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课程规划

  年级科目任课教师初中数学授课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课时计划中考分值(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211有理数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用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正确地画出数轴,并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4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法则,掌握异号两数相加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4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23整式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区别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整式的加减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同类项,用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掌握做题步骤4从算式到方程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2等式及性质学习运用等式两条性质解方程;理解等式含义并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4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掌握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去分母解方程法则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会运用等式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掌握做题步骤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15直线、射线、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线段的中点概念,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3角角的表示和角度的计算,角的适当表示,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的计算,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4(七年级下)相交线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及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及垂线的画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4平行线及其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理解平行线的意义,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4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并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4平移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2实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意义对应关系及分类,并掌握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实数的概念并掌握实数的表示方法23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并会用平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立方根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并会用立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综合应用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4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23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思想”,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3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的思路2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不等式及其性质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不等关系,并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用用去分母或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

  统计调查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绘制扇形统计图,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69直方图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确定组距和组数,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并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画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八年级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掌握,把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36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及证明,掌握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2全等三角形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领会应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并掌握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6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2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画轴对称图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会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2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3整式的乘法掌握并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53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并正确应用乘法公式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整式的除法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以及法则的正确使用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除,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及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或单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和应用3因式分解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正确地确定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3分式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了解分式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分式的性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或通分23分式的运算灵活运用并熟练掌握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异分母或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同分母或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3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八年级下)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及综合应用性质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利用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23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并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加减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熟2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4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2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尤其是几何图形题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综合应用题目2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4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关系及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函数掌握变量和函数的区别,会判断函数,并会根据题目列出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变量与自变量的定义,把握好函数的判断212一次函数准确掌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及平移规律,用函数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及特殊形式,掌握函数的性质及性质应用5数据的集中趋势认识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区别与计算,并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所表示的含义23数据的波动程度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并用方差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极差和方差的定义,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2解一元二次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灵活应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掌握用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医院二次方程的条件和步骤,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应用4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弄清实际问题的背景,挖掘隐藏的数量关系,把有关数量关系分析透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正确的建立一元二次方程4二次函数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形式,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各项并能判断出来,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17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灵活应用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探索函数的性质并灵活掌握,掌握图像的平移规律,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8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

  图形的旋转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3中心对称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理解,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2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2圆的有关性质灵活应用圆的性质进行相关题目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垂径定理的学习,圆周角、圆心角的理解和应用4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2正多边形和圆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2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明确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算弧长、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并会解决实际问题,2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特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并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2用列举法求概率通过实验理P(A)=n/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正确理解和区分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的试验,用树形图法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理解P(A)=n/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包含)的意义,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会用梳妆树状图求出概率23用频率估计概率对概率的理解,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实验策略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2(九年级下)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并规范的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运用3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3图形的相似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2相似三角形会运用判定条件和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解相似的概念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初步掌握相似的判定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位似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2锐角三角函数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3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投影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3

  三视图会画图形的三视图所呈的平面图掌握图形的三视图13

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浅谈

  新时期社会各界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幼儿园数学教育也需要遵从这种新的理念,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做好学前教育。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对于数学的感觉是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在蒙氏教育价值观的启发下,教师应该在多元化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学习,让幼儿能轻松地去学习数学。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将数学枯燥、抽象的一面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如游戏、故事等,将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活力,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幼儿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有很多实例证明,学生在后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某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动机。幼儿对某件事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参与、去思维、去探索。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学前教育的关键。幼儿接触数学时若是没有兴趣,自然不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差等情况。影响幼儿数学兴趣有这些方面:一是幼儿无法适应学习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没有从幼儿的认知特征与思维方式出发;三是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重点与难点,从实践过程中分析,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非常简单的,幼儿只需要简单思维一下就能够懂的知识与技能。例如,现实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面对各式各样的豆类,幼儿特别感兴趣。因为,豆类品种多,而且颜色多。因此,教学中可以插入“数豆豆”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对豆类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再鼓励他们比较各组不同豆类相同长度排列的豆子的数量是不是一样,让幼儿尝试性找出豆类个数最少的与最多的。接下来让孩子们排列相同数量的红豆、绿豆、黄豆等,对比一下在长度上是不是一样。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在脑海中形成对数的概念,让幼儿的思维有一个真正的跳跃。

  二、加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蒙氏教育价值观大力倡导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清楚地掌握到什么样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操作材料,以及哪一项活动应该使用哪些材料,教学中都应该有充分的实际准备与总部署。例如,幼儿非常熟悉的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智能学具等操作材料,这些工具在外形和颜色上设计都别出心裁,幼儿非常喜爱。幼儿园教师应该选择材料上多下功夫,为幼儿制造出更多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操作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积极配合,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一起来制作操作材料。通常幼儿都非常喜欢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这对于数学教育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三、改善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被抛弃,幼儿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操作性,让幼儿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知识演变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的结构。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将幼儿喜欢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体现幼儿学习主体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引导幼儿画时钟、画日历,这样能让幼儿在潜默化中感受时间的特性,加强幼儿的认知。

  基于空间教学来分析,美术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能有效感知简单几何的特点;在折纸活动能感知图形转换的规律,等等。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让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了解一种概念的内涵。要鼓励幼儿敢于阐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得到的成果,这样才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四、重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考虑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二是幼儿的基础发展,通常是动作技能、情感、态度这几方面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需要打破局限,需要超越认知方面与数的概念方面,还应该包括情感、技能、动作、态度,等等,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本质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方面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数学教育中不断渗透。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教学方式来实现学期教育的目标。

快乐的数学课

  今天,我们班上数学课之前,数学老师提前给我们说这节课要干什么,同学们当老师,给大家讲课。

  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让我们翻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那一课,老师先让小组讨论,再让一位同学拿着自己的食物给同学们讲长方体表面积怎么求,怎样求和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我们讨论完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让老师叫自己发言,老师点了王冰祥,让他上台讲。王冰祥讲错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喊:“王老师,你讲得不对我来给你改正!”于是,王冰祥叫了一位同学,让他来改正。然后王冰祥继续讲,他讲不下去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喊:“下、下······”王冰祥下去了,老师让李梦倩上台讲,只见她大大方方的走向讲台,她先讲了什么是表面积,又拿着实物给我们比划着讲,接着她俨然一个小老师一样,给我们时而举例,时而提问,时而板演,李梦倩讲的真好呀!让我一听就记住了。她讲完后,办理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和老师对她的肯定的掌声,也是对她的赞扬的掌声。最后老师简单总结了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几个同学,其中杜家豪是最积极的,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位同学。

  这节课过得好快呀,我还沉浸在欢愉中!

数学课

  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是数学计算“教学大厦的基石”,它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分数、有理数等乘法简便计算的基础,能促进学生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乘法运算定律,并将这些定律用字母表示(板书)。接着我写出了三个数“40、8、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自己编题并计算,再说一说计算的根据。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根据乘法交换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1000×8=8000;根据乘法结合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40×200=8000;根据乘法分配律编出简便运算式题:(408)×25=40×258×25=1000200=1200;还有的学生居然编出了这样的式题:(40-8)×25=40×25-8×25=1000-200=800……全班同学都能自主地编出了不同的式题,并能主动与同伴、小组进行交流。我在巡视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板书:根据乘法交换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25×8=1000×8=8000,25×8×40=25×40×8=1000×8=8000,8×40×25=8×25×40=200×40=8000等;根据乘法结合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8×25)=8000,8×40×25=8×(25×40)=8000,8×25×40=8×(25×40)=8000等;根据乘法分配律编出的式题有:(408)×25=40×258×25=1000200=1200,(40-8)×25=40×25-8×25=1000-200=800……

  由于时间关系,只列举了以上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生1:运用的乘法运算定律不同,计算的结果相同。生2立刻站起来补充: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计算结果不同。生3:我发现列出的式题不同,计算的过程不同,计算的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但都运用了乘法运算定律,是计算变得简便多了,我们可以口算出结果了……

  教师通过给出三个数,并引导学生自己编出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式题,把知识巧妙的重新“建构”,不仅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乘法计算的简算问题,而且使学生弄清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计算角度,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横向”和“纵向”发展,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

  当我陶醉在学生的自我发现时,班级有一名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新的发现,如果把40和8合并成一个数48,可以列成算式:48×25,也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48×25=4×12×25=4×25×12=1200”;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这样计算:48×25=(6×8)×25=6×(8×25)=1200……这时一名学生又起来说:“我发现这几道式题题目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但计算过程不同,运用的乘法运算定律也不同”……对学生“精彩”的发言我都及时给予了鼓励。#p#分页标题#e#

  一个数的简单组合又引出新的式题,通过计算又有新的发现,达到了复习课“升华”的目的。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急忙收住了学生的思维:看来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式题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编题做一做,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新!我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真的有创新,编出的式题异彩纷呈:48×125=6×(8×125);88×125=8×11×125=8×125×11;99×24=(100-1)×24=100×24-1×24;99×8585=(991)×85;99×8585×2-85=(992-1)×85……看到学生自编出的这些式题,我发现学生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教学反思《复习课也能上“精彩”——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自主编题进行巩固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出简算式题,然后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学生在自我编题、计算、辨析、评价交流中,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计算、思考、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效果,是复习课上生成的“精彩”。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时常不太关注的话题。我以前认为复习课就是“整理与复习,就是多做一些习题”,没有什么创意的。这节复习课通过学生自主编题、比较、评价,赏析,获得了知识的整合,构建了知识网络。整节课通过“三个数”的编题计算牵动运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复习课也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也有生成的“精彩”——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计算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复习课也能上“精彩”——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学习内容

  1、比较粗细、厚薄

  2、上、中、下

  3、前后、左右

  4、画点点(看数字画点点)

  5、听声音摆小棍

  6、一样多,不一样多(比多几,¥比少几)

  7、少1个,多1个(1~5之间)

  8、多1个,少1个(3,8)

  9、分类(按属性分、按颜色分)

  10、点数6~10(数与量连线)

  11、认识单数

  12、认识双数

  13、相邻数(实物)

  14、相邻数(数字)

  15、种花(我种了5朵花,5是单数,它的相邻数是4和6)

  16、排序(1~10实物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谁排第几)

  17、动物旅馆(第几层,第几号)

  18、“1”的集合概念(1粒葡萄,1串葡萄,1筐葡萄)

  19、学量词

  20、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21、找相同(密码)

  22、找规律

  23、计数1~30

  24、添一个,去掉一个

  25、“5”的分解与组合

  26、分棋子(6的分解组合)

  27、“7”的分解组合

  28、整体与部分(6分3、4、5、6份)

  29、复习认识正方形

  30、复习认识三角形

  31、复习认识圆形

  32、复习认识长方形

  33、复习认识梯形

  34、数三角

  35、涂正方形、涂圆形

  36、认识昨天、今天、明天

数学

  教师邓辉 授课

  时间第 周 10 月 13 日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物,图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0~7小卡片,小棒若干根,直尺。

  教学预案评价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请几位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这六个数字,让学生读数。

  3、按顺序读数:2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学生的6张课桌,再数讲台上的1张。

  师:图上有多少张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已经摆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有7把椅子”

  师: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学生的课桌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你发现这些点是怎样摆的

  (2)同桌合作,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展示。

  (3)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表示。

  3、教学数的顺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时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颗呢?(7颗)。

  (2)运用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自己再从0读到7,从7读到0。

  4、比较大小。

  (1)先利用学具摆出圆片的个数,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43页的

  5○6;6○5;6○7;7○6。

  (2)集体订正,并提问为什么5<6;6>5;6<7;7>6。

  (3)小游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5、明确6和7的序数意义。

  出示第43页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小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几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指导书写。

  (1)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6、7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描出6、 7。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3题。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学习活动的表现。

快乐数学

  学了“圆”这一单元,我常常惊叹毕达哥拉斯学派说过的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的确,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正是因为圆的对称性,才使圆美得让人赞叹。

  今天,老师教我们“画出美丽的图案”。老师先利用教材提供的几种图形,带领我们进入数学美的乐园,引导我们在认识和掌握各种图形画法的过程中,体验它们的优美,感受到圆之神奇。例题上的图案是由1个大圆和8个小圆组成的,大圆的半径就是小圆的直径。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在大圆中利用同一个圆心,也可以用不同的圆心添加不同的圆。让圆和圆重叠,组成一张美丽的图案。

  放晚学时,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我们用圆规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出美丽的图案,体会数学的组合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以圆为主题,迅速画好了一幅对称、美丽的图案。

  我思考着,除了圆,难道用别的图形就拼不出美丽的图案吗?后来,我又选择了等边三角形,因为它三边相等,有三个对称轴。我先画了一个大等边三角形,它的三条对称轴把三角形分成了6个不相等的小三角形。可它的对称轴长度不是小三角形边的一倍,这样根本无法绘制成相等的小三角形,更不要说旋转了,我的尝试宣告失败。

  通过实验,我对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别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构成美丽的图案,但圆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容易找出规律绘制的图形。而且,不管是自然现象、工艺品、建筑物还是运动现象中,都有圆的身影,真可谓“圆无处不在”。人们用圆设计很多美丽的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我太喜欢圆了。

数学教育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在我们不仅要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让学生的大脑充分活动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我现在的教学任务是七年级数学,我发现我班有几个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是内心便产生了一种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想法,试着我便单独的找他们谈心,从内心去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课堂上是否能听懂,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父母不在家能不能按时吃饭,天气冷要多加衣服,有什么困难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帮助解决,用真心与他们交流,表达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也渐渐的与我拉近了距离,在以后的课堂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走神和做小动作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由于他们的底子差,平时课堂上很难听懂,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把他们不懂的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竟然举手回答问题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逐步提高。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活动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 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 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 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蔡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 ,要求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先送一句话给蔡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参加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 学生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总之,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是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学生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种都能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数学

  教材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贯穿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探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体会“化曲为直”思想。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煤体课件,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师: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推导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推导过程。)

  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今天这堂数学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增加新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领,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投影出示喷水动画):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这是现代化农田里的一个自动喷水头,喷射的距离为5米,从画面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演示喷射过程,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学生可能回答:圆形,知道半径是5M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一年级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