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善者而改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过则改吾言善哉

  《咬文嚼字》杂志开设的专栏,专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在被挑出“错”以后,中国作为协主席铁凝和著名作家莫言等均欣然接受并改之。在感慨他们的胸怀之时,莫言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方法。实际上被别人挑出已之过并加以改之、规正,是消除谬误的好方法,更是在人生道路上于个人前途、人际关系等有益无害的做法。

  有过则改,吾言善哉。有过则改是帆的伙伴,让船得以航行万里到达理想的彼岸。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贤君圣主,在被谏臣魏征等人多次挑错,屡次在廷上无言以对,但唐太宗对实在之谏即别人挑出的错均一一纳之,加以改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太宗皇帝有过则改,不但使君臣上下一心,关系融洽,更是成其一代贤明君王之称,最终太宗在位期间,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民康物阜。唐太宗更以天可汗称于蛮夷之邦,名扬四海。史上把太宗在位掌政期间载曰:“贞观之治。”唐太宗能做到有错则改,吾言善哉。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过是难免的,被人挑出,则马上规正方能调和好人际关系,并实现梦想,成就伟业,此理,亘古不变。

  有过不改,吾悲且叹之。有过不改是浪的帮凶,使船永远埋藏于深不可测的汪洋大海。

  李白,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代诗仙,才高八斗,因终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被唐明皇诏为翰林学士。而后,他放荡不羁、猖狂无比,竟然让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研磨,让其近侍高力士为其脱靴。难道就不曾有人挑出过他的错误吗?提醒他吗?但太白仍如是,不改之。最后落了个“赐金放还”的下场。甚至,终不知悔改,大呼“安能崔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过不改,吾悲且叹之。在人生道路上,有过不改,即使才华再如何横溢终究是天生我材也未必有用。

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代戴复古的《寄兴》中有这样一句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虽然老师眼中,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我也有缺点。

  说起我最头疼的缺点,那就是乱放东西了。我每次用完东西,总是忘记把它们放回原处,若是再用时,一定都找不到了,急得我不知所措。“妈妈,看见我的英语磁带了吗?”“奶奶,帮我找找毛笔呗!”“我的日记本呢?”“我的记作业本在哪儿?”大家的回答总是“我不知道呀!”“你自己找吧。”“你问别人吧!”之类的话,若继续问,总免不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唉!要是自己找的话,情况更糟糕,翻箱倒柜时,总得有噪音吧,若是赶紧上妈妈睡午觉,那可就玩完了。进行“地毯式搜索”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弄得房间一片狼籍,哼哼,结果可想而知。总之,乱放东西总是免不了挨一顿骂。

  我的这个“优良传统”可误了我不少事,带来了不知多少的麻烦。唉!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元的校签钱。回到家,我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第二天,老师开始收钱时,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交了钱,到我了,天啊!我翻了翻书包,却没有钱的踪影,我又仔细翻了一遍,还是没有,我这才想起,我要了一元钱后,就随手把钱放在了茶几上,却没有放在书包里,没有带走唉!我还平白无故挨了老师的批评。这就是我乱放东西的后果呀!

  虽然我也有缺点,但我一定会改正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呀!

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5.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6.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4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高中作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荣誉:“双十”之星期末检测金星奖格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出处:《左传》释义:犯了错误之后能及时改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改过就是改正过失和错误,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种道德修养。孔子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子路说:闻过则喜。而荀子亦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我最喜欢的格言是出自《左传》中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即使是圣贤,也会犯错误,但犯了错误及时改正,就是件极好的事情。这句话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并要他改正。

  灵公表示:我知错了,一定要改。士季高兴地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很遗憾的是,晋灵公并未实现诺言,自己也被刺杀。但是,历确有因能改过而成就大业的君王。楚庄王刚登基时,迷恋酒色,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来启发他,并以死相劝。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吞并了周围诸多国家,而楚庄王自己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历,君王听取谏臣之言,改过而使国家强盛的例子不计其数,而不改过,却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他文过饰非,自以为有权有势,有上天保佑,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将谏臣挖心碎肉,惨无人道,他最后也没得到好结果,周朝大军攻占朝歌之时,他自焚于鹿台之上。而隋炀帝,也恃才自傲,当臣下批评他不顾百姓劳苦大修长城时,他却将其赐死,这个昏君,也落得个国破家亡,被缢死的下场。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所以是值得赞扬的事。有了过错,却不思改过,那就是错上加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如果你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那么缺点就会变成优点。做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古人知错就改的传统美德,别害怕犯错,更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能勇于改正。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勇于改正,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道德,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在学习与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与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过失与错误。人不可能从来没有过失,人难免犯错,这是很自然的。有了错误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勇于承认,知错能改。正所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就是说,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教益。

  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勇者、强者。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人生在世,最大的问题就是害怕做人上失败。很多人跌跤,都是在做人上出了问题。每个人都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人生能力建设,不管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一定要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好。有时走错一步,会付出一生的代价,走对一步,可能会获得一生的成功。

  《人生不止一步》讲述了二战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一个在人生路上走错了如此远的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替他人生绝望的人,一个大学时偷吸鸦片,懒得日上三杆还迟迟不起床的懒汉和醉鬼,一个曾被名不见经传的两家小公司解雇的人,为什么竟能成为英国彪炳千秋,功勋卓绝的首相和一位举世瞩目的杰出伟人呢?虽然我们想不周全,但我们却可以知道,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人都是这样,只有在经历之后才能了解,才知道错误然后便是改过,往往返返,每时每刻都重复着相同的事,绕着相同的轨道运行!

知错而改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诚哉,斯言。正是虔诚向善者的知错而改,给道德滑坡的时代注入了光彩熠熠的正能量,香了满路,醉了人心。富贵权势可以轰然倒塌,万顷波涛可以填为平陆,雕船画舫可以灰飞烟灭,而知错能改的美德却如厚重的磐石在风雨中岿然不动。那些传承千载的美德,碾过暖寒交替的岁月,绕过朝代更迭的山水,穿越梨花带雨的清梦,从历史星空深处款款而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增添缕缕新绿、点点明净、斑斑清澈。是谁在蒹葭河畔放飞了一只写着“过而能改”四个大字的风筝

  过而能改,饮一盏岁月留香。古有圣人孔子向七岁孩子项橐道歉并拜其为师,一代明君唐太宗因晚年骄奢而向子民道歉,一代名将靡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齐威王虚怀纳谏改过失。今又有奥运冠军孙杨因酒驾向公众致歉,跨栏健将因违反比赛规则向竞争对手刘翔致歉,更有德国总理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那高贵的一跪,向苦难的犹太人道歉。他们都手持着过而能改的烛火,一路走来,一路闪烁。

  过而能改,奏一曲美德飞扬。美国南北战争初期,一位团长因为妻子生命垂危,直接向总统恳求准假。林肯不但没有准假,还厉声斥责他一顿,这位团长失望地回旅馆休息。不料,翌日清晨,林肯亲自来到团长这里真诚道歉,并替他向陆军部请了假,还亲自送那位团长到码头。林贤治说:“应当相信,历史终会将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过而能改便是最有分量的美德,所谓名利在它面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过而能改,书一卷诗情画意。驰誉全球的画家齐白石,晚年在绘画技术的提高方面有所懈怠,他的朋友向他委婉地指出来。齐白石耐心听取批评意见,于是在深夜仍坚持练习,精益求精。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媒体面前悔恨自己奔波于名利场,一年没有读书,并请记者们不要再打搅他宁静的生活。正是大师们的过而能改的精神,助推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过而能改是岁月的溪,清澈灵动,汩汩绕青山。过而能改是流年路,蜿蜒曲折,悠悠抵天际。

高中议论作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字描写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一失足成千古恨,刚愎自用陷街亭。”这是粗疏大意的错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固执己见的错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是随波逐流的错误……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既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励精图治,平定四方边境的唐太宗是一位知错能改的帝王。“圣主纳谏从流意,社稷兴振展宏图”,他本可以在爱与自由的温柔乡中享受人间极乐,吟赏烟霞。然而每日的宵衣旰食,从善纳谏却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在魏征以憋死爱鹰来劝谏自己玩物丧志之时,他毫不愠怒;在臣子向他提出朝政弊病之时,他坦然改正;在房玄龄连劝节饮少乐之际,他痛改前非;若没有一次次的改错,又怎会有光照千古的“贞观之治”呢

  铁肩担道义,文章显真儒的钱穆先生是一位知错能改的历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堪称最后的大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声与文辞齐飞”的学术权威在被人指摘专著中的史实性错误之时,却也欣然接受,连表谢意。若没有先生一以贯之的严谨治学理念与知错必改的诚心,又怎会有这样一位史学界的巨人呢

  其实浩浩历史,耿耿乾坤不但有知错必改事业成功的伟人,亦有固执己见,不肯认错的失败者。“生平风流多尽意,只把江都作京都”的隋炀帝即是鲜活实例。他少年随军征战四方,在艰苦疲惫中打下了大隋的半壁江山。他本应在艰难创业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广纳贤见,还天下人一份安宁。然而,生性奢靡却使他沉沦堕落。在众位贞良死节之臣冒死直谏之时,并未认识到错误的他却变本加厉,终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惨剧。

  叔本华有言:“人贵在明错知非。”生活本就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当别人指出我们的不足时,我们应坦然接受,用一颗坦诚包容之心引领前进的道路。

  正如《咬文嚼字》的纠错名家一样,成长在新世纪的我们,也应成为自我生活的纠错人,从而在人生之路上奋勇前行。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必改,坦途人生!

高中作文议论文知错能改

  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

  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属性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

勿忘“不善而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中广为传诵的句子,几乎是妇孺皆知。它的大意是说,身边的人当中,必定有自己可以学习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亲身经历之后,我才深切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生活实践中,“择善而从之”其实比“其不善者而改之”容易得多,这是因为人们看到一些不够理想的作品或是令人不齿的事件时,往往容易一毁了之,而不是让它们警示自己,不要重复相似的错误。

  课余时间我经常浏览站上的文章,不过现在网站上的作文鱼龙混杂,不见得都是优质文章。前段日子接触到一个网站,有位文浩老师在此发表了不少自己的文章。他虽自称是语文老师,但我斗胆直言,其文章质量实在不及许多优秀学生,其中逻辑错误频出,让人读来如鲠在喉。其人文章中,将清朝自诩“天朝上国”导致灭亡作为不够自信的事例,但清朝的闭关锁国实乃盲目自信乃至自满的结果;还有文章说在外国人中,来华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事实上大部分我国留学生来华不过是在我国资助下拿到文凭,“镀金”后就回到自己国家报效各自的祖国,实在和“时尚”无关,而且因为语言障碍,能学习中国文化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选学英文课程,不得不让人怀疑作者是否了解过留学生群体;至于有的文章认为男生梳长发的“时尚”不如拼搏奋斗的时尚,更是无稽之谈,发型不过是体现了一个人对外表的追求,在校学生要求发型简洁尚可理解,走上社会后男人对长发有所偏好,不仅不算坏事,说不定还能为美发业繁荣和洗发用品的畅销做点贡献呢。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因为此君,我将站推荐给友人时都被嗤之以鼻:“网站上尽是这个人的文章,看不下去!”

  细细想来,读到不理想的文章,却也是促进自身进步的手段。要知道文章一旦发表在网络上便要面对广大网民的目光,我作为一位积极发表文章的学子也要吸取他人的前车之鉴。我自己的文章也远谈不上尽善尽美,因此,我更要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尽力避免前人所犯过的逻辑错误、事实错误,以免也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莫在批判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落入相似的巢窠,这便是“其不善者而改之”给我的启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求学的过程中,同学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些同学,他的行为可以仿效;有些同学,他的行为也能警惕我们,使我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这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

  从前的我,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考试也一样,常常看错题目或填错答案;因为这样,让我不管如何都考不到第一名。但我从那些细心的同学身上学习到,做事情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马马虎虎。有些同学脾气很好,个性温和,就算得罪了他,也是会原谅我们;这种善解人意,能包容他人的个性,更值得我们效法。

  而有些同学的一举一动能警惕我们。初一时我常常迟到,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因为迟到太多次而被记警告,我因此而改过,从此不再迟到;有些同学则会经常带违禁品到学校,甚至会打架、抽烟或翘课,这些人就算没被抓到,但也不能随意仿效他们,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被抓到是不是自己,所以我们要避免学习那些同学的行为,并随时警惕自己,不要犯下他们的错。

  同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些同学,能改变我们处事态度,有些同学,能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反之,有些同学,能警惕我们,有些同学,能使我们改过缺点。

  同学有如一面明镜,从镜子里,我看见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也从中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美术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