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

  龙门山隔着伊水与香山相望,两山环抱伊水,大有双龙戏水之势。龙门石窟便是这双龙的点睛之笔。

  我漫步在伊水两岸,细细品读龙门那沧桑的味道。龙门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一颗颗华夏文明的明星高悬在龙门石窟这星盘之上,分外耀眼。

  漫步江边,循着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随着那一座座巧夺天工的雕塑,终是见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盘坐在莲花台之上,头顶一片佛光环绕,仿若七彩祥云,面相庄严,似嗔非嗔,似笑非笑,就是那般平和,又隐约能看出一丝慈祥,全身环绕着一股王者之气,说是依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成的,也算是有依有据。大佛的头顶上的发髻呈波纹状,似一层一层的小波浪垒成的,层次分明,阳光照耀下,隐约之间还能看见丝丝秀发在舞动;头顶一圈一圈的发髻又似一颗一颗的星辰,光彩照人。

  人们注视着大佛,大佛也俯视着人们。

  大佛那古井不波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彻大悟后的解脱,又如赤子之心的无谓。看着那双眼,我的心似乎也平静了下来,仿佛明白了什么。

  那眸子是永恒的空灵。

  走出奉先寺,我依旧不舍地回首瞻仰那世人敬仰的大佛,那眼神,似一朵花绽放在我的心田。我淡淡一笑,拂尘而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而这次惊艳的回眸,却换来了一丝感悟。遇事不用故作冷静,也不用太过焦虑,只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足矣。

  夕阳隐去,放舟伊水,碧波荡漾着孤舟,我的心也如这小舟一般,摇曳,摇曳。

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阳,有这样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历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驰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

  趁着金秋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龙门石窟游玩。

  走进龙门,两排林木郁郁葱葱,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种韵味。墙上的每个小窟中都有佛像。别看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势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双手放在腿上,目视远方,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双手合十,虔诚闭目,仿佛在祈祷什么;有的眉头紧皱,面目狰狞,盯着什么地方,让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据了我整个眼睛。那尊佛名叫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头部就足足高4米。他发髻呈波浪形,面部圆润,眉毛如那弯弯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闭,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视山下的伊水。嘴角藏着隐约的笑容,显现出他的慈祥与平静。他的表情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严肃中带着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丝神圣与威严。我不仅赞叹这惊人的高度,也佩服这精湛的技艺。

  漫步伊水边,夕阳的余晖洒满水面,犹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装,优雅而平静。微风轻拂湖面,层层涟漪荡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脸上漾起的微笑,让人舒适。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打闹,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次洛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游龙门石窟作文

  前几天,娘娘带哥哥来洛阳玩儿,我们一块儿去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到那以后,人山人海,我很奇怪,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多人。妈妈告诉我,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个是山西云岗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和甘肃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龙门石窟景区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两座青山之间有一条伊河穿流而过,两座山分别叫做龙门山和香山,也称东山和西山。石窟大多分布在龙门山上,香山上有香山寺和白居易墓。

  石窟有大有小,大的二十多米,小的只有两三厘米。它们都是一千五百多年的能工巧匠雕刻的。它们个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是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姿态优美,表情安详,我们都不由自主地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叫好。但可惜的是不少佛像被损坏了。

  美丽的龙门石窟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为我是一名洛阳人而自豪!

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

  星期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爸爸说要带我去洛阳的龙门石窟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下子就从床上蹦下来。

  天气格外清朗,爸爸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洛阳的著名景点龙门石窟。一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游客,随后我们找了一名导游,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听导游解说龙门石窟的来历: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书法碑刻艺术。一路上几乎所有的石壁上都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有的在微笑、有的在发怒……样子千姿百态。

  跟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卢舍那佛像跟前,在卢舍那佛像面前能让人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导游讲这尊佛像有17米多高,仅其头部高度就达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慈善安详,好像在为我们的祖国祈福。

  随后我们又观赏了潜溪寺、宾阳中洞、万佛洞、莲花洞等著名景点。其中莲花洞中有一个最小的佛像,它仅有两厘米大小,被称为“微雕”。

  不知不觉观赏完整个景区已是下午4点多了,但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累,我为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这壮丽的瑰宝而骄傲!

龙门石窟一游作文

  周末到了,又到了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了。一大早,我们就整装待发,要到四大石窟中最有名的龙门石窟去游玩,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啊!

  刚进景区,导游阿姨就介绍龙门石窟共有十多万尊佛像,2300多个窟龛,2800多种题记和碑刻,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后经4000多年的修造,成为中国现存最多石像的石窟,也成为一座石刻艺术的宝库。

  顺着伊河河岸往里走,我们来到了潜溪寺,传说原来在窟龛旁可以听到溪流的声音,故名潜溪寺,这溪流声会是怎么发出来的?是风吹佛龛的声音,还是佛龛下伊水流动的声音?我不得而知。里面主石室呈马蹄形,窟高9。27米,深6。72米。有七尊佛像,这几尊佛像的神态、样子和穿戴都被雕刻的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各异。

  继续往前走,就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全国石窟中唯一劈开山崖开凿大型群雕的像龛,取名奉先寺。寺内,有一个叫大卢舍那佛的石像,高17。14米,头高4米,仅耳朵就长1。9米,比一个普通人都要高。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张名片,在很多宣传我们河南的影片中都能见到。

  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有的佛龛被倒卖了,有的佛龛身上的颜色也掉落了,有的佛龛有了断裂,真是令人伤心!

  龙门石窟之旅,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增见了见识,真是大开眼界,这次的旅游让我快乐,让我难忘!

游览龙门石窟

  早就听爸爸讲家乡的龙门石窟天下闻名,可是一直没有机会领略它的绰约风姿,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七岁那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我们老家—河南洛阳,自己也终于可以投身历史的长河,走近龙门石窟,去探寻其中的神秘与悠远。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在爷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龙门石窟。还没进景区的大门,我就被路中央矗立的一块巨石吸引住了。那块巨石有五米多高,七、八米长,表面布满了蜿蜒曲折的花纹,就像许多蚯蚓在上面嬉戏。巨石正面的中央镌刻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个大字,字迹豪放、大气,笔法苍劲、挺拔。正面的右下角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落款以及认定时间。站在巨石前面,望着那些外国游客们敬慕的眼神,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许多。

  在游览了摩崖佛洞?药方洞?万佛洞等景点之后,我们来到了万众注目的卢舍那大佛前面。一到那儿,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摸摸那些石像,爸爸阻止了我的行为,并且告诉我,这些石像最早是在北魏年间开始雕刻的,先后经历了北魏?隋?唐?大周等朝代的完善,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其中眼前的这座卢舍那大佛,传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脂粉钱,并下令临摹自己的面容雕刻而成,它是整个龙门石窟的标志性雕像。听了爸爸的介绍,我再次仔细观察眼前的这座大佛像,那丰满的造型?细腻的线条?传神的表情,再加上周围簇拥的神态各异的的天王?罗汉,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心情也变的更加庄严?肃穆,我为伟大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折服。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下午,我也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但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想,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天天进步,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把祖先们创造的伟大的历史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河南游记作文:龙门石窟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讲解员,今天由我来陪伴大家参观游览。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欢迎大家光临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的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在景区里,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护所统计,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块。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龙门石窟像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潜溪寺。潜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这个洞,洞的高、宽均为9米多,进深近7米。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过别墅。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间!

龙门石窟作文

  我这个学期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去了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5公里处,我们随着旅游团到达了龙门石窟景点区,我们看到最外面的一个门是与一座长桥组成的龙门石窟景点门,上面大大写着两个字:龙门。

  我们过了这个大门之后,里面是一个小门,导游说:这座小门以前是龙门石窟的正大门。

  我们进去以后,就看到有无数个像一个食指那么大的佛像,导游说:这里是两千多年前东晋时期建造的,由于当时的皇上非常迷佛,所以让老百姓门刻了这些大大小不计其数的佛像。

  我们非常不明白,他们竟然能在这种高大险峻的山岭上刻上这么大的佛像真是太奇了。

  真不愧是八大奇迹之一呀!导游说:穷人们就只能在一些小地方可以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比较大的佛像。

  我们终于到达了几座大佛像面前,还有许多小佛像组成的千佛洞,我们可以看到左面的一座佛像因风化而成形状的奇特的样子,那个佛像摆了一个耶!的手势。

  我们再返回的路上,问导游:为什么有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头的哪?导游回答:因为中国举行过3次灭佛活动,很多都被摧毁了。

  天也不早了,我们回到了宾馆,躺在床上,我心里在想:原来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龙门石窟

  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是一个具有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洛阳最著名的八大景观有龙门石窟,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远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泉春游和铜驼暮雨等。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山上翠柏成林,郁郁葱葱,山下伊水清清,碧波荡漾,始开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石刻艺术宝库就坐落如此,2000年龙门石窟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历经400多年的历史,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是唐代的佳作,据佛经上说,卢舍那是“光明遍照”之意。石窟中最小的雕像虽只有两厘米,却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卢舍那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润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还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它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作为一名洛阳人,我们也为洛阳的悠悠历史和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写世界遗产的作文:龙门石窟

  亲爱的游客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龙门石窟,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位于中原地带的“九朝之都”———洛阳。而龙门石窟在距洛阳南十二公里之处,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

  现在从我们眼前流过的是奔腾的伊水。桥上有陈毅同志亲笔所题的刚劲有力的“龙门”两字,它标志着龙门已回到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们现在已经进了千佛洞。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

  千佛洞已参观完,我们现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洞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现在大家又望见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哗哗地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来,由仿佛在说:朋友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出成千上万驰名中外的现代化“龙门”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秋天的树叶作文

相逢是首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