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作品图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做陶泥

  星期天,我们小记者去旅游,旅游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陶吧。

  陶吧顾名思义,就是做陶器的休闲地方。进入陶吧,我们便领到一块泥,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我先把陶泥分成两份,再找了个有龙图案的模板,接着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首先,我把陶泥放在有龙图案的模板上,用力把它压平,并且一定要压均匀,过了一会儿,一只神气活现的龙就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为陶泥着上颜色,灰色的龙立刻变为一身金光灿灿,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着,散发着正义的光芒!

  做完了龙的陶泥,我又把陶泥放在有兔图案的模板上,按照前面制作龙的步骤,很快,一只可爱的小兔又诞生了。我也替小兔模型上了颜色,它“穿”着一身毛绒绒的黄袄,眼睛红扑扑的,像两颗闪烁的红宝石,嘴巴一翘一翘的,腿上还缠绕着紫色的花纹,像一朵朵盛开的紫罗兰,小小的尾巴远看像个小绒球。它在草地上自由地蹦跳着,多么可爱啊!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打算把我亲手做的小龙当作母亲节的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把小兔留给自己,作为这次旅游的纪念品。

陶泥作品图片

有趣的做陶泥

  人生有许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旅游、第一次划船、第一次爬山、第一次滑冰、第一次游泳……而这次我要说的是,我第一次做陶泥。

  8月的一个下午,午觉刚睡醒,大姨和妹妹就来带我出去玩,这次活动的内容是“做陶泥”,到了哪里,我们变开始“行动”了。

  开始做陶泥啦!我先把手沾了点水,然后把搓好的土块儿放在将要旋转的机器上,最后再发动机器。OK!准备工作完成。然后,先看一下示范,跟着指导老师一起做。

  体验过程如下:老师拿着我的手,沾了许多水,然后把原本的土块儿弄湿成下过雨后的“泥巴”状。在“泥巴”的中心轻轻的往下按,就会变成一个立体的“U”型。特别要注意的是,按的时候要用指腹按,而且要用2个大拇指来按。如果用指甲按的话,陶泥的底部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划痕,非常影响美观。

  现在,这个“U”型的陶泥又短又厚,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它变成又长又薄。这个制作过程只需要慢慢的把陶泥的边缘拉一下就可以了。

  做好后,发现自己这次做的不够好,于是便扭过头来看看妹妹做的怎么样,发现她的大部分泥块差不多没了,再靠过去仔细一瞧,哈哈!原来泥块变成了一个“小葫芦”在转盘机器上转呢。

  体验完之后,老师又让我们自己做一遍。我仔细回想了刚刚老师教我的具体步骤,便开始制作,这次我做的非常仔细。

  呀!陶泥有点偏了,我连忙把它移正回来;不好,边缘有点厚了,我赶忙把它弄薄……经过一些小小的“挫折”,我的陶瓷终于完成了!

  过了一个星期后,我和妹妹来这里给陶瓷上色。妹妹的陶瓷中间是个彩虹,旁边全是淡蓝色的天空。我的陶瓷中间是一轮月亮,周围在青色的夜空中点缀着一些星星。我觉得我做的陶瓷比妹妹做的要好看些。

我的小制作 陶泥小制作

  一天中午,我写完作业没事就拿起陶泥来玩,要捏什么呢?我沉思片刻,决定捏一套茶具。

  首先把干的陶泥加水捏一捏,搓一搓直到不湿也不干,陶泥就配成了。

  第一步:先取一些陶泥把它搓成圆形,再把它慢慢压扁,再拿一小点陶泥搓成小圆球粘上去,这就是壶盖。

  第二步:拿一大块陶泥搓成圆形,再轻轻压一压,把它压成又胖又矮的圆柱形,壶身也好了。

  第三步:拿一些陶泥搓成面条形,把它切成两段,一段把它慢慢弯一下,粘在壶身一侧,再把另一段粘在另一侧尾端轻轻用剪刀剪一个切面,这就是壶柄和壶嘴,最后把壶盖放在上面,茶壶就做成了。

  接下来再取一些陶泥捏成圆柱形,用母指在中间压一压,茶杯也好了。

  欢迎到我家泡茶。

陶泥世界

  “叮铃铃!”上课了,可我们早已坐上大巴,有说有笑地去往我们劳技实践活动的地点了,令人兴奋的一天开始了!

  很快,我们开始了软陶制作印章。先把陶泥捏软,再捏一个正方形。我使劲地揉着,它就像一个坚定不屈的士兵,怎么也揉不软。好不容易变软了,一张开双手,便看见两只手上飞上了两片“红云”甚是好看。我捏好正方形,刚要在上面做“家”字,便听见老师在告诉一个同学要先把“家”字做好,再粘在章上,不然“家”字就放不下了。我便一丝不苟地做了起来,做了好一会儿,我才做好了这个印章,美滋滋的拿去给老师看,老师看了对我说:“做得不错”,又帮我把家字的宝盖头加长了一点,才让我做边框。边框很快就做好了,原以为效果会很好,但烤出来的效果却不忍直视……

  下午,老师教我们做西兰花娃娃,我按照老师说的制作流程很快便做了一个西兰花,赶紧拿去给老师看,老师看了跟我说,让我给西兰花加点纹路,那样显得西兰花娃娃可爱一点。我就拿着牙签往花球上仔仔细细的扎了起来……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终于漂亮可爱的西兰花娃娃在我的手里诞生了,看着自己制作的印章和可爱的西兰花娃娃,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兴奋。

  这次实践活动,不但让我领悟了软陶的风采,还感受了制作过程的快乐!

我会做陶泥制品啦!

  今天的天气可好了,妈妈带我去南宋官窑博物馆。 我们先参观了各个朝代的瓷器,这些瓷器可多了,有白瓷、黑瓷、青瓷、彩绘瓷、青白瓷、颜色釉瓷……这些瓷器都是祖宗流传下来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做陶泥的地方,我看了一下制作的方法,然后就开始做。放泥巴的台子是可以转的,我双手捧着泥巴先把泥巴堆成圆柱,然后挖一个口子,再把它拉长,最后把它的口子弄平,只要我用的力气不同,它就会一会儿变成葫芦,一会儿变成碗,一会儿变成杯子,我的两只小手也变成了泥手掌,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最后,我完成的作品是一只碗,我在上面刻上了我的名字,过一个月博物馆可以帮我烧好我就可以去领回家了。

  今天我不仅去参观了南宋官窑遗址,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又亲自动手做成了陶泥制品,收获可真大呀!

捏陶泥

  今天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我去博物馆玩。走进博物馆大厅,我们惊奇地发现那里正要进行陶艺活动,我也去现场报名参加了。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叫我们花10分钟时间去参观了陶艺品展览厅,接着老师演示了钟塔陶艺品的制作方法,最后老师叫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钟塔陶艺品。我先比较顺利地捏好了钟塔的底部,在捏钟塔的四壁时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我发现陶泥变干了,于是我用水浸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成功了,我继续捏着……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终于捏完了钟塔,这是我第一次用真正的陶泥捏古代的陶艺品呢!

捏陶泥

  上周末,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阻碍不了我去报社参加捏陶泥活动的脚步。

  老师先讲了陶泥的来历,然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包陶泥和一些工具。陶泥的颜色是棕色的,打开包装,泥土味扑鼻而来,摸起来软软的。陶泥放的时间长了会变硬,如果你还想玩,加一点水就行了。

  接下来,老师开始教我们做葫芦,先做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做两个细细的棍子,再把两个圆打上孔,把两根棍子插在孔下方,让它们连接在一起,一个精致的小葫芦就做成了。

  最有趣的是做乌龟了。大家一边认真地听老师讲,一边专心致志地做。先搓一个大圆球,再把它压扁,做四只脚和一个S形头,粘上去后,加上一个硬硬的壳就行了。壳的构造和各部的连接老师让我们发挥想象,很快,一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乌龟就做好了。乌龟们有的在和朋友们尽情地玩耍,有的在四处寻找食物,有的在洋洋得意地晒太阳,还有的用力地驮着东西……

  此外,老师还教我们做其他动物,如:猫、鸭、鸡……

  我特别喜欢这次捏陶泥课,它不但让我学会了动手动脑,还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的陶艺作品

  今天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地下一层的陶艺教室做陶瓷作品。我激动地不得了。 我们一来到教室,就马上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老师先给我们讲了牛头法和菊花法这两个做陶瓷的方法。

  不一会儿,我就越来越不耐烦了。 终于,我拿到了棕红色的陶泥,开始做了。我先把陶泥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把它们搓成泥条。然后我 又切了小块圆形,用擀面杖吧它磨平,作为底盘,再把前面搓好的泥条一根一根绕在底盘上,慢慢向上搭,搭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我再次拿起剩下的陶泥,揉成一个个小球球,各放在泥条的上方和四周,我又用陶泥分别做了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和一对光明之眼贴在了泥条四周,变成了我的陶瓷作品的装饰。

  最后,我把所有的陶泥搓成了长长的一条,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圆球上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把刚做成的陶泥作品给摔坏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我终于做完了陶瓷作品,这是一个大大的笔筒,做得精致小巧,非常便于携带。 我看了看别的同学,几乎都没做完,有的在做粪球城堡,有的拿着陶泥在那里呆呆地坐着,各有所思,有的在做着一个双层彩色大蛋糕,还有的吧陶泥做成了一个个小球球,正互相地扔着呢,真是应有尽有,玲珑满面,各有个样啊。

  这次课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的陶泥做法,还领悟到了要想成功,必有时得经历失败的痛苦。

有趣的陶泥

  8月19日 星期天 阴

  今天上的课是陶泥课,我兴奋极了,看到陶泥,我二话没说,便把一团陶泥分解成了几块。第一块是苹果,首先揉个团,然后抓小块,并把两头弄尖,一片叶子就做好了。之后把一点陶泥搓成条,最后把这些粘好,一个苹果就做好了。

  下面是一棵大树,先揉个团,然后按扁,这就是叶子。之后搓两个条黏在扁圆的一面上。之后再把一大块陶泥给搓成圆柱,最后把一个一个的“小零部件”给一个一个的粘好,这样一棵大树就“完工”了。

  我还想做一些更好的东西,比如:胡萝卜、辣椒、、、、、、

  我希望以后能多一些陶泥课,因为陶泥也是种艺术。

陶泥

  4月6日下午,我、表弟、妈妈、舅妈一起去万达广场五楼的创艺天地做陶泥。

  首先,我们挑选了各自喜欢的样品,我做碗,表弟做花瓶。老师给我们拿了两块泥,帮我们把泥摔成正方形后,放到了转泥盘上。老师教我们把手弄成贝壳形状,再盖住泥,把泥做成圆形。于是,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制作了。我先在水桶里把手弄湿,再用脚踩踏板,转盘就转了起来。刚开始感觉有种东西打击着手,可几分钟后,泥慢慢变圆了,打击感也消失了。

  老师又教我一只手放在泥上作为支撑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要慢慢的、轻轻的往中间的泥按下去,我做好了。老师再教我把手弄成像螃蟹的钳子一样,夹住边缘,轻轻地往外挤压,我也做好了。老师最后教我把边缘弄细,把泥多的地方弄到少的地方。我做着做着,突然一块泥塌了下来,我只能从第三步重新做起。结果,又有一块泥塌了,我再做。不知为什么,一半的泥又塌了下来,我还是不放弃,决定把剩下的泥做成一个小杯子。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杯子做好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通过这次做陶泥,我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要不放弃,一直坚持,要有耐心,就一定会成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致十年后的自己

形容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