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歇后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放牛归马的成语故事

  【注音】fàng niú guī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典故】

  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尚书·武成》

  【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再用兵

  【相近词】偃武修文

  1、自然灾害如泥牛入海、世界和谐可放牛归马、中国股市将牛气冲天。

关于牛的歇后语

第一个字是牛的成语和对联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同皂: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散马休牛

  【注音】sàn xiū niú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出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武成》。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蔡沈集传引《乐记》。

  【解释】指不兴战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后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归马放牛

  【反义词】穷兵黩武

  【押韵词】众毛攒裘、声气相求、付诸东流、撞破烟楼、公报私雠、嫉贪如仇、缓带轻裘、轩鹤冠猴、以儆效尤、黑貂之裘、......

  【成语举例】虽毁戈铸戟,未拟上皇,散马休牛,载怀偃伯。南朝·陈·徐陵《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

牛的成语故事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卖剑买牛的故事延伸

  【注音】 jiàn niú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比喻改业归农或弃恶从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近义词】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反义词】投笔从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例句】王将军战争后~,种豆南山,无疾而终。

有关于牛的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九牛一毛的故事延伸

  【注音】jiǔ niú yī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解释】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例句】成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你那点九牛一毛的功劳就别提了。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九牛一毛点评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任凭谁都是不愿意忍受这种酷刑的,但是司马迁忍下来了。他知道每个人最终的宿命都是死亡,但是死的轻重意义却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所以即便痛苦到了极点,他也坚定的要完成《史记》。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牛的成语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鼠入牛角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司马牛之叹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如牛负重 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牵牛下井 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

  气冲牛斗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气冲斗牛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骑牛觅牛 见“骑驴觅驴”。

  齐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气克斗牛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庖丁解牛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郎织女 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牛毛细雨 指极细的小雨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骥同皂 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牛衣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椎牛发冢 亦作“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以羊易牛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一牛吼地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一牛鸣地 见“一牛吼地”。

  一牛鸣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蹊田夺牛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着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

  休牛归马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休牛散马 见“休牛归马”。

  羞以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亡羊得牛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蜗行牛步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屠所牛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牛的谚语

  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

  水牛身上拔根毛:毫不在乎

  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天生的牛性:古怪

  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

  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蜗牛赴宴:不速之客

  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

  蜗牛赛跑:慢慢爬

  蜗牛走路:慢腾腾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鲜花插在牛屎上:不配

  小牛架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套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真可惜(比喻真值得惋惜)

  一根牛毛破八瓣:分的真细(比喻一点也不疏忽大意)

  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硬牛皮:看你咋吹

  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牛能拉犁,狗能看家。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喂牛得犁,喂马得骑。

  要学老牛勤耕田,莫学鹦哥尽练嘴。

  水牛再大也撵不上兔子。

  牛大压不死虱子。

  老姜蒸牛肉,子姜好炒鸭。

  人不长,发长;牛不长,角长。

  三岁牯牛十八汉。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藏族)。

  牛老怕,人老怕。

  (壮族)。

  谷宜稀,麦宜稠,高梁地里卧下牛。

  药力大如牛。

  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藏族)。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

  牛奶即使在夜晚也是白的。

  (苏丹)。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阿富汉)。

  黑母牛的奶汁都是雪白的。

  (苏联)。

  牛犊总能找到自己的娘。

  (土耳其)。

  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

  (壮族)。

  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

  棉花行里睡老牛。

  (稀植)。

  烟地放下斗,麻地卧下牛(稀植)。

  (辽宁)。

  谷要稀,麦要稠,芝麻田里卧下牛(稀植)。

  聋子的眼睛大,吹牛的话头大。

  (哈萨克族)。

  爱吹牛的人,嘴边冒着青烟。

  (柯尔克孜族)。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牛皮不是吹的。

  聪明人用成果说话,傻瓜才用舌头吹牛。

  (藏族)。

  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肥牛骏马多点好,闲言滥语少点好。

  (蒙古族)。

  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

  (塔吉克族)。

  不爱护牲口,倒愿意吃肥肉;不爱惜乳牛,倒愿意吃奶油。

  (鄂温克族)。

  黄牛过河各顾各,斑鸠上树各叫各。

  玉米去了头(雄蕊),力气大如牛。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最诚实,最勤劳的动物非牛莫属。源远流长,浩瀚无垠的文字海洋里,形容牛的诗句比比皆是。鲁迅先生在《自嘲》中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古人亦云,“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些诗句、词藻都无不赞美了牛的朴实无华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暑假的一天,我到外婆的农村老家去采风。那天中午,烈阳高照,阳光火辣辣地直射在地上。我看见外婆家的一块田地上,一头牛正拱着头吃着田里的野草。这头牛的体形十分庞大,身长约2米,高约1。5米。牛头上有两颗黑珍珠般的大眼睛,我正好奇地窥视着它。那牛似乎察觉了我的举动,猛地扭过头来,瞪了我一眼,我下了一大跳。我准备躲进屋里。外婆说:“莫怕莫怕,牛眼睛天生就那么大,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我将信将疑。不一会儿,它的主人来了。牛仿佛还沉浸在野草的美味之中,没有发觉主人来了,还在一个劲地吃草。主人面露愠色,扬起鞭子狠狠抽了下去,嘴里吐出一大堆脏话。奇怪的是,牛居然没有反抗,我真替牛打抱不平,又暗暗埋怨牛真是“废物”一个,这么大的块头任凭主人凌辱!这时的牛已经拉着百斤重的车向远方走去,阳光把它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夕阳西下,湛蓝的天空铺满了金色,广阔的田野呈淡红色的一片,抒情而优雅,如同一幅美丽精致的油画,美得让人陶醉。暮色中,劳作半天的老牛归来了,它浑身湿漉漉的,体毛贴着肉身,全身又脏又黑,还发出阵阵恶臭,看起来,今天的老牛很辛苦。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老牛犹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尽管很累,但它的步伐又是如此稳重和坚定,可谓是“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我突然对牛萌发了一种好感。它的勤劳,它的憨厚老实,他的逆来顺受,它的默默无闻……这些美德多么值得我们借鉴啊!它就像个纯朴的老农民,一辈子辛勤地耕耘在广袤的田野上,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它真的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啊!

牛的谚语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牛向上爬蚂蚁——不显眼。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青草喂牛——有嫩的咬了。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好。(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龛里的虫——硬钻。(比喻硬往里挤)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穹路。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生感悟诗词

父母对幼儿园孩子的简短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