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来源和历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张姓研究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几名同村的同学看到书籍上说:姓氏是一种文化。而我们为了证实这一点,准备对一个姓氏做出细致的研究、调查。于是我们几个人选择对张氏的来源与现状作研究,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信息来源渠道

  1、上网查阅

  2、查阅书籍

  三、信息整理

  四、结论

  1、张姓之源最多记载是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造其形制造出弓箭,因此被赐姓张。“张”本意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箭,“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也有其他姓氏改姓,如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因躲避仇人追杀改姓“聂”为“张”。

  2、张氏的古代名人很多,有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西汉大臣张良,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西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东汉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书法家张芝,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的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张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截止20XX年,张氏占汉族人口的7.07%,到20XX年,张氏人口共有一亿五千万,是中国第三大姓,在当代百家姓中排名也是第三,在山东、河北、河南和四川四省分布最广。

  调查人员:刘XX张XX张XX王XX编辑:张XX

张姓的来源和历史

张姓研究报告

  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 还有许多的名人如张仪、张苍、张禹、张敏、张温、张四知……

  张姓的分布情况: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经常从诗篇散文,文章,小说常看到张的姓氏,于是我和我同班几个姓张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于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名人故事。

  张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得姓始祖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名人

  张飞:三国时蜀汉大将,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南召县人。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姓人口总数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手拉弓绷紧弓弦,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这个星象的排列形状就像弓一样。宋朝时期,中国姓张的人有490万人,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在明朝的时候,张姓人口数量为560万人,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二。在宋朝至明朝的600年间,张姓人口分布主体由东北向西南迁徙。从宋朝至今的1000多年中,中国姓张的人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7年中国张姓人口数量为8480万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三。

关于张姓的名人故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分遣副使至大宛。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是为山西。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

  张道陵:道教的真正创教人,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后改为张氏,学辟谷之术、地动仪,不中,遂更姓名,赐姓张氏”,政治家。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族、制图学家、诗人,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称:张氏出自姬姓,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后成为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赵。汉初三杰之一。本是韩国公子,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浑天仪,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星星”命名。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3族谱记载,秦灭韩,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但详细到张挥本人的情况。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前114年)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古今姓氏书辨证》,严惩顽凶,创始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

  张衡: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国符、技、事、谥、谥氏,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打猎为生。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官,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缭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开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⑴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关于张姓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张xx的来历-关于我的作文

  大家好!我今天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张xx的来历。

  张xx,张xx,你们以为张xx的人都是姓张的,哎,你们错了,张xx的人大都数都是姓王的、姓高的、姓鲁的,就是少姓张,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你们可要耳朵竖起来听哦!很久很久以前,张xx这个地方是荒废的,是没有人的,过了一些日子张xx这个地方来了一群避难的人,他们认为这是个好地方前面有河,后面有山,中间有地可以开垦,于是就住了下来,但他们不知道过了几年,村子里染上了一种传染病。他们就搬的搬,逃的逃,带着老老少少都搬走了。就只有一户人家因为难舍故地而留了下来,这家人运气很好,活了下来,村子里的东西都是他的,被人看得眼红了,于是就都搬了过来,可是在这群人中,没有姓张的。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族氏区分的标志符号,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母糸时期”。有人统计,据记载和现存的姓氏有5600多个。我作为中国第三大姓,张氏家族的一员,对张氏家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

  2、查阅书籍和报刊。

  3、问问其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张姓由来

  张氏家族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一亿多人口,是我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清河县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张姓的始祖是张挥,黄帝长子青阳的第五个儿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发明弓箭,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贡献很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所以姓张是张姓的始祖。

  张姓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似弓。张姓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2、历史人物

  自挥公始得张姓,张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至天上玉皇大帝,下到地府阎罗王都姓张。在人间,张氏更是人才辈出,如:张良,张飞,张衡,张学良等。特别是: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仲景:东汉析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3、发展现状

  张氏家族分为八大分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周,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广东的梅州为全国张氏单姓最大聚集地。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海峡两岸张氏宗亲联谊会,每年的4月26日到28日都举行拜祖大典。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改为网上祭奠。

  四、结论

  1、张姓的始祖是黄帝长子青阳的第五个儿子张挥。

  2张氏的发源地在河北省的清河。

  3、2017年年底具调查,张姓在全国已达到9450万人,占全国人口7。07%。

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中有许多姓张的同学,当我学习了语文书上的研究报告后,我就对自己的姓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上网查询,了解中国张姓的人口。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

  涉及的方面:书籍、教科书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张良、张九龄、张翰、张问陶、张子祥、张骞、张衡.

  张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已近一亿。

  四、结论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2、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清代诗人张问陶、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三多的姓氏,已过一亿,在百家姓中排第三。

关于张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

  一、问题提出

  我姓“张”,我的爸妈也姓张,我的同学朋友还有很多人姓“张”。前天,我做了一个关于“张”字的字体演变小报,我对“张”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就也想做一个调查和研究,写一份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张姓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

  3、通过询问师长、上网搜集等多种途径,了解张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张姓的来源:张姓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改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文前凉国。它是宋朝第三大姓。元朝、明朝第二大姓。

  2、张姓的名人:张良、张飞、张塞、张自忠、张仲景等。

  3、张姓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共十三亿人口,然而在这十三亿人口中,有5个姓就占了4亿人口,其中张姓占7。07%,有95800000人。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尤以山东、河南、四川等身份最多。

  4、张姓族谱:湖南长沙上张氏族谱十二卷,张氏族谱六卷,江苏扬州交台张氏迁邵迫支谱六卷。

  四、结论

  1、张姓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姓,族大支繁。张姓中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中无与匹敌。

  2、张姓拥有丰富的文化。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拉开”,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驰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前的氏族崇拜的天像图腾进而成氏名、地名、姓氏。

  3、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冠夺三军的张飞等人。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张,身边也有许多朋友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张”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可能出自名人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可能源于改姓:

  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本来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

  便以张为姓。

  源于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张姓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在宋朝时期,张姓就有接近500万的人口,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市山东省。到了明朝张姓已成第二大姓,人口数500多万。

  《金匮要略》。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今草”。以及人称“张天师”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大贤良师”张角;三国大将张飞、张辽、张郃;晋时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王朝-张轨家族;高昌国国王张孟明;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继、张说、张籍

  1张姓的名人有许多,由此可见张姓人才辈出。

  2张姓作为第三大姓,绝不是浪得虚名,人口众多。

说说张姓的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

  为相。

  张苍,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雷锋的光荣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