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赞美山的诗歌

  大山的依恋

  大自然的造化

  让人感到神奇无比

  面对雄伟的大山

  弱小的我们才感到

  生命的珍贵

  八一煤矿的废井里

  一股清泉

  终年流淌着

  白花花的泉水

  滋养着大山脚下的儿女

  一条蜿蜒的毛坯路

  从山下

  一直延伸到天上

  向上帝诉说着这里

  曾经的繁荣

  山上有不尽的奇珍异宝

  野猪野兔

  总是让猎人们喜出望外

  斑鸠窝麻雀蛋

  让坝脚的孩子兴奋不已

  在杂草丛中爬涉

  才感到拓荒者的伟大

  那石缝里

  有无数的小生命

  终年生活在自由的天堂里

  春风吹过

  满山遍野的野花和杂草

  一齐努力地向上生长

  总想让世人证明

  自己的顽强与伟大

  献给大山的歌

  脱下疲惫与紧张

  换身宽松闲适的衣服

  漫步在矿区的小路上

  蓝色的风迎面吹来

  捎来亲人的祝福和问候

  心情格外的温暖和感动

  金色的阳光灿烂

  为我们注入温馨的家园

  路边的野菊花生机勃勃

  恋人们亲热地不停絮语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我们在大山相识相知相爱

  把大山的风光亲吻过够

  我们为大山取个响亮的名字

  叫矿井

  我们辛勤开拓默默奉献

  只求创造一个辉煌的天地

  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健康幸福地生活

  我们把青春和爱献给大山

  我们无悔

  大山的故事

  为了寻找大山的故事

  我掘出一条条矿井

  品尝开拓的滋味

  接受血与泪的洗礼

  因此,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印证着矿山曲折的经历

  同样,在你的记忆里

  储存着许多被遗忘的故事……

  大山之魂

  平静地风面上

  几只断翅的蝴蝶在跳舞

  在情与理之间

  折射出几分美丽的姿态

  尔后匆忙的季节里

  大山遗忘的目光中

  永远漂流着沉重的色彩

  百年之鹰飞翔着

  一种勇猛姿势

  随之而来的流星雨

  冲淡了梦的颜色

  也滤去了岁月中不协调的温柔

  山里人纯朴的容颜上

  染上了一道永恒的真理

  风吹尽了山里人一代代的绝望

  雨洗礼了大山深处的浅陋

  随后河流涨潮的日子

  大山那深邃的目光

  在城市边缘徘徊

  默默无闻地矗立起一座座高楼

  尽管双手早已成为历史的书页

  但大山之魂里的黄土地

  在抒写山里人的传奇

  大山依然平凡

  却在平凡中唱响人生

描写山的诗句

诗中的山

  诗里有画,是壮丽的风景;诗里有歌,是声声深情的赞颂;诗里有秋,是浓郁的思念;诗里有夏,是丝丝温暖的阳光。诗里有四季歌,有感情,有景色,还有“山”。

  诗人写山,常与感情交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作者内心的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则是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叹息。不同的诗句,表达了不同的感情。同样是写山,因思想不同,意味也有天壤之别。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南山的美妙绝景,也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的意味。这首诗是诗人陶渊明饮酒后挥墨写下的作品,情与景的交融也是偶然为之。偶然采菊,偶尔凑趣,看似无心之事,实则内含深意。作者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这一切景色的巧合其中的奥秘,实际上是作者对“真意”的好奇,对山水、田园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自己寄情于山水的情感,凝聚在笔尖,寄托于诗句,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

  山可以表达向往,山还可以表达寂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诗人李白寄情之句。诗人久久地凝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周围的寂静,也阻挡不住作者与山深情对视。不必言语,却是心灵的感受,人与山之间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而作者越是写山的“有情”,人的“无情”就越强烈。他的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心情自然也在这静谧的场面中流露出来了。

  诗一定要表达感情吗?当然不是,它的多样、神奇以及变幻莫测,证明了它并非一成不变。

  只是写山,应有这么多深意。诗可以寄托情,诗可以赞美景。这其实是诗人情感、文学、思想、智慧凝聚在笔尖创作的珍品。

  诗中的山变化多端,它代替了诗人的思想。同样,诗也是奇妙无比的,因为它汇聚了智慧和思考,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丽的山川

  仁者乐山网 ,智者乐水。山,已经成为了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它高高在上,超越芸芸众生,而顶峰往往云遮雾掩,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见。”无不显示出山的伟大。

  高高的峰顶如利剑插入云霄,矗立在天地之间。高耸入云的山脚下,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清流见底,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出溪底的砂石。溪水两旁的石壁色彩斑斓,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映出的溪水的影子,都是五光十色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葱的树木和四季常青的翠竹。苏东坡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竹》短小但精辟诙谐地写出了竹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歇,一片朦胧幽美将不存在。这时,听得远处传来阵阵猿猴与鸟雀频繁的鸣叫,远处能依稀看出它们的影子。傍晚时分,夕阳收起了灿烂的晚霞准备坠落,而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争先恐后,似乎是要欢送夕阳。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花草树木,花鸟鱼虫,样样俱全;赤橙黄绿,青蓝紫白,一样不少。可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没有人能欣赏着奇丽山水了。

山水风光的唐诗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3、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6、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江上》

  清·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1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0、《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4、《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7、《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28、《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

  【导读】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鉴

  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品鉴

  诗的基本内容在题目中已经传达了出来,诗人在黄昏时分,居高临下,还望京都。“白日”二句写京邑巍峨的宫殿,“丽”显示出光泽感。“余霞”四句写京邑郊外景致,为小谢名句。轮廓清晰,音节圆转,属对精工,秀气成采,故李太白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结尾数句抒发去国怀乡的惆怅之情,从中折射出谢跳等士族文人内心深处的危惧与苦闷。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品鉴

  真实、生动地层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北国风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迥然不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简洁空灵,“风”是动力,有了“风”,由静态的美转化为动态酌美。风格浑朴自然,悲壮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品鉴

  “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5.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凡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品鉴

  清人王阊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曲,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湘绮楼说诗》卷一)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题中五字皆为名词,是五种自然美景,五景组合成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其中以“月”为主体。在空灵而迷茫的月色中,诗人展现大自然的奇丽景色、驰骋神思于天人之际,咏叹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将澎湃的诗情与深邃的哲理水乳交融般地结合为一体。

  6.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品鉴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7.临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品鉴

  在盛唐诸公中,盂浩然年岁较长,又被时人视为飘逸之高士,然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沉雄空旷,足以显示盛唐气象。

  8.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鉴

  “空山”非山空也,实为心空。“心空”并非心中无景,心中无情,而是心中无俗景,心中无俗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净,毫无纤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清纯如水,渔翁返朴归真。《楚辞·招隐士》曰:“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反其意而言之,“空山”不空。

  9.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品鉴

  首联是远眺之景;次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抛开了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霭”来写,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似乎如人仙境。第三联是诗人登临绝顶、游目四周时的所见之景,俯瞰群山,尺幅万里。尾联交代出诗人已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山水对诗人的魅力。全诗清逸挺秀。

  10.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品鉴

  诗人以动显静,以声衬静,通过桂花飘落、明月东升、山鸟夜惊显示了春天夜晚恬静幽美的自然景色,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赞美山的现代诗

  青山恋

  静静的坐在飘窗前

  默默地欣赏着大自然

  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天赐给我这座山

  含情脉脉看不厌

  万木争荣郁郁葱葱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心有灵犀的树木花草

  沁人心脾的一股清泉

  从眼里流进心里

  眼里清净心里舒坦

  看着山想着山

  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偎依在他的怀抱里

  安全舒适温暖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人在变老山不变

  风雨过后更年轻

  草木青翠花欲燃

  我有空就坐在飘窗前

  和青山结为生死恋

  山看着我

  我看着山

  山韵——献给大山

  山,

  一座巍峨的山。

  有绿草,

  有森林,

  头顶蓝天。

  山,

  一座秀美的山。

  有鲜花,

  有梯田,

  雄伟壮观。

  山,

  一座壮丽的山。

  有奇石,

  有喷泉,

  风光无限。

  山,

  一座宏伟的山。

  有庙宇,

  有景点,

  世代观览。

  山,

  一座神奇的山。

  藏龙虎,

  飞祥鸟,

  百兽乐园。

  山,

  一座幽静的山。

  雾深锁,

  云相连,

  挺拔峻险。

  山,

  一座磅礴的山。

  迎飞雪,

  抱风雨,

  大气凌然。

  啊,这就是山的品质——

  朴实无华,

  奇秀伟岸。

  你是大地母亲的骄子,

  你是热血男儿的典范。

  致大山

  你是耸立在溪边

  亿年不变的突兀吗

  我们在你身上开腔破肚

  我们在你身边筑坝挡水

  纵然你下面几万米的地方就是翻滚的岩浆

  我们还是相信

  人定胜天

  我知道你未来一定发怒

  你发怒的表现就是

  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即使我们发一千个低碳宣言

  一万个绿色誓言

  我们逃生的脚步

  也赶不上奔腾的熔岩

  我们被掩埋

  成为未来的石油或化石

  成为未来蚂蚁帝国博物馆的收藏品

  和恐龙、剑齿虎并列

  它们还将我们的蠢行写进经书

  作为对子孙的告诫

  所以,为了未来

  我们需要收敛

  对你无休止的索取

  我们应敬畏你保护你

  我祈祷你的美景亿年不变

  大山颂

  大山静静的躺了几万年,

  观望着天下的复变。

  晚上背着夕阳入睡,

  早晨送走红日出海。

  宏岩和微露,

  尽纳胸怀。

  三月里的大山

  你凝重的神色开始缓解

  你紧裹的身躯开始舒展

  你自闭的防线开始四散

  你迟滞的爱情开始向前

  当一阵三月的柔风

  带着微笑

  悄悄,悄悄地依偎你

  你清癯的眉目渐渐丰茂

  你冷寂的心怀渐渐热闹

  你纯净的乡音渐渐走俏

  你绵延的歌声渐渐嘹亮

  当一场三月的小雨

  含着真情

  轻轻,轻轻地抚摸你

  你头顶的天篷更加辽远

  你肩上的梦想更加斑斓

  你掌中的诗意更加浪漫

  你足下的风云更加壮观

  当一组三月的阳光

  指着明天

  久久,久久地祝福你

关于山

  我们是在山里奔跑的风,划过丝丝流水和朵朵红花,我们是在山间长流的水,掠过细细石子和片片落叶,我们是大山的孩子,与山,抬头不见低头见。

  山美得那样奇特,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大得让人迷失,它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同时也带来希望,它给予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定信念,让我们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

  山是我们成长中最宝贵的那一处记忆,它陪我们哭,陪我们笑,陪我们度过春夏与秋冬,它是那样诚心而友好的一个伙伴,它为童年的我们提供游乐场所了;为青年的我们排忧解难,任凭我们在它身上发泄;为中年的我们遮风挡雨,在心里形成一道坚固的城墙。为老年的我们引起回忆,让我们睹物思人,“伊人倚门望故乡”。

  山的那些景色啊!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它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晚春,即使春末夏初,依旧明艳美好;它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夏季,炎热酷暑中透着一丝清凉,让人置身仙境之中,久久难以忘怀;它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初秋,即使再萧瑟,心里始终有一个港湾守候;它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隆冬,让人只一眼,难忘那漫天白雪的魅惑。

  大山啊!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无尽的回忆与羁绊,它陪伴我们成长,也陪伴我们老去,它是那样的宽厚与豁达,它养育着我们,让我们依靠,它有碧绿的树,鲜嫩的草,多彩的花,它是那样的美好,它是那样的伟大,它是那样的让人敬爱。

  小时候,常会问妈妈:“山的那边是什么?”妈妈说:“山的那边是海”。长大后,我翻过那座山,却发现山的那头还是山,一望无际,可是,那是陪伴我们生老的山,没有海又如何?我们有山。

赞美泰山的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3、《泰山梁父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5、《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6、《四愁诗》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摇。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7、《游泰山》

  唐·李白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8、《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9、《雪中望岱宗》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10、《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11、《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12、《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13、《郑生至自泰山》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14、《泰山颂》

  当代·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山啊,山

  大凡名山,少不得古刹高僧、雾霭香茗、圣贤遗迹、神灵传说。或地势险峻、造型奇特;或山水相依、秀丽神奇;譬如中华五岳,各具风骚,实乃山之精英,千百年来令世人神往不已。日照的山,自然比不得海拔1545千米的泰山玉皇顶,在山东地形图的大片草绿色中,甚至找不到几块代表日照山的土黄斑点。

  然而,日照的山(岭)还是有些名气的:雕刻有世界汉字巨书之最——“日照”的美丽河山,每日最先迎来丽日曙光。五莲山杜鹃丛中光明寺掩映其间,望海楼越群山可望碧海。九仙山仙境令君流连忘返。浮来山祈福宝塔、千年银杏偎依脚下。奎山峰顶,连花盆凝聚着生命的神奇传说。丝山防空洞、阿掖山驻军壮我军威。甲子山神秘威武,更兼兵家必争之险;东南-西北向的两株尖利的山峰直指苍天,遥望仿佛近可轻易挪移,风雨中其实不曾损其毫发!孙膑洞的石居、石床犹存,似乎讲述着战争传奇……少年时代我对山的敬仰源于山的逶迤磅礴和他父亲般的慷慨。山里的群群疯丫头、皮小子,五冬六夏漫山遍岭的瞎转——四围都是永远也转不出去的同心圆似的一圈又一圈的山岭。夏季,钓知了、扑天牛、逮蚂蚱、捕甲虫……煎炸油烹,香溢餐桌;秋天,则挖药草、捉土鳖、捡香菇、采橡籽……送交收购站,块儿八毛的少不了全家的一点惊喜。还缺学费?——撸槐树叶、剪松虎蛹、咂青石子、拾草砍柴……人勤山不懒,大山慷慨得很!山里娃子趣事也多,秋收看场紧张又刺激。山野里处处堆着一垛又一垛金黄的玉米、雪白的花生,晚些时候还有瓜干什么的,玉米秸子搭就的“人”字形草棚在星光下夜风里刷拉刷拉的响,虫儿们也凑热闹似的唱个不停。

  偶尔有夜行人晃着马灯走过,打野兔的农人喊过,辛勤打过冬粮的田鼠窜过……都让你汗毛陡竖!间或远山上孤独的野狼一声长嚎,嚎熄了荒坟里若明若暗舞蹈的磷火,你只有握紧自制的长矛。此时心跳格外清晰,甚至流星划过夜空露珠滚落麦尖都戛然而响!青年时代想读也读不懂的山。学友来访,下客车苦行八九里,至半山腰喘息未定已立誓言:万不可跟山里娃结亲!——行路难,行山路更难!山民生活可见一斑呵。山上岭间有山民们的荒地薄田,拖拉机开不进地里,抽水机扬不上山岭。

  抗旱两三个人倒班挑水,柴油机抽水也需两台接力。肩挑、背驮、小车推,岭间的小道比羊肠细。天雨,每一尊山脚下存储半塘救命水;天旱,靠天!饮水,上沟下崖小心翼翼奔四五里去泉子里挑,独居的老人由邻人供。便少不了父兄的嘱托:走出大山!——凭一辆组装(原装难买!)大金鹿自行车,翻过了一道又一道岭,越过了一山又一山……嚯,山并不总是同心圆似的一圈又一圈哪!——读书毕,山头上牧羊人中不再只是些喘不动气的老头,那臂下夹着马扎怀里揣着名著嗓里喊着“短毛儿”“灰蹄儿”的青年竟是本科生。世代的山民是勤恳的。如今的山不再寂寞。山民们挥锨舞镢向荒山秃岭宣战:特色茶园、嫁接板栗、金帅苹果、银杏红枣、山楂核桃、冬烘柿子……岭间那每一种国画颜料般的色块,都是乱石中垦出的创收作物。

  开不进车的田地有人用摩托车拉起了犁铧。村村通工程让甘甜的山泉流进千家万户,山山岭岭挂上了飘逸的带子——盘山公路拉近了城乡距离。某个山沟逢集,大甩卖高扬着山外流行的金曲,电视、电话、电脑联通四海,山民不再寂寞。古云“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枕”和“枕”哪能依旧一样?刘氏有诗“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再深,有龙则灵”。

  其实,有愚公移山的顽强意志,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作后盾,有心态平和乐奔小康的山民,那一圈一圈的山山岭,必将呈现给我们一个更加祥和、安宁、富庶、文明的快乐家园。那时又何必在乎山的名气水的灵验?!

  在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山代表了数种迥然不同的人文符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喜爱山的真实写照。山,在人们心中一直充满着诗情画意。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无论是春夏秋冬,总然是美好的。青山如果加上绿水的点缀,便是远离烦嚣的另一处人间仙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因为山的魅力,消极避世者总期待“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者数千年无数名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但是,山对于政治骚客却是一种“行路难”的禁锢和羁绊。“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横遭贬谪,山水重重,意味着政治前途的黯淡和施展抱负理想的落空。“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政治骚客对自己的政治前景和人生际遇不满,万重之山自然变成了郁结和发泄的对象。青山,也变成了无数失意的政客埋骨他乡的荒冢。晚唐着名宰相李德裕当国六年,可谓勋业卓着,后牛、李两党争斗,牛党当权,李德裕被排挤,连遭贬黜,直至贬为崖州司户。其诗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正应验了他的命运,崖州青山最终成为了他葬身之所。忠魂埋骨青山之中,可悲,可叹!

  而山对于山里人,却是一个很神秘的名词。神秘,是因为山里人对山本能的敬畏。山很深邃,山里人读不懂。最直观的,他们知道山里有野兽,人类的力量无法抗拒;他们知道山很大,迷失山林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他们知道山很无私,赐予他们土地和食物。山里人畏惧山的力量,同时依赖山的恩赐,山里人甚至相信山里有神仙,主宰着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命运。山里人很俗,不懂山的美,俗到“终南阴岭秀”和“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对于他们只是虚设和浪费。山里人也不一定喜欢山,山路十八弯、山路的泥泞和山区的贫瘠让他们困窘难堪。有的走出了大山,可是落叶归根注定是他们的命运,山里人对山,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

  山,让有的人付与千年的深情却可望不可即,让有的人害怕被围困而避之千里,又让有的人因为畏惧和感恩而在宁静中世代守望!山,你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学生消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