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幸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恰到好处的幸福》教会了我珍惜眼前 读后感

  幸福是恰到好处的,它不多也不少,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却又不会使人在幸福的海洋里畅游。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题记

  这正是我从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中学到的。正如她在书中写到:当一个人在田园香径中行走时,不论眼前的事物多么引人注目、光彩绚丽,他更向往的往往是小径深处有着多么完美的风景。但当他真的走到那里时,才发现刚才他所错过的风景是如此美丽。

  幸福的降临,犹如水潭中的清波,一波连着一波,使人不胜欢喜。渐渐地,人们会忘记当初所得,现在所有,他们会盼望着下一次幸福的到来。可幸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水波,最后只剩平静的水面,毫无生气。而这时,人们早已将拥有的都抛弃了。其实,眼前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一次,我和母亲去超市买西瓜。她一眼就看中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可她看来看去,又觉得不够好,又挑选了一个,又不满意。结果挑到最后,她还是认为第一个最好,可那时,已经有一个人将瓜抱走了。无奈,母亲只有再选一个了。但回家后发现那个瓜并不甜。她说:“要是当时就把那个西瓜买了该多好!”

  这虽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却正巧反映了一个道理:眼前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只专注于远处看似绚丽的风景。所以,珍惜眼前拥有的吧!

  幸福的降临总是持续的,但它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而是恰到好处。人们很容易被持续降临的幸福蒙住双眼,使得他们看不到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总是在快结束时,在远处安排更吸引人的事物,它驱使着人们向前,却又在最后撤销障眼法。当人们回过头来时,发现他丢失的比得到的更多。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现在摆在你眼前的,或许不是那么让你满意,但它却是最好的,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请在田园香径的某一处风景中,停下你追求完美的脚步,收起你挑剔的目光,去快乐的拥有它、珍惜它,因为幸福恰到好处,给了你一处美丽、一份满足,就不会再给予你更多的了。

  它是要你携带着这一小份幸福,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

  正是因为我从书中学到了这个道理,现在无论对什么事物,有的不是挑剔,而是接纳。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恰到好处的幸福

恰到好处的幸福的读后感

  梦想引领成长

  在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并为之去奋斗、努力,而这个奋斗努力的过程就是成长。

  有人说,“一年一年长大,这不也是成长吗?”对,这也是成长,但是年龄的成长,为梦想去努力是心理上的成长,前者与后者皆为成长,但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后者对我们也至关重要。

  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我可以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与淡然,是幸福门前的走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许多人的期望很高,但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期望太高了,达不到,就会心生怨恨和沮丧,长久以往,就会丧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没有动力和目标,得过且过,也会让人萎靡不振。所以,期望和梦想都要合理,在愿望和实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有些人的梦想是长命百岁,我认为生死并不是胜败与否的决斗,只是无尽长河中的一环,泰然相向,生命之高下并不决定于绵长或短暂,更在于丰美和深邃。幸福是思想的花朵,和身体器官是否无懈可击并不相关。

  太多的人习惯珍藏苦难,甚至以此为傲和自虐,这种对苦难的持久迷恋和品尝,会毒化你的器官,会损伤你对于美好生活的仔细体察,还会让你歧视没有经受过苦难的人。

  幸福还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上。我以为,真诚是一门艺术,真诚是一种勇敢坦诚的生活态度,他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软弱无力,但实际上,他其实是强韧而富有弹性的,是我们干爽清正而简洁明快。

  感动也是一种幸福,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顽强闪现着钻石般的瑰彩。

  对于“每人都有一个梦,当梦碎的时候,就是认命的开始”这句话我不是特别认同,因为我不想认命,命运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我们会有偶然的“迷路”,也必然会有许多灰暗的时刻,但是人生不会因为我们的“迷路”或灰暗,而停止流转,世间的一切也不会由于我们情境的失落而驻足不前。

  幸福只要你肯认真寻找,那就比比皆是。幸福不是一种颜色,也不是七种颜色,甚至也不是一千种颜色……幸福比所有这些相加还要多,幸福是无限的。

  恰到好处的幸福就是我的梦想,我会坚持这条路走到最后。我不怕“迷路”,因为我的梦想就像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道路,然后一步一脚印走到终点。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梦想引领成长。

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感谢学校给我这个静下心来读书的机会,我在拿起这本书来的时候心里就想,要不是开学要做读书交流,我是不会在这么忙碌的过年时间去静心读书的。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免还是有完成任务的心态,所以是数着页数读的。第一天读了10多页,觉得这本书语言细腻平实,还不错。第二天我是正真读进去了,像清新的泉水荡涤过心间,一口气把它看完。因为这本书似乎使我忙碌的心也放慢了脚步,整个人像细细品茶感悟人生一样悠然,心里感觉很幸福。这便是读书静心的好处吧。

  我想用“直击心灵的魔法书”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总体感觉,更对这本书的作者毕淑敏油生喜爱和敬佩之意。虽说也喜欢过一些作家,但对毕淑敏的喜欢更加上了敬佩之情。她把探究生命和幸福这么深奥的问题以细腻平实的语言展示给读者,以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感染着读者。相比挥笔泼墨的大气我更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柔和与心灵的轻抚碰触。毕淑敏本人在藏北雪原的工作经历使她体验过生命所能给予的最大苦难,同时也让她置身于博大高山和浩渺星空从而感受着生命的渺小。正是这种人生体验,她才能把生命和幸福看得如此透彻。从她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流缓缓流入人的心田,不愧被读者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读完她的这本书中,我思绪万千。我想即使我们现在可能不会经历生命有时的脆弱与渺小,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生命的可贵,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中的幸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刻意去追逐幸福,幸福反而会如流沙一般逝于掌心。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当你积极乐观时,你便能更多的感受幸福。可当你悲观失望时,幸福便会悄悄地远离你。所以当你幸福时,你要珍惜,千万不要再追加欲望,否则会适得其反。当你感觉不幸福时,你要乐观,因为有时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幸福的最高层境界。人生之路如此漫长,对待幸福需要且行且珍惜!

活着恰到好处最幸福散文随笔

  人生需要活到恰到好处,多一分无意,少一分遗憾;加一分负累,减一分残缺。

  恰到好处,或许只是,有一个你爱的,同时也爱你的人,相濡以沫,静候岁月,一生不渝。

  恰到好处,或许只是,有一座屋宇,不必高楼,不必大厦,却安宁温馨。一株桃杏,几枝樱,几棵梨和李,屋前院后,和浓浓淡淡的丁香、白菊、蒲公英、扫帚梅,一起写意四季,抒怀红笺小令。

  受伤时有人呵护,成功时有人庆祝,快乐时有人分享,无助时有人拥抱,冷时有人加衣,热时有人递扇。家里有爱,心中有暖。

  儿女不必成群,也不必丁克人生,拥有一儿半女就好,拢在羽下,绕臂成欢。不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许海阔天空,任其翔游!幸福所在,夫复何求

  人生知己不必太多,三五个或一两个便足矣。晴天朗日,清风细雨,花谢花飞,秋月凉露,冬日炉红,品茶煮酒,长谈短论,或听雨,或赏花,或观雪,或读书,或发呆,或调调不甚精通的素琴,岂不正好

  风和景明,偶尔,择一佳期,携几位好友,远足。山不需太高,也无需太峻拔,林木掩映,山花烂漫,慢慢攀登,风景独好,岂不悠哉

  水不需太深,也无需有名鱼龙贵,水湄有蓝,水底有石,石间有小鱼翕忽远近,日光下澈,身心俱暖,闭目听淙淙水声,岂不自在

  或许学富做不到五车,却也不是胸无点墨。唐诗宋词可吟几句,志摩海子也知晓三分。对月看花,也可附庸几阙人间风雅,既不媚俗也不彰显,只是随意表达一下灵魂里的小清雅。

  有爱好,无需多,一个便好。或写文,或书法,或临摹山水,或收藏美石,或吹箫弄筝,或聆听京剧昆曲……工作之余,劳碌之后,闲暇之季,把玩、沉入,给庸凡的生活增添一缕情调,让烟火人生多一处安放心灵的闲静之所。

  人生问鼎,自诩功成名就之时,高堂尚在,“树欲静而风止,子欲养而亲待”,尽可以“寸草心”,去报得“三春晖”,人间天伦,该是何等的心安与知足

  做人不是很慵懒,也不是特努力。不急功近利,也不心无目标。志向不是太低,也不是太高。不破釜沉舟,也不懈怠停滞。无需悬梁刺股,但也执着奋进。

  人生苦短,且一边阅尽人间春色,一边耕耘泼墨,一张一弛,收放自如。成功来了,自是欢喜,成功姗姗不来,也不大失所望。

  凡尘俗世,避开纷纷扰扰。你让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争不抢,不辩不贪。不口若悬河,不一声不吭。不妄自菲薄,不自视清高。

  恰到好处地活着。其实,你会懂得,岁月里总是喜忧参半,悲喜交错。喜,不必大喜;忧,何必大忧。

  是我的,我得;不是我的,我给。善,但不懦弱;恶,但不伤人。你赠我玫瑰,我予你月光。

  失去的,无悔;得到的,珍惜。告别的,珍重;即来的,向往。

  恰到好处地活着吧。不需要有多么长寿,耄耋昏聩,忘了自己和他人是谁。倒也不必青葱夭折,人生该有的都走了一遭,都爱了一遍。

  在风光尽处,微笑着倒下来,不缠绵病榻多时,不赘累亲人很久,阖然一梦,骤然风逝,寂静告别。

  这样的活着到老,岂不恰好

转身遇见恰到好处的幸福

  转过身,我遇见淡淡的幸福。

  ——题记

  当柔柔的风轻轻拂过淡淡的绿意,当暖暖的光懒懒地照在湿润的土地,当叮叮的铃声再次响起,当我的脚步再度向前迈进,我的记忆总会沉淀出幸福的味道。

  时间如留声机般倒回,倒回到初一的春。清晨,风轻,云淡,阳光和煦,我同往常般背上书包。途中,鸟儿烦躁地低声窃语,路边的草木耷着头,充满倦意,了无生气,驶过的车子溅起雨后的积水,我拖着沉重的步伐移往学校的大门。行至门口,我猛然想起在早晨因与母亲一番争吵而落在家中的试卷夹,心中顿时如千万只小蚁爬过,万分焦急。转身后望,猝不及防,我望进一片关怀与温柔。母亲的鬓发有些凌乱,额间沁了几滴汗珠,母亲紧紧地拽着我遗落的试卷夹,眼中是我依旧熟悉的爱与宠溺……我在那一瞬似是听到了鸟儿悦耳的鸣叫,嗅到了雨后清新的气息,眼中的草木正绿得生机勃勃。也许因为潮湿的空气,我的眼,渐渐蒙上了淡淡的水雾,我知道,那是淡淡的幸福。接过试卷夹,我装作不在意地对母亲道:“谢谢您,我得快点进学校了,您也快回去吧。”母亲点点头:“快去吧,别晚了。”微风吹,母亲的目光春风般温柔,又似暖暖的春日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我身上。我步伐轻快,踏入校门,回眸转身,却又见,母亲以慈爱目光,注视着我,用目光为我铺平未来的漫漫长路。而此时,我抬起头,努力地噙住眼里的泪珠,而谁又知道,我的心中溢满幸福。

  毕淑敏说,幸福有七种颜色。而我,穿过时光的斑驳树影,看到了幸福的三种颜色——平淡、耀眼与明亮。平淡的,是现在的时光;耀眼的,是未来的人生;恰到好处的颜色,是明亮,那是身后的脚印,它有着幸福的深度,有着刚刚踩出的幸福的温度。它如同母爱般照亮人生。

  于是,转身,你将遇见恰到好处的幸福。

恰到好处的幸福作文

  十五岁那年,当全班同学都在疯狂传着写同学录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当时觉得很漂亮的本子,然后用五颜六色的荧光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篇十年后的自己。其中有一小段是这样的:“十年后,想必自己已经结婚了,或许孩子也要出世了,应该会有个很爱我的先生。我们靠海而居,白天以拾贝壳维持生计,夜里手牵手散步。”且不说那个时候的我还未曾见过大海,更不曾想过凭我如今的能力是买不起任何一座城市的海景房,但是谁又能去嘲笑一个孩子的梦想呢。后来我又陆续让好友写下了她们对十年后的期待。其中有要做驯兽师的,有要开聋哑学校的,还有要环游世界的。至于她们现在怎么样了,我们后面再说。

  这里我想先谈谈“未来”。这个词实际很有意思,首先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它是遥远的,也正因遥远便可以承载很多不用负责任的寄托与期许。与他人的情感总想着来日方长,对于自己真正热爱心底渴望去做的事情也总觉得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然而生活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时间的不可逆性。我想说的是未来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十分空泛飘渺,如果运气背一点的话,它很可能就是不存在的。

  四月底,我丢失了一些于我而言比较重要的东西。电脑、相机、手机,也就是说里面倾注了我大量时间心血拍的数十万张照片,从各个网站精心收集的图片音乐,用好几个月下载的电影,以及与友人所有的聊天记录等等,全部都在一夜之间毫无预兆地灰飞烟灭了。这不仅是我自从业以来所积攒的全部家当,更是我这几年生活的印记。那感觉就好像是突然没有了过去。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小王子和他的那朵玫瑰花。于别人而言那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朵,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里,小王子给予其精心的呵护,细心地照料,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于小王子而言它是独一无二的玫瑰。就像很多人的感情,因为付出了太多,太过于用力,所以即便对方无动于衷也仍旧迟迟不肯放手。

  事已至此,何必自苦。我想这些年来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懂得了,放和舍。对于已经发生无力改变的事实,我从来不会过多抱怨以及悔恨。第二日,我开始整理自己为数不多的物品,发现自己真是个留恋旧物的人。小学时同学送的贺年卡,中学时收到的布娃娃,高中时传的小纸条,大学时到处旅行的车票,以及过去与友人的书信。衣柜里好多只穿过一两次就再也不会穿的衣服,很好看却不合脚的鞋子,永远不会翻看第二遍的书。把用不到的衣物清洗干净送到附近的孤儿院,把不看的书送给亲戚家的小孩。当你真的有礼物相送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你身边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而对于自身来说,剩下的东西越少,越发让我感到自己真的不需要很多。想一想,尽管人们用尽方法满足并强调自己的拥有感,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属于一个人的。没有什么是能够长久拥有的,包括生命本身。

  二十岁那年,我独自走在南京城那茂盛的梧桐树下,充满激情地在日记里写下了一篇对未来看似很靠谱儿的计划。但是很不幸我的生活从未按照既定轨道运行。我实在计划过太多的事情,想过有男友后要对他怎样怎样的好,想过有钱后要做多少好事,想过像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突然地消失,但实际上这所有的想法都抵不上,晚上骑单车回家时,顺手递给街边乞讨者一个面包。我发现过去一直陷入在自己的思想误区中,就好比先给自己画了一张饼,之后的所有事情都开始围绕着这饼应该是什么馅的展开了。但实际上呐,且不说馅就连这皮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不把想要付出的感情投入到现在想要珍惜的人身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可能并不会到来至少现在不存在的人物身上。安东尼说:“那些我本来就说好,很喜欢很喜欢的人,那些我告诉他们我想和他们一辈子的人,我是真的用心对待了么?会不会,就在我做别的不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把他们忘记的时候,他们已经死了,或者说,对我死了心呢?”

  朴树在平凡之路里唱道:“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她会好吗?还是更烂。对我而言,是另一天。”提到活在当下,很多人就会立马想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奋不顾身的爱情。实际上我并不觉得,旅行能够让人脱胎换骨。我有一朋友几乎是每两个月都要去旅行一次,而每次去的时候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期待,然后回来的时候就像失血过多的患者奄奄一息地对我说,太让我失望了,你可别去。–不美了,–不美了,–不美了,–不美了。所到之处无一不让她失望。除了辛劳她感受不到旅途的快乐,至于美景哪里看不到,又何必远方。但是仍旧有很多人都羡慕她,因为她去了很多地方,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去了很多地方就意味着快乐和自由。其实经历本身从来不是财富,对经历的反思才是财富。跨年那天,我在回国的船上。夜里我拖着疲倦的身子迷迷糊糊地走出了船舱,外面海风很大,甲板上有一群韩国人在跳舞,接着梦游般地被他们拉进了队伍,风仍旧刺骨的凉,身边的人却是热情沸腾的。就这样在看不清的夜跟着陌生的人随着摇晃的船蹦啊跳啊。不知过了多久,我看到了有生以来最美的一次海上烟花。如今我已经不记得那烟花的模样,也实在想不到到底有多美。只记得当它绽放的一瞬,我突然激动地落了泪。那一刻我就想,那些寒冷而漫长的等待,总会有那么一瞬,让你觉得,都是值得的。你要尽可能生活得自由而愉快,这愉快要源自于内心,而不是只存活于他人眼中。

  我时常觉得,你遇到谁,会和谁在一起,很多时候冥冥中早已注定。今年正月,某阿姨要给我张罗一场相亲,但那阵儿我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厌烦这种与人结识的方式。母亲见我态度坚决就没坚持给回绝了。不成想此男在五一时就与其后相亲对象闪婚,故母亲开始整日在耳边叹悔。我倒颇为喜悦。说罢,亦无缘份。换个角度想想即便我去相了亲,我们还未必会彼此倾心。若不能在一起还破坏了一桩美好姻缘岂不才是得不偿失。如今,我一点都不责怪现在没人爱我娶我,因为我自知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选择。我也不怪自己,因为我的每一次选择都源自于内心。好的缘分应是彼此甘之如饴不为所累,无需过多捧承、被动关注。与人气场的契合应是水到渠成的恰到火候。世间之事,大抵如此,愈迫切刻意,愈背道而驰。

  “朋友说,要结婚了,年龄大了。朋友说,要结婚了,有孩子了。朋友说,要结婚了,父母天天催。朋友说,要结婚了,对方条件还不错。朋友说,要结婚了,怕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对我这么好的人了。朋友说,要结婚了,因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结婚生子,就连一直嚷着要陪我注孤生的好友小y都在上个月又谈起了恋爱。小y是我的大学同学,容貌普通,身材普通,家境普通,情感经历却不太普通,每次恋爱都是全心全意地付出,但最后发现所遇到的男人不是劈腿就是劈腿了。或许是能量守恒的另一种体现,你留给别人怎么样的伤,总会有人以别的方式,把它原封不动的还给你。同理如果你总是心怀美好不断地付出,也终会遇到懂得珍惜你的好的人。此男虽说其貌不扬,身形较为瘦小,但却异常细心。第一次约会时看过的电影票,给他买的可乐瓶盖等等全部都留着,每天中午风雨无阻地给她送爱心便当。逛街时穿高跟鞋累了当街跟他换鞋穿也一副很开心的模样。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所有人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就像刺猬的优雅里那个表面看起来又丑又老的门房,但她的内心却有一座美丽的花园。

  二十五岁的今天,我并没有过上理想中的那种生活。那个说要做驯兽师的姑娘如今在某医院药房抓药,那个要开聋哑学校的姑娘经历了一次挫败的婚姻带着一岁大的小孩即将再度结婚,那个说要环游世界的姑娘倒是做了导游。但似乎这些看来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人说,如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该把所有心仪的事物都去尝试一遍。驾驭不了的及早放手,留下来的必定都是喜欢又适合的。我已经不会再做任何计划或给予自己那些条条框框的要求:在多少岁前结婚,多少岁前去哪里,多少岁前成为什么。开始一样样地学习尝试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去感受你自己真正会专心投入的所有喜欢的事情上。

  很感谢这一路走来所受到的众多眷顾与磨难,感谢相伴一程分开的朋友和不离不弃留下来的朋友,还感谢那个一直在不断走向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生而为人,谢谢你。

恰到好处的幸福

  很多东西并非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才最美。——题记

  医学上最为讲究“恰到好处”。打针的时候,针头扎在臀部十字的外上四分之一处,不然就容易伤了神经,导致下肢瘫痪。此外,在使用酒精时,要切记浓度为75%,那么80%、90%的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75%的酒精刚好可以破坏细菌的膜,药水渗入到细菌内便可杀死细菌。而浓度更高的酒精会使细菌外膜凝固,就像砌起一道围墙,反倒阻止了药液进一步渗透到细菌内部,起不到杀菌效果。

  有些东西,并非越浓越好,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效果。

  比如期望。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期望太高了,达不到,就会使人心生怨恨和沮丧。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没有动力和目标,得过且过,也会让人萎靡不振。所以,合理期望,是一种正确评估,在愿望与实际情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比如幸福。幸福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样样都好,而是要恰到好处。若要求一切都完美;是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的。这世上之事本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这样的话,要求事事都完美,人的一生都在不满足中度过;永远也不完美,就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幸福。这时人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自己不幸福。但其实并不是老天的错,只是人自己不懂幸福的真谛罢了。但换言之,若没有对幸福的追求,人生就会真的没有幸福,人也会变得麻木。所以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对幸福的真正理解和追求。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

  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淡然和知足是幸福门前的长廊。有的人穷极一生也走不完这条长廊,看不到幸福的门扉。但闭眼呼吸,用阳光勾勒微笑的人,却可以轻轻走过这长廊,拍打幸福的门环。

  幸福珍贵,贵在了“恰到好处”这四字上。也许,我们应该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幸福只需恰到好处美文

  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越多越好,越浓越好。太多了容易抓不住,太浓了容易不珍惜,尤其是幸福,只需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浓不淡,在岁月里牵手漫步,走到幸福的终点站。

  幸福不需要多多益善,足够就好。不要贪心地想要得到更多,以免得到了之后失去。与其为了额外的幸福花尽心思,得到之后还有可能要承受失去的痛苦,不如就专心地守护手中已有的幸福,细心地灌溉,让两个人的幸福延续到下一代,再下一代,子子孙孙都能得到幸福,便是一生最大的愿望了。

  幸福不需要浓烈得醉人,浓淡相宜就好。再甜蜜的甜言蜜语,说多了也会腻;再浪漫的举动,做多了也会厌倦。即使是最轰烈的爱情,最后也会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平静下来,而幸福并不在于爱得有多激动人心,而是在于爱得有多长久。一时的轰烈,和一生的幸福,孰重孰轻自有答案。

  幸福不求多,不求浓,只求一生相依,生活平淡。把情意藏在一件件生活小事和关心的举动之中,让平淡的生活充满温馨。也许会经历风吹雨打,但是无需惊慌,只要还能相守,再大的风雨都要一起面对。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握紧彼此的手,永远不分开。幸福只需恰到好处,甜蜜的情话偶尔说一说,浪漫的举动偶尔做一做。路还很长,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说一辈子,这样幸福得刚好。

  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多少,而取决于个人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但生活的重点在于看待它的角度,好好对它也不会亏待你。整天抱怨命运不公,生不逢时,那么你的生活也必然会暗淡无光。不要将不幸福过多归结于外因,从自身找原因,培养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幸福便会不请自来。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去年央视“你幸福吗?”栏目调查中,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你幸福吗?”“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我不姓福”……千奇百怪的回答、被调侃、被争议、被反思。然而有个回答,让你听到了一种清新、简单的声音,让你听到了普通大众对幸福的理解——“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多好、多简单啊。

  有人会问,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个定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总而言之,幸福就是暖暖的,甜甜的。而恰到好处的幸福,就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结晶体。就如75%的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膜,药水渗透到内里去,整个细菌就被杀死了。浓度更高的酒精,飞快地把细菌外膜凝固了,就像砌起一道墙,反倒阻止了药液进一步渗透到细菌内部,杀不死细菌,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书中提到的两个字,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真诚”二字。

  “真诚”二字,有一种岩石般的纹理和坚定,不风化,不流失,不油腻,爽洁清晰反射着钢蓝色的金属光泽。

  “真诚”是一种勇敢的生活态度,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诚不虚张声势、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软弱无力,但它其实是强韧而富有弹性的,使我们简洁明快、干爽清正。

  “真诚”是一门艺术,有一个执行的程序,这就是真善美。真诚可以分解为真实和坦诚,它本身是很有力量的,起码比虚伪有力量,不怕对证盘查,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真诚”是有层次的。可以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每个人要更多更丰富地向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贡献我们建设性的真诚。

  我们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他人,没有必要委屈自己。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人刚进公司的时候还是勤勤恳恳的,几天后就变得懒懒散散,丝毫没有一个做员工的样子。可见,虚伪自能短暂地掩盖自己的缺点,迟早,这个缺点会暴露出来,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恰到好处的幸福的基础之上,我开始审视自己所收获到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是一种付出之后的满足;我懂得幸福是一种分享过后的喜悦;我明白,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多的任务就是学习,但学习也不乏幸福感的存在。在和同学共同完成任务时,你会感到幸福;在你遇到困难时,同学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你会感到幸福;在你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后,听到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也会感到幸福、生活中简简单单的感受,简简单单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丝一缕,一点一滴,那就是幸福。

  成长的路上,虽然漫长,却需要且行且珍惜。但我相信,只要有了对幸福的渴望,对幸福的认知,懂得恰到好处的幸福,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必然会收获到幸福!

初一读后感作文:《恰到好处的幸福》有感

  这是一本很中意的作家的书,这已经是三刷了,还是感到它在心中的分量。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享受,更多的是不常有的理性与感性交融的深思,这对我来说是实属罕见的,这也是我百读不厌的原因。

  一本散文集,那就聊聊最喜欢的一篇。不可思议,仔细去翻了一下,我最喜欢的那一篇居然是作者的自序,此前还从未觉得那是一篇序。那一篇的题目就是《恰到好处的幸福》,作者阐述了自己如何感到幸福是一种如咖啡中的奶,不能多也不能少的东西。

  她的文章总是让我感到一种亲切,一种母亲的口吻。文章中说:幸福,是一种艺术和哲学的结晶体,它所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这句话是让我思考甚多的。忆往,自己在幸福面前是否是豁达,不过是接受与给予,这么微不足道的细节有没有做到。淡然——这一点是确信的。自己从未将它看做必须品一般。

  恰到好处。这个词并不沉重,反而像一个重力的支撑点一样,不偏不倚地落在你心上。但这个词也并不平常,仔细想想,生活中鲜少用到这个词是的确。但是当它与幸福结合在一起,就像不合拍的天生一对,不是那种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织女的那种,而是梁山伯遇上林黛玉,牛郎配上嫦娥的这种,的确看上去很荒谬,但是你仔细看看,也挺好的呀!它只不过不是人们惯性思维中的那个样子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

  它俩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你反过来想,恰到好处,可以是饭量,火候,怎样的幸福,可以是甜蜜或是痛苦,但是当它们结合到一起,没有任何语病,只是不顺眼。而且它们讲述的也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物极必反。对,就这样。但是这样的组合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它有一种亲切中间隔层纱的感觉。十分奇妙,难以捉摸。

  那索性就不纠结了,幸福嘛,恰到好处,纠结嘛,也恰到好处。挺好,有时随性一点更好。

  说下来,这便是这本书引人注意的地方。恰到好处,这么一个言简意赅的形容词在幸福面前竟幻化成如此万千的模样,也不禁感叹奇妙。

  最后用一句它的话收尾:就让一切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拾稻穗的小姑娘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