

  春 夏 秋 冬 晨 午 晚 夜 东 南 西 北 上 下 左 右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中 前 后 高 低 阳 阴 旬 季 岁 东方 西方

  十六、天干地支:

  甲 乙 丙 丁 子 丑 寅 卯 辰 午 末 申 酉 戌 亥 干 支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巳(其中的“末”改为“未”)

  十七、各处地名:

  东阳 长兴(浙江) 涂山 缙云(重庆) 长沙 唐山 邯郸 当涂(安徽) 陈留 华阳 会稽

  十八、色彩:

  朱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黑 白 灰 褐 乌 彩 红 丹

  十九、朝代名称:

  夏 商 周 秦 汉 魏 蜀 吴 晋 隋 唐 宋 金 元 明 清 梁 齐 陈

  二十、省市简称:

  京 津 沪 渝 辽 吉 黑 冀 豫 晋 鲁 皖 苏 浙 闽 赣 川 黔 滇 陕 甘 宁 青 藏 湘 粤 桂 台琼 台 鄂

  二十一、各国国名:

  中 朝 日 泰 缅 菲 柬 老 印 越 英 美 德 法 意 奥 比 荷 俄 捷 波 匈 保 罗 南韩

  二十二、民族称谓:

  汉 满 蒙 回 藏 苗 彝 侗 瑶 白 傣 黎 土 羌 京 怒 哈 壮

  二十三、各行各业:

  工 农 商 学 兵 师 艺 乐 医 士 卫 邮 厨 警 官 陶 战 药 党

  二十四.官职:王 公 相 卿 伯 侯 督 尉 尹 司马 司徒

  其他: 曲 段干 辜 冯 蒋 刘 寻 王 仲 补 欧阳 司徒 单 但 司 莽 及 苟 南宫 太一 苏李 刘付 应 权 东门 南门

  中国人的姓氏近2万个,无奇不有,其中还包括一、二、三……九、十、百、千、万、亿等等数字都是姓,令人大呼怪哉!

  有姓T也有姓H

  中国人的姓氏还有另一怪:其中竟然还有人姓的是拉丁化拼音字母“H”(读he‘和’)和“T”(读yuan‘园’)

  四川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花了30多年,自费到中国各地收集全国姓氏并整理的《中国姓氏书法大辞典》(收集姓氏共1万零129个),2000年10月出版后经媒体宣传,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

  过后三年里,陈历甫又收集了9860个姓氏,加上第一次收集的,总共姓氏接近2万个

  陈历甫收集的姓氏,包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杜若甫不计报酬相赠的、杜若甫自己毕生收集的姓氏成果

  近2万个的中国人姓氏,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单是最怪的数字和有关姓氏,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千、万、亿”等等

  少数民族姓氏 可以有九个字

  此外,少数民族姓氏中,不乏七个字、八个字,甚至长达九个字的姓

  还有一些连《康熙字典》翻遍也都找不到的字,也是姓!

  郑州大学一个学生姓“¤杏”(据报道读音是绵),河南某地区有人姓的是四个繁写的马字(据报道,读驷)

  陈历甫收集现有姓氏的同时,也收集了大量古代用过、但是现已停用的姓氏,比如“妇”姓

  具有军事才能并统率13000名将士的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姓“妇”

  陈历甫认为,不管姓氏和名字如何生僻,如何奇特,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实际上只是一个符号

中国姓氏文化—姓氏神话

  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所载,黄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据说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臣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神农”,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大禹的国号为夏后,姓姒,其父名鲧,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儿子。当时帝舜治理天下,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于是舜派鲧治理洪水,历经9年而未成功。舜就把鲧流放到羽山,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并派商的先祖契、周的先祖后稷等协助。禹疏通九河,开凿济、漯、淮、泗等河流,历经10余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成功。由于他的丰功伟绩,舜把夏封给他,又把帝位传给他。他的母亲修己是有辛氏的女儿,当初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所以禹建夏国后,就以“姒”为姓。另一说,修己吞吃了神珠薏苡而生了禹,故而以苡的同音字姒为姓。大禹死后,帝位传给其子启,历经四百多年,至夏桀时,因为他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桀的后人有的就以国名夏为姓了。

  殷商王室姓子,其始祖为契。契是古部落普通女子简狄的儿子。有一天简狄同两个妇女在河中洗澡,看见一只玄鸟(即燕子)在河边下了一个蛋,就拣起来吞吃下去,不久就怀孕生下了契。契后来是舜的臣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百姓的事务,并封给他商地。又因为契的母亲吞了玄鸟之子(即蛋)而生下他,故而赐姓为“子”。关于子姓来源的传说,见于《史记。殷本纪》。《诗经》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讲的也是这个故事。

中国百家姓中有哪些姓氏大姓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192欧阳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中国姓氏百家姓

  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工业化的社会里,它似乎没有多少它曾经具有的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百家姓》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作为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遗传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方便的窗口。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後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个人简历求职意向

孕妇能吃火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