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姑苏城外寒山寺真美

  今天,我来到了枫桥镇,观赏古人诗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景点,寒山寺三个醒目的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初名“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子曾扎住此地,故名寒山寺又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使寒山寺天下闻名。

  寒山寺的正门前,有一条大河缓缓地流着,河上屹立着一座大桥,圆洞形,桥上有许多台阶,我走上去,发现栏杆很光滑,栏杆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雕刻非常精致。桥下时而有船驶过,留下了一道道涟漪。。。。。。

  远看寒山寺,塔顶镶嵌着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近看塔下,一棵棵树下绑着数根祈愿条,格外的引人注目。大雄宝殿里的四大天王,各个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两旁,佛祖慈祥地看着来往的人们……

  寒山寺正南面,有一座钟楼,走近一看,会让你大吃一惊,大钟挂在上,上面刻着细细麻麻的经文;敲钟人敲出的钟声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严肃的感觉,没人敢在这里放声大笑,整座钟楼除了钟声十分安静。

  每年除夕,寒山寺都会举办“除夕听钟声”活动,佛经曰:闻钟声,烦恼轻,指挥长,菩提增。除夕还没有到,我就去许愿敲钟了,愿我的愿望能成真。

  在钟楼的南面有一块中华第一大神碑,它已获得上海吉尼斯记录,它的正面是《枫桥夜泊》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反面是佛经——心经。

  正当我打开车门准备回去的时候,又听见寒山寺的大钟“咚——咚——”的声音,似乎在向我告别。

  寒山寺是雄伟壮观的、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那个秋夜,唐代诗人张继夜宿寒山寺边的渔船上,写下了这首略带忧伤的古诗。 张继的这首千年绝唱使寒山寺中外闻名。这个长假,我也来到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寒山寺。

  寒山最著名的是一桥、一塔、一碑和一钟。

  “一桥”中的桥是江村桥,桥不长,拱立在寒山寺门口的小河之上。一千多年前,张继或许就坐着小船从这座小桥下穿过,诗兴大发。

  “一塔”里的塔叫“普明宝塔”,一共五层,朱红色的木檐,托着黑得发亮的瓦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爬上二楼放眼远眺,寒山寺的美景历历在目。

  “一碑”是院内的一座大诗碑,高16米。上面刻着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字是清代大学者俞樾题写的。这块碑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诗碑,在吉尼斯记录上榜上有名哦。

  我这里隆重推出的是“一钟”。这口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的佛钟了。高有8米,重量足足有108吨,钟声浑厚悠扬,非常好听。

  寒山寺虽然不大,但绿树掩映、古意盎然。走在寒山寺里,总是能想起张继,想起他写的《枫桥夜泊》。如果没有这首诗,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寒山寺,一首诗居然可以让一座寺庙流传至今,诗歌的魅力可真是神奇啊。

  天空的脸,就如孩子似的,说变就变。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连忙躲进长廊里避雨。雨点纷纷滑下屋檐,像给长廊盖上了晶莹剔透的雨帘。我仔细地看了看这时的寒山寺,在雨点的衬托下,寒山寺又透出一种不可言语的韵味,显得雨中的它更美了!

  夕阳西下,已经到了回家的时间,我还是静静观赏着雨后的寒山寺。余晖为它涂抹上了金黄的色彩,这时的寒山寺,也是非常美丽的,却又多了几分宁静美。

  直到回家时,我还是依依不舍的望着越来越远的寒山寺,脑海里仿佛看见了张继在一笔一画继续写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天净沙秋思教案

巴东三峡巫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