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知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已成为独具华夏特色的文化瑰宝。关于如何学习书法,我有“三个经验”体会与书法爱好者共勉。本人经历了从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写字到书法,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我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为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从真学上下工夫。坚持60多年如一日,为国家学,为民族学,为传承和创新而学。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和笔墨,就用山上的松树油照明,用树枝当笔,以大地当纸;没有字帖,就蹲在墓碑前观摩习练;出门在外,没有笔墨,就在自己的膝盖上比划名碑名帖;有条件时拼命学,没有条件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工作繁忙时挤出时间学,把别人用于唱歌、跳舞和钓鱼的闲余,都用来学书法,这样抓住空暇刻苦学,自觉地把学习书法作为生活中除衣食之外的须臾不可缺少的第三件大事,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也不管工作环境多险恶,从未间断过认真学书法。

  善练是方法。人间凡事,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无巧不成书”,学习书法,既要有决心,更要讲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我在学习书法时,坚持“帖学与碑学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济;楷行习练交叉,常练榜书在先;首要把握重心,字形结构严谨;注重学习效率,练字习法共进;心中有字在胸,下笔方可有神”。从而,变苦练为善练,变死练为活练,变练一体为练多体,变单练书法为绘画、雕刻(石、木、竹)、装裱并举。这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事半功倍。

  苦研是恒守。书法是我国千古绝唱的线条艺术之一。要传承和发展,必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脉络,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髓,效法其规范,开掘其新境。据此,我进入大学后,就发奋学习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东坡、张怀瓘、怀素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理论,既研习书法的历史进程和演化,又研习书法的产生形成与风格;既研习各种书体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技法规律,又研习各种书体的用笔技术与文化背景;既研习我国的书法和绘画,又研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原生态的基础构筑,凡是有利于学习、弘扬和创新书画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从创立自己超越传统的握笔方法,到行之有效的“书法重心学”,从写字的基本笔法到字体的和美结构,从帖学到碑学,从书写形式到书写内涵,从学会一体到学会多体,从学好一家到学会百家,从集百家之长到独具个性特点,从书法的外形美到书法的内在美等等,都进行过认真不懈地研习。同时还研习了唐诗宋词和哲学、美学,不断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和吸取鲜活元素的条件。实践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没有凝练厚重的文化底蕴,领悟不了书法的真谛精华,充其量就只能做个写字匠,而永远、绝对当不成书法家。

  妙用是目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服务民众、贡献社会更有意义。妙用书法之途亦理应如此。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给乡亲们写春联,后来从中学到大学,从机关到农村,办板报墙报、布置会议室、庆典写横幅标语、表彰大会写奖状、太平盛世入碑林以及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无所不用其极。办展览、出专集,刊发报纸、杂志,收进典籍、文库,运用电视网络,让广大民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学生、发范本,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主管领导、民间社团和企业家及城乡老百姓书写横批中堂,为抗灾扶贫助教等公益活动捐献作品,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把自己的所学之长贡献给祖国和人民,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书法

  书法是源远流长的一项艺术,它是中国的国粹,曾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在这之中,为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为著名。

  但是现在由于铅笔、钢笔等笔的出现,使得毛笔在平时很少被使用,只有一些书法爱好者的家里才有这些东西。为了保护这一文化传统,各地都成立了书法协会。书法在古代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早在战国时期,书法就已经出现。那时是用毛笔写在竹片上的,后来写在帛上的,所以又称为“帛书”,再后来蔡伦发明了纸,才开始写在纸上。书法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著名的书法家更是层出不穷,我耳熟能详的就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而我就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这个历史悠久而充满神秘感的书法,我正是以他们为目标而努力着。

  同时,书法也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收获,每当我遭遇一些挫折后或因为一些事情而无比烦恼时,书法,总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因为有书法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可以说,书法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爱你,书法!这伟大的中国文化,会让我永远骄傲和自豪!

学习书法

  书法是有灵性的,学习书法,会给你带来许多好处。所以去年,妈妈让我学习书法。

  学书法,让你的字很好看。我学的是毛笔书法。它有许多规律、步骤,写起来比较复杂。“先逆锋,对,再顿笔,把笔提上去,向右行笔……回锋收笔…… 呀,横折的折部分,为什么鼓出一个包?快改正吧!”瞧!老师又在指导我怎样写字了。但繁琐的步骤并没有使我失去兴趣。我觉得古人写字有特色:他们写字端正,笔画变化多端[注: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弯,时而直;时而方,时而圆;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断,时而连……

书法

  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学习书法过程中,一般我们写书法时,很容易看得太细,太局部,所以写部份较大书法字时需站立书写较好。

  另外,书法讲究经常读帖,看得多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就容易把握了。

学习书法

  我的字原本写得不好,爸爸妈妈总是为这件事而烦恼。妈妈听说萧老师家有个书法兴趣培训点,便带我去试试。

  刚开始,萧老师就教我们毛笔字的握笔姿势,首先大拇指和食指夹在笔杆的中间,中指勾住笔,无名指的指背抵着,小指自然弯曲。握笔的时候,你的掌心要空的能有两个手指伸进去。

  接着,萧老师要我们记住10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臀满、足安。萧老师说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这样字才好看。萧老师说到这儿,我就好奇起来:为什么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笔锋。写毛笔字还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

  萧老师告诉我们:写毛笔字不能有任何杂念,要一心一意。

  萧老师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字:人正字正,以字养德,写字育人。一丝不苟。

  接着,萧老师发下来一本描影字帖,让我们自己写,肖老师看见我的手在抖,就手把手地教我,可见萧老师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萧老师在我们写字写得累了的时候,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献之写完了满满十八缸水。萧老师读这些故事是为了来培养我们对书法的兴趣。

  从那以后,我的字变得漂亮了,以前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现在我做什么都有耐性了。这些难道不归功于写毛笔字吗

  写毛笔字也是有好处的呢!写毛笔字是有利于健康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老人都喜欢写毛笔字呢

  从写毛笔字中,我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呢?所以,我以后要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写毛笔字,我一定要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书法

  书法的色彩表现形式: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除了流动的线条美、结字美、章法美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色彩美。书法艺术的色彩,一方面浓缩于朴素、雅淡的自然色彩:黑、白,黑为墨色,白为宣纸色,此外还有画龙点晴的一点印章红色。此三色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丽色彩。另一方面,渗透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沉积下来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特色,形成根深蒂固的独特语言,根深在宇宙的本质上,蒂固在人的心理中,以致现在也无法冲破的神秘色彩。流动的黑色线条所产生的节奏、意态、趣味、张力等,呈现出静穆、高雅、激情奔放的情感色彩。白色的宣纸作为黑色魅力的表现载体,作为现实意境的实体,两者情景交融、托物言情,使黑白韵味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这些都是书法的表象带给的艺术享受,真正沁人心扉、动人心弦的是那墨色的微妙变化。

  唐代伟大的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的着作——《历代名画记》的第二卷《论话体工用拓写》中提到:“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彩而淬。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运墨而五色具”是说仅运墨之色,就已经含蕴现实世界中的“五色”的变化。加一色便为“六彩”,关于“墨”与“色”的关系清人较前人尤为重视,论着颇丰,王原祁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设色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以及布颜图“以墨之六彩,夺造化之机”便可为证。然古人所谓“六彩”者何?华琳有言:“墨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墨色的运用是极其讲究的,任何东西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法度,书法也不例外,包括书法中的运墨是讲究及其高的法度的。早在古代就有专门的论述着作。唐代欧阳询的《八决》中提到“墨淡则伤神采,艳浓必滞锋毫”。这里主要指墨淡的话就会伤作品的神采。晚唐卢携(与张彦远同时代人)正式提出了“水墨之法”,即“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事若自然。纸刚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锋,纸柔用硬笔,充努钩碟,顺成在纸”,到元代这样的论及更加成熟,元陈绎曾就分析了水和墨之间的辩证关系,专以“血法”“肉法”来解释墨法中的水墨关系,即“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他从实用的要求、用笔的角度对书法的“水墨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这是对卢携“水墨之法”的进一步阐述。

  书法艺术的黑白美: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在于书法在黑和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来表现人与宇宙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把握和感悟以及人内心情感的律动。

  书法艺术中的黑,是指毛笔蘸取墨汁在白纸上像音乐有节奏地演绎一样留下的轨迹,即笔墨痕迹;白,是指白纸,就是白纸及笔墨痕迹之间的空白处。正是这种“黑字白纸”的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的鲜明对比,在审美视觉上产生了黑白美的第六感觉。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开幕式上的《画卷》,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黑白理念与文化元素,使其黑白极色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凸显异彩。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着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其设计多是注入了书法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黑白、点线的玄之高古的文化。

  中国人最早创造的墨,从东汉人发明了纸以后,这两种黑白分明的单色材料经书家的手笔,图画成难以想象的艺术佳品。一幅幅深奥无比、淡浓相宜、精妙绝伦的佳作流传千古,被人们认为是至真魂宝永传流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书法的代代相传,都脱离不了黑白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中,黑白美有着一席不容置辩的地位,它们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最根本要素,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魂宝。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我国最早的字是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品。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刻在兽骨上、龟甲上。发现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是药材,就送去药店,把他们煮熟了,用来吃。过了很多年,专家来检查的时候,发现甲骨文上,才明白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书法讲究笔法,如,楷书的横的起笔:顿,转笔:行笔:用中锋行笔,稍微快点;收笔:慢慢向回转,顿,收笔。

  书法必须具备的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四样东西。纸,有熟宣、生宣,笔,有硬笔、软笔(毛笔),硬笔,有圆珠笔、铅笔、钢笔,毛笔,有狼毛、羊毛……;墨,有中华墨,一得国墨、珠江墨;砚,有木砚、陶砚……,这些砚不但可以装墨,而且美观,有的刻着龙,有的刻着凤……

  我们的作品有很多种章法,比如,龙门对、对联、团扇、折扇、斗方、横幅、条幅中堂、屏风……。

  书法可以修心养性、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当你生病的时候,如果你写书法,就会忘记你的病痛。书法也讲究抑扬顿挫,有的仓劲有力,有的轻快跳跃,所以人们称书法是纸上的舞蹈,好的书法作品可以使你开阔眼界、赏心悦目。

初识书法

  我多么多么想学书法呀!四年级开学时老师叫我们带点作品来布置教室。有位同学就带了书法作品,看着老师把作品贴到墙上,我忍不住“哼”了一下,心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写书法吗?是没有比较才会显得好,我也要学书法,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好字!”就这样,“学书法”这颗渴望的种子在我心底埋下。现在,它终于发芽了!学书法的大门向我打开,书法老师在向我招手,这个暑假,我踏入了书法教室。

  一进教室,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一张张桌子整整齐齐,雪白的墙上印着墨痕点点,漂亮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周围,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书法天堂!

  开始写字了,按老师教的方法,我一边想,一边写:按下去、提上来,过去、提、按、收,一横就写好了。我回头看看,后面跟我一起来的新生,呀!她写的真快,已经写到“二”了,我才写到“一”。看来,我也要加快步伐了。但是,转念一想,写得快不等于写得好,我必须一笔一划认真写,质量是关键!再向右后方的老生看看,咦,他写得真奇怪,手抖个不停,看样子还拿不稳毛笔,横都快成波浪形了。我暗暗好笑:“哈哈,他学了这么久手还在抖,看来还没完全掌握方法,我只要认真练习,加倍努力,相信很快就能超过他了。”想到这儿,我有些得意。

  当我写到“十”时,悬针竖让我大伤脑筋——先按再提、往下竖、慢慢向上提,可我怎么也写不好,收笔细细的悬针竖都快让我写成“多针竖”了,我仔细观察字帖,和我自己写的比较,看来毛病出在竖下去之后的提笔上,哈哈,抓住了“病因”,就要对症下药了!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着重练习

书法文学小常识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本文的内容为大家准备的是书法文学小常识,内容如下:

  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企业规划方案

经典诗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