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兔和山羊爷爷的故事

  一天阳光明媚,小兔子正在外面玩耍,他看见山羊爷爷要过河,赶紧跑过去扶着它过了河。小兔问山羊爷爷你要去哪里,山羊爷爷说:“因病要去医院看病”,小兔子扶着山羊爷爷,把它送到医院,并且付给了山羊爷爷看病钱。

  山羊爷爷为了报答小兔,便告诉它一个秘密,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两只小鸟,他们正在争夺一件如意外套,只要打死那两只鸟,就能得到如意外套。吃其中一只鸟的心就会每天在枕头下找到一颗金子,如意外套更是神奇,你想到哪里如意外套就能带你带哪里。小白兔听了非常高兴,就按山羊爷爷的话做了。从此小白兔和他的爸爸妈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兔儿爷的故事

不屈的兔爷

  兔爷家门口建了座钢筋水泥桥,宏伟浩大,气势磅礴!它刚出门,看到桥上有只小狐狸正忙着什么。于是,它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新建的大桥还没通车已裂开拳头大的缝,它正用泥巴糊呢!

  兔爷高声大喝:“桥的质量这么差,还得过汽车……你竟用泥巴……造孽!”这时只听大桥“咯吱吱”乱响,兔爷大喊不好了,快跑!它们刚逃出大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桥塌了!小狐狸慌忙跑回去把塌桥之事报告给包工头老狐狸。老狐狸请来了县交通局长驴子和筑路“砖家”海狸。兔爷见驴子就说:“听说这个设计使用寿命百年、投巨资建的大桥,怎么说倒就倒了?你下去看看那叫水泥吗?还不如粘土结实?正座桥没一根钢筋,都是竹杆……”老狐狸狡辩说:“你见过竹楼嘛?竹子能建楼就不能建桥?谬论!”这时“砖家”说:“老狐说得有理,用竹子代替钢筋是大势所趋。最近几年正在建的大桥和高楼,没验收就塌了并不新鲜,它们主要是用的是高粱杆而没用竹杆!”老狐狸对驴子说:“是老兔子一声吼,把桥震塌的!”兔爷说:“你说得才是谬论!我让小狐狸快跑,这么一声就震塌了桥?荒谬之极”驴子的驴脸拉得更长了。老狐狸又对驴子说:“您别和这老兔崽子计较。您没听说刚建好的桥塌、楼倒的诸多理由吗:被大风吹塌、被小风刮倒、被老鹰翅膀煽趴、被兔子踢垮……咱这桥被老兔子吼声震塌并不奇怪!”驴子说:“不是质量问题就好。老兔子怎么说你偷工换料……”老狐狸想,你比我心里清楚。你允许层层转包,转一次扒次皮,扒到我这里,我不换料……让弟兄们喝西北风?但它不能讲,只说:“驴局,您没听说张飞在长坂坡桥上一声吼,吼断了桥梁水倒流……”驴子确信是兔子的喊声震塌的。它又问“砖家”,它早得到老狐狸送去的几斤鲜鱼,都说:“这桥建得质量是一流……但兔子也不是故意的,要求上级拨款重建便是!”驴子点头。但兔爷再也忍不住了,天下竟有这样荒唐可笑之事,我要向虎王投诉!驴子向老狐狸使个眼色,狐狸喊:“来人呀,把这个破坏大桥的老兔崽子关进小黑屋里……”

可爱的小兔爷

  七岁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个可爱的小兔爷。可爱的小兔爷满含着爸爸对我的爱。

  小兔爷身穿红袍,头顶金冠,背插四面护背旗,骑在一只斑斓猛虎之上,神采奕奕,八面威风,活脱脱就像一位大将军。它面容严肃,虎目圆睁,须眉倒竖,一副大义凛然,不怒自威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妈妈说,骑着老虎的兔爷可以除妖镇魔,战胜邪恶,保护善良的人们,它是正义的化身。

  入夜了,爸爸加班还没回来,我悄悄地把小兔爷放在了爸爸的床头,希望我敬爱的爸爸一切顺利,幸福平安。

兔儿,爷!

  看到邻居家笼子里的乖乖的、可爱又拘谨的小白兔,我突然想起暑假里读过的一篇文章《兔儿爷》

  文章风趣、真实,透出大自然的神奇。形象的比喻和连贯的动词写尽了兔子的机智和敏捷。前半部分,我乐乐地看着:兔子左奔右逃,用“狡兔三窟”逃过了“我”、广杰叔和黑豹的追捕。结局却让我无比伤心:兔子在面对猎鹰时,无可奈何地面对了死亡;它竭尽全力用“狡兔蹬鹰”,最终它勇敢地与猎鹰同归于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为它的同类消除了一个天敌隐患。

  我突然很讨厌“狡兔”这个词。兔儿真的是“狡猾”的吗

  在生存的战场上,兔儿的确是把它擅长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叫它“狡猾”,可是,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这样做啊!生命就像一条链子,牵着每一个生物。人在链子上,兔儿也在链子上。生存就是要努力,不然就会被大自然淘汰。面对生存,我们人类不是还发展科技让自己活得更好吗。对我们来说,兔儿破坏庄稼是可恨的;但我们人类怎么不说自己怎样得砍伐树木的呢!如果有足够的草地,兔儿会糟蹋人类的庄稼吗

  世界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人们认为的“狡猾”是兔儿生存的必须的方式——我佩服兔儿面对生存的全力以赴。

  除此以外,我更佩服它面对死亡的坦然——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为同类消除了一个天敌隐患。这更是在为争取自己生存的同时,为别人挣得一丝生存的机会。有多少人面对死亡时能有那份冷静和勇敢啊!

  所以,我想大声说:“兔儿,你真爷!”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兔爷儿的故事

  次日,危害京城数月的疫病仿佛被一场风刮走了一样,很多病人都像青青妈一样在一夜之间恢复了健康。人们聚在一起谈论昨晚出现的那位神医。然而,大家口中的神医竟大不相同。有人说是唱戏模样的,有人说是书生装束,还有人说是卖油打扮的;有人说是为少女,有人说是个小伙儿,还有人说是老者;有人看到他骑马,有人看到他骑鹿,还有人说看到他骑鹤。唯一相同的,就是他给病人服的都是一红一白两种小圆饼,而且不求回报,只求人家给他见衣衫。正大人们大惑不解时,一个孩子一语道破天机:“我看见神医的帽子下藏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呢!”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神医不是别人,正是月宫下凡来的玉兔,为了不吓着百姓,他化装成各种形象为人们消除疫病。

  从此,每年中秋,京城人家都会摆上身着各式各样的玉兔泥塑像,人们还亲切得叫他“兔爷儿”。

兔爷爷的故事

  在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学校里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有一个疼爱她的爷爷。

  有一天,“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兔子一蹦一跳的走出了校门。忽然,她看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自已背着书包回家,她沉思了……小兔子的爷爷帮她背了几年书包,爷爷年纪大了,被沉沉的书包压得腰都弯了,喘不过气来。而小兔子每天放学回家路上,一看见其他小动物就立刻冲上去跟他们玩闹,不等爷爷,也总把爷爷落下。

  今天,一定不能让爷爷帮我背书包了,小兔子想。小兔子来到爷爷跟前,拉着爷爷的手就走。爷爷低头看看小兔子沉沉甸甸的书包,跟往常一样,立刻把双手放在小兔子的书包上,要帮小兔子背书包。小兔子发现了连忙用双手按住爷爷的手,不让爷爷把书包取下来。爷爷心疼地说“兔兔,你的骨正在长,如果天天背书包,骨头就长不好了!”“那爷爷您腰会疼的。”小兔子说。就一样爷爷一言小兔子一语,爷孙俩争了起来。后来,爷爷说不过小兔子,就把手伸到小兔子书包带上一个劲地往上拉,小兔子急忙把书包往怀里抱,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小兔子争不过爷爷还摔了一跤,兔爷爷又赶紧抱着小兔子,心疼地不住埋怨自已。

  小兔子有一个疼爱自已爷爷感到很幸福。

中秋节故事之兔儿爷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老百姓们愁眉苦脸,只好烧香拜月求嫦娥保佑他们。

  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连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玉兔想来想去,不知为什么人们不让她进门。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忽然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人们一见她这身打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顿时,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人们见到这身装束,都有点害怕,对那种神奇的药也感到莫名其妙。玉兔想:我不能总穿这身衣服了,可是,穿什么好呢

  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苦地解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打扮。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乐。

  玉兔治好了所有的病人,累得倒在树下睡着了。在睡梦中,玉兔現出了本來的面目,头上露出了两只大耳朵。街上的人围观这位兔面人身的少女,嘈吵声把玉兔吵醒了。玉兔见此,只好说出真相,说病人已治好,它也要回月宫去了。

兔儿爷

  小白兔向来是儿童的宠物,雪白的绒毛,通红的眼睛,尤其是温顺的性格,让我们格外爱怜。

  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月饼、水果、干果外,最引起我们孩子们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爷”字向来是与长辈、威严连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小时候就知道有“灶王爷” “土地爷" “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须格外敬畏,以免招灾惹祸。这兔儿爷,虽然也算得上广寒宫里的“神兔”,但即使称为“爷”,我们也并不惧怕它;相反,都觉得这兔儿爷和我们最平等,最亲近。每年中秋节,都愿意“请”一尊兔儿爷来和我们玩耍。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别的玩具所不能代替的。

兔爷儿的故事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它流传了多久无人知晓,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北京的老人都会讲起这个故事。

  那年月将满的秋夜,少女青青守在母亲的病床前,望着窗外时隐时现的圆月,青青想起一年前的中秋夜,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如今,一场疫病接连带走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只剩下病重的妈妈和自己相依为命。想到这里,青青不禁然泪下。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们声,青青起身开门,只见一位身着盔甲的少女站在门外。少女告诉青青,自己可以医治她妈妈的病,被吓呆的青青这才连忙将她请进屋内,少女从怀里取出一红一白两种小圆饼给妈妈喂下。转眼间,卧床不起的青青妈竟坐了起来,精神也好多了。为了答谢这位救命的恩人,青青翻出家中唯一值钱的玉镯报答少女。谁知那少女摇摇头,伸手指了指搭在床头的一件白衫,青青不解得递去,少女竟点头微笑转身离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救命之恩哪能只一件衣衫作为回报?青青连忙追出门外,而少女早已消失不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