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ppt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高二散文:一条向往自由的鱼

  它已经哭了很多次

  眼睛肿得像核桃

  海水不是咸的

  眼泪才是

  这湛蓝的囚牢

  深不见底

  被束缚心的灵魂

  独独钟情湖的宁静

  越宽阔

  越惊慌失措

  逃匿

  寻不到一方孤独的海域

  喧嚣入耳

  光滑的鳞好像皱了

  它只有七秒的记忆

  和落魄的囚徒签下生死契

  谁知道它不怕平底锅上火烧火燎的煎熬

  可为什么会惧怕毫无意义的思考

  它笑

  吵闹的海

  没有一条鱼听到

  那边有一株珊瑚

  去陪它捉迷藏吧

鱼我所欲也ppt

有时,我也想做只逆流而上的鱼

  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呆在鱼缸里的鱼,永远不知道逆流而上的鱼生活的意义,而我就是那只呆在鱼缸里的鱼。

  课堂上的观众

  总觉得老师是乘坐UFO来到地球的奇怪生物,他们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我一点也猜不懂。这好比每天不得不看的一部《外星人如何给你洗脑》的电视剧,整整枯燥乏味的看了八年,却没看懂一集。更为可怕的是你就是一个身处此场景的演员,是主角还是一个戏外的路人甲这都是自己的抉择。

  呵呵,为什么?成绩会有那么重要?成绩好了有鲜花有鞭炮,我不是不知道,其实我真的有在努力啊,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会拼命,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只是想要点你的夸赞与奖励。嗯,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课堂上的观众,不过再载摇曳的小花,也有一天也会长大的一天,我也总有一天会跳出水缸,做一只逆流而上的鱼。

  满试卷的红叉叉

  一张小小的纸里究竟隐含这多少?只是一个红红的数字而已,却可以让东汉的孙敬悬梁刺股,让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让晋代的车胤囊萤映雪,让我们放弃玩耍的大好时光去做一道道习题,上一门门的辅导班,听老师的一句句的唠叨……呵呵,他们真的好傻,傻得可怜呢……像我一样过着这样的自由散漫的日子有多好

  嗯啊,呆在鱼缸里的鱼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奋斗。即使是一张张惨淡的试卷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选择不在乎,即使下一秒要期末考试,他们会选择痛痛快快的玩,即使在考场上,他们也可以激烈的与“周公约会”。

  阳光下,小树边,窗子前,静静的托着腮,慢慢的问自己:“我可以跳出这水缸,做只傻傻的逆流而上的鱼吗?能吗?”

  逃跑

  无数的形形色色的中学生,有无数的小摊,有无数的不良行为都在这条街上。各式各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这里出现,这条街上很乱很乱……

  我要讲的故事是在一个深夏的中午,阳光不安分的焦考着大地,四处一片焦躁,这条街上的人比以往更多了。我在这条街上穿行肌肤与肌肤的碰撞让我很反感,更让我恶心。

  “阿姨,我要一个雪糕。”总算挤到了小摊里面。

  “阿姨,来了吗?”只见一个高挑的穿着初三校服的男生似乎不懂先来后到,吐出一句让我一头雾水的话。

  “来了。”阿姨似乎很喜欢他,也不管什么规矩,就直接无视了我。

  我脾气不算很差,也不在意这几秒钟,于是我很懂事的礼让了这个目中无人的男生。

  只见那个阿姨从柜子底下找了半天,后从里面掏出一个长方体的东西,我瞪大双眼,没有任何思考就跑出了这个魔鬼的地方。

  那是什么?我一定不会看错!那是一个有着“吸烟有害健康”标语的盒子!那是烟!一定是烟!

  那天,那个夏日,那条小街上我疯了似得在逃跑……

  我并没有去制止那个阿姨,去劝说那个男孩,而是逃掉了这件关系男孩一生幸福的事,逃掉了一个关系整个学校,校风校纪的事。呵呵~~或许我从不适合跳出水缸,做一只勇敢的逆流而上的鱼吧

  痕迹

  大街上每个成年人的手上、脸上、心上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有些岁月的勒痕,而母亲的勒痕更多的体现在她的头发与脖子上。她是一个裁缝每天都必须低着头干活,脖子疼、酸也是难免的,偶然给他捶捶,她也总是趁机唠叨些什么要好好学习,不要生活的向她一样窝囊,之类的乱七八糟话题,而每每到这时候我和她之间总是会有一场大战……

  其实我也不是不懂,像她那样才刚刚四十就有了满头遮不住的白发,一坐下脖子就疼……那都是岁月给她的痕迹或,精彩或痛苦……那都是儿时的代价。

  我不想和母亲一样,而然我又萌生了那个,做一只逆流而上的鱼的想法,呵呵~~我会跳出鱼缸吗

  坚持

  我唯一一次的坚持也不是在学习上,唉,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那是一次运动会,我神经大条的,不知死活的,报了个一千五与八百,知道那究竟有多、得跑几圈后,即便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后悔不了了。

  本是不在乎,可在听到枪声后还是毫无保留的冲了出去……

  呼哧呼哧呼哧……是谁在大喘气?我好累啊,嗓子了好似有一团火在燃烧,肚子好疼……好想停下来,好想就这样躺在跑道上休息休息,可以吗

  还一百,五十米,二十米,十米……我真的躺了跑道上休息了,不过是在终点处。

  唯一的一次坚持,唯一的一次努力,过程好痛苦,结果不是第一,但是那坚持到底的感觉好幸福……

  哈哈~~我好喜欢那种感觉。

  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什么时候下雨了?雨潇潇的飞落在过我身上,有点痛,不知不觉中睡了,无梦。

  茫茫然之中天晴了。我醒了。

  日子如此循环。我总在不满足,我到底奢求什么

  久而久之,鱼缸里的水什么时候溢出来了?又下雨了

  我透过鱼缸看着我脚下那条河里的逆流而上的鱼,好生羡慕……有时,我也想做只逆流而上的鱼啊。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

  我轻轻一跃……

那时,我是一条鱼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胞们被严密的渔网拖上了岸。我想去救他们,可我的力量终究还是不堪一击——那粗糙的渔网弄疼了我的鳃盖。我,退却了。往日,他们曾与我一起并肩对抗强敌;今昔,他们上了网,掉进微波炉里,我却无能为力。我惭愧,愧得无地自容。

  可我还想为我的种族做点什么......

我是一条鱼

  我是一条鱼尤喜有活水的地方飞溅的水花、拍击礁石的海浪不管周围海水有多脏不管浪水给我多大的压力奋力游进永是我的信念

  我的泪就连海水都感受不到我的信念只有鳍才知道孤独不能停留沸腾的心嘲讽不会成为我伤痛的回忆总有一天我也会激起一片欢腾的浪花一片属于自己的、欢腾的浪花。。。。。。

鱼我所欲也读后感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呢?孟子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以上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不过,上面的论证只是讲道理。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可见,孟子写这段话是有根据的。“所恶有甚于死者”,当面忍受别人的侮辱比死亡更令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万钟”指丰厚的俸禄。为什么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现在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不是可以罢休了吗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以顷刻而不省察于斯焉。”朱熹的评语很有道理。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的宴安之时,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不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吗?他们确实是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因此,孟子指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不但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刻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干不合礼义的事情。不过,孟子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等善心,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是后来“失其本心”,这样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他的唯心主义性善论的表现。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见《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5、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鱼我所欲也》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舍生而取义者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5、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6、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必先苦其心志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作文

  我们班同学每天下午一到教室,就可以去图书角借书看了。我不记得自己借过多少次书了,可只有三跳运动会这天的借书经过,使我记忆犹新。

  这天下午我踏进校门,就觉得校园里充满了“火药味”,气氛异常紧张。这个人练小绳,那堆人在练大绳,满操场都是准备比赛的同学们。走进我们三六班教室,也只有寥寥几个人,往常这时班上早已是热闹的集市了,今天却非常冷清。我很喜欢读书,看课外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趁现在还没开始比赛,我马上坐好,想尽快去挑书看。我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身子挺得端端的,两臂重叠平放在课桌上,万事俱备,只等图书员董文兰来叫我去挑书了。可前面还有几个同学,迫切地想去挑书的我,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扭了扭身子,活动活动了手,拍了拍腿,着急地用脚不停点地。“吕依格过来挑书吧”董文兰对我说到,我立即跑到图书角,贪婪的开始寻觅我喜欢的书籍,终于选中一本童话书。我三步并做两步跑回座位,准备饱读一顿。可偏偏在这时,体育老师来喊教室里的同学,赶快下楼准备比赛。想到三跳比赛,我恋恋不舍的放下刚借到手的书,哎,遗憾极了……

  这件事过去一段日子后,我再想起的原因是,妈妈给我讲《孟子》“鱼我所欲也”的时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发生冲突时,放弃较轻的鱼而取贵重的熊掌。读书获取知识是我喜欢的,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也是我的愿望。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舍弃一会儿读书的时间,参加跳绳比赛为班级增添荣誉,这是我告诉妈妈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

鱼我所欲也翻译ppt

  这是一篇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的文章,是我们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为孟子所写,是难得的佳作。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高三学生评语

荷塘月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