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老师

  今天就不得不说说我的生物老师了。

  我曾有过很多位老师,但是最令我佩服和敬仰的就数我的生物老师了,虽然我还有点私心,因为老师经常给我补课,让我有了新的提高和进步,从讨厌这门课到最喜欢这门课程。

  他是最明智的老师,告诉我们最快的学习方法,他是最认真的老师,他是值得我去永远崇拜的老师。

  他总是嫌我们不去找他讲题目。也不会嫌弃我们问的题目太简单或是他已经讲解了很多遍,有什么容易犯的错误他总是在班里重点强调好多遍,而不是只讲给一个同学听。

  他也会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一些有关生物方面的小常识,关爱我们的健康。

高中生物教案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保护动物 共享蓝天》。

  自从21世纪以来,中国生活水平飞速上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过上了小康之路,可是吃贯了山珍海味的人们,又盯上了鸟类和穿山甲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甚至还有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去捕杀藏羚羊和鲸鱼。虽然说,物竞天则、适者生存。这些动物敢没有和人类对抗的能力,更没有老鼠和蟑螂和繁殖能力,它们有的只是美丽的皮毛、鲜美的骨肉。这一切都在人们强大的征服自然的欲望下,脆弱的不堪一击。看着这些动物因为人们的欲望和自利而从此永远在地球上消失,我们能做些什么,应该去做什么呢?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动物,有人想猎杀你,你愿意吗?你一定一千一万个不愿意民,可是动物们却无可耐何。在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大人告诫,不可以伤害小动物,保护小动物,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一些常识。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照杀不误。就拿生活在印度洋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来说,由于它的肉鲜美无比,所以在1799年就死绝了,还有凶猛无比的鳄鱼,我们都怕它,可是它更怕人类,就是因为鳄鱼身上的器官具有经济价值,由此成为了人类掠夺的对象。我们都说鳄鱼可怕,可是在它们的眼中我们为类更可怕,鳄鱼皮可以制成皮箱、手提包、钱包、鞋等物品,所以鳄鱼也快要灭绝了。

  让我们看看这些可悲的数字吧:1767年无齿海牛灭绝;1870年,陆地上最大的棕熊阿特拉斯棕能灭绝;1875年面极狼灭绝;1883年斑驴灭绝;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1901年澳米氏弹鼠灭绝; 1902年白足澳洲林鼠灭绝;1903南加洲猫狐灭绝; 1920年刚果北鼻袋熊灭绝; 1922年中国白臀叶猴灭绝; 1930年旅行鸽灭绝;1972年台湾云豹灭绝;1995年――1999年亚欧水貂灭绝……

  同学们、老师们,动物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动物,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生物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面对课改的必然趋势,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正确对待课改。

  一、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四、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简单地把课改理解为变教材。这次课改不仅是换换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内容改变,实现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过去由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主。

  走出“错误地认为进行课程改革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弱化,影响以后的升学考试”的误区。过去我们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现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以前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

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教学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教师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跟时代步伐。

生物课本知识点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6、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7、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8、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10、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看了的人还看了:

永生难忘的生物课

  我念高二时,有一堂生物课令我永生难忘。

  我们老师病假休养,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给我们代上一节。她虽然相貌平凡,是那种扔到人群里,即使在你面前你也认不出来的那种平凡,但是语出惊人。一般人将一个词语重复几次就会厌烦,另听的人更厌烦。可这位,不仅重复的次数多而且让我的同学们听得一个劲想听,属于罕见的耐听型的。

  这个词语,她一节课总共说了287个。事实上课后我们一起讨论,我说数了288个,我同学说是286个,数目不合必定有纷争,这古来已有。我们争执不下最终达成协议,求平均值287个。就好比两个部落争地盘,为了三尺宽的地大打出手,又实力相当,只好联合协议。

  这个词语是“对吧”。说出二百八十几个“对吧”一点也不惊奇,惊奇的是他的语调是那么的不和谐--幸好“和谐社会”在我们这里只是说说,没太多实质性行动,否则她定会被批判为“最不和谐的人”--更惊奇的是她的每句“对吧”总在句末,配合得让人难以理解。再惊奇的是,她能将数量如此庞大,语调如此不和谐的令人费解的词在一节课里说了二百八十几个。

  那节课我们学的是生物进化。摘录数句如下:

  “你们老师不在了,我来给你们代课。对吧。”

  我说:“我们老师在,请假了。‘不在了’歧义是老师挂掉了,你终于有工作了是吗?”

  “是什么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的?对吧。”

  “同学们,这节课讲的非常精彩。对吧。”

  事实上,那节课内容非常简单,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整节课都很兴奋,连“睡神”“睡仙”“睡侠”级的人物都复苏过来,跟着瞎“对吧”。同学们开心的在每句话后面特别加上了一句“对吧”,老师就回答“对”,所以老师也回答了二百多个“对”。

  “这节课就到这里。对吧。”

  同学们高喊:“对。”

  “下课。对吧。”

  “对。”

  老师的脸“刷”的红了,夹着书就闪。

  我很感叹自己记不住书上的东西,却记下了这些东西。

  对吧!

这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

  一首《致爱丽丝》的音乐响起,生物马老师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狡黠地一笑,慈祥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上生物课。”刹那间,欢呼声仿佛要掀翻了房顶。

  待老师对我们讲完要求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走出了教学楼,来到了剧场门口。马老师为我们每个小组划分了区域,并嘱咐我们下课前再到这里集合。

  我是第四小组的,我们的活动范围是在学术报告厅旁。我们两两结队,我和蓝頔是一组的。

  很快,我们便投入到学习中去。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记录这些筑植物的棵树、名字、生活地点等种种条件。

  首先,我们来到了学术报告厅东侧。在那里,我们首先发现了七棵迎风挺立的松树。他们差不多两三米高,整体呈墨绿色,整个树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又苍劲的气息。

  我伸出了手,去触摸它那暗绿的松枝。谁知道,那些松枝看上去不锋利,摸起来却特别扎人。它那细小的角一下子就触及了手指的敏感神经,把我刺得痛极了。那小小的针锋利的如同蜜蜂的尾刺一般,让我疼得跳出老远。

  哼,这个死东西,下次再也不碰了。我在心里埋怨道。我还冲那棵松树吐了吐舌头,又扮了个鬼脸,还做出了“踢”的动作。我这一连串举动惹得旁边的蓝頔笑起来。

  闹归闹,我还是认真地把数据记录在本上。可是,到了生长环境这一项,把我和蓝頔都给难住了。这,这算背阴还是朝阳?太阳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它一会儿被晒,一会儿不晒,这可怎么填……经过一番考虑后,我们决定以大多数时间为准,以背阴作为答案。

  就在我们刚解决完一个问题时,新的问题又来了。在一零一这个环境优美,又有众多植物的大校园里,有许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怎样记录呢?这可让我们犯了愁。于是,我们几乎翻遍了每一寸土地,想找出几个熟识的草木。

  在寻找途中,我看到了几乎天天放学都能看到的那种起到分隔作用的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的植物。还有草地上常有的一根根带着淡紫色“水滴”的花朵……

  在找到了一大堆我认识却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后,我几乎要放弃了。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蓝頔在大叫,“看,那不是牵牛花吗!”她的声音仿佛是黑暗中的明灯。我顺着她手指的风向看去,其多藕荷色的牵牛花含羞带臊地开放着。

  仿佛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惊奇地睁大眼睛。随后,我马上回过神来,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

  后来,好运就开始光顾了。在一个湖泊的旁边,我们发现了几棵垂柳。它们细枝垂下,伴着碧波荡漾,真有说不出的柔情万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恰如其分的形容了那时的场景。

  经过后面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收集到了许多的成果。

  这节生物课运用的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授课方式,利用大自然这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学到比书本上更多,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这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也让我充分地亲近自然,从此对它有了很高的兴趣。

高中生物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生物新课程培训,使我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首先是要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新课程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突破。

  2. 把握新教材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永久不变的教材与教法不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从整体出发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性。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脉络,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生物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把握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幢,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 )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矗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让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生物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中学生物教育随笔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地区性中考制度的影响,生物学科的教师都有在夹缝中教学的状态。这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烦恼,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深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枯燥无味的生物教学“活”起来。因为它能吸引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自觉性,又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还能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引导学生走进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凝难问题。如:为什么打了疫苗就能预防疾病?青春期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一个心理状态,如何健康度过青春期等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导入中,我用了一则侦探故事“谁是福尔摩斯?”,让同学们来断案。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三、注重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用药与急救》这节课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药品的使用和生活中急救的方法。“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这部分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他们制作的有关发酵的食品并且描述整个制作过程,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他们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空中飞行的动物—鸟》一课时时,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在纸飞机的演示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问题的能力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20xx年我国“甲型H1N1”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课堂教育随笔

  高中生物学科与高考其他科目相比,内容少,难度小。尤其是在理综三科中,更是最重要的提分科目,所以要格外重视。但从教以来,我发现,仅仅是重视这门学科,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在教法和学法方面多用心钻研,依据学情,有效备课。同时加强课堂管理,才能打造生物高考的成功。

  一、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老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个令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亲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嘘寒问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知学生所困,解学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个别老师教了学生一学期,却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重视课前的导入,精彩的课头是成功的一半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内容更是繁杂。一般老师总是强调让学生好好学习,用心听课,授课时也是争分夺秒,走进课堂,直接新授,造成学生被动听课,学习过程枯燥无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既不能脱离知识的衔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业批阅中典型错误、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与生物有关的时事杂谈等。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在笑声中开启智慧。

  三、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用不到,这是极错误的理解。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精油的制作、果酒的提取、洗衣粉的洗涤原理、除草剂等等,教师授课时,可以发动学生携带一些实物来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每个学生都乐意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学习内容

  如今,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生物课本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毕竟教学内容有限,例子也不够丰富。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实例,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图片,播放生物实验的视频短片等,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丰富生物学习的内容,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数学教案

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