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的航天

  在东方,一团红色的火焰正在疾速上升,于是,中华大地沸腾了——天宫一号成功升天了!

  从神舟五号升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就在不断地发展着,从首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最后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交会对接,无不见证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是可喜可贺是,见证着中国科技力量的飞速发展。当然与国际上的发展也是要有所比较,有些国家比我国发达许多,航天的步伐也较快,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发展史中得到一些启示,前车之鉴,后者之师,这些启示对中国航天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目前,国际上探索太空的目标一般是月球——火星——太阳系其他星体——太阳系外的空间,目前美国“先驱者”号是已知飞得最远的,已带着人类的问候,飞出了太阳系,飞向了浩渺的太空,寻找有智慧的生物去了,但即使飞得如此之远,人类的脚步最远只到达月球,还没到火星。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月,发射了“嫦娥一号”,进行绕月飞行,对火星也没少关注,前段时间发射的“萤火一号”,搭俄罗斯的顺风车飞向火星,但遗憾的是,火箭发生故障,虽经俄方极力抢救,但仍无法挽回,最终未能造访火星。虽有此失败,但我国的载人航天很顺利,到目前为止无任何事故。目前,神舟九号已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也还在轨道上待命,等待着下一次任务。 总体来看,我国航天的发展还是有些落后,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美国的“先驱者”号已飞出太阳系,而中国还没这样的技术,主要因为中国航天起步有些迟,美国与苏联(今则为俄罗斯)最先发展航天技术,有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并且有许多技术人员,但目前我国还有人才外流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科技发展有些缓慢;二是经济,中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随时发射航天器。并且中国还面临岛屿争端,要战争还是要发展,这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若要战争,保卫领土完整,则要大量经费,会影响

  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两个问题是要解决的。虽然困难矛盾重重,但我相信:中国航天一定会发展起来,走在世界前列。

  在此,我祝“嫦娥”奔月成功,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在世界前沿。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的小历史

  一搜航天飞船飞向浩瀚的宇宙,那是我们中国发射的飞船——神洲9号,这也是我国第7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那你们知道中国的航天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

  其实早在50年代,毛主席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但我国的航天技术非常落后。经过几年的时间我国在1970年用长征好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美国,法国,日本,苏联之后,世上第五个可以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重173KG,比美国,法国,日本,苏联的重量和还要重。这一次发射的卫星使我国的航天技术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此后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起来了!到了1999年,我国终于发射了第一搜无人的航天飞船。这一次我国的科学家们经过几年的计算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搜载人的航天飞船,这此的载人飞船把我国的航天发展慢慢的到了顶峰——杨利伟成了我国的航天英雄——中国第一位登上宇宙的人,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良好开端!我过的航天发展的顶峰是在2005年发射的神洲6号,它在宇宙中绕着月亮飞行了4圈,又和我国的航天中心通了信,这也是我国的黄天技术的发展!

  到了2010年我国发射了一颗卫星——嫦娥1号并在浩瀚的宇宙停留,随着我国的的技术发展,我国的航天也一步步的登上了高峰,2012年的时后我国又一次发射了航天飞船,其中航天飞船上有一位名为刘洋的女生——这位女生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宇宙的人是我国所有女生&人们的骄傲,这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洲9号,它的任务是和嫦娥1号接轨并在这颗卫星上“过夜”!也要把这颗卫星的操作做一下该动!

  这就是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的过程,在此我祝福我国的航天技术会走向世界航天的顶峰,成为世界航天的强国!

神舟”系列飞船发展史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

  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全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希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成功着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结束了21小时18分钟的太空旅程,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中国航天

  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从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的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到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

  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步跨越,从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到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遍布陆,海,空的航天测控网到先进的立体搜救系统.决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经济和科技力量。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航天技术大发展

  航天技术的变化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人们制作大风筝。人坐在上面,接风力飞上天去。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带不了多久。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再次发射,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此后美宇航局暂停了航天飞机发射任务。

  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

  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共飞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1991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3月,‘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1981年4月1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W·Young)和克里平(Robert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1988年11月16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整,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1970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的把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从太空传来《东方红》乐曲声,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中国‘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从地面看上去,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第二天清晨,在环绕地球十四周后,飞船成功返回了祖国的大地。缓缓降落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将启用新一代的“战神”火箭和“奥赖恩”载人飞船,承担美国人重返月球等载人飞行任务。但是,充满激情的中国人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绚烂的梦要实现:“嫦娥计划”登上月球;登临木星;探索火星;飞出太阳系。遨游与更远的宇宙。金积中心学校六(3)班梁辉

艰难的航天历程

  人类与天空比,只是渺小的一粒沙子。没有天空的广阔,也没有天空的高度。可“不知量力”的人们已经敢和天空比高,天空正如那样空旷,除了云啥也没有。可人们居然敢和天空比高,因为我们渴望飞翔,高于一切。这就要讲到航天。

  “航天”字面的意思是飞翔在空中。其实在古代就有着“牛郎与织女”、“嫦娥奔月”等飞天的幻想的神话故事。难道这些就只能停留在幻想么?不,不是这样的,这些已经有人尝试。明代,一位叫万户的官员用48支火箭绑在椅子下面,想要达成“飞天梦”。开始点火了,只听见一声巨响,他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现在我们为了纪念这位开创人类“飞天梦”的先驱,便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为了更深的了解中国航天的历史,我去查阅了一下资料。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看到了“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看起,看到了他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海外华人纷纷回国,在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钱学森。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听说新中国成立了,他立马带着家人要回国。可是,美国人是万般的、千方百计的阻挠。因为美国人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了钱学森,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半步。可当时钱学森已经办好了回国的所有手续,正准备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他收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洛杉矶。以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并且还派人暗中监事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事情远非如此,钱学森在日后还遭到了美国方面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美国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钱学森被无端拘留后,钱学森的老师及其学生还有美国的一些友好人士,都想救出钱学森让他回国。

  可这一点用都没有,美国不但没有减轻对钱学森的迫害,而且反而加重了。钱学森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不让他离开洛杉矶,还要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断钱学森回国的思想,反而使他的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最终1955年9月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他们的孩子乘上了回国的邮轮,离开了洛杉矶,驶向地处东方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祖国,并没有停下对航天事业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使中国的航天事业不再停留在天空,而是宇宙。终于,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上了天空。

  别高兴得太早了,虽然我国的卫星升上了太空,可之后的航天事业就不是这样一帆风顺了。1973年发射长空一号失败;1974年再次发射长空一号失败,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1976年又一次发射长空一号,还是失败了;1984年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实验卫星失败……还有很多案例,我们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终于,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在2003年的10月15号圆了中华千古飞天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它打破了美国、苏联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人类还并不骄傲,依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已经在慢慢像我们靠近。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6号”;2008年9月,“神舟7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神舟7号”实现了出舱;2011年9月,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1号”发射成功;2011年11月“神舟8号”无人飞船升空,还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2012年6月,“神舟9号”飞船发射并与“天宫1号”实施载人自动交会对接。

  我们祖国未来航天事业将会发展到征服火星、月亮,探索宇宙的奥秘,去月球过周末,建立太空垃圾回收站……

  现在我们不光敢跟天空比高,我们现在还敢登上星球,探索宇宙,遨游太空……宇宙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探索宇宙!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一初级中学七14班初一:秀不出的城

说说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是当今人类世界最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航天技术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当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的生活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航天技术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了深刻的变化。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更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1985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号召4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艰苦创业、配套发展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现在,我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的完整配套方式;建立了设备齐全、能发射各类卫星的发射中心和卫星测控网;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和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了系统工程决策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思想教育良好、作风过得硬、技术水平高的科技队伍和产业大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为社会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中国航天事业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

  一、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 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 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1年9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用新研制的长征3号火箭首次将东方红2号试验通讯卫星送入赤道上空静止轨道运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和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自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中国的卫星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研制成功了实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并在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姿控、卫星热控、微重力试验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有些项目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成功走在理想的路上

  中国航天起点低、起步晚,但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世界航天大国行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支撑中国航天人走过最初那段艰苦岁月的力量是什么呢?是理想!航天人个人的航天梦与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不灭信念的结合,成就了祖国的航天梦。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航天事业的特殊性、艰苦性,要求航天人比其它行业从事者付出更多的精力与体力。这些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为之默默付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们未曾知晓。这个数字可能几万,几百万!他们从未抱怨过,航天成功的本身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安慰。

  航天人的理想,无畏现实的残酷,不贪梦想的美好,只是“仰望星空”,从而“脚踏实地”。

  航天是一个富有梦想与现实的词汇,它承载着人民的梦想、祖国的希望,把每一位渴望飞翔的人,赠与一对美丽的翅膀,祝他们翱翔。

  至此,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我们的祖国更加昌盛,愿中国航天事业更加繁荣。

中国.航天.发展

  1970年4月24日,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这是提前为国庆献上的厚礼,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快速跃升: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我们以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飞跃!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神七出舱,“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这些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在170亿-180亿美元,超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的总投入;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刚刚达到国际航天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在飞船研制技术领域,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领域,我国与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为10年到15年……

  我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惟有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祖国的航天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继承中国航天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甘于奉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扬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天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2008年神舟七号也遨游了太空,再次带着全国人民的心飞向太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是伟大的,是值得人民骄傲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运动会获奖感言

我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