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乘法的妙用作文

  我上二年级了,沈老师已经教会我们一到九的乘法了。老师说乘法的计算方法比加法计算更快,更方便,今天我算终于领会了。

  和往常一样,我去爸爸工作的电影院看电影,每次去都有好多好多人在一起看。我问爸爸,一场电影有多少人在一起看呀?爸爸说,你自己数数吧,一排座椅有多少个,一共有几排。我跑到影厅里数了数,一排有十二把座椅,一共有十排。爸爸给我纸和笔,让我用学过乘法算一下。十二乘以十等于?这个我不会,爸爸告诉了我计算的方法,让我注意进位和各个数字的位置。

  最后,我算出来是一百二十个座位。好多座位啦!一个座位坐一个人,那就是一百二十个人一起看电影。

  用乘法计算真是很快,很奇妙!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数乘除法的“秘密”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数学课名叫《小数乘法和除法》。

  上完这节课后,我细细端详了一阵,惊奇地叫了起来:“原来小数乘法和除法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首先,我知道了在小数乘法计算中应该把最低位对齐,然后根据整数乘法来计算,计算完后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在积上从右往左数几位,然后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前面就用0来补位。其次,我们还知道了一个乘数乘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而除法中的规律和乘法正好相反。我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这里有4对好小伙伴,它们是125和8,25和4,相乘正好是1000,同时它们还有一些好邻居呢:例如0.125和8,1.25和0.8,0.25和4,2.5和40等等。更重要的是我还知道了“÷0.1”和“×10”是一对好朋友,“÷0.5”和“×2”是好朋友,“÷0.25”和“×4”更是一对好朋友呢。

  这节课不仅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有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价值呢。第一,在买东西时有些物品的价格都是小数的,买几个后要付多少钱就得知道怎么计算小数乘法。第二,学会乘或者除以10、100、1000的规律后在生活上可以快速计算一些简单的乘、除法。

  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数学真有趣!

数学日记五年级:乘法

  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可是我们这个学期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始我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难的。但老师只教了我一遍,我就会了。原来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简单的,差不多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

  我有很多方法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答案。

  例如:114×21,我的第一种方法是先把21分成20和1,114×20=2280,再用1×114=114,最后把2280+114=2394。我的第二种方法是把21分成7×3,再用114×7=798,再用798×3=2394。我的第三种方法是把114分成100、10、4,把21分成20和1。100×20=20xx,10×20=200,20×4=80,20xx+200+80=2280。再用100×1=100,10×1=10,4×1=4。100+10+4=114,2280+114=2394。

  这些就是我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实,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有很多时候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老师留言: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的数学知识就有如一条链条,它是一环扣一环的,你只要用心学,你会发现许多的知识都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会发现我们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有趣。

我学会了数学乘法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的东西越来越难。例如数学就是一件非常让我头疼的事情。

  记得在寒假里预习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标题。我心里想:"一位数的乘法那么简单,两位数的乘法肯定也不难了。"于是,我开始预习了。我打开课本第46页的时候,一看傻眼了,我一点也看不懂,于是我不想预习四单元了,就开始预习第五单元了。没过多久,妈妈走过来问我:"你学会第四单元了?"我骗妈妈说:"我学会了。"于是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我看了看这道题,我不会,就随便写了一个得数。结果,妈妈检查了以后对我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说学会了,赶紧给我预习。"我对妈妈说:"我不会。"妈妈说:"那我教你。"妈妈开始教我了。

  首先,妈妈先出了道乘法题,接着她对我说:"先算个位乘个位,再算十位乘个位。接着再用上面的数的个位乘下面数的十位,然后再算十位乘十位,最后把这些算的得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个算式的结果了。"我照着妈妈说的做了起来,得到了这个算式的结果。妈妈看我做的很好,就又给我出了一道题,我忘了妈妈给我说的顺序,就胡乱算了一个得数。结果错了。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我看到了这个题还是不会,就着急的哭了起来,妈妈看到了我说:“别着急,慢慢来,两位数乘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简单了。”

  我做了一道又一道,终于会了。看着我做对的题,我开心极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99>收集,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数学认识乘法

  认识乘法[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快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快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

  [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场景图 小棒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创设动物学校的活动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的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出示如下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1.教学第一页的例题

  出示第一页例题中的场景图,提问: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2+2=6(只) 3+3+3+3=12(只)

  提问:第一道算式是几个2相加?第二道算式是几个3相加?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一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2)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个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教学第二页的例题

  出示第二页例题的场景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在那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2=8

  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板书:乘法)

  教师板书:4×2=8或2×4=8。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堆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完成第二页的“试一试”

  要求学生看图数一数是几个4,再分别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比较列出的算式。提问:求5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如果求9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知乘法算式的简便。

  四、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提问:钢笔一共有几个2枝?鲜花一共有几个5朵?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自己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3.读出第4题中的乘法算式,分别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4.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说给同学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

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节假日你们喜欢去游乐场么?今天我们去游乐场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件图1)游乐场里可真热闹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小飞机、过山车,

  这么多好玩的,那我们先看看小飞机好吗

  二、讲授新课

  1、(小飞机)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小飞机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你提的问题真完整!摩天轮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吗

  3+3+3+3+3。

  齐读一遍。这边还有小火车和过山车呢,你能分别提出问题并解决吗?和同桌交流一下,把问题说一说,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谁愿意把你的问题和算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2)、你对这幅图,(小火车)提出什么问题

  怎么列算式?------6+6+6+6

  (3)、过山车呢?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2+2+2+2+2+2

  你说的慢点,我都跟不上了,我们数一数,够不够。(故意写错)

  老师写错了

  噢,这么多,老师当然很容易写错。得数是多少

  14个(你算的可真快,一共是14个小朋友)

  2、认真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加数一样、麻烦、长。

  追问引导:很多数相加,这些都相同------加数相同。

  (2)、它的加数都是3,几个3相加?5个3(板书)它呢?它的加数都是几

  (3)、加数都是6,有4个6(板书)最后一个呢

  加数都是2,有7个2相加(板书)

  3、我们再来看一下过山车,每排有2人,有7排,如果过山车上有10排小朋友,怎么列算式?写在你的本子上。(写好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出示大屏幕,(出示连加算式)瞧!这两个算式,看谁记忆力强,能很快记住!3,2,1,谁记住了

  记不清!

  为什么记不清

  是啊!写不方便,记吧方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算式,这可怎么办呢?(思考)

  (3)乘法

  其实这个问题,数学家也发现了,他们就用想了一种新的运算方式----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4、改写乘法

  (1)、我们先把这个算式齐读一遍。

  注意看:加数是几?2

  我们把2叫做相同加数(板书),几个这样的2?7个

  所以它是7个2相加,7个2相加可以用2×7来表示。2是相同的加数。7就是2的个数,(强调)2×7表示的就是7个2相加.因为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也等于14.

  (2)、介绍乘号的由来:中间这个符号“×”叫做乘号(板书乘号),读作:“乘”。这乘号怎么把它记住

  是错号,把加号斜过来。

  写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遍,左斜右斜。这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板书)我们齐读一遍(大家的声音真响亮!)

  还可以把2和7交换一下位置,写成7×2=14.这算式怎么读

  生读师写:7乘2等于14

  (3)、这个加法算式怎么改写乘法呢?谁来试着讲一下

  给大家解释一下好不好?还可以怎么写?(你讲的真完整,都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个谁来写?他写的对吗?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他吗

  (屏幕上加法)还记得刚才那两个算式吗?你能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吗?同桌讨论一下并说说理由,然后写在纸上。(生讨论,写在纸上,汇报)

  那这时你会很快的记住它们么

  接下来把我们的目光转移到黑板上,大家看一下左边:加数相同的加法(板书),再看看右边的:乘法(板书),你有什么想说的

  5、课件出示:

  (1)、考考你,你能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吗?(横着,竖着)

  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2)、大家累累了吧,我们放松一下猜个谜语

  天天干活不说话,能写会算还会画;

  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

  (3)、你来当老师:判断对错

  (4)、想想做做。

  三:小结:

  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例如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简便的乘法来表示(串主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国标本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68~70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乘法的初步认识

  昨天,我写好了一篇日记,就想数数这篇日记一共有多少字。我从1、2、3、4开始数起,数到130以后,妈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就数忘记了。第二次重新数,数到100多不知怎么的又搞混了。我数得有点不耐烦了,跑去叫爸爸帮我数。爸爸接过本子数了横排的个数,又数了竖排的个数,马上告诉我说300个。

  我惊讶地说:“这么快,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爸爸说:“我是用乘法来算的。”

  “哇。原来乘法算算这么方便呀!怪不得王老师让我们背乘法口诀呢!”

  爸爸说:“背会乘法口诀是学乘法的基础。等你学会了乘法,你也能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我听了不住地点头。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王老师正在给我们上乘法计算课,我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师职业幸福感

消防演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