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汉字之美作文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语言符号。

  汉字是最神奇的,添一横或一竖就会变幻无穷。例如“日”添一横变成“目”,添一竖变成“田”……汉字除了神奇,还有许多含义哩!

  “家”,我们都认识的字,可你想过“家”字的含义吗?“家”字分成“宀”和“豕”,在以前,“宀”指房屋,“豕”指猪,表示房屋上面住人,下面住猪,有人有物质保障,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是“家”。

  “敏”字拆开来是“每”和“文”,含义就是:“每”天读几篇“文”章,多增长些知识,人才会越发聪明、敏捷。

  “信”字,可拆分为“人”和“言”,不言而喻,就是说指一个人说话要一诺千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言立信,做人一定要有信用。

  “聪”,分为“耳”、“丷”、“口”、“心”四部分,指的是上课时用耳朵专心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嘴巴大胆地说;用心专注地记。只要做到这几点,就能成为一个聪明人。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汉字,正确书写,合理地运用汉字,让汉字发挥自己最大的魅力。

汉字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之美

  回首历史,汉字有甲骨文,钟鼎斑驳,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偏旁和笔画来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中国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美在音韵,美在灵性。

  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原始的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人的喜怒哀乐。一个字如果说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如“月”的形状像月牙,“山”似隆起的连绵山峰,“果”让人想到树上硕果累累等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六种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他乡的“离人秋思图”来。中国汉字这一种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一般来说,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有的汉字一个音节有好多个汉字来记录,如“xī”音节就有“西、溪……”;有的汉字还表示几个音节,如“和”可表示为“hé、hè、huó、huò、hú”五个音节;字有平声、仄声,平声、仄声又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过去还有入声。声音有高有低、长短起伏,读起来让人慷慨激昂,让人热情奔放。在人生受挫之时,读几首诗,背几句词,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我们希望与信心的高昂强音,思乡情感无处诉说,吟读时语调应呈现出来自心灵,两个“头”字发音时应夹杂着叹息声,让人感到悲情的诗意美。因此,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汉字虽然是由横竖点撇捺组合而成的字形,但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如“哭”字一看就像是流泪,“笑”字一看就像是竹子笑弯腰的形态,“重”字一望就有沉坠感等。汉字的变化无穷无尽,本身就具有灵性之美,使我们为之动情。汉字自身就有一个想像的天地,任我们飞翔和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因此,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

  中国汉字承载着炎黄子孙的生活情感和美好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汉字的形态之美、音韵之美及灵性之美。

汉字之美-关于汉字的作文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我国以外,世界上一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有550所孔子学院学习我国汉字,并且还有1172个中小学办有孔子学堂。现在的外国人都非常欣赏我们中国汉字,把学习汉字当作时尚。有的老外把中国汉字纹在身上当作纹身。还有柳公权的《玄秘塔》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都非常有名,因为《兰亭序》可是“天下第一行书”啊!

  就在去年开始,我也报了书法班。刚走进教室,我就喜欢上了汉字书法。因为这里的汉字经过毛笔书写后都非常优美,有楷书、行书和草书等等。但是书法很难写,如果想写好书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的一个学期下来,还没有掌握好书法要领,到第二个学期才有了起色。因为写书法时,每个笔画都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果你在写作品时,没有保持静心,那么你的书法作品就会没有深度和精神。

  记得就在我学书法时,到了最后几节课,老师开始上作品课了。书法老师要求我们开始写作品,我本来是班上写得最好的一位,就是因为自己骄傲自满,比赛时静不下心,结果,写错了一个字,害得我直接被淘汰了。

  别小看一个汉字,有时就会闹笑话。我们班里有一个人叫金安琪,那时我们班正在上科学课,老师正在发前天考的科学试卷。当老师叫到那个同学的时候,叫成了金安王其。原因是金安琪自己在写姓名时,把王和其分得太开了的缘故。结果却没人上去拿试卷。科学老师仔细辨认,又轻轻叫了一声金安琪,金安琪同学才上去领回了试卷。教室里立即响起一阵哄笑,从此全班同学都改叫她为金安王其,弄得她至今很尴尬。

  所以说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学问,稍不谨慎就会铸成大错,产生歧义。真是“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汉字之美-关于汉字

  有组织的语言是智慧生命的主要特征,人类发展了几十万年,语言一直都有,但是形成文字也就是最近一万年内的事情。出现了文字后,人类文明得以记录下来,后面的人才能知道远古的人类发生了哪些事情,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远古人类最开始是用画画的方式把事情记录下来,但是这种方式记录的内容非常有限,后面就开始慢慢演化成一种固定的符号,用这些符号来代表特定的意思,慢慢地就形成了文字。世界上的文字有很多种,但是流传到现在的意音文字就只有汉字等寥寥几种文字了。

  意音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不同于英文,拉丁文等字母文字,汉字能表达出一部分意思。比如“休”,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那么他在干什么?他就是在休息。比如我的姓“钱”,两个拿着“戈”这种兵器的卫兵守在一个金库旁边,说明他们看守的东西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

  很多字都有多种意思,曾经有个非常有趣的对联,上联是“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下联是“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zhǎng)长(cháng)”,乍一看都是一个字,可是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上联是希望小孩子天天长大,下联是希望小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曾经英文传播到了中国,有些学者认为汉字过时了,希望用拼音来替代,这时赵元任先生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来反驳这种观念。“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文章通篇只用了一个拼音“shi”却能讲清楚一个故事,这可是字母化的文字无法表达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

  汉字不光是它的字形有意义,而且他的笔画也是非常优美的,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便跟随老师开启了奇妙的书法之旅。第一课,老师教我拉线条,很难拉,既要间距一样,长短、粗细一致,又要静下心来,手不能抖。一开始,我很着急,一点儿都不能静心,所以拉出来的线条长短不一,东倒西歪,让我意识到了要有耐心。通过我的耐心,拉线条一点一点在进步,终于我成功了,开始学习笔画。

  我练的是颜体,要的是横细竖粗。撇细捺粗,要有力度,还要有起笔和收笔,一开始先学习笔画横。前几次的横像跷跷板一样。前面一个黑点,后面又一个黑点,粗细不一致,一会儿轻,一会儿重。手还是好抖。这时,我着急了,想:为什么一直写不好!不行,我要冷静!加油!我可以!我让自己静下心来,一步步,不着急,努力练习,竭力做得更好。不知不觉我在一点点进步,终于一次练习中写好了一个横,尽管现在看来很丑,但已经有点儿像了。我开心极了,有了动力,继续练习。慢慢地,我写的横愈发接近完美。最后在一次练习中,写出了最完美的横。我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练习,模仿,找感觉。看着字帖本,一个字一个字临摹,练着练着,基本可以按照字帖里的字体临摹,不用老师教了。

  在一个暑假我来到了西安,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古时候很多王朝的都城。在那里,我特地去了碑林,看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碑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提、按、转、折,分毫不差地表现着文脉的抑扬顿挫;谷、峰、壑、丘,千变万化中彰显着天人合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撇初心,一捺恒心”,不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做事要细心,心不乱,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流光溢彩的轮回中熠熠生辉。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战乱烽火,王朝更替,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是这份传承从未断绝,我们也会继续将这些历史传承下去,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这个世界的最高处!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平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平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平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平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平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华夏书法魅力

  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已逾越了“写字”所能概括了的简单艺术了,在我看来,书法,是在写心、写人生,写天下。

  书法是在写心。沏一口清茶,在雨后的清凉下;蘸一丝香墨,于古朴的书斋中,墨四溅,起锋尖。行云流水,大气呵成。横,平如标尺;竖,尖似刀刃。时轻柔,时浓重。书在纸上,心在跃动。此时此刻名利一切抛于脑后,只记得满纸黑白,如万千气象,或大漠孤烟、旌旗蔽日;或碧水青山、草树蓬乱;或黑风怒号、雨泼倾天;或喧市闹街、熙攘比肩。书如画,画心田。心尖一跃,峰回路转,连贯流畅;心中平静,笔透纸背,力钧万千。此时无声胜有声,练书于纸上,修身在心间。书法是在写心,此时心净如明月,书法之魅力,在于修身养性。

  书法是在写人生。斟一杯美酒,与明月共邀;书一笔黑色,看人生无常。蓦然回首,人生如书写,时快慢,时优劣。看不尽人生倥偬,阅不完红尘繁琐。人生即是勾画,作文-吧墨汁迸溅,毛笔转动,亦如人生坎坷荣辱;起笔如兀峰,落笔似水流,亦如人生起承转合。宣纸是墨的家园,楷,我人生矢志如山;隶,我人生柔韧如线;行,我人生清秀如水;草,我人生大气如天。书法是在写人生,此时人生真如梦,书法之魅力,在于抒志喻情。

  书法是在写天下。携一把古扇,穿梭于书帖间;读一首小诗,目光在天下外。赏书法,天下人心在纸间;观书碑,万物品格于石上。人不同,书自然不同。文人书清秀雅致,官宦书大志青云,虎贲书磅礴万里,羽客书四目皆空。天下在纸上,纸上有天下。毛笔一挥,抱负便力透纸背;墨汁一洒,志向便勾勒完美。书法中有历史,一代人一代书法,清浓干湿,各有千秋;书法中有思想,各类人各类书法,高低连顿,形态迥异。书法是在写天下,此时世间集于纸,书法之魅力,在于形态万千。

  书法,是心的跃动,是人生的启示,是天下的共鸣。华夏书法,以其魅力,征服世人。

关于书法的作文书法的美

  点点淡墨,集中华古汉字精髓,更蕴含着古代的艺术与智慧的结晶,一横,一竖,一撇勾勒出书法汉字的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多少名家用书法抒写自己的胸怀之志和内心的闲情雅致。

  古时,有“书圣”之称号的王羲之,正是将行书冶炼到一种极致的境界——“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兰亭集序》正是他的写照。

  笔锋圆润内敛,生动有力,写得栩栩如生,令观者不由心生赞叹。“一字值千金”的典故写的便是王羲之,写出他的心境淡泊、宁静,正所谓“字如其人”。

  儿时的我,看着淡墨渗入宣纸,似欲绽的梅花,有着山水国画的情趣、风雅,我不由得被吸引住了。

  初学时,老师是书法协会的成员,常对我们说:“书法能养生、修身养性,切勿烦躁,谨记‘静’字,方能领悟书法那淡泊之美。”这句话常在心中游荡。成为我练书法的向导。

  静静欣赏一幅楷书的作品,其端正优美,笔画修长、圆润;不由得令人心生陶醉。倘若你在青山中欣赏,伴着“叮咚……叮咚……”的泉水声,点点阳光透过绿叶映在你的脸庞,这时你会发现,这更是一种享受,使你抛下心中的杂念与哀愁,清新、自然,更是一种恬静。

  握起毛笔,仿佛自身就站在万水千山之中,书写草书的狂草奔放,重笔落下,撇出内心的雄心壮志。

  领略草书的风姿,纵横于宣纸之中,不拘束,放笔挥毫,点笔悠悠拉长,一重一轻,可观其严谨与细腻,荡出笔下淳朴的风气。

  书法演绎出人的个性,喜爱写康体的人,落笔纵姿,气冲斗牛,如高山却不像流水,浑厚的笔风演绎出人的粗犷、不拘小节,更是豪情壮志。

  静之美,集精、气、神为髓,体现书法之美,渊远流长;静下心来,沾点淡墨,悠悠地写出内心的恬淡吧!

  【欧阳安老师点评】非常棒!讲真,我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有味道的文章,但你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文章对书法之美挖掘更丰富了、条理更清晰了、语言表达则大有进步。表扬!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中国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

  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大凡讲述艺术史的书,不是流于琐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蒋勋的书法史里。没有传统的审美书惯用的四个字四个字那样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没有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悖动。

  那,正是因为蒋勋从书法的美感中把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来了罢。美学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载体和审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书法,那是缘于人与社会的共鸣所产生的丰富意蕴的艺术啊。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买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碰到了好久没有看到的同学,他是语文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也很我一样做初中语文教师,一有机会,我就向他咨询又读了什么书,他向我推荐了《汉字书法之美》。

  我马上在当当网下了订单,并且给他回复说:“向我这样臭字,很需要看这样的书。”我的同学发过一句话:“距离生活还是很远,不过你读后一定会爱上汉字的。”

  真的是这样,一边读完说实在的我还不能一一细数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

  不过仅看那些图片,都让人流连忘返,仅是抚摸那书的质感,都让人回味。

  在这一个月的零散阅读里它给我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

说话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