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赏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钱塘湖春行作文

  西湖一行

  行走在平静的西湖边上,从孤山寺的北面一直漫步到贾亭的西面。

  ……

  西子湖,千万年来,一直就像个多情善感的少女,眼光里漾着无边的春水。贾亭就在西湖湖畔,像个多情的文人,守护着她。这天,正是早春天气,天色阴暗,云一丝一卷的,慢慢地在天上舒展开。而西湖的波光也在远处和那天边的垂云一般的高了。

  小憩在贾亭木栏,遥视亭西的株株杨树、柳树、杏树,还有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嫩黄初翠的杂树,以及填充这树与那树之间空缺处的细柔丰媚的卉草,已经有点微醺的我有点陶然了。站立不住了,我一把扶着亭子间的雕柱。这时,几只早出窝的黄莺飞鸣着、争闹着,从棵棵树木里追逐出来,一晃就不见了踪迹。

  回顾亭子北面,那里有一家农家院舍,几个也许是住在那里的燕子此时正在亭子飞檐上啁啁地叫着,嘴巴里叼着块块新鲜的泥土。亭子的东面更加醉人了:那里有纷乱扑眼的鲜花,高高的花枝招展,惹得我们的眼睛都渐渐地迷乱了。一匹轻快的马儿从花丛来,地面的草浅浅的,刚好可以把马蹄淹没。

  抬眼望去更远的绿树掩映下的西湖,那里的垂杨依依,白沙熠熠,真正是春天的好去处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即兴赋诗一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我从家出发,去西湖春游。我路过了孤山寺北面,然后经过贾公亭西边。

  西湖的水面几乎要和地面一样高了,因为春天水蒸气很高,所以云脚很低。

  看见了几只黄莺在争一棵向阳的树。

  我接着走,看到燕子在啄春天的泥土,我也不知道这只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在谁家做窝。

  走到草地上我看见了各色的花,这边一丛,那边一丛,让人眼花缭乱。

  草已经长起来了,密实得可以遮没马蹄了。

  我最喜欢在湖的东边行走,那里的风景真的很美丽,我已经陶醉了,虽然已经走不动了,可是还想看下去。

  我走在杨树笼罩下的白沙堤上,非常凉快!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简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遇见《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李白、杜甫被人民称为“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于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是说白居易来到孤山上,发现孤山寺的北面一直到贾公亭的西面都春意盎然。西湖的水面与湖岸于平行,白云在空中层层叠叠,忽左忽右,好像和西湖上的波浪一样,再低一点,就成了西湖的微微波浪。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来到了山下,望天空中看,有几只黄鹂在天空争先恐后地飞向各棵树,好像再晚一秒钟就会被吃掉,它们站在各棵树能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吸收着太阳光,来暖一暖在冬天被冻麻木的身子。这边又是谁家新来的燕子?他们正叼着春泥赶回去搭窝筑巢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看看地下,那些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满了大地,那些花儿渐渐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春天才长出来的小草,冒出一丝嫩芽,一大片小草在大地上生长着,才能覆盖马的蹄子。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走来走去,一直徘徊于西湖的东面,感觉走了还想走,看了还想看,一点儿都不认为厌烦,他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断桥白沙堤前,他伫立在绿杨覆盖出的树荫里,想着这儿可是自己建造的,心中便不由得涌出一份自豪。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游西湖所看到的景色,这首诗的重点是“行”,着眼点是“春”,这首诗是作在早春,白居易之前是在长安,由于太骄傲,被贬值,他就来到杭州,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西湖的,这首诗与《钱塘湖春行》很相似,苏轼是在下雨时看西湖,而且是在某一个固定地点,而白居易的是移步换景,观察雨后的西湖。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白居易的写作方式,因为这种写法很独特,很吸引人,妙处无处不在。

《钱塘湖春行》读后感

  阳光明媚,春风得意。期盼中的春天来临了!看那贾亭寺北面,贾红亭西侧,春意盎然。到处充满了希望。春风拂过湖面,钱塘湖的水猛的涨了起来。似乎与湖面齐平,好像一不小心就要蔓延到湖岸两边了。此刻,我抬头望去一副美丽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的白,阳光是那么的灿烂。他们都照映在钱塘湖的水面上,仿佛与湖面紧贴。恰如一副让人光彩夺目的风景画。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处美妙的歌声。瞧望远方,仔细一看原来是那早莺飞入这美丽的画面之中了。歌声传入人们的耳中把我们唤醒,告诉我们要开始新一年的播种了。因为春天是希望的季节。看那燕子早就劳动起来了,想必那燕子就是最爱劳动的工作者吧。春天的脚步也慢慢靠近了。他们便是春天的使者,引领着春天的脚步,引领着希望的未来。

  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了出来,他们是那么的碧绿,充满生命的旺力,草儿在散步,不知从哪跑来了几朵小花。他们一起在谈笑风生,有说有笑的。花儿隐现在小草的中央,打眼望去,真是太美了。渲染了一副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让人甚是喜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景中,当然也少不了,那刚刚从美梦中苏醒的马儿了。那马儿的强大,从远处一望,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他轻轻的拂过草丛边缘。慢慢的奔跑着踏着他那矫健的步伐,向前去寻找希望去了。慢慢的当我回过神来,却发现那小草的个子,原来都可以淹没过马蹄啦。真没想到这刚刚没冒出来的希望,已经在奋力拼搏而努力啦!

  我爱湖东,好像那儿有赏不尽的美景。微风飘过,送来绿枝的清香,柳枝随风飘到迎水面上方。水面荡漾着那绿色的涟漪,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时,太阳下山了。钱塘湖中美丽的景物都已经要休息啦。唯独我还在观赏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色。渐渐的,已不知何时,此时我已经沉醉在这钱塘湖的美景之中了吧!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西湖春色更是叫人心旷神怡。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座山,名为孤山,山上有个寺院,名为孤山寺。

  登上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侧的山,一览西湖春色。方才初春,西湖水也刚同堤岸齐平,天上的白云重叠在一起,全都浮在了半空中,看上去很轻盈。看那水,似乎早已迫不及待,要随春潮一同迅速升高,涌出岸来,与天空中低垂着的重重叠叠的云连成一片。

  水要涨,鸟也要早到。几棵才冒嫩芽的小树都向着太阳生长。远处传来了几声黄莺鸟叫,哦,原来也是等不及,争着飞向那几棵向阳的树。西湖的水很平,很清,很静。却不小心被一阵风带来了几朵涟漪,哟,原来是只燕子无意中唤醒了沉睡的湖水。也不知道是谁家新来的燕子飞来这西湖边衔这早春的泥土。方才还是一片宁静,安详。这几只急不可耐的飞鸟倒是打破了沉寂,带来了几分春意。

  骑马前行,与方才那刚刚苏醒的春意不同。这里的野花争奇斗艳,色彩斑斓。多少次徜徉其中时被它给迷醉,想过流连忘返。那新鲜的绿色还很低,浅浅的刚好遮住马蹄。使人沉醉在这绝妙的春景图中。花再美,草再绿,最喜爱的依然是那绿色杨树荫下的断桥堤。每每观赏,总觉不够。哪只是流连忘返呢

钱塘湖春行读书笔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就是白居易当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七律名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品读,加深了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我个人欣赏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表述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写湖水的。“孤山寺北贾亭西”,点出了湖的位置,也带出了周围“楼观差参”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使我们感觉到诗人在穿山径、绕楼台,是在“行”,一边走一边观赏。而这些亭台楼阁又不是诗人欣赏的重点,故一笔带过,诗人要去领略钱塘湖畔的早春风光。诗的第二句写湖水。一眼望去,啊!“水面初平云脚低!”这里不是写“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夏日奇观,而是写“水面初平”。春湖始涨,才与堤平,正是初春景象。在湖面上,飘浮着几处云团,看去好似贴到了水面,这也是初春之景,自与“黑云翻墨未遮山”各异。写水、云都极有特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写禽鸟,为仰视之景物。“几处早莺争暖树”,写树上的鸣禽。早春的阳光是温暖、明媚的一一“向阳花木易为春”,“暖树”是早春的代表性景物。刚刚度过寒冬的黄莺在“暖树”上鸣叫,既有生机,又富春意。选择这样一个典型画面来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对题材的提炼功夫。“争”字用得很好,它有“抢”的意思,黄莺都争着抢占高枝,欲尽情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有“竞”的意思,它们象竞赛一样,比试着用呖呖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一个“争”字,既写出黄莺竞相鸣叫、流畅婉转的声音,也写出了黄莺在枝头跳上跳下的动作。为了尽兴享受春光,它们甚至撒欢打逗,你追我赶,让人想象到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假若止于此,那还只是一般的春景,诗人又别具匠心地在前面加了“几处”二字,这里也在鸣,那里亦在唱,真乃此呼彼应,令人左顾右盼,流露出诗人极其喜悦的心情。诗人正为黄莺的歌喉所吸引,突然数只新燕自头顶掠过。“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写空中的飞鸟。新春初暖,燕子就忙着衔泥筑巢了。在诗人看来,燕子的勤劳与初春所含蕴的活力是多么和谐一致!“谁家”是疑问的口气,诗人在惊喜之余,不禁想到燕子住在哪里了,表现出诗人细从的心理活动。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写花草,是俯视所见的景物。“乱花渐欲迷人眼”,写花。初春季节,花还未开全。向阳之处,有的花开了,背阴之处,尚是株株新绿。有的花已然蓓蕾初绽,有的花还含苞待放。行进之间,一会儿东一处花映入眼帘,一会儿西一处花扑人视野,因此在“花”前面用一“乱”字修饰。然则很快就将蛇紫嫣红开遍,斗妍争艳,让人眼花缭乱的。“渐欲”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及判断。“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草。诗人的目光由路旁的小花转向路上的小草。嫩茸茸的草儿,宛如十条碧绿的线毯一般铺在路上,互走上去,刚好能把马蹄没过。一个“没”字,写出了擞草的柔软。“才能”二字承“浅”字来的。“浅”是对草的直接描写,“才能”是诗人的判断,此处包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写湖东景色。第一句说,诗人他最爱东湖,诗人“最爱”是想必印满了诗人的脚印。爱到什么程度呢?“行不足”,总是游也游不够,可以想出诗人痴迷的目光。至于这里到底有多美,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已经让你充分享有了西子湖的优美,已经极尽烘托之能事,诗人留给你充裕的想象空间,让你通过已有的美景,想象诗人“最爱”的湖东,想象绿杨依依的白堤,想象游人如织的盛况,想象诗人陶醉的情形。这是极为巧妙的不写之写,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最后点明爱湖东的原由—那里有一条“绿杨阴里白沙堤”。湖东景物妙丽,诗人曾这样描写过它:“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但诗人之所以如此深情地讴歌“沙堤”,乃是因为它是一件于民有益的水利工程。白居易在杭州的时候,不是也筑堤浚井,做过不少这样的事吗

  全诗虽仅八句,但由于诗人多角度地摄取特写镜头,有湖光、山色、乱花、浅草、早莺、新燕、杨柳、游人,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立体化的春景,而不是平面的图画。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末尾两句也流露出对民生的关切。中间四句,描写生动、细致,使我们对湖周围的景物之美,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体会。末二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感叹句结束;最爱的却是湖东。湖东景色如何,不作具体描写,但它却比我们已领略过的美景更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达到了天外有天的艺术效果。诗歌既要写出春景,又要体现人行。为此,除了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最爱”等词组表现人在游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之外,还通过景物的变化,先后次序的安排,造成如行山阴道上一一使人应接不暇的感觉,从而表现出人是在“行”中观赏,突出“行”字。诗的语言平易近人,清新自然,用白描的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人诗间,组成工整的对偶,可以说是寄至味于淡泊。

  由于我个人知识水平有限,以上仅是我个人欣赏品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一点肤浅的自我见解,肯定存在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有待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更进一步的体味。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

春游 钱塘湖春行

  春,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此时来到西湖,正如苏轼所写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样,令人赞不绝口。

  从孤山寺北游玩到贾亭西面,西湖水与堤岸相平,随着微风,掀起了层层涟漪。片片白云,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水云仿佛连在了一起。一眼望去,白云与水都在缓缓的流动着,时不时泛起雪白的浪花。向远处瞧,树上一群毛茸茸的小黄莺,正发出清脆的叫声,它们正扑腾着小小的翅膀在争夺着向阳的树木,只见它们两脚一提,猛地向对方扑去,便决出了胜负。

  不知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忙忙碌碌地来回十几趟也从不喊累,直到那温暖舒适的家被一气呵成,它才肯休息下来。树下就快怒放的花蕾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个个都如出水芙蓉般粉嫩粉嫩,令人心生爱,再看看那刚长出的浅草,绿得令人疼爱。温柔的春风轻轻拍打着小草,“绿色的海洋”顿时掀起了一道道波浪。走在湖边,望望飘扬在风中新生的柳叶,不禁令我伸手抚摸它那脆弱的柳条。有些柳树的枝条随着风在湖面上掠过,有时掉在水中,仿佛一位长发姑娘在湖边捋着头发,用清澈的湖水洗净发丝中的尘埃。

  我独自坐在长椅上看了看四周,阳光仿佛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都笑得十分灿烂天真。周围一群孩子的嘻笑与欢呼声,传入了我的耳畔,随之便是一只冲天的大风筝映入了我的眼帘,孩子们都叫着:“飞起来了,飞起来了!”一阵阵冷风迎面而来,我忙用手拉紧衣服。

  之后,我坐船来到了湖中央,不远处,一对鸳鸯正在戏水呢!你瞧,它们互相用自己的嘴巴轻轻地整理着对方的羽毛,这场景温馨极了。

  西湖的春天真是人间仙境啊!那里的垂杨依依,白沙熠熠,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浩然诗兴,如同钱塘江春潮般,汹涌的不可阻挡,一发不可收拾。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

  参考赏析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给老师的建议

flash动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