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爬天都峰课件设计

  一、说教材

  [出示远程图片]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一单元第3课《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远教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呢

  二、说教法运用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远程教育接收的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

  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四、说教学环节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山峰的图片,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课题《爬天都峰》)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情景朗读],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出示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三)教学反馈与情感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积极,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我们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从而体现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书设计清晰的展现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陡爬天都峰

  奋力(攀着……上手脚并用……爬)终于

  不怕困难奋发向上

  [设计理念]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通过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课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二、完成作业

  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三、课后小结

  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

  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爬天都峰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黄山。黄山有四奇之称,其中“奇山”就是四奇之一。我今天就跟大家说说爬奇山——天都峰吧!

  在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天都峰——“不爬天都峰,白来一场空。”于是,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爬上天都峰顶!

  在百步云梯远看天都峰,啊!老高老高呢,一步步石级仿佛就是一条长龙蜿蜒在丛山之间,石级边上的铁链好像是一条银链从空中垂挂下来似的。让人看着不爬天都峰也会手脚发颤。

  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看介绍此峰海拔有1810米,好高啊!

  我们带上防滑的手套,拿上拐杖出发了。我一手紧紧的拉着一旁的铁链,生怕手打滑,一手柱着拐杖向上攀登着。我一直爬在前头,脚酸了,腿累了,我们就在中途石凳上歇会儿。快到一半时,我已经手脚发颤,气喘如牛,抬头往上看,好像永远没有顶一样。窄窄的台阶只容一人通行,有人从峰上下来,我们还要相互礼让。他们也拼命的鼓励我们,让我更加信心十足。在一段特别险的路段我就两手两脚一起往上爬,像个小猴子一样。我就这么坚持着,努力着,鼓励着自己一定要向上冲。

  爬啊爬,身边的雾气越来越重,自己好像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位仙人,脚踩着祥云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穿过狭窄险峻的鲫鱼背,我们终于来到了天都峰顶,我在峰顶遥望,一座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一望没有尽头,山上一棵棵黄山松苍翠挺拔,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脚边的小野花也争奇斗艳,对着我绽放着笑容。妈妈就在顶上“奇峰绝顶”石碑前给我拍了张照片作为留念。这时,我忍不住大喊:“我成功了!”

爬天都峰之旅

  挑战天都峰朋友,你一定读过课文《爬天都峰》吧?里面形容黄山天都峰多么陡,多么险啊!课文让我对天都峰充满了向往——我想探探那里的险情,挑战自己的极限。

  经过二天的长途跋涉,我和妈妈、哥哥等五人站在了天都峰脚下,呵呵,天都峰,我马上就要向你挑战了。站在山脚下,仰望那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天都峰,想着课文里的描述,回想别人对我们说过的话,我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

  俗话说“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天都峰再陡、再险,也是要上的,我可不想来黄山“白跑一场空”啊!天都峰的石级都很陡,有的接近70度,就像直立着梯子一样,好险呀!再看看那充当扶手的麻绳,真是太简陋、太没安全感!登山时,大多数人都要用手拉扶手往上爬,还有的人用力地撑着拐杖往上爬,但我却与众不同,看:我登山时是像小狼一样爬的,左手上一级石级,右脚也跟着上一级;

  右手上一级的石级,左脚也跟着上一级。这样,只看到前面的石级,看不到两边的深渊,一点也用不着害怕了。呵呵,这可是我自创的专利哟!到达天都绝顶了,这可是天都峰顶啊,我征服天都峰了!哦,等等,还没过天都峰的险中险地带——鲫鱼背呢!不征服鲫鱼背,哪叫征服天都峰?!鲫鱼背就像鲫鱼那细小的、光溜溜的脊背,站在它前面看,上面只有一条大约20米长,仅容一个人过的小路,路两边都是1000多米的绝壁深壑,路两旁均仅是用一根麻绳穿过几个柱子做成的简易栏杆,看上去真叫人全身发颤、手脚发抖!这时天突然变暗了,乌黑的云聚在头上就像要下雨一样,山间的云涌满了两旁,鲫鱼背陷进云海里,就像水里浮出的一段木头,若隐若现。

  这样可怕的路谁敢走啊!再看看刚从鲫鱼背对面过来的游客,有的大汗淋漓,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有的脸色苍白,问他们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摆手;还有的抱着山边的立柱或坐在石凳上发呆,一副吓破胆,没回过魂的样子。瞧这些人都吓成了这样,还是大人呢!看来鲫鱼背真是可怕呀!我这个未成年人到底上还是不上?是爬还是走过去呢?我才不想被说成没胆量征服天都峰,也不想留下终身遗憾,我还向妈妈保证过鲫鱼背当英雄好汉哩!

  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后,我下了决心:我要走着过鲫鱼背!于是,我鼓起勇气开始走上鲫鱼背。我低着头,弯曲着膝盖,半屏着气,双手紧握着两边的拦杆,眼睛紧紧盯着路面,小心地挪着脚步,就像用脚在丈量着路有多长似的,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在怦怦乱跳,每挪一步,心跳高达100多下。

  慢慢地,我有点适应了,胆子逐渐大了,呼吸也慢慢平和了,渐渐挺直了背,头昂起来了,胸也挺起了,步子变得坚实了。走到了中间,我偷偷地往旁边看,山好像没那么高了,路好像变宽了,周围的栏杆也不用扶了,脚步也就越迈越大。山里的云环绕、涌动着,我好像是孙悟空在腾云驾雾。不知不觉就快到终点了,我心里高兴不已,这么容易就要过鲫鱼背了,马上就能当英雄好汉了。

  胜利在望,我不由得对自己喊了一声:冲啊!同时步子略一停顿,小跑了几步,冲过了终点!Yeah!我兴奋地向着天空做了一个“V”的手势。再回头看,鲫鱼背层云尽散,又露出了“真面目”,可在我眼里它再没那么险了,也不再可怕了。我征服了天都峰,征服了鲫鱼背!啊,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征服了自己,Yes,Ican!

老爷爷爬天都峰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抬头望了望那直耸入云霄的峰顶,不禁摇了摇头,暗自叹了口气:“唉……老了!”正当他要往回走时看到身边有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正望着天都峰跃跃欲试,老爷爷顿时也来了劲,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决心再战一次天都峰。他和小朋友约好一起爬。

  开始时,老爷爷走得很轻松,手里的拐杖也只是装装样子,可没走多久,老爷爷就慢下来了,他开始先用拐杖拄上了一个石级,然后脚再慢慢跨上这个石级。再后来,老爷爷只得弯着腰,弓着背,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铁链慢慢往上爬,每一步显得那么艰难,仿佛整个身体已不是用脚爬上去的,而是用手拉上去的……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向峰顶爬去。到了半山腰,老爷爷累得筋疲力尽,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休息,敲了敲背,捶了捶腰,喝了口水。过了一会儿,他看见小女孩没有歇,她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象小猴子一样往上爬。老爷爷心想:这个小女孩这么小也能坚持往上爬,我怎么能在这里赖着不走了呢。这样想着,老爷爷仿佛又来了劲,继续往上爬,爬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上。

  老爷爷站在峰顶上,眺望四周的风景,真美啊!他满怀感激地望着那小女孩,不禁激动起来:谢谢你,是你让我又一次战胜了天都峰!

《爬天都峰》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二萧;可”二萧三肴四豪”通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北方山区……

  2、师:这个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人,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人们编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歌唱二小放牛郎》,请听……

  3、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吟唱。

  介绍故事,使学生了解抗日背景。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3、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始终对学习生字充满兴趣。

  培养学生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师:你觉得这首歌里的哪一节最能打动你?先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第二节:结合文章的背景,理解“扫荡”,“掩护”等词语的含义。

  2.第四节:通过“顺从”一词体会王二小在敌人让他带路时心中的想法,体现了王二小的机智。

  3.第五节:“挑在枪尖”、“摔死”可以感受到敌人的残忍。

  4.第六节:王二小牺牲了,但他是微笑着走的。“含着微笑”体现了小英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5、第七节:可引导学生站在乡亲们的角度,想象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带着怀念的感情齐读第7节。

  6、读完课文,你觉得王二小身上的哪些品质打动了你?(机智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关系重大。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想说哪里,就说哪里,给学生主动权。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回归课文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

  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总结: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地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以唱代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记录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育”、”应”;理解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4、--懂得学了本领要为百姓做事,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洪汛涛))

  二、复习”单元提示”:

  1、怎样默读才会有好的效果

  2、”提示”告诉我们什么默读方法

  3、这样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三、初读课文,初知内容

  1、听录音,思考。

  2、讨论:

  (1)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马良用这些神笔干了哪些事

  3、小结。

  四、自学字词,检查效果

  1、读词。

  2、多音字组词:育应

  3、字形分析:

  犁、浇、套、扇

  4、辨字组词:

  犁旱浇咆

  梨早烧饱

  5、解释词语:

  出神、不知不觉、无边无际、咆哮

  6、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五、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1-4自然段。

  3、--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明白:马良学画不仅仅是为了穷人,而且是有志气的表现。也正因为马良有志气,白胡子老爷爷才送给他一只神笔。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急(zhaozhuo)沉着(zhaozhuo)

  坚硬(yinying)浇水(jiaoshao)

  2、比较形近字组词。

  烧赚

  浇嫌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划出相关词句,进行概括,写下来。要求简洁、明了。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参考答案:

  (1)用神笔画大耕牛,让它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耕地。

  (2)用神笔在监牢里画门、画马,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3)用神笔画水车,让它帮助农民浇地。

  2、反馈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10-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马良又怎样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划出有关词句。

  2、列出回答提纲:借机夺笔--画大海--画金山--画船和狂风。

  3、小组交流。

  说的时候要把大官的所为和马良施计结合起来:大官要马良画画,马良借机夺回了神笔;大官要马良画金山,马良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官训斥了马良,马良就在海中央画了一座金山;大官要上金山,马良先后画了船和狂风,把大官们送入了--

  四、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些什么?让学生说说写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比较,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练习复述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6题。

  一、复习:

  1、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

  2、读描写大海景像的句子。

  3、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并校对。

  二、比较句子。

  1、读课文后面的三组句子。

  2、比较并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内容。

  2、小结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

  四、指导复述。

  1、出示复述提纲(各段小标题)

  2、听朗读录音,理清叙述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3、自由准备。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3、6题。

爬天都峰

  真好!爸爸答应我要去爬天都峰,我高兴得直奔三尺,非常高兴。

  在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爸爸带我做着汽车奔驰到了天都峰脚下,来到天都峰脚下,爸爸对我说:“咱们一起征服这座天都峰吧!”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开始爬山了,一开始,我兴奋地跑啊,跑——,不到一会儿的功夫,我累坏了,气喘吁吁地说:“爸爸,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好累,休息一会儿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上变得严肃起来,他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样是不会有结果的,难道老师没教你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吗?”听了爸爸的话,这时,我才想起了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我对爸爸说:“对,爸!您说得对,我应该遵守诺言。”就这样,我挺着胸膛跑上了天都峰。

  我的双脚踏在天都峰顶上,想出了一个人生哲理,我明白了——世界上其实是没有困难的事的,只要你积累每一小步,就一定能到达千里远的路。真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天都峰爬山

  命中重要的是要勇敢地去面对一切风雨坎坷,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你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国庆长假,我们一家人去黄山二日游。来到黄山,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最险、最陡的天都峰爬山。到了天都峰山脚下,我抬头往山顶望去,只见山顶峰被白云围得水泄不通,一片白雾茫茫。“哇!天都峰这么高,看也看不见,我能爬得上去吗?半途中我会不会掉下来呢?”一系列的问题让我顿时十分恐惧,去还是不去?我的身体不禁颤抖起来。去又害怕掉下来,不去又怕别人说我是个胆小鬼,我到底爬还是留在山下,这个问题让我左右为难。看着人们一个个都出发爬了上去,我不由得脸在发红,于是我下定决心,大声地喊了一个字“爬”。我慢慢地向峰顶爬去,爬到半山腰时,我往山下望去,只见山脚下的人群小得像蚂蚁一样,“如果我从这里摔下去———”算了,别去瞎想了,我自言自语地说道。我鼓起勇气继续向顶峰前进,到了最险的天都峰顶时,我站在白云上,倒吸了一口冷气,最后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啊!我终于爬上了天都峰”。这时,周围突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称赞:“真勇敢,真棒!”。此时,在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其实,我们无论面对什么事,只要我们有勇气,就一定会成功。

爬黄山天都峰

  站在莲蕊峰上眺望莲花峰,哇!好多人在上楼梯,有两个道,一个是桃花道,一个是官道,走官道可以升官发财,走桃花道可以交桃花运。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桃花道,可爸爸说走官道,因为桃花道太险了,道路几乎垂直,而我的理由是不能老想升官发财,要为广大群众的利益着想。于是我和爸爸争得不可开交,后来老爸终于同意了我的意见,因为大家都走桃花道。

  在山脚下,我以为走桃花道并不难,可刚一上去,便改变了看法,因为我没想到道路一下子变宽了,双手刚刚能摸到护栏的我,就摸不到了,便只好一只手扶栏杆,一只手扶石梯,放眼望下去,那可怕没法说,要是有一个人摔下去,那不是一个人死,说不定还会伤几个人,越往上走栏杆上的水越多,因为栏杆里好像有一股水,而且路爱打滑,慢慢地石道变窄了。我的手又可以摸到石壁了,大概又上了二十多个台阶,便登上山顶了。

  爬上了山顶,云娃娃也被风婆婆赶来了,一会儿便看不见山下的人,我的身上出了冷汗,我想:如果从上面摔下去,肯定会粉身碎骨。便害怕起来,爸爸知道了,说:“上桃花道时你那么勇敢,到山上来就成胆小鬼了!”我一听,心中的害怕也一下子飞得九霄云外去了。

  爬天都峰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还让我更加了解了黄山这座名山!

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真让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喊我:“小朋友,你也是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上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的,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师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