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扶计划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扶贫

  习主席曾说:“虽然我们已经走了千山万水,但我们还需要跋山涉水。"2020全面奔赴小康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助力扶贫战斗,在荒草之地点起希望的烽烟。

  或有人言:“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与我何干?"此言差矣。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是群居的动物,每一个渺小的个体之间,却能建立起坚韧的纽带,使我们成为牢不可破的一-体,这是深深镌刻于人类血脉的至善至美。杜甫笔辍不耕,伤怀吟咏“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孔子为大同理想四处奔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有如此入世之态.才使人性与爱在历中的风,尘中灼灼牛辉。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中国拍打出一层高于一层的浪花,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脱贫攻坚工作的趋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双勤劳有力的手掌,一位位心怀热忱的乡村英雄,-一个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脱贫计划,让脱贫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中国做到了“大体量”脱贫。

  《光明日报》说:“救助和扶贫带给受助者的未必只是摆脱贫困的境遇,还可能是爱心和善心的接力。”希望的烽烟骤然升起,那本将于幽晦土屋中度过的苍白迷茫荒凉在党与社会捧出的一点炙火下炎阳照雪般消逝,忍受饥荒难涉学识的人自此能有机会拥一更广阔的世界,令人何其动容!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扶贫是传递希望的火炬,能点燃善心与爱的光,传递社会的正能量,体现人性的光辉!

  怀揣中国大梦的我们,需要以创新为发展之源动力,打造出富于创新活力的脱贫计划。曾经贫困帽子下不见生机的十八洞村,依托开放型“飞地经济”,收获了清甜可口的山泉水,远销海外的猕猴桃,凭借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摘掉了贫困帽子,展开了丰饶画卷。彭水贫困县在腾讯光子团队的定点帮扶下,将其特色建筑与文化景观展现在游戏里,借助直播带货让居住在城市一隅的人们心生浓厚兴趣。可见扶贫不但要精准,更要创新,唯其如此中国才能在扶贫道路.上迈开更为稳健的步伐。

  实现精准扶贫,心系群众是前提,而能否将真心实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果实,除了脱贫干部的“苦口婆心”,还有农民们的致富决心。失去贫困者自身眼界与智力的扶贫工作,无异于无根之萍,无本之木。给钱给物,顶多解贫困户-时之渴,换村庄一时之新。所以,精准扶贫既要开拓贫困户的眼界,使其“观大海,知己丑”,从而生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为致富之路打下思想基础,又要推进贫困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真正让他们拥有赖以生存的镰刀与斧头,从而自力更生,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

  曾经贫瘠的土地已是“稻菽千重浪”,过去闭塞的山村如今瓜果飘香,“精准扶贫”让人间换了新颜。而正值2020年脱贫收官之际,更应咬定青山,攻坚克难,力创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扶贫攻坚,立愚公移山之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位位村官,正是以“咬定青山”的坚守和“定破楼兰”的意志铲除了贫困痼疾,将希望之种播撒在荒凉的土地上。“现代愚公”黄大发以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清渠;“耶鲁村官”秦玥飞脚踏泥泞,在荆棘和贫穷中开拓黑土麦田。“扶贫之花”黄文秀翻山越岭,手绘“民情地图”,她曾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而这位“女战士”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的青春永远绽放在她所守护的土地上。“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无数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贫困区,授之术,立其业帮助当地人习得技艺,找到收入突破口,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使经济方面的改善也渐有起色。短短三年时间,八亿人口成功脱贫:杂草从生的盐碱地,盛开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荒无人烟的偏远山沟,运出一批批精美的工艺品;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立起一株株绿色的身影;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横贯南北,一座座工厂传来百姓的希望与欢笑声.著名作家余光中曾在《欢呼哈雷》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水远积极向,上,民族的意志也永远向前。

  怀揣中国大梦的我们,需要以创新为发展之源动力,打造出富于创新活力的脱贫计划。曾经贫困帽子下不见生机的十八洞村,依托开放型“飞地经济”,收获了清甜可口的山泉水,远销海外的猕猴桃,凭借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摘掉了贫困帽子,展开了丰饶画卷。彭水贫困县在腾讯光子团队的定点帮扶下,将其特色建筑与文化景观展现在游戏里,借助直播带货让居住在城市一隅的人们心生浓厚兴趣。可见扶贫不但要精准,更要创新,唯其如此中国才能在扶贫道路_上迈开更为稳健的步伐。

扶贫帮扶计划

2016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县关于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的部署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选路子、精细管理”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全县2014—2015年扶贫开发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百色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百色市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百扶领发〔2014〕5号)和《靖西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靖西县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靖扶领发[2014]4号)文件要求,以实现脱贫目标为主线,通过对贫困对象进行精确识别、帮助贫困农户、贫困村精选扶贫路子、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细管理,贫困发生率大幅减少。

  二、工作目标

  精准扶贫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选脱贫路子、干部精准帮扶、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细管理。扶贫对象是扶贫开发的工作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本方案特指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精选脱贫路子,明确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细管理。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贫困人口精确识别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

  贫困人口精确识别是指在贫困人口控制规模的基础上,对2012年建档立卡2013年底在册的贫困户以及2013年返贫农户和返贫人口重新进行识别。

  (一)工作方法。

  1.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识别规模。全镇以县测算分解到我镇的2013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规模3106人为控制基数,参照国家、自治区、市制定的有关贫困人口规模分解方法确定各村(街)贫困人口规模(见附件1)。

  3.识别方法。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实际情况,在2012年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识别。贫困户识别要整户识别。

  4.登记内容。对精确识别出的贫困户建立《扶贫手册》,《扶贫手册》内容包括帮扶需知、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规模分解。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的办法将贫困人口数分解到村,镇将3106人贫困人口分解到各村(街)。

  2.初选对象。在镇人民政府组织下,按照分解到行政村的贫困人口规模,从2012年已建档立卡的2013年底在册贫困人口中和2013年返贫农户中进行初选,由贫困户自愿申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以下称为驻村工作队)核实并共同签字后在所在的行政村、自然村(屯)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7天,以下公示时间均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3.公示公告。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县扶贫办复审后在各行政村、自然村(屯)公告。

  4.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以及驻村工作队对已确定的贫困户逐户调查,并填写《扶贫手册》(一式二份),同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手册》中的《帮扶须知》。《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由县扶贫办负责印发。对没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由镇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逐户调查,并填写《扶贫手册》(一式三份)。

  5.数据录入。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在完成《扶贫手册》填写后,由镇人民政府统一将《扶贫手册》收回整理上报县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由县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统一组织人员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录入完成以后,《扶贫手册》由贫困户、村委会、帮扶责任人各执一份。

  以上1-5项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6.联网运行。县扶贫信息网络运行在2014年9月底前完成(网络公布内容另行规定)。

  贫困户精确识别工作流程图及参考样本,详见附件3、4。

  四、贫困村精确识别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识别标准。贫困村识别按照“一高二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原则上比全区贫困发生率高一倍;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60%,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低于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2.识别规模。以县确定各乡(镇)的贫困村数为识别规模(见附件2)。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由镇人民政府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级自愿申请、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并报市、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规模分解。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的办法将全镇县贫困村规模逐级分解到各村(街)。

  2.初选对象。镇人民政府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产生贫困村初选对象。在初选时,要充分考虑“十二五”已经实施的贫困村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到“十二五”结束验收时,能验收达标的,采取减加的办法,即达标一个,增加一个。

  3.公示公告。镇人民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

  4.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按照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

  5.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县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组织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上1-5项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6.网络运行。县扶贫信息网络运行在2014年9月底前完成。

  贫困村精确识别工作流程图及参考样本(见附件11、12)。

  五、精选路子

  精选路子是指对已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根据其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帮扶完成时限与脱贫时间。

  (一)工作内容。

  1.确定帮扶项目。由镇人民政府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干部职工根据贫困村和结对贫困户实际和需求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选择脱贫路子。内容包括:种植、养殖、学生教育、劳务输出、危旧房改造、技术培训、易地搬迁等(见附件18)。

  2.确定帮扶项目完成时限。对贫困村和贫困户选择发展的帮扶内容,确定完成时限。

  3.确定脱贫时间。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选择的发展路子,对其增收进行评估,确定增收后的脱贫时限。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确定扶贫对象。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按照两项制度衔接方法,从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中选择扶贫对象户,并报县扶贫办。

  2.确定帮扶对象。由镇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识别、分批扶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可参与帮扶的责任人数,从扶贫对象户中选择帮扶贫困户数。

  3.调查摸底。由定点帮扶单位统一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结对的贫困农户家中面对面地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情况、住房情况、生产生活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并填好《靖西县干部职工(含企业管理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情况表》(见附表16)一式三份,分别报送镇、县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定点帮扶单位。填写好《靖西县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含企业管理人员)结对帮扶统计表》(见附件17),县直单位、镇分别报送县、镇扶贫开发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

  4.制定帮扶规划。由定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村和结对贫困户的意愿和当地实际,选择脱贫路子,制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规划。

  5.发放《扶贫手册》。按照《扶贫手册》内容明确帮扶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帮扶项目、帮扶期限等。《扶贫手册》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帮扶干部负责填写,一式三份,定点帮扶单位、帮扶的干部职工、贫困户各持一份。

  6.统计汇总。在镇人民政府组织下,以村为单位,由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户所选择的需求项目进行归类汇总,镇人民政府以镇为单位汇总报县扶贫办。

  7.结对帮扶公示。按照定点帮扶单位报送的《干部职工(含企业管理人员)结对帮扶统计表》,依据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分别由县扶贫开发攻坚战指挥部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以上1-7项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七、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是指对精准识别、精选路子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帮扶机制、长期的工作机制、进退机制和帮扶监测机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定点和结对帮扶,继续实施“13515”(即:1名县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带领3个单位,用5年的时间,定点帮1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目标)帮扶机制和开展“321”(即:厅局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3户,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2户,科级以下领导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结对帮扶。并倡导企业结对帮扶、经济能人帮扶、党员帮扶和邻里帮扶。镇、各定点帮扶单位要按照靖西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开展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靖扶领发〔2014〕1号)文件精神,将贫困户分解到定点帮扶的自治区、市、县、乡(镇)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定时结对帮扶。

  (二)建立长期的工作机制。镇人民政府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干负责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要为贫困对象建立扶贫工作服务窗口,按照县扶贫部门的要求,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收集、核实村上报贫困人口变更情况,并整理、上报脱贫、返贫人口名册,并于次年1月底前完成贫困村和贫困户信息更新工作;村两委要落实一名长期固定从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及时调查和掌握全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返贫情况,贫困人口年收入变化情况,查找脱贫和返贫原因,为脱贫和返贫人口建册上报。

  (三)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遵循规模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由县分解的年度减贫计划分解到村(街)。由镇人民政府以识别贫困户的标准为依据,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及定点帮扶单位对登记在册的贫困户进行到户调查,初步拟定脱贫名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脱贫农户名单,并在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脱贫农户名单,并在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并在行政村公告。对脱贫的农户由县扶贫办、镇人民政府、帮扶责任人、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于每年的12月底前在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脱贫管理。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等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农户,按贫困户识别流程要求于每年12月底前重新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管理。

  (四)建立帮扶监测机制。县乡两级要经常对帮扶责任人帮扶情况进行监测,重点按照《扶贫手册》上明确的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成效等进行监测,做到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各开展一次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汇总上报县扶贫办。监测结果将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职工年度绩效考评和干部提级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镇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工作由镇主要领导领导,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部署,抽调专业水平高、责任感强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

  (二)强化宣传培训。按照县统一部署,召开会议进行宣传,把精准扶贫中的“精确识别、精选路子、精细管理”的工作目的和意义、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行政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以适当方式将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宣传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解决;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要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明确责任分工。工作人员培训实行镇、村(街)两级负责制,镇负责镇、村(街)两级工作人员培训。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四)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

  (五)落实工作经费。落实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农村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表格印制、摸底调查、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确保工作实效。

  (六)落实工作人员。镇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感强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镇长是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成立一村一组的工作队伍,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七)严格督查考核。坚持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资金分配与扶贫瞄准及成效相挂钩,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确识别、精选路子、精细管理”的原则,对全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精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自治区抽查、市监督、县核查”的要求,开展精准扶贫专项督查。

2016乡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支持新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国开办发〔2014〕49号)、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推进新疆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党办发〔2014〕12号)精神和《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经对贫困户各方面情况进行摸排核查,详细分类贫困户致贫原因,深入分析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实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档立卡工作为基础,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按照“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县、乡领导带头结对帮扶,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使用各种扶持措施,真扶贫、扶真贫,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逐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准扶贫工作措施

  托里镇贫困户411户,79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292户,488人,无劳动能力219户,302人。

  坚持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场负责、村队与‘访惠聚’工作组联手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的不同情况,在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综合施策进行扶持,切实保障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种植业扶贫、养殖业扶贫、劳务创收扶贫、教育转化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连续扶持三年,努力促进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㈠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综合施策进行扶持

  托里镇无劳动能力219户,302人。其中,因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1户,1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89户,272人;因精神不正常无劳动能力29户,60人。托里镇2015年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综合施策扶持人数为219户302人。

  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家庭成员因残疾、体弱、年老或精神失常等丧失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较差,镇政府、村队要协助统一发包其拥有的耕地,通过统一发包提高承包费增加收入。同时,整合民政、教育、人社、卫生、残联等部门政策,综合施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1. 生活扶持。对未纳入农村低保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由镇民政办认真评定,严格把关,利用农村低保适度扩面的有利时机,尽可能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由残联根据残疾人的具体需求,给予相应的项目扶持。

  2. 养老扶持。抓住今年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参加养老保险。对无子女供养的孤寡老人,由民政部门安排送至养老院,其原有土地由村队负责统一发包,承包费交养老院,确保老有所依。

  3. 医疗扶持。对没有纳入农村低保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其在发生重大疾病、自身支付医疗费困难时,民政部门要优先安排给予大病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他们医疗负担,确保病有所医。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对一些患重病或慢性病的贫困户,要给予适当的医疗费补助。精神不正常贫困户的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优先安排。

  4. 教育扶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在校大学生,县、乡视其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并积极协助申请助学贷款,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政策,确保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子女100%享受。

  ㈡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分类扶持

  有劳动能力的292户,488人。其中,缺资金111户,210人;缺技术86户,128人;缺土地60户,93人;因灾致贫40户,70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愿劳动)贫困户11户,18人。

  托里镇2015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减贫任务为97户162人。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生重病致贫、缺少致富技能等原因暂时贫困,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给予资金、技术、教育引导等方面的扶持,能够自我发展、脱贫致富。对这类贫困户,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因户因人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1. 种植业扶贫。对有耕地、愿意种地的贫困户,要通过协调解决生产资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他们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⑴ 政策扶持。

  ——水利、发改、农业开发、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节水灌溉、小农水、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要优先在贫困户比例较大的村队实施,保证一定比例的贫困户受益。

  ——农业部门要确保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优先落实到贫困户。

  ——农机部门要启动贫困户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对贫困户购买小型实用农机具的优先安排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村队要拿出部分机动地定向低价发包给贫困户,承包费秋收后结算,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贫困户的收入。

  —— 镇党委、镇政府、“访惠聚”工作组、村队要根据贫困户的耕地面积、种植意愿测算种子、薄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需求量,与农资经销商洽谈平价或低价订购。

  ——镇党委、镇政府、“访惠聚”工作组、村队要积极协助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协调灌溉用水和参加农业保险,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

  ⑵ 资金扶持。镇党委、镇政府、“访惠聚”工作组、村队要根据贫困户种植面积及资金需求规模,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履行金融支农职责,为贫困户争取贷款指标和国家规定的最低利率。

  ⑶ 技术服务。镇政府根据村队的实际情况提出技术服务需求计划,由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制定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定点联系服务村队方案,乡镇场制定技术人员帮扶到户方案,组织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访惠聚”工作组负责协调农业技术人员或种植能手“一对一”为贫困户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做到随时需求随时服务,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2. 养殖业扶贫。对有养殖经验、养殖意愿的贫困户,要协助他们解决畜禽购置、棚圈建设和技术服务等问题,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

  ⑴ 牲畜购置。各村要对贫困户的养殖意向进行摸底,采取大户带动、参加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开展畜禽养殖。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履行金融支农职责,为贫困户争取贷款指标和国家规定的最低利率。

  ⑵ 棚圈等设施建设。各村根据贫困户畜禽养殖品种、数量及棚圈设施等情况,提出具体建设方案,由扶贫办协调畜牧兽医、民宗部门通过争取相关项目予以解决。

  ⑶ 技术服务。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人员要确定定点联系服务村队。“访惠聚”工作组负责协调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或养殖能手“一对一”为贫困户指导、传授养殖技术,做到随时需求随时服务,协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3. 劳务创收扶贫。对缺少生产发展资料且有意愿外出打工、家中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主要采取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⑴ 开展技能培训。争取就业培训经费,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根据市场就业导向、用工需求和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等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访惠聚”工作组、各村负责组织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贫困户培训任务162人。

  ⑵ 联系就业岗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每季度收集一次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并组织用工企业到镇场劳动保障事务所开展招聘对接活动,“访惠聚”工作组、村队负责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应聘组织工作。招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9〕11号)、《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央驻疆企业吸纳新疆当地劳动者就业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1〕194号)文件精神,监督企业落实使用本地劳动力不少于50%的规定,鼓励其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协助贫困户转移就业。基层单位公益性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优先考虑使用贫困户家庭大中专毕业生。

  ⑶ 鼓励进城镇创业。充分利用小额担保创业贷款政策,引导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进城镇创业。对在城镇稳定就业的贫困户,经审核后,在稳定就业期间,优先安排其享受公租房政策。“访惠聚”工作组要协助愿意到城镇创业(开商店、餐馆等)的贫困户家庭申请创业贷款,帮助其通过创业脱贫致富。

  ⑷ 组织劳务输出。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联系、协调贫困户从事季节性劳务创收,通过输出劳务增加贫困户收入。

  4. 教育转化扶贫。对因懒惰、不勤劳而致贫的贫困户, “访惠聚”工作组和各村要采取“教育引导、典型带动、监督转化”等措施,帮助其提高自身发展动力,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5. 其他扶持措施。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注重尊重群众意愿,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居住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的贫困户,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脱贫创造条件;对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户,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富裕户带贫困户、大户带小户的互助式扶贫方式,带动脱贫。

  ㈢ 改善贫困户相关生产生活条件

  根据对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调查摸底,重点扶持解决贫困户住房、饮水、用电、子女上幼儿园、无村卫生室就近看病等困难。

  ⒈ 解决住房困难。

  认真贯彻落实《精河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精政办〔2013〕41号),实施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程。乡镇场要认真调查核实贫困户的住房情况,对确有住房困难的贫困户,由住建部门安排列入2015年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计划,确保其“住有所居”。我镇今年将完成去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性楼房(60套)的基础上,再计划完成15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性住房。

  2. 解决饮水困难。

  对自来水没有入户或管线损坏吃不上自来水的贫困户,由水利部门牵头,利用安全饮水项目资金,年内帮助贫困户接入自来水,确保贫困户饮用到安全的自来水。

  3. 解决用电困难。

  对贫困户存在的用电困难,镇、村两级协调解决,年内帮助贫困户进行更新改造,确保贫困户稳定、安全用电。

  4. 解决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困难。

  现在还有部分贫困户由于居住偏远,存在收看电视困难的现象,广电部门要在年内通过“西新工程”、“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解决贫困户无法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问题。

  5. 解决上学困难。

  对学前儿童存在上幼儿园等困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解决学前儿童、小学生入园、上学难的问题。

  6. 解决就近看病困难。

  对无村卫生室或卫生室不达标的村队,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予以解决,同时,要加强村队卫生室的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逐步解决贫困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㈠ 强化“一把手”扶贫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为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做出示范和表率。享受扶持措施的贫困户,由“县、乡、村”逐级审核、公示,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每年1月底前,各帮扶单位要将当年本单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名单报住村所在乡镇场和县扶贫办备案;每年2月底前乡镇场要将本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计划扶持脱贫的贫困户名单报县扶贫办备案,作为年底贫困户脱贫考核的依据。

  ㈡ 充分发挥“访惠聚”工作组的作用。将扶贫开发列为“访惠聚”工作组的重要工作职责。“访惠聚”工作组要与村队在2月底前共同制定村队贫困户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的脱贫方案,并按照精准扶贫方案中明确的工作职责,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场落实脱贫方案;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场要按照工作职责,积极帮助“访惠聚”工作组实施脱贫方案,县绩效办负责对部门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本单位“访惠聚”工作组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㈢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以各村对本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综合施策扶持情况、贫困户贫困户年度脱贫任务、贫困户培训任务为考核依据,制定托里镇精准扶贫考核办法。

  ㈣ 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要明确1名主管领导、1名专职人员和具体工作机构承担扶贫开发工作,保证正常开展工作和落实各项任务。

  ㈤ 强化扶贫宣传动员。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宣传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宣传成功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众。要多渠道动员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倡导、呼吁企业家、老干部采取捐款、帮助贫困户创业等多种方式扶贫助贫,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全社会树立参与扶贫开发光荣的意识,弘扬先富帮后富、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努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2016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加快其脱贫致富步伐,确保《石泉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石泉县“三个五”扶贫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年度计划。2015年度,根据全县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布点情况和调查摸底实际,今年共计划实施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646户2260人(具体安置布点情况见附表)。

  (二)具体目标。通过实施贫困人口移民搬迁项目,实现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展、环境有改善的目标。一是搬迁户有安全、经济、实用住房。二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2人掌握实用技术,收入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三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生活有保障。四是交通、电力、通信、能源、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当地城镇水平。五是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二、安置对象及安置方式

  (一)安置对象。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对象必须是已录入国家“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贫困农户。主要分为以下5类: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户;无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的户;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户;距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户;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且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配套较困难的户。

  具体的认定程序是: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分为七个步骤:农户申请:由户主自愿提交移民搬迁书面申请,报村委会评议;村组评议:村委会对提出申请的农户在村组内进行民主评议;一榜公示:由村委会对民主评议无异议的拟搬迁对象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吸纳群众合理意见并对名单进行修改、调整后,报镇政府审查;镇级审查:镇政府根据村委会上报的拟搬迁对象名单按照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对象和范围规定严格审查,确定拟搬迁对象;二榜公示:镇政府对拟搬迁对象在镇、村同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吸纳群众合理意见并对名单进行修改、调整后,以正式文件报县移民安置办;县级审批:县移民安置办按规定核实无误后,确定移民搬迁农户名单;三榜公示:经县移民安置办审批的拟搬迁对象名单再次在镇、村进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年度移民搬迁对象。

  (二)安置方式。移民搬迁安置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统一安置与自主安置相结合、以统一安置为主的办法,由政府包建不超过60平面米的住房实行“交钥匙”工程予以安置。

  (一)资金补助。建房资金补助由财政资金全额负担,按实际工程造价予以结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按照“资源整合、资金捆绑、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类相关项目资金向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倾斜,进行集中捆绑使用,用于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规费减免。县公安、国土资源、住建、林业等部门在为搬迁群众办理户口转移、土地调整、建房、用木等手续时,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移民搬迁安置成本。

  (三)权益保障。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由安置地政府统一协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与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待遇;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就读的,优先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在高中阶段就读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移民搬迁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但已享受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补助政策的搬迁户除外。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地,以防耕地摞荒。

  (四)产业扶持。优先让搬迁群众及子女参加生产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组织动员搬迁群众子女参加中职培训,通过培训输出实现就业;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培育后续产业,加大主导产业支持力度,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各镇政府是移民搬迁工作具体实施的主体,也要设立相应机构,由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全县移民搬迁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 国土局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县发改局负责协调和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县质监局、县物价局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县住建局要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县监察局、审计局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各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镇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项目管理。各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镇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镇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县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镇做好贫困人口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工作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月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统计分析后,通报全县,并进行评比。镇、村两级要及时调处化解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宅基地、场地、道路等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移民搬迁安置顺利推进。

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确保全县2019年全面脱贫,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中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聚焦全面小康目标,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三个六”总体思路,突出“六个精准”(对象精准、分类精准、措施精准、项目资金使用精准、派人包抓精准、脱贫精准)要求,实施“六个一批”(扶持“三业”(产业、就业、创业)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脱贫一批、生态政策补偿脱贫一批、兜底脱贫一批)脱贫工程,健全“六个一”(一村一个扶贫工作队、一村捆绑一批资金项目、一户一名干部包抓、一户一验收销号、一套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一套严格的督考奖惩)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严格考核,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实现“镇出列、村脱贫、户销号”脱贫目标,到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推动行业部门履行扶贫开发职责,加强协同协作,合力开展脱贫攻坚。

  2.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有利于贫困对象脱贫的实际出发,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条条框框限制,敢于运用超常工作思维,勇于采取超常规工作举措,通过增强内生动力和开发活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突出“六个精准”,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具体规划和方案,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不断提升全县整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水平,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4.坚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三、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根据省市确定的人均纯收入2950元贫困线和达到“两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标准,分阶段逐年实施脱贫,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我县87个贫困村、现行省定标准下建档立卡4.32万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教育、卫生、社保等优惠政策惠及所有贫困人群,全面完成基本脱贫目标,贫困县如期“摘帽”,为2020年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阶段目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攻坚、全面脱贫”的思路,力争2016年,完成脱贫26个贫困村和12000名贫困人口;2017年,完成脱贫池河镇、云雾山镇、迎丰镇3个镇,26个贫困村和12000名贫困人口;2018年,完成脱贫两河镇、喜河镇、中池镇、曾溪镇4个镇,24个贫困村和12000名贫困人口;2019年,完成脱贫城关镇、饶峰镇、后柳镇、熨斗镇4个镇11个贫困村和剩余7200名贫困人口,全面完成“县摘帽、镇出列、村脱贫、户销号”的基本脱贫目标任务。(各镇分年度具体脱贫任务见附件1和附件2)

  四、突出“六个精准”要求

  1.突出对象精准。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

  2.突出分类精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对全县贫困人口科学划分为“产业扶持户、移民搬迁户、教育资助户、医疗救助户、政策补偿户、社保兜底户”六种贫困户类型,做到分类指导、因户施策。

  3.突出措施精准。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切实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度。

  4.突出项目资金使用精准。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实施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施全程监管。把扶贫资金安排与脱贫成效挂钩,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脱贫攻坚上。

  5.突出派人包抓精准。认真总结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包联驻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贫困程度、脱贫难度调配包抓力量,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包户,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的“四定两不”帮扶包抓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6.突出脱贫精准。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量化考核,成熟一个摘帽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重点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把精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实施“六个一批”脱贫工程

  1.实施扶持“三业”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建档立卡中有劳动力但无经营能力、缺资金的2.02万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途径推进“三业”发展,帮助其脱贫。产业扶持。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补助。通过实施产业奖补、低收入农户产业扶持、合作社补助等项目,大力动员贫困户发展畜牧、蚕桑、黄花菜、中药材种植、茶园等产业建设,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实行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增加贫困户收入。围绕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路、产业水、产业电、产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利用我县秦巴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扶贫生态观光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开办特色产品加工、小商店、农家乐等二三产业,有效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支持创业。引导鼓励贫困家庭在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林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创业实现脱贫。依托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发展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吸纳贫困人员入驻创业,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场地供给、创业规划、创业培训、风险评估、一次性开业补贴等“一条龙”便利化服务。对贫困家庭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条件的,按规定优先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ƒ联营互助。对有经营意愿但经营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辐射带动作用,吸收、帮助有劳动能力、愿意继续经营承包地但缺少经营方法的贫困人口,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搭帮互助,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对吸收贫困户加入其经营组织体系的企业、合作社等,优先向上推荐申报扶持项目资金。④金融扶持。对有经营能力但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人口,按照我县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协调金融机构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贷款,以及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扶贫互助资金和创业无息贷款等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发展养殖、家庭农场、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县财政设立脱贫攻坚贷款担保基金,对需要创业和扩大经营规模的贫困人口,由各金融机构发放适度规模贷款,为贫困人口创业提供融资担保。⑤电商扶贫。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扶贫开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信息化扶贫示范村,优先发展镇级网店,在集镇开设电商服务点,为贫困户线上创业提供条件,鼓励贫困户和企业注册成立电商扶贫店,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⑥转移就业。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向中心城镇以及产业园区集聚,鼓励产业园区和境内建筑、纺织、商贸等企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稳定增收。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技术的贫困人口,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保证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就业技能脱贫。对在县内外自费参加培训的贫困家庭成员按政策规定直接给予个人培训费用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实施免费创业培训。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吸纳和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工作,通过岗位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的路径和方法摆脱贫困。

  牵头单位:县扶贫局

  责任单位:县农林科技局、文旅局、人社局、供销社、各金融机构,各镇

  2.实施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内因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5758户1.82万贫困人口,通过“挪穷窝”的方式,采取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的路径和方法摆脱贫困。根据村民意愿,按照与城镇、园区、中心村“三靠近”原则,建设集中安置点,统规统建,实施“交钥匙工程”,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同步配套基础设施,紧扣“三精”主题,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抓好安置社区垃圾污水处理,努力创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移民搬迁新型社区,以此改善贫困户住房及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把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模式,深入抓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确保增收致富。积极探索资产性收益扶持贫困搬迁户增收,开展旧宅基地资产二次利用试点;推进土地腾退、两证办理试点工作,坚持两灾户即搬即拆除,根除危险源,并配套土地复耕,进一步缩短贫困户搬迁土地腾退时间。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保护传统村落,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牵头单位:县扶贫局(搬迁办)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国土局、农林科技局、水利局、交通局、民政局、环保局、供电分公司、各通讯网络公司,各镇

  3.实施教育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建档立卡中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0.55万贫困人口,从学前教育开始扶持,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大力实行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对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每人每年给予750元生活补贴,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通过政府、社会、个人资助等形式,帮助其完成学前、高中、中高职和大学阶段学业;对贫困家庭高中生,除免除学费外,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生活费;对贫困家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和“雨露计划”培训等政策外,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圆梦”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帮助其完成学业。加大“人人技能培训”力度,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劳动技能、无稳定收入的贫困人口以及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的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能力和致富增收本领。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局,各镇

  4.实施医疗脱贫一批工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范围,将0.81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实行县、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对一帮扶因病致贫户。县卫计局负责指导各镇卫生院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健康档案,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加大因病致贫人群个体化健康教育,开展医疗团队进村上门服务;县级医疗机构成立医疗专家服务队,定期巡回各镇开展贫困人口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县扶贫局、县合疗办、县民政局要共同完善特困人口健康保障证制度,对持证人员实行住院合规费用全报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设置扶贫床位,免收床位费、诊查费、注射费等费用,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全力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工程、新生儿疾病筛查、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免费健康检查和母亲健康工程等卫生计生服务项目。

  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责任单位:县扶贫局、民政局、残联、合疗办,各镇

  5.实施生态政策补偿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期间住在高山林区的0.5万贫困人口实施生态脱贫工程,在贫困地区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全面退耕,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也要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要加大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使脱贫攻坚与秦岭保护、汉丹江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增加贫困户政策性收入。同时大力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果、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畜、林蜂等复合经营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牵头单位:县农林科技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各镇

  6.实施兜底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期间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人、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共2.39万贫困人口实行社保兜底。对符合农村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家庭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必退的要求,统筹协调农村扶贫与农村低保逐步实现“两线合一”的标准。对当年经济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而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可适当给予过渡期。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内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卫计局、合疗办、妇联、残联,各镇

  六、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

  1.建立“一村一个扶贫工作队”机制。对全县11个镇87个贫困村、65个非贫困村、10个农村社区分别派驻一个脱贫工作队,由一名部门或镇科级领导任队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干部任副队长,包户部门、镇、村组干部、党员为成员。驻村脱贫工作队要迅速到村开展工作,了解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切实做到帮扶思路、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帮扶项目、脱贫路径、脱贫时间“六到户”,并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帮扶,协调落实捆绑项目和资金,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帮扶实效,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2.建立“一村捆绑一批资金项目”机制。县财政局将每年省市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和本级新增财力的5%资金以及各级机构压缩的“三公”经费归集,设立精准扶贫专户,以后每年县财政投入扶贫的资金增长不低于20%。县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整合部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贫困人口数量以及实际需求,制定年度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分配方案,由驻村脱贫工作队安排使用,集中用于解决突出问题和贫困户“三业”发展。非贫困村和农村社区项目资金,由各镇结合村(社区)每年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列出项目清单,经项目资金整合部审定后,由帮扶单位自筹资金落实或协调相关部门落实。

  3.建立“一户一名干部包抓”机制。结合贫困人口分类情况,将县级领导、县直部门、驻石单位、镇、村所有干部全部确定为包抓责任人,确定1至5名包抓对象,除需社保兜底扶贫的贫困人口外,其余贫困人口要做到帮扶不漏户、人人见干部的全覆盖要求。具体由镇村与包抓单位对接,以镇为单位,将干部包抓贫困户名单上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定后下发。各包抓干部要与帮扶对象常联系、常走访,多沟通、多教育,重扶智、转观念,每月联系不少于一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帮其顺利脱贫。

  4.建立“一户一验收销号”机制。按照省上提出的“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细化量化具体指标,从收入、住房、设施、教育、医疗、养老六大方面制定数据科学、核查方便、群众信服的到户脱贫标准。具体由贫困户提出脱贫书面申请(也可由驻村工作队或村委会提名),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对初步确定的脱贫户名单在村委会进行第一次公示;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镇审核后,形成拟脱贫名单,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局,县扶贫局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审定,审定后在全县公告,退出贫困人口系统,实现户销号。

  5.建立“一套信息系统监测管理”机制。建立全县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精确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对其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健全“县有中心、镇有办公室、村有服务站”的信息监测体系,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实行动态精准管理,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6.建立“一套严格的督考奖惩”机制。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2至3名科级干部为成员的11个督考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督促各镇各部门按时完成精准脱贫各项目标任务。将各镇各部门精准脱贫工作绩效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单项考核。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导向,把改善贫困村面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分值权重。把精准脱贫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县委、县政府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优先提拔重用;对未按期完成减贫脱贫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严格问责。

  七、加强组织领导

  1.夯实各级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确定工作规划和项目,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层层立下军令状,确保限期完成“减贫摘帽”目标任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充分发挥总牵头、总联系、总协调的职能作用,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加强工作指导和绩效评价。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成员单位、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认真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在每年2月底前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备案后实施,确保各项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要有专门机构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并配备3名以上的专职人员。

  2.加大扶贫投入。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加大行业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建设,县级建立政策性金融扶贫投资公司,承接政策性银行发放的长期扶贫贷款,中省财政全额贴息(其中中央财政贴息90%,省财政贴息10%),专项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全面开展金融精准扶贫“865金扶工程”,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脱贫攻坚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扶贫资金使用中把关不严、弄虚作假、挤占、套取、私分扶贫资金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严格追责、一查到底,涉及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脱贫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3.创新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有为”的社会扶贫氛围。充分发挥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牵引作用,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建立社会帮扶网络平台,完善社会扶贫项目库,搭建供需平台,开展自愿包抓帮扶,全面及时公开社会扶贫捐赠信息,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微信号和12317社会扶贫热线电话作用,引入第三方监督,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创新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意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基层组织建成服务群众的“主心骨”。积极推行贫困村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选优配强贫困村村级组织带头人;进一步规范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出台《村级党员“五有五能”目标管理办法》,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治理“五步三公开”工作法,引导村级治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长效化转变;全面落实村级经费保障政策,切实加强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包联驻代”工作,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驻村或担任“第一书记”,使联系群众工作更加科学务实、更加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

  5.搞好宣传引导。开展扶贫扶志工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志向,增强致富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彻底摆脱贫困。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三”工程,积极发挥乡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引导贫困群众“革陋习、树新风,脱贫困、奔小康”。各镇要在显要位置制作广告牌、刷写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门户网、报纸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事例、重大意义、工作成效,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各镇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四、建设进度安排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对项目进行谋划,从项目库中抽取项目,进行项目前期勘测,拟写项目申报书,待资金分配使用计划下达后报县扶贫办审核,呈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复;20xx年3月至20xx年11月,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按照立项批复文件及批复的实施方案对本乡镇(街道)、本部门项目进行全面施工,并完成所有建设内容,验收结算报账,收集项目档案资料存档;20xx年12月,进行项目全面清理,检查整理档案资料进行报账。

  xx县20xx年度巩固脱贫成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全面夯实项目安排和资金精准使用基础,着力规范和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保证扶贫资金精准、安全、高效的使用,推进xx巩固脱贫成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步小康,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58202户223661人,贫困发生率23.17%。截至20xx年12月剩余贫困人口共0户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边缘户1954户8178人,监测户1517户7451人,目前,边缘户和监测户的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面消除,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实现贫困县摘帽。

  二、项目建设目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肉牛、土鸡、生猪养殖和马铃薯、萝卜、辣椒、南瓜、滕椒等产业,关注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水、路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等项目,注重与前期扶贫项目的衔接,实现与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三、计划实施内容计划投入资金57354.4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254.45万元,自筹其

  他资金100万元。一是扶贫发展资金方面,计划投入资金48540.45万元,实施扶贫产业、小微基础设施及进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实施稳岗就业项目等。二是工代赈资金方面,计划投入资金1425万元,用于建设产业路。三是少数民族发展方面,计划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xx万元,用于民族文化村寨建设、生猪圈舍建设、蜡染刺绣基地建设等。四是冬修水利资金方面,计划投入资金80万元,用于建设冬修水利设施。五是生态护林员工资方面,计划投入资金5190万元,用于发放全县5190名生态护林员的工资。

  五、实施保障措施1.明确人员,落实责任。各项目实施单位、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明确项目建设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保证有人做事。

  2.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由县扶贫办组织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负责扶贫项目的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长、项目业务负责人以及财政分局局长进行项目建设业务培训,理清项目建设流程,明确注意事项,提升抓实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

  3、加强指导,督促建设。各行业主管单位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指导业主单位围绕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倒推节点,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保证项目快速推进,质量合符要求。

村镇扶贫工作方案

  为贯彻省、市、县2012年基层建设工作安排,根据我办负责白草镇桃阳村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具体情况,结合桃阳村及我办实际,按照基层建设年六项任务的要求,特制定农业办帮扶白草镇桃阳村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打造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机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干部下基层为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为重要载体,以统筹推进“三农”工作为基础,推行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发展思想更加清晰,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为建设“实力赤城”、“魅力赤城”、“和谐赤城”实现“强县名镇”目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帮扶项目

  1、建育肥牛养殖场,占地40亩,一次性存栏500头。年底完成。

  2、建养猪场一座,占地10亩,一次性存栏200头。年底完成。

  3、建养兔场一座,占地5亩,一次性存栏2000头。年底完成。

  4、建村级卫生室一个,面积30,年底完成。

  5、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面积60,年底完成。

  6、在全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9月底完成。

  7、建设农村沼气池100个,10月底完成。

  8、完成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底完成。

  9、修建护村护地坝2000米,年底完成。

  10、村街道硬化2000米,改善人居环境,年底完成。

  11、打机井数眼并配套,解决旱年水浇地问题,年底完成。

  三、工作重点

  根据桃阳村实际和农业办特点,帮扶工作的重点项目有如下几项:

  1、在全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由我办土肥站帮助实施,今年9月底完成。

  2、建设农村沼气池100个,由我办新能源办公室帮助实施,年底完成。

  3、完成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农广校帮助实施,年底完成。

  4、修建护村护地坝2000米,由农业办执法大队帮助完成。

  5、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面积60,由农业办办公室帮助完成。

  6、打机井数眼并配套,解决旱年人畜饮水及浇地问题,由农业办协调县农开办帮助实施。

  四、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农业办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局长郭光所为组长,副局长赵文清为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各股站长为成员,全面启动帮扶工作。

  2、由副局长赵文清亲自挂帅,深入到桃阳村驻村,切实加强村里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

  3、各股站要各负其责,根据本股站的特点及帮助任务,及早将工作落列入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部实施。力争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帮扶任务。

  4、由局领导亲自出面,与县里有关单位碰头、协调,力争使有关单位出面出力,协助完成。

  5、我办将今年的帮扶任务列入目标考核之列,把完成任务的好坏做为今年对各股站的重点考核对象,以督促各股站尽心尽力,共同完成帮扶任务。

农业局驻村帮扶规划

  一、基本情况

  镇村自然村距镇政府约13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34户160人。

  二、工作目标

  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整治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充分发动农民群众,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指导农民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将驻点村建设成产业旺、农民富、环境美、班子强的文明祥和新农村,真正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增活力、发展见成效”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

  1、抓好政策宣传

  积极向驻点村农民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充分发挥农民主人翁意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2、培育特色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该村的毛竹、旅游和养殖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我局的技术优势,拟在年内举办4期以上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班,通过技术引导支持,提高群众种养技能,建设牛羊养殖小区、毛竹种植基地和旅游观光点,培育种养户,吸收更多农户参与进来,最终实现农民致富。

  3、改善人居环境

  帮助驻点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结合该村实际,硬化5条公路506米,实现公路全面硬化,房屋全部粉刷,100%农户用上安全卫生自来水和水冲式卫生厕所,100%农户普及电话,70%以上农户普及有线电视,农户住房院舍整洁,沟道畅通,栏舍人畜分离,杂物堆放整齐,垃圾定点处理,推广清洁能源,空地植树绿化。

  4、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落实农村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等创评活动,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5、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重事项民主理事制度,重决策通过村民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组建好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努力构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举措

  1、明确人员。县农业局成立以林生群副局长为组长,邓罗生、叶桥平同志为成员的帮扶工作组,具体负责指导驻点村帮扶工作。

  2、制订方案。按照各项工作情况,结合该村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操作灵活的工作方案。

  3、落实资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完成县委下达的1万元帮扶资金任务,用于驻点村发展生产和改善基础条件。

  4、健全机构。选出3-5名德高望重、办事公正的人员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人员实行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

  5、加强检查。工作组每月至少下到驻点村2次以上,及时督促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宁发[20xx]4号)要求,根据宁办字[20xx]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年均增幅,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和“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目标实现。

  二、工作方式

  1、实行镇班子成员各挂一至二个村的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各村扶贫攻坚工作。

  2、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县级层面采取“853”的对帮扶贫困户。乡镇层面按照托底全覆盖的原则,根据我镇贫困户数量,实行“15+10+15”的方式结对帮扶,即: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15户,镇一般干部10户、村干部15户。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驻村干部对接联系县直、驻县单位结对帮扶干部。

  三、工作内容

  1、入户调查。

  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在册的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对属贫困户但不在册的,按程序补录;对不属贫困户的,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册。

  2、制定规划。

  ①各村要结合实际,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

  ②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要因村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

  3、做好“五帮扶”:

  (一)产业帮扶。

  各村应根据洛口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另文下发。

  (二)就业创业帮扶。

  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电商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用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支持贫困对象创业,吸引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

  (三)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加大教育扶助力度,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规划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干部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2、医疗帮扶。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

  3、社会救助帮扶。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改善基础设施帮扶。

  通过房、路、电、水、环、搬六个方面来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房: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条件,争取继续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确保住上“安全房”。路:加快贫困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电: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提高电力供应质量。水:开展农村居民饮水工程,确保喝上“放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搬:进行移民搬迁。

  (五)提升后劲帮扶。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访问题。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和督促各级各部门有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到村到户。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结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驻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帮扶干部为具体责任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镇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能,按原有渠道筹措安排资金,确保“五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各村要充分利用上级的帮扶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三)抓好工作落实。成立驻村工作队,队长由上级帮扶单位领导或驻村领导担任。驻村工作队和队员日常工作应做到“五有”:

  一有工作计划,有单位结对帮扶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有帮扶记录,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日记》与“三送”工作《民情日记》合用一本;

  三有帮扶台账表册,根据统一印发的表格,建立完善的帮扶情况台账表册;

  四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度;

  五有帮扶联系牌,干部结对帮扶的对象,在原“三送”联系牌中增加“结对帮扶对象”的内容。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终验收考核机制。工作不力的要责成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连续二次受到通报批评的予以黄牌警告,对工作突出、帮扶成效好、群众公认度高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县政府优先录用为事业编。

个人扶贫帮扶计划

  为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真正体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各位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所帮扶新教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被帮扶的教师、学生激发努力学习专业的热情和自觉性,做到不仅要在物质上帮扶,更要在精神上鼓舞他们,帮助他们坚定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和不怕吃苦的勇气,顺利完成学业及教学工作。

  二、帮扶对象

  1、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家庭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教师、学生。

  3、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学生。

  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其他原因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

  6、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需要帮助的。

  7、有其他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学生。

  三、帮扶措施

  1、物质上救济。尽个人所能,给帮扶学生在校学习一定的经济支持、生活或学习用品支持。

  2、学习及教育教学上指导。帮扶人员要主动与教师和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联系,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针对帮扶对象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对象制定教育措施,指导帮助帮扶对象掌握学习及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及教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生活上关心。帮扶人员要经常与帮扶教师、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帮助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4、思想上解惑。鉴于困难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要帮助他们克服与同学的相处之中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学生谈心。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结对帮扶要求

  1、由支部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广大党员中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帮扶工作应保持经常性、连续性、稳定性,并纳入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3、帮扶工作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每名党员都要真诚地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4、党员要坚持经常与所帮扶的教师、学生开展谈心帮教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寝室了解所帮扶对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深入做好帮扶对象的思想教育和交心工作。对受帮扶教师、同学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和谐校园增光彩。

  五、加强组织领导

  要加强对结对帮扶活动的领导,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把帮扶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努力构建“一二三五”帮扶工作格局,即:“一带”,带着亲情、热情和责任;“二不”,走访不落一户,求助不忘一人;“三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到人,帮扶目标落实到人,帮扶责任落实到人;“五有”,计划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有高定位,推进要有实措施,督查要有严要求,效果要有新突破。确保结对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太阳能路灯安装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