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歇后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何为英雄?词典中,英雄指才能过人,不怕困难,有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的人。英雄,或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或是面对敌人镇定自若。英雄中,有统领千军万马的领袖,也有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士兵;有口诛笔伐直面敌人的文人,也有贡献己力勇敢坚定的匹夫……

  倚青梅,傍东风。月光下彻,举杯独酌。酒入愁肠,千回百转,化作忧国泪。英雄,收尽眼底;天下,一览无余。青梅煮酒,为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也。”翻开尘封许久的《三国演义》,泛黄的书页道尽千古沧桑,老旧的封面氤氲古风残韵。《三国演义》是一部庞大的历史巨作,群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兄弟之间的肝胆相照,将士的铮铮铁骨,谋士的足智多谋,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然而,《三国演义》最精彩的莫过于作者对书中不同英雄形象的描写。英雄的经历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情怀却何其相似。

  心怀天下者,为英雄也。诸葛亮出山前于茅庐中日修兵法,关心天下大势;刘备忧国忧民,曾立志一统国家江山。英雄胸怀大志,视国事为己任。“蛟龙得云雨,绝非池中物”,英雄亦是如此。若英雄得到机遇,势必力挽狂澜,翻云覆雨,救人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弹涂。

  英雄,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关云长单刀赴会,明知此行是赴鸿门之宴,却无所畏惧,大有披荆斩棘之势。“平沙莽莽,绝域苍茫,仰天长啸归去来,金戈铁马空一场”,英雄气宇轩昂,龙骧虎步,不畏风雨,亦不惧骄阳。

  英雄也有柔情。英雄的柔情,恰似一汪水,纯净而平淡。静水深流,肩头上的责任早已让英雄将柔情隐藏,变得不甚直白,十分含蓄。永远忘不了,曹操酒至半酣时赋的那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永远忘不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不舍与无奈;永远忘不了,刘备与夫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永远忘不了,司马懿对儿子真挚的父爱……英雄,侠骨柔肠,英雄的感情,细腻而扣人心弦。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是曹操的足智多谋;无论是关羽的忠诚与勇气,还是刘备的仁义与虚心,这些英雄,都令我们无法忘却。

  岁月,斑驳了英雄的青丝;岁月,吹皱了英雄的脸颊——一代英雄无可避免地老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金戈铁马历经时间的淘洗,当铮铮热血经过光阴的冲刷,英雄又是怎样的凄凉与感伤!于是,英雄铸剑为犁,步入梦中桃源,不留恋尘世的一片落红,归隐于恬淡之中。静观世事变迁,笑看春花秋月。

  “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歇后语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这样一番精辟又言简意赅的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小伙伴们读了,是不是也超级佩服诸葛亮的绝顶学识跟无双智慧呢?只可惜了这人间奇才的“卧龙”先生,为了蜀国是那样地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到最后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啊!也许还是老妈说得对,诸葛亮真的应该投奔曹操的,这样说不定不会让人感到那么遗憾了!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伙伴们一定要读一读。因为书本会向你讲述曾经的惊心动魄,曾经的风云际会;曾经的刀光剑影,曾经的鼓角争鸣;更会在你面前展现一部充满传奇色调的精彩三国!抽空一定要看呀,我还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读《三国演义》后感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淡忘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已经远去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让我们想起了那些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人物!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更有黄巾军起义,在这样的战乱年间,民不聊生。打败黄巾军后,天下分割为魏、蜀、吴三国。

  在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以“忠义”二字为人物的核心理念,如: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从舌战群儒、摆八卦阵到借东风,再到刘备死后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都是忠。而当孙权抓住关羽后,关羽誓不降吴,孙权只好杀了他,当张飞知道二哥死后,就天天饮酒,无敌鞭打部下,被部下杀害。这一连串的事情,都是忠与义的体现。

  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淡忘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一本好书。

  在《三国演义》中,它告诉我们许多歇后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也告诉我们许多历史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来衬托出那些一个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它还告诉我们一些包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在几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我们是没有理由苟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在另外几个故事中,我们也知道了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只要有毅力,做好成功过程中的每一件事,相信成功一定会离我们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遥想当年,桃花纷飞,漫天芬芳。三人结义,共创蜀国,共生死,匡汉室,交良友,纳贤臣,济百姓,救乱世,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玄德之仁。文结卧龙,交凤雏,武识五虎,纳魏姜。知而善用,广交豪杰,起兵救世于水火之中,心存百姓,心系天下。与百姓同席而坐,同皿而食,安抚民众,举家跟随。可谓“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悠然忆使君”。

  论云长之义。手持青龙偃月刀,身披绣龙绿战袍。知恩图报,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扶汉室,助玄德,千里追旧主,遥遥思明君,吾记三结义,吾忆君旧恩,好一个天忠地义之男儿,好一个重情重义之丈夫,可敬“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

  论翼德之勇。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顺,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行之鲁莽,性之豪爽,扶汉室,助玄德,攻州拔城之虎将,所向披靡之将军。无人出其右,唯有英雄堪比君。可叹“长坂桥头杀气生,横刀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望着桃花漫山,英雄却已走远,不禁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顾茅庐

  单福胸有成竹,他对刘备说,不能让曹军入境,关云长率军从左边迎击,张飞率军切断曹军的后路,主公和赵子龙率军正面迎敌。由于单幅遣得当,刘备的大军大获全胜,曹将吕旷,吕翔被杀,三千兵马被活捉,刘备更加信任单幅。曹军主将曹仁听说先锋被杀,率领大军杀向新野,在城外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单幅叫赵云破了八门金锁阵,又把曹军打得大败,曹仁带着残兵败将回到许昌,向曹操汇报说,有个叫单福的人当了刘备的军师,这人足智多谋,十分厉害。我读了这些片段后,感受到单幅很有才华,很聪明,能力大,足智多谋,令我佩服不已。

  注:单福 即:三国演义中的徐庶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东汉末狼烟不休,常侍乱朝野陷,阿瞒挟天子令诸侯。踞江东志在九州,继祖业承父兄,既冕主吴越万兜鍪……”中华历史在“晋”这个朝代出现以前,到各路英雄纷起,吴,魏,蜀三国鼎立,再到最后的司马氏一统天下。《三国演义》中,无数有血性,有灵魂的人物在罗贯中笔下熠熠生辉,跨过漫漫历史的长河,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曹操,多疑险恶的阴谋家,残忍奸诈的奸臣。在接触《三国演义》之前,我所听到的对曹操的评价,始终离不开词汇。但我最初知道的曹操,是的那位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诗人。纵使熬不过岁月的洗礼,鬓已霜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志向,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画下了绚烂的一笔。《三国演义》始终是一部野史,它融入了太多罗贯中的个人感情。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有谁是真正无辜的呢?沉下心,不被诱导性的文字所干扰,细细地分析《三国演义》中每一回情节,我坚信着曹操,是当之无愧的真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曾这样评价曹操。心狠手辣是他的保护色,多疑是他的心性。刺杀董卓失败后的曹操,经陈宫的帮助,见到了吕伯奢,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但由于误会,他对吕伯奢一家痛下杀手。即使后来得知真相,他却毫无悔过之心,狂傲地说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震惊了陈宫,使其弃曹而去。每当我想起曹操刀下无辜人的冤魂,都不禁头皮发麻。狂,太狂了。曹操是一只自私又倔强的狼,即使爪间沾满血液,也要径直地走向心中的远方。

  他也骄盈自满过于轻敌。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在这场战役中,周瑜的名字开始妇孺皆知。曹操的部队实力强大,但曹操因骄纵轻敌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最终,在孙刘两家的夹击下一败涂地。他也曾因慢待张松而坐失西川。但沿途中猛兽的攻击并没有使狼放弃,受了伤的他舔舐着胸口粘稠的血液,闪着幽光的眼睛盯向下一只猎物。

  “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把持朝堂,控制中央政权。“许田围猎”,他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独属献帝的“万岁”,伏完“为国捐生”;耿纪、韦晃“五臣死节”。曹操是让汉臣恨得牙痒痒的“国贼”。狡猾的狼懂得如何挟持牧羊人来达到控制羊群的目的,他从不隐瞒自己的野心,尖牙暗中划过牧羊人脆弱的脖颈,狼爪伸向更远的地方。

  曹操求贤若渴,重用人才。他曾跣足迎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为了得到关羽,他多次让步,同意了关羽三个“荒诞”的要求,甚至日行千里的《三国》名马——赤兔。即使后来关羽离开曹营,斩杀曹将,惜才的他也没有追杀关羽;沮授拒绝投降,曹操在杀了他之后,却叹息“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其题墓“忠烈沮君之墓”。狼是群居动物,聪明的狼从不吝将自己的肥肉与同伴共享,因为他明白只有同伴的辅助,他才能走得更远。

  他足智多谋,指挥若定。征战张绣时,他巧用“望梅止渴”使军士口皆生唾,由是不渴。“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割须弃袍”等,也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他还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濮阳城曹操大战吕布,曹操领众将,率兵入城。

  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谁肯向前!”面对劲敌,狼迅速在脑中组建出进攻的方式,满月之下,一抹玄影纵身而跃,在他的身后,黑压压的狼群伺机而动。同伴们撕咬着倒下的敌人,狼仰头长嗷,他的眸里溅满了兴奋。

  知道狼用血肉走出的道路,最终却是狐狸窜到了终点,曹操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却在崩腾的历史长河中打出了一束最汹涌的浪花。放眼《三国演义》,曹操,他是最真实的英雄,他有耀眼的灵魂,卓越的才能,奸雄又如何?汉贼又如何?任由他自诩三国第一狂。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歇后语故事

  三顾茅庐——好难请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的茅庐里。

  刘备为访求人才,以成大业,就请荆州名士司马徽举荐。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

  诸葛亮精研史书,很有学识,又有才能,是杰出的人才。于是刘备就与关羽、张飞冒大雪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恰巧诸葛亮这天不在,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希望他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及黎民于水火的愿望。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到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并在茅屋里和刘备探讨时局,设计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对诸葛亮的才学与高深见解佩服的五体投地,并称诸葛亮为师,一再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他重兴汉室。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歇后语故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拼音】:cǎochuǎnjièjiàn

  【简拼】:ccjj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示例】:他很佩服诸葛亮的~的计谋。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学生关于三国演义歇后语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黄忠叫阵—————不服老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

  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疑心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分公司和子公司

文具盒里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