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的概念以及基础知识

  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的文章。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或者说,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不是狭义的文体概念,它是泛指以叙述、描写为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写人、记事、摹景、状物均属广义的记叙,以这些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1、以人、事、物、景为写作对象;

  2、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记叙文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述表现出来煌,而不是由作直接讲出来的。

  二、记叙文的类型

  A、一般来说, 记叙文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简单记叙文”: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另一种是“复杂记叙文”:所记的人和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

  记叙文包括范围很广 ,童话、故事、散文、游记、参观记、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家史、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B、记叙文本身也较复杂,它又可公为四种类型: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只是侧重不同,二者密不可分。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只是人、事在不同的文章里描述的程度不同:

  写景、状物有密切关系,其实质是咏物抒情,“情景作文”是二者合一之体现。景也是物(是有观赏价值的物),关键在“情”,然“情”之依托物,乃景、物及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并不排斥议论、说明和抒情。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相互结合。

  1、因为在记叙文中,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要有作者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已的感情。

  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这就是“议论”;

  这种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已的爱憎感情——这就叫“抒情”。

  2、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单纯叙述、描写,而要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夹以议论、抒情。

  3、写记叙文 ,除了运用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外 ,为了突出形象、加深主题,常常用到到议论、抒情和说明;但议论、抒情应恰到好处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上述可见: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所谓“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任何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字,都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叙述就会出现疑窦,出现悬念;或者有头无尾,线索中断;或者来路不明,无中生有。

  2、记叙文的“六要素”也是叙述、记事的“六要素”。

  3、怎样理解 “六要素”

  因为一件事情,都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凡事情都有其起因(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写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必须写具体,重点内容要写详细、写充实,才能达到一篇记叙文的写作目的。

  要想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只有将与这事情有关的主要因素,交代清楚,就能把这个故事(事情、事件),即文章,显得完整、有条理。

  也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在文章中,如何处理 “六要素”呢

  ——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A、用三个“要素”,就能写成文章。

  写一篇文章,对所写的人物、事件,都要有所侧重。只要能抓住其中三个要素,就可以写出一篇好篇文章。

  在“六要素”中,时间、地点是最主要的要素。

  因为 ,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空间)里;一切事物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发展,进行演变的。

  所以, 时间、地点,必须交代清楚(交代即可,不等要详写)。

  在一篇文章里,只要抓住不同的时间、地点的变化,就能突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能写同很有特色的记叙文章来。

  B、“六要素”的位置。

  时间、地点——通常在文章前面作简要交化;

  人物——随事件发展,陆续登场;

  吸引人结果——作倒叙方法描述;

  还可以最后交代原因——以作悬念。

  C、有时,有的要素,可不用出现。

  “六要素”,是否在文中都得出现?——这要从实际情况而定。

  若,时间、地点,是人所共知的;或由其他之描述也能反映出来的;或不交代也没有多大影响的要素——则可省略不写。

  如果事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结局可以不写,以给人留下回味之余地。

  D、以时间为例,看“六要素”的交代方法可灵活多样。

  □ 一般的交代:

  ×年×月×日

  早晨、中午、傍晚

  ○ 代替法:

  通过“太阳升起来了”、“烈日当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边染上了红霞”等来代替时间的变化。

  ◎ 精确到:

  时、分、秒

  ※ 大概:

  “以前”、“古时候”、“前不久”、“最近”。

  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

  (一)、定要素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定要素】

  时间、地点——这是写文章的共同要素,一般都应写入文章。

  一是,对人物和事件,在每篇目文章里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各类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的重点内容也不同(或人、事、物、景)。

  写人=时间 地点 人;

  记事=时间 地点 事(原因、经过、结果);

  写景=时间 地点 景(过去、现在、未来);

  状物=时间 地点 物;

  抒情=时间 地点 情(见景生情、睹物思人)。

  (二)、搭架子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二)、搭架子

  搭架子——这是记文的结构安排问题。

  开头——要简明、要点题。

  中间——有“六定”:

  1、定(分)段;

  2、定各段详略;

  3、定事——记一事或几事(一详,余略);

  4、定人——写一人或几人(一主,余从);

  5、定表达——以叙述为主,兼议论或抒情;;

  6、定过渡、照应——使文章曲折、波澜。

  结尾——要扣题;收束有力、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三)、善表达

  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好记叙文。

  这就必须知道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这也是写作中的大事。

  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作一般交代和说明,不作细致刻画。

  一般用在:具体情节,事情因、果、经过的叙述。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形象的语言,着重刻画人、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兼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穿插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的在段落之间加上一两句议论,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有的是不直接对人、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中的人物去发议论、作评价。

  记叙文中抒情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间接抒情,是寄情于人、事、物中,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使人受到感染。

  ◎ 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要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少用议论、抒情。

  因为记叙文是要充分地具体叙述、描写客观事物,让事实本身说话。

  议论、抒情用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或写在与事间均可。

  这几种表达方式,要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巧立意

  要明确1、2、3、4,四件事!

  1、“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写出来的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确立的主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 审清题意,做到全局在胸;

  二是, 明确主题,做到突出中心。

  3、确定记叙文主题时,要做到“三要”:

  一要,有积极意义(主题思想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癔义);

  二要, 集中(不能是多中心);

  三要,含蓄(主政工要蕴含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 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

  4、在明确主题时,要考虑到记叙的内容,来定中心:

  写人记叙文——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记叙文——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或政治思想、或哲理、或情趣的);

  写景记叙文——要写出个人对景物深刻的感悟(热爱之情);

  状物记叙文——要透露出乐趣,或托物言志,要表现对人或现象之情感。

  (五)、记叙文的“头” 与“尾”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法:

  开门见山开头——直截了当地交代了要写的事情的起因和必要的要素;也可开宗明义,一落笔便直触主题(中心)。

  悬念法开头——先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悬想;

  环境描写开头 ——以生动的环境描写起笔,来渲染气氛;

  名言警句开头——以含蓄深刻的名言警句开头。

  此外, 记叙文也可用下列方法开头:

  议论开头;

  抒情开头;

  说明开头;

  人物开头;

  景物开头;

  设问开头;

  倒叙开头;

  回忆开头……

  开头,要揭示中心、要简要、要引人入胜。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法:

  照应开头,点题结尾;

  自然结尾;

  引用阐发结尾;

  省略号结尾;

  还可以用下列方法结尾: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展望未来,鼓舞号召;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也是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结尾要能起到点明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015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

  时、分、秒

  ※ 大概:

  “以前”、“古时候”、“前不久”、“最近”。

  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

  (一)、定要素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定要素】

  [相同点]

  时间、地点——这是写文章的共同要素,一般都应写入文章。

  [不同点]

  一是,对人物和事件,在每篇目文章里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各类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的重点内容也不同(或人、事、物、景)。

  写人=时间+地点+人;

  记事=时间+地点+事(原因、经过、结果);

  写景=时间+地点+景(过去、现在、未来);

  状物=时间+地点+物;

  抒情=时间+地点+情(见景生情、睹物思人)。

  (二)、搭架子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二)、搭架子

  搭架子——这是记文的结构安排问题。

  开头——要简明、要点题。

  中间——有“六定”:

  1、定(分)段;

  2、定各段详略;

  3、定事——记一事或几事(一详,余略);

  4、定人——写一人或几人(一主,余从);

  5、定表达——以叙述为主,兼议论或抒情;;

  6、定过渡、照应——使文章曲折、波澜。

  结尾——要扣题;收束有力、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三)、善表达

  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好记叙文。

  这就必须知道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这也是写作中的大事。

  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作一般交代和说明,不作细致刻画。

  一般用在:具体情节,事情因、果、经过的叙述。

  [描写]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形象的语言,着重刻画人、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兼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穿插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的在段落之间加上一两句议论,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有的是不直接对人、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中的人物去发议论、作评价。

  [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间接抒情,是寄情于人、事、物中,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使人受到感染。

  ◎ 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要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少用议论、抒情。

  因为记叙文是要充分地具体叙述、描写客观事物,让事实本身说话。

  议论、抒情用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或写在与事间均可。

  这几种表达方式,要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巧立意

  [巧立意]要明确1、2、3、4,四件事!

  1、“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写出来的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确立的主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 审清题意,做到全局在胸;

  二是, 明确主题,做到突出中心。

  3、确定记叙文主题时,要做到“三要”:

  一要,有积极意义(主题思想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癔义);

  二要, 集中(不能是多中心);

  三要,含蓄(主政工要蕴含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 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

  4、在明确主题时,要考虑到记叙的内容,来定中心:

  写人记叙文——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记叙文——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或政治思想、或哲理、或情趣的);

  写景记叙文——要写出个人对景物深刻的感悟(热爱之情);

  状物记叙文——要透露出乐趣,或托物言志,要表现对人或现象之情感。

  (五)、记叙文的“头” 与“尾”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法:

  开门见山开头——直截了当地交代了要写的事情的起因和必要的要素;也可开宗明义,一落笔便直触主题(中心)。

  悬念法开头——先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悬想;

  环境描写开头 ——以生动的环境描写起笔,来渲染气氛;

  名言警句开头——以含蓄深刻的名言警句开头。

  此外, 记叙文也可用下列方法开头:

  议论开头;

  抒情开头;

  说明开头;

  人物开头;

  景物开头;

  设问开头;

  倒叙开头;

  回忆开头……

  开头,要揭示中心、要简要、要引人入胜。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法:

  照应开头,点题结尾;

  自然结尾;

  引用阐发结尾;

  省略号结尾;

  还可以用下列方法结尾: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 体。 记叙文通过人物活动、 事件经过、 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 来反映事物的本质, 表现作者的观点。 记叙文虽以叙述、 描写为主, 但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方式看,可分为:

  (1)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写法较单,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散步》等。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 如《背影》、《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

  从写作的对象看,可分为:

  (1)写人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 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反映作品的主题,如 《我的老师》《小巷深处》 。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 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风筝》。

  (3)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三)记叙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 一般在一篇记叙文中,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每篇记叙文都应该具备这六要素。把 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作者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

  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知识点说明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徐汇区一模23】

  3、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线索: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6)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6、文眼:标题是“文眼”,统率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标题的作用:

  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用修辞/表现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反映作者情感;

  6、一语双关。

  题型:填空,简答。(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或妙处?为什么以此为标题?你能不能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如:题目《履痕》的意思是_,从全文看,其作用是(1)_(2)_.

  7、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中的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8)段中万籁鸣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笑一哭令人印象深刻,这属于_描写,对内容、结构所起的作用是:【徐汇区一模22】

  第(11)段中的两处划线句都运用了_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_。【宝山区一模24】

  8、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9、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穿插在记叙文的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它分为: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段划线句属于_描写,它的作用是_。【静安区一模24】

  10、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6)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特点:自问自答。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常见修辞的答题模式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气势,强调肯定的语气,强化了对……的……之情;引发对……的思索,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对比的作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答题套路: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效果词+表达作用+情感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1、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12、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一般从这些角度思考: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式特点、关键词、记叙顺序、表现手法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点题、首尾呼应、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题型:填空,简答。

  如: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金山区一模25】

  文章13——15段描绘了一幅别人父母商量要不要叫醒孩子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作用。【崇明县一模24】

  13、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4、考纲规定掌握的标点:

  逗号、句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常用标点的作用:

  引号: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省略号:内容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表示沉默,思考

  破折号:解释说明、话题转折、声音的延长、递进

  题型:填空,选择

  如: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其引号的作用是:_。【长宁区一模22】

  对文中4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宝山区一模21】

  15、文章的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六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16、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题型:简答题。多为80字的8分题。

  如:作者说,白老师把她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和高度,请结合句中的加点词,谈谈你对白老师的评价。(80字左右)【松江区一模】

  请选择一点,谈谈你对文中老妇人的看法。(80字左右)【普陀区一模26】

  细读文章,就父亲的人物性格或所作所为发表你的看法。(80字左右)【浦东新区一模26】

  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崇明县一模26】

  1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技巧: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题型:简答,填空。

  如:第段划线句子“双手微微颤抖但用平静的语调”中“颤抖”和“平静”是否矛盾,为什么?【浦东新区一模23】

  1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19、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题型:简答。

  如:第(4)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够删去?为什么?【宝山区一模23】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论述

  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2、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⑴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⑵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有详写和略写,能够反映文章中心的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一般略写或不写。阅读时,要清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并知道为什么。

  其他类型试题

  一、段落层次的划分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出题形式】

  1、 为文章划分段落结构

  〖补充知识点〗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方法如下:(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一、词语:

  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五、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八、记叙文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九、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一、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多,考点多,根据中考的命题趋势,下面的几大考点将成为今后中考的主菜单。

  考点一:叙事线索。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 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考点三:表现手法。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考点四:含义作用题型。包括:①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②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③对具体句子的品析;④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⑤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考点五:结构层次。包括: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②概括层意的方法,具体为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考点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考点七:语言赏析。了解用词之美;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申意、双关义。

  考点八:结构和思路。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考点九:标题考查。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考点十:知识拓展题。人物事件拓展;主旨拓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等。

记叙文相关知识点指导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重点谈一下记叙文、小说、散文的阅读。

  一、关于记叙文: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要素

  一般具备以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叙文的记叙方式

  记叙方式主要有三种:顺序、倒序、插叙。

  a.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

  b.倒序,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

  c.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事情或片段,已使读者有更全面地了解,插叙以后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1)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a.记叙:指作者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b.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c.议论:之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始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及感情线等。文章的线索在记叙语言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5、记叙的详略:阅读记叙文要注意详略。

  6、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案写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二、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

  阅读分析记叙文是在了解记叙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首先,要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其次,要正确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一要掌握记叙文段落结构组织构造的方法;二要把握记叙文中,对材料的详略处理;三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它的过渡和照应。第三,要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内容概括法、具体描述法及提取中心法等。第四,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五,要善于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记叙文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等。如记叙文的中心就是对写人、叙事、写景状等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提炼文章的中思想可以从分析题目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开篇及分析文章结尾、分析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特别是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分析是不可忽视。

  2、要掌握理解重要词语特定(深层)含义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联系上下文,领悟深层含义;b.联系文章的立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c.多方面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

  3、会分析语段

  4、首先,要划分与短的内部层次,划分段落内部的层次,要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

  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内部的层次;二时是自然段内部的层次。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a.按时间、空间的结构来划分;b.按人物、情景的变化来划分;c.按空间顺序来划分;d.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其次,要回概括语段的内容。概括内容要抓住语段的要点,用简明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

  三、小说的阅读分析

  小说是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了解反映的社会生活。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1、小说的三基本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如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对话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3、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4、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包括明线、暗线。6、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7、小说的层次和结构、中心和语言。8、小说人物形象的评析等。

  四、散文的阅读分析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与象征。想象和联想都是形象思维,两者的区别是:想象是无中生有,联想是由此及彼。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艺术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读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要注意把握其象征意义,找准本体和象征体的相似点。要注意的是,象征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不同于比喻,比喻属修辞格。阅读散文主要从以下入手:

  1、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散文的意境及已经开拓的过程。

  3、分析散文的哲理。分析散文的哲理首先要抓住文章的警语来分析;其次要从散文的形象入手,因为有些散文的哲理思想是渗透在对象的描述中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文章中形象的特点。

  4、分析散文的感情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文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想象补写题。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

  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_事物的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句子,因为它。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3.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语文学习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例文:

  打开尘封已久的相簿,过去的一切就好像涟漪一般,静静地开启了过去埋藏在心底的记忆。

  翻开一张张相片,不由为时光的飞逝而感到无限惆怅。突然,我停住了,目光停留在一张色彩绚丽的照片上,上面的妈妈抱着我,要我拍照。我和她模样怪异地纠缠在一起,可我的脸上却在笑着,开心地笑着。温暖的阳光直射进我的心灵深处,温暖了我的一切。

  四年后,面对着这张相片,我只能说,我变了。更确切地说,我长大了。四年,1460天,我每天都在变化,可看到这一画面时,我好缅怀当时的情景,好想回到那时,再和妈妈进行一次马捉蛇的游戏。

  想想当时,我年少气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拿第一。那次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了山顶,拿了个倒数第二,不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妈妈让我拍照,我死活不愿意,当时的我张牙舞爪地要推开她,结果一起摔了个四脚朝天,可它的前半半拍,却还是被爱捉弄人的班主任拍了下来。唉,失败!

  现在的我,恐怕已经无法再像过去一样了。因为在怀念过去的同时,我又渴望未来的来临,幻想着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怎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每星期六,看到室友的爸妈来看她们时,心里既羡慕,又妒忌,好希望自己也在这群幸福的人中间。

  我开始发现为什么游子会如此想念家,思念家人,因为在那里藏有一份无法割舍的感情。它会让你时时刻刻地回到那里,就好像人们总是想回到过去一般,重新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天天粘在一起,不会一次用尽。

  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爱的延续,它们记载了一切的爱,积累了每一块爱的结晶,在这漫长又短暂的时间里,只有亲情会永远存在,不会转瞬即逝,就好像被定格在这张被阳光洒满的相片一样,永远存在,爱也一样,留在属于那时的每个人心里。

  在漫漫的历史长卷上添了一笔殷红的印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个人优点和缺点

个人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