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观后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人国》的观后感

  《小人国》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生活戏剧——发生在真实儿童里的真实故事,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陌生又真实的儿童世界,其中的许多镜头都让我感觉似曾相识。通过此次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不够成熟的体会。

  一.教师扮演的角色

  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仍然是教师们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一切都要耳提面命。当然我也一样,总是希望孩子能完全的听从我的安排,按照我说的做,一旦发现孩子没有听我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说。虽说了解我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应处于引导的地位,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这一切就会抛到脑后了。但是,在巴学园里我看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超出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调皮、霸道的孩子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还真没那么多的耐性去对待,但是看到李老师对池亦洋不厌其烦的进行教导,不断的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的后果,而不是笼统的对他的行为进行指责。

  我们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参与者,对于他们的活动我们要充当的是合作者,不是干预者。他们犯错了,我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了解自己行为对错与否的引导者。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应该确立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把自己看作幼儿良好的合作者与协作者,用爱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成员而不是约束限制他们的成人。我们应该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为他们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要多与幼儿交谈,一起玩,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建立宽松平等的师幼关系。

  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么一句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其实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么美好的教育观念,如果孩子们不适应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阻碍他们发展的废话,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问题孩子将问题抛给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将这样的一个球再次传到他们那去,就要考虑“力度的大小”不能伤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颗充满爱的心。

  通过观看此部影片,我学到了很多,电影中的许多片段,零零碎碎却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教育经历可能并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感想,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下一次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今天下午,园里组织我们年轻老师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看了《小人国》之后,我和很多老师一样,都有很多感触,但又觉得自己的感触和很多老师不同,我没有更多去想应该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平时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才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更多时间去挖掘和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时候因为压力,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虽然想着今后应该去改正,去调整,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改变很多,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么一句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其实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么美好的教育观念,如果孩子们不适应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阻碍他们发展的废话,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问题孩子将问题抛给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将这样的一个球再次传到他们那去,就要考虑“力度的大小”不能伤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颗充满爱的心。

  强悍、霸气的池亦洋,打人犯错是家常便饭,家长要求赶走他,大李老师说:“池亦洋为男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男子汉的榜样,我们要发现他的闪光点,所以我不赞成赶他走。”她的一番话让这个个性强

  烈的男孩子继续留在了巴学园。他在大李老师的课上捣乱,大李老师不是直接批评他,叫他出去或者打骂他,而是跟他说:“池亦洋,你不该在课上捣乱,你犯了错误了,现在我要请你去反思角反思你的行为。”池亦洋不愿意说:“我不闹了不行吗?”而大李老师说:“你已经犯错了所以你必须去反思角承担自己的错误。”在这里大李老师给出了惩罚池亦洋的理由,因为他犯错了,然后又告诉了池亦洋犯错的结果就是要去反思角,并且以行动告诉池亦洋犯错的人必须要勇于去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但是在这里大李老师的方式在无形中让孩子们明白了是非,明白了后果,明白了但当。

  还有一位小机灵鬼锡坤:可爱的小家伙,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还有令人敬佩又怜爱的辰辰,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辰辰总是执着地在教室外等待南德的到来,只有等到南德,和南德一起玩才开心,等待南德成了辰辰每天的功课。碰到恶劣天气,老师总是关心地建议她进屋等或边吃饭边等,这样的等待整整持续了一年,终于有一天,南德要走了,大李老师和辰辰约定:你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好朋友了,星期一,咱们就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开始实行新的计划。老师将继续等待,等待她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我相信大李老师的巴学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个个都能挺直腰杆做人。面对错误能够爽快地勇敢地承担;面对好奇不屈不饶地探索;面对邪恶英勇无谓地上前挑战;面对自由更是用尽生命去追求。

  通过观看此部影片,我学到了很多,电影中的许多片段,零零碎碎却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教育经历可能并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感想,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下一次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儿童是脚,教育是鞋

  大港一幼张维香

  巴学园是我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了解到的,讲述的是孩子们在巴学园中快乐的生活。在首都北京的郊区李跃儿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式的巴学园,《小人国的秘密》真实记录了2——6岁孩子在巴学园中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

  在《小人国的秘密》中,有这样几位小朋友一定让大家记忆尤甚:一个是非常可爱、喜欢探索的锡坤;一个是阳刚之气、但有点叛逆的池亦洋;一个是性格内向、天天在门口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从这三个小朋友的成长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大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巴学园对孩子成长的促进。

  《纲要》中提出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理念在《小人国的秘密》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等待,或许是外表最安静的动词,无声无息、不着痕迹;内里却翻江倒海!等待,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却考验着人的耐力和诚意。等一个人可以等多久?10分钟、一小时、一昼夜?……久等不来,杳无音信,你会不会还等下去?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答案令人吃惊!

  孩子们的真诚友谊,竟如此值得我们尊敬!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门后徘徊等待的辰辰。辰辰每天来得早,到了幼儿园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然而南德每天来得晚,等待成为辰辰每天必修课。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巴学园的老师们都非常尊重辰辰的行为,“天太冷了,要不要进屋等一会?”、“老师和你一起等南德”,同时大李老师把自己的围巾围在辰辰的身上……这都足以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辰辰不断的成长、变化——因为辰辰用独特的方式等待,获得了安全感和南德的友情,辰辰对南德感情经营,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起初,她是用物质来交换情感,然后用自己创造的游戏来换得情感,到后来,她会指挥南德去做一些她想让南德去做的事情。这个过程,正是人类的社会性技能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二、适时的正确引导,给孩子指引成长的方向

  “一个孩子怎样去理解世界,怎样去看待周围的人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将来的生存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孩子了解他身边的成人是友好的、安全的。”这是李悦儿在书中说到的一句话。池亦洋的变化成长可以说是这句话的诠释。

  开始的池亦洋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蛮横、任性、飞扬跋扈,时常欺负弱小、他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并且敢与老师叫板!想想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周围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可想而知,一定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同时是更加严格的批评教育,让孩子越陷越深。然而大李老师给予池亦洋的是正确的教育引导,主要是就事论事,当池亦洋不能及时改正时,便采用的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到反思角去反思,还有大李老师做到了诚信,说到做到,反思时间一到,便会和池亦洋交流,使池亦洋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池亦洋的行为造成家长们反对时,大李老师没有顺应家长,“池亦洋身上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让家长们知道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老师们慢慢引导下,池亦洋一点点的变化,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公正的方法来评判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孩子们公认的领导人物,成为正派、阳光的男子汉。

  三、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纲要》中提到的“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影片中锡坤的每一幕都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是来回往垃圾桶里运鞋子,并使劲踩踏垃圾桶的开关,倒完鞋子后还认真地盖好盖子才离开;二是带动其他孩子一起攀登将物品架弄翻,还开心的坏笑;三是把所有的珠子洒落一地,听珠子落地的声音,从他洒落第一次珠子时,他就开始观察周围成人,发现成人允许便大胆的进行更强烈的“进攻”。面对每一次的“破坏”,巴学园的老师们都给予理解、支持,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玩珠子的那一幕,满地狼藉,他还兴奋地满屋跑,大李老师一直在一旁看着,并不阻拦,等着他玩够了,大李老师才引导他如何使用笤帚和簸箕将东西收放整齐。

  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给儿童自由,给儿童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计划是儿童天生就带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提供机会和条件。”

  “儿童是脚,教育是鞋。”这是巴学园校车上的标语,也是我们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我们要通过教育为孩子量制出适于不同孩子的鞋子。我们不能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担保,那么就请为他守护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2012.4.15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电影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了巴学园里的孩子是如何上幼儿园的?每天在幼儿园里如何生活?在巴学园里是怎样学习的?的性格是怎样的?老师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怎样对待性格特殊的孩子的?这部电影是摄影组花费两年的拍摄完的,故事简短,情节平淡,所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当遇到事情时往往会手足无策,巴学园的老师们却的非常好。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由地感触,使我受益匪浅。

  本故事里地描述了四个人人物。一位人物是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表明了幼儿很珍惜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它可以让孩子开心,也可以让痛苦,说幼儿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是要交往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并且帮助找到属于的小伙伴,使爱来幼儿园。

  有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面对的问题幼儿,老师并发脾气,也从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做是不对,在哪些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厌烦他,还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过程告诉要善于孩子的闪光点,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还有一位小机灵鬼锡坤:可爱的小家伙,非常爱,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空间,让他从生活中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应该的空间和,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所做的事情。

  最后一位人物我再熟悉不过的大李老师了,她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是对淘气的孩子,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做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是,应该怎样做。她的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要求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了幼儿的责任心。

  这部电影拍故事的情节拍的很细致,也很生活化。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及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使我感觉到了让教育回归原点,把课堂还给孩子,对幼儿要平等,尊重和保护的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教育权等,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健健康康地茁壮成长。

幼儿园小人国视频观后感作文

  看完这篇纪录片,我感触最深就是那里面的老师。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位小女孩在等待自己的玩伴,并且四季如一日的等待,非要等到男孩南德来幼儿园才肯进屋。虽然她沉默寡言,但我想,也许在她心里,只有南德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以缠着他一起睡觉,缠着他给她穿衣服……这算是孩子自己固执的一种方式吧。可是,这在一般大人眼里,或许会认为她性格有点问题,会强制地干涉她。但这里的老师从未如此,她们总是询问她的意见,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在雪天陪她一起等待。其实,这又何尝不好呢?我们不是看到,当南德终于出现时,辰辰那欢快地跑过去的步伐和突然发亮的眼睛么?这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喜悦,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

  池亦洋应该算是一般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了,总是闯祸,打架,所以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远离了他,家长们甚至联合起来要赶走他。可是,老师却没有如此片面地对待他。即使池亦洋犯错误了,也只是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考虑,就算他骂老师“混蛋”,老师也依旧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话,让他一个人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我想,让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错误应该是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像池亦洋这样的,让他一个人呆着,也许会比骂他,惩罚他更让他难受,何况其他孩子都在一起做游戏,听故事,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这肯定能在心理上给他孤独,失措等等的感觉,心理都屈服了,还能不认识到自己错误么?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都已经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有了评判事情的标准,即使这个标准可能只是个雏形,可能会有些错误,但并不影响这个标准的形成,运用。所以让孩子单独思考,或许会比强制地改变他的行为更有效果。同时这也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很敬佩这里的老师,耐心,并且尊重孩子。就是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池亦洋不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发掘出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呢!

  锡坤真是个可爱又闹腾的孩子。偷穿大人的鞋,倒腾满屋子的玩具,尤其是他为了研究门口的垃圾桶的肚子到底能装下多少东西时,就看到什么就往里面丢,有时因为个矮丢不进去,仍锲而不舍地继续丢,真是让人又笑又无奈。课上有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只是从直观上去感觉事物,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想,老师能如此的宽容地,任他在一定的空间内探索,研究新奇的事物,不会制止,甚至在事后把丢进垃圾桶里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该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同时这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保持也能有很大的帮助。

  整段纪录片,老师都是很礼貌的讲话,每次都带着“请”字,这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就算是在伤心,愤怒的情况下,也还是礼貌地,带着“请”字说话。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行动永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了。

  纵观整个纪录片,耐心,尊重,自由,言传身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我认为,教育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在于它能感染儿童,引导学生向上,向前。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与理论,这样才能深层次地引导儿童,挖掘儿童潜能,全面自由的发展。

小人国电影观后感

  原本以为小人国是一部动画片,可看着看着,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影片带着我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孩子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老师们尊重孩子的选取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们的行为必定有其原因,留给孩子反思的时光认识自我的错误。巴学园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务必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们尊重每个孩子。感情细腻性格执着的辰辰。老师们一向赞同她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看到那里,我在想辰辰一向坚持每一天都等,可南德真正把她当成是自我的好朋友了吗?就像大李老师不经意间对南德说的一句话:“辰辰每一天等南德,南德来了却装着没看见一样”可接下来的镜头,我明白南德也同样把她当做好朋友。一齐吃饭、一齐睡觉、起床后顾不上自我穿衣服先帮辰辰穿。或许只是南德来得晚了不好意思表达而已。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只有孩子能够理解。

  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我的工作。佩服大李老师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忙就能够,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小人国的观后感

  今天在儿童教育学的课上第一次看了以往不会特意去注意,去观看的纪录片《小人国》。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服饰住宅,但是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带来欢乐,同时也使我产生了诸多感慨。

  首先是在情感方面。

  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巴乐园里,孩子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和听故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做了什么事情,没有责备,没有漫骂,没有体罚,有的只是和风细雨般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是张扬的个性和幻想的空间,还有无尽的体验与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每天都开开心心,不需要考虑以后做什么,不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真的,特别的羡慕他们,可以活出自我!

  其中让我比较感动的是辰辰,四岁的辰辰每天早上都要等一个小朋友——南德。夏末的早晨辰辰感冒了还给南德带奶片,等南德,秋天的早晨辰辰依旧在等南德,然后是下雪的冬日,再到春天,每一天辰辰都耐心地等南德。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耐心的人,我讨厌等人,对此我深感内疚!当我看着辰辰时候,儿童之间这种真挚的友谊深深地打动了我,成人之间还有这样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友谊吗?在这一方面,我想我们有太多人需要向儿童学习,不要过于功利。人活着终究会空手离开,名利是你带不走的,而友谊是我们一辈子可以回忆,可以带来欢乐的东西。

  另外我发现现实世界让我们慢慢地变得圆滑,喜欢隐藏自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担心自己惹到别人;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担心……但是儿童却很纯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豆豆大发雷霆,佳佳和池亦洋争吵之类,联系我们的生活不觉感到惭愧。我想,很多时候其实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也许才是解决事情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在教育方面。

  不容置疑,学校的教育很重要。片子中那个敢骂老师、打老师、经常欺负人、让其他小朋友惧怕的“小霸王”池亦洋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个坏孩子,但这个幼儿园大李老师的话让我很受震动,她说这个孩子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他给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所以老师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但同时老师也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改造”他的机会。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聪明、个性鲜明的孩子,只要有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将来必定能成为不一般的人。确实在片子的后面,这个孩子带着男孩子们打仗,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很有一种领导才能,而那些原先一直被他欺负的孩子还从内心特别地拥护他。这样一个“孩子王”,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越来越少了呢?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生而都有智慧,道德,信仰的种子,教育应该提供条件促进它的发展。

  从这部片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南德打“电话”然后说要出差,还知道死了要上天堂,让辰辰一定要把他埋葬了。王子等公主时焦急地来来回回的徘徊,踱步。尹尹公主自己戴耳环,去和王子结婚时说忘了带结婚证。佳佳要打110举报池亦洋等等。尽管我们看到这些都会忍俊不禁,但是这些不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可以接触的吗?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行为举止一定要慎重,因为你不会知道自己一个不好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被孩子学会了。

  再次就是个人一些简单的想法了。

  我还有一点深切体会就是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探索和懒惰的天性,在儿童时期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探索,儿童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他们喜欢探索,喜欢“研究”,教育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小锡坤穿大人的鞋子才会发现他不适合。小锡坤爬柜子然后从柜子上摔下来了,家长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有的家长就不让孩子爬,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小锡坤掉下来以后说了一句爬这个柜子会掉下来的,这就是探索的奥秘,它能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不尝试的话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会疼,有多疼!教育应当满足探索的需要,给予科学的方法。

  姐姐的儿子四岁,看到锡困的时候便想到了他,记得那次吃瓜子,他拎着瓜子袋晃,结果瓜子掉出来一部分,然后他就索性把袋子反过来拿往地上倒,还跺着脚开心地笑,结果瓜子全洒出来,挨骂了。现在想想其实孩子都一样,对新认识的事物会充满好奇,但是好奇心是一阵子的,过一会儿他就玩腻了,然后再去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教他收拾整理。儿童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权利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巴乐园的孩子们要转园了,希望他们的生活依旧幸福快乐!

  教授们跟拍的北京幼儿园的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孩子吧?我想他们更想做的是唤醒这个社会,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花朵们”的成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人生而都是一块白板,由后天来绘画,塑造。我想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责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吧!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看了《小人国》和很多家长一样,有很多感触,但又觉得自己的感触和很多家长不同,大概源于自己一直坚守着比较正统传统的教育观点,我始终觉得孩子虽然需要自由地成长空间,但我更认为这种自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张扬的个性应该是主体茁壮地生长在规矩框之外的个别枝杈和果实。所以,在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和更加正统八板的老公往往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只是方式可能要稍微缓和和隐蔽。

  所以看了影片,我没有更多去想应该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平时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才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时间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有时候因为压力和脾气,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虽然想着今后应该去改正,去调整,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改变很多,对自己没有信心。

  晚上回家做晚饭时,告诉儿子要写电影观后感,是这次观影活动的作业。说完之后,自己就一头扎进厨房去忙活,好容易把晚饭对付出来之后已经是八点了,老公才刚刚回家,每天日子都是这么忙碌得让人想放弃招架。趁着老公端饭菜上桌的空闲,看了儿子的观后感,很震动,很意外,突然觉得儿子其实比我想的成长的更快了,觉得儿子已经能很理智的思考问题,学着管理自己了。儿子最后说觉得这里的故事有很多,他可以把那故事再编一些,我知道儿子比我想的还多,或者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包括导演,包括教育专家和老师,其实在心里都想了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表达,无言表达,如噎在喉——或许儿子这一代人也真的会为此做些什么,教育的问题和很多科学问题一样,需要一代代人慢慢地去发现、去努力!

《小人国》观后感

  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看完这部影片,心里感触颇多,让我走近了一位孩子们深爱的老师,一群可爱充满稚气的孩子,一所充满尊重与爱的自由的幼儿园。剧中我非常佩服大李老师,她的耐心,她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真的是一个很慈爱的老师。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尊重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候要心平气和,对孩子也要说“请你”怎么样。

  其中有位小朋友叫池亦洋,他淘气捣蛋,还有暴力行为,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引起了众多家长的不满。但是,大李老师却发现了他身上的发光点,在他身上看到了坚强、洒脱、敢作敢当,男子汉式的典范,很有领导才能。经过大李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导,使他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还有一位叫西坤的小男孩,他喜欢把鞋子,足球等东西放到垃圾桶里面去,这时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在之后把他丢在垃圾桶里的东西一件件的拿出来放好。在教室里面时,总是喜欢把放在柜子上的东西翻倒在地上,而老师也没有制止,而是慢慢地引导他将翻到的东西收起来。

  在影片中很多时候都是在播放辰辰等待南德的镜头,片中的辰辰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孩子。秋去冬来,日复一日,她都在门口等南德,南德没有来,她就不肯进教室。老师也没有干涉她的行为,锻炼了她坚强执着的品质。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和老师都是平等的,老师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耐心的教育孩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是孩子的援助者、引导者、支持者、领导者。

  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相比,我们现在的幼儿园都是定制了一款一样的鞋,给孩子们定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是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不光要穿鞋,还要合脚。我们要用最合适的方法去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三年级观后感:《小人国》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

  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

  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昆虫记读后感300字

居里夫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