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脉络

  中国古代神话分三个历史时期,(1)盘古开天地-刑天杀天帝上古神时期(2)刑天杀天帝-武王伐纣自然神时期(3)武王伐纣-至今修炼神时期,生灵修炼成神。

  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天地混沌之初,有盘古,龙首蛇身,双目开闭为日夜,嘘为风雨,吹为雷电,每天撑开混沌天地一仗,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神曲化为大地,血液为江河,双目成日月,肌肉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

  盘古死后,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即天帝,亦称太一、皇天。楚国称其为东皇太一,(屈原诗)。其人格不显,为全知全能的神。太一和鸿钧含义接近,因此有人说太一是鸿钧老祖。

  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雷神,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

  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

  里所说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们发明了修炼的法门,后来都搬到了西边的昆仑和东边的蓬莱三岛。现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交合的后代无误,至于伏羲和女娲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被昊天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咦,女娲不是捏泥土造人吗?这种说法仅见于《风俗通》,是孤例,不予采纳,在多数文献里和出土文物都证实了是伏羲和女娲结合成为人类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说法应该和小时候妈妈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道理,小羞羞的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风姓部落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尝遍了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医疗,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神农和炎帝其实是两个人,后世常误以为是一个人,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而已。史记中已有暗示:“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意为神农的后代治理已经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黄帝的敌人。《史记封禅书》明确指出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的炎帝显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写“炎帝神农氏”的文献,意为炎帝出于神农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农。

  接下来就到了五帝时期,五帝是哪五帝呢?这里采用《吕氏春秋》的说法: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黄帝-轩辕,北方玄帝-颛顼,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嚣。

  我猜测太昊和伏羲并非一人,应当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没有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佐证,只好依旧当做一人,太昊伏羲修炼成圣后,昊天上帝册封他为青帝,掌管东方,历经女娲和神农两个部族的长期统治之后,神话时代的主线故事——三次神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正式展开!

  话说太昊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少典,少典虽然没什么光辉事迹,却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囧rz,给大神跪了)注

  8。黄帝继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继承了神农部落,居住在姜水,该部落有个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黄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两次神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

  阪泉之战,《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统领神农氏部落后日益壮大,和轩辕争夺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没人拥护,在阪泉和轩辕大战三场,轩辕驱使着以各种神兽作为神明的部落,并有来自昆仑山的神兽英招(为昊天上帝看管花园),陆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昆仑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强,苗龙等儿孙也已成长为一方神明,风后,应龙等大神也正当壮年,此时的轩辕可谓神威无匹,炎帝一方阵容就没有这么强大了,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孙,炎居,并节,

  以及猛将刑天可用,

  最终因实力不济而战败,归顺了轩辕,部族被轩辕所吞并。

  阪泉之战后,神农氏部族有个分支后裔,叫做蚩尤,统领了九黎部落,此时强大了起来,与轩辕在涿鹿展开了第二场神战,《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兽身铁额,吃沙饮石,善于作战,两方实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许多传说,轩辕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幸得风后炼制了指南车,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赐下天书给轩辕,常先制作了夔牛战鼓,威力巨大,应龙的水属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风伯飞廉和雨师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轩辕只好向一袭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风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涿鹿战场因此大旱数年。经《山海经》和《逸周书》证实,蚩尤被应龙斩杀。

  黄帝和嫘祖所生的长子,叫做玄嚣(音玄箫),号青阳氏,被封为白帝,掌管西方,以凤凰作为图腾,白帝玄嚣有几个好儿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后面还会出现,还有一个叫穷奇,作恶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为牛状,全身长刺,叫声像野狗的野兽,成为四凶之一。

  玄嚣还有个儿子,名叫蟜极(音脚极不叫搅基!!),蟜极没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后(渡劫飞升?),在人间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颛顼(音专需),颛顼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白帝玄嚣的弟弟,但和玄嚣比起来,据称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点把持不住,于是在风后,常先等人的建议下没有登上帝位,风后是此时风姓部落的首领,在黄帝手下混饭吃,擅长祖传易数,好兵法,征战蚩尤时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前往东海流波山斩杀夔牛(音葵牛)和雷兽制成战鼓(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黄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应龙,大鸿,力木,容成,大容,离朱等等。

  话收回来,第三次神战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颛顼和炎帝后裔共工之间展开的,颛顼是个大神,号高阳氏,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即自称是颛顼的后代。此时离那两场人神大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输后其臣子后代颇有不服,刑天就是一个,结果被砍了脑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挥舞着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个,共工和祝融一样,是神职,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个祝融和共工,这个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孙,老祝融的儿子,于是和颛顼争夺地位,带着相柳和浮游等人和炎黄部族开战,两

  大部族大战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颛顼法力滔天,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死。看来轩辕的后代和轩辕一样霸气,专治各种不服。这一触坏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上破了个大口子,惊动了女娲,于是出来救场,炼石补天。

  至此颛顼彻底征服了九黎,令他们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怀抱。颛顼的儿子们没有太争气的,但后世有八个杰出的子孙人称八恺,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梼杌,作恶多端,后来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猪牙的怪兽,成为四凶之一,注9。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音帝酷)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大boss帝俊。

  如果要写一本书来评价帝喾,书名必然要叫《帝喾和他的儿女们》,他的儿女们都有:帝喾和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和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和简狄生了后契(商的祖先),和庆都生了帝尧,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仪生了帝挚和帝女,帝挚后来因为德行问题禅让给了帝尧。帝女因为高辛氏发布悬赏,能够破犬戎者嫁女给他,结果一只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领的脑袋前来领赏,帝喾想反悔,帝女却不在意,下嫁给了这个叫盘瓠的神犬,成为瑶、苗、黎、畲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于有盘古来自盘瓠的说法,私以为是范文澜瞎联系。咦,简狄不是吃了玄鸟的蛋才生的后契吗,玄鸟生商啊,我们都记着呢,来来来,帝喾是谁的孙子?白帝啊,白帝部落的图腾是什么?凤凰啊,不就是玄鸟吗,简狄吃的是谁的蛋还用我多说?图森破,这叫艺术加工。帝喾还有八个杰出的后世子孙人称八元。

  帝喾从小跟着颛顼治理天下,深得颛顼厚爱,但是好像又跟颛顼有不可告人的仇隙,乃至直接导致了英雄时代发生的数起血祸。帝喾治理天下得当,也深得后人的崇敬,他还册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嚣之子句芒掌管东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颛顼的重孙名叫重黎,注10,继承了祝融的称号,司火,颛顼的老部下玄冥继续掌管北方,司水。后土掌管中部,司土。后土是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的共工的儿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爷爷,后土能担此重任,可见自共工挑战颛顼失败后,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经彻底归心。

  神话时代该结束了,此时的天地是怎样的呢,帝喾站在亳都的宫殿里,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将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他想着:羲和生了十子后已经元

中国传说故事

中国十大民间传说故事

  我一直觉得4个太少了,所以这里再根据故事的经典性和知名度增加6个,即《天仙配》、《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柳毅传书》、《歌仙刘三姐》,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民间传说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各位都耳熟能详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以组图展示就是。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孔雀东南飞

  柳毅传书

  歌仙刘三姐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鹊桥相会

  话说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追赶织女而来,顺手拔下一根簪子划出一条宽阔的天河,把织女牛郎隔开,使这对恩爱夫妻只能日日相望不能相依。织女思念牛郎,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站在银河对岸遥望着。

  牛郎也十分想念织女两眼巴望,望穿秋水。这天织女看到几只喜鹊要飞到对岸,写了几句话捎给牛郎:

  “织女对岸望阿郎,

  银汉浩渺水汪洋,

  朝暮期盼不彷徨,

  凝神静等鹊吉祥。”

  牛郎读完织女的信写道:

  “夫妻相隔心紧连,

  牛郎愁肠似浪漩,

  昼思夜想实难眠,

  待到何时方团圆。”

  写完让喜鹊捎过对岸给织女。织女读后泪流满面,又写信给牛郎,表达自己誓死相爱的决心。就这样相互书信,你来我往,彼此不断。这天喜鹊携带着织女的书信正要飞向对岸,被王母娘娘截获。

  王母娘娘打开书信一看写着:

  “天河无边涛茫茫,

  夫妻相望愁断肠,

  泪水流尽沾湿裳,

  一错千恨王母娘。”

  王母娘娘看罢,感到这织女与牛郎已经是感情深厚,恩爱无比,难以拆散。这是缘分也是天意。虽然人间凡夫俗子与天上嫦娥仙女不能匹配,但彼此已经是铁石心肠了。自己不该从中作梗,拆散这对美满婚姻。

  王母娘娘反复掂量后,写了封信让喜鹊带给织女:

  “喜鹊帮忙帮到底,

  银河七夕桥架起,

  一 年一度相聚喜,

  莫怪老娘不懂理!”

  牛郎织女看后万分高兴。此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桥梁。人们称其为鹊桥相会,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早朝,大部分群臣没到的时候,乾隆爷问先到的大臣汪文瑞和刘文举:“两位爱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燕窝汤和点心?”

  汪文瑞诚惶诚恐地抢先答道:“臣家里人口众多,开支颇大,吃燕窝汤和点心只是偶尔,平时每天早上不过吃碗水饺、面条或喝碗豆汁、吃几个鸡蛋而已。”

  见汪文瑞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清廉,刘文举也说他家早餐经常只喝一碗豆汁、吃几个鸡蛋。

  乾隆听了汪文瑞和刘文举这番话,瞪了他俩一眼,说:“一个鸡蛋需要十两银子,朕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们一个早上就吃好几个,还敢说自己穷?看来朕该查查你俩的账了。”

  汪文瑞和刘文举听了乾隆这番话,想起刚才自己的口不择言,肠子都悔青了,他俩知道这必是内务府的人做假账,和御膳房的太监们沆瀣一气蒙皇上。但他俩不敢明说,知道一旦明说了,内务府和御膳房的人知道了会挤兑他俩不说,就是皇上也饶不了他们,因为这等于告诉世人,看似英明的乾隆皇帝也不过是一个任人哄骗的二傻子。

  当然,汪文瑞和刘文举又不能不接乾隆皇帝的话茬儿,要不然,皇上还真怀疑他俩是收受到贿赂的贪官呢。

  所幸汪文瑞和刘文举很快就想出应对之策,敷衍乾隆说,他们买的鸡蛋都是些便宜的货,不过几文钱一个罢了,自然不能和宫里采购的极品鸡蛋相比。

  乾隆听了这话,不但没有释疑,反而更加困惑,他自言自语道:“怪哉,为何同为母鸡所产之蛋,竟有玉、石之别?”

  汪文瑞和刘文举暗暗叫苦,心忖:这一个谎扯出去了,必须得再扯新谎来圆前谎,可这新谎咋扯

  好在汪文瑞是个久处庙堂的圆通老吏,他在刘文举呆若木鸡之时,灵机一动,想出新招。他旁征博引地对乾隆说:“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劣质老坑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可这两种石料的品质却是天差地别。”

  乾隆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没在鸡蛋价格的问题上追问下去,汪文瑞和刘文举这才松了口气。

  这君臣三人又说了一阵闲话,众臣就三三两两地来了,乾隆皇帝开始升朝议事。

  汪文瑞和刘文举以为关于鸡蛋的话题也就到此了结了,谁知散朝后,乾隆又留下他们,他饶有兴致地叫俩人在第二天早朝时带几个鸡蛋来,他想看看,几文钱一个的鸡蛋和十两银子一个的鸡蛋究竟有何不同。

  这下,乾隆可给汪文瑞和刘文举出了个大难题,都快把他俩愁死了。因为傻瓜都知道,世上鸡蛋的区别只是个头大小而已,口味还不都差不多

  汪文瑞忧心忡忡地回到家,满腹的苦楚又不好对家人和下人讲,但闷在肚中又解决不了问题,明天上朝面君时咋办

  心急如焚的汪文瑞在院内踱来踱去,竟鬼使神差地来到位于西偏院的厨房。

  他抬头一看,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下人待的地方,正要离开,忽听一个小厮与大厨正粗喉咙大嗓子地闲聊。小厮说他早晨去菜市场买菜,遇到件稀奇事:有个卖鸡蛋的主竟在卖一筐已变了味的坏鸡蛋,这种坏鸡蛋还要一文钱一个。谁知,还真有二傻子掏钱买这种无法食用的坏蛋。

  大厨讥笑小厮道:“你懂什么,这种进不了伙房的坏鸡蛋是当肥料卖给养花人的,坏鸡蛋用泉水调稀后,是培育兰花的上好肥料……”

  汪文瑞听到这里,心里就是一动,他不等大厨把话讲完,三步并作两步闯进厨房。

  大厨和小厮见主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傻傻地站在原地,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汪文瑞指着大厨和小厮,叫他俩放下手上的活计,赶紧去菜市场,不论价格高低,一定要把那筐坏鸡蛋买回来。

  听了这番没头没脑的话,大厨和小厮不知是主人吃错了药,还是自己听错了。尽管心里犯嘀咕,但他俩可不敢向主人细问详情,只得急三火四地奔向菜市场。

  他们原以为拿铜钱买坏鸡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不料,当他俩赶到菜市场时,竟有大买家将那筐坏鸡蛋全买下了。

  两人这下可急坏了,大厨见买卖双方正在付钱,忙喊道:“且慢,我愿出三文钱一个买下这筐鸡蛋。”要知道,当时的物价是,五文钱可买两个新鲜鸡蛋。

  忽听有人愿出三文钱买一个坏鸡蛋,卖蛋的小贩可乐坏了,他忙推掉那买家递上的一串铜钱,要与大厨交易。那买家见有人挡横,也不甘示弱,将坏鸡蛋的价格抬到五文钱一个。大厨为了买到坏鸡蛋,又将价格抬到八文钱一个。就这样,双方轮番哄抬下,每个坏鸡蛋竟卖到一两纹银。最后,大厨和小厮因出门时没带多少银子,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筐坏鸡蛋被那个买家拿走了。

  一两银子买一个坏鸡蛋这件亘古未有的怪事立即轰动了整个菜市场,引来众人围观热议。卖坏鸡蛋的小贩目睹此情此景,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也猜不透这事是福是祸,急忙怀揣着银子,溜之大吉。

  当大厨和小厮垂头丧气地回府时,望穿秋水的汪文瑞见他俩两手空空地回来,忙问何故。待听完大厨将详情禀告后,汪文瑞当即五内如焚,昏倒在地。

  在众人呼喊声中,汪文瑞睁开双眼,绝望中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谢绝匆匆赶来的医生诊脉,吩咐备轿去刘府议事。汪文瑞猜得一点没错,这筐坏鸡蛋全给刘文举的管家买走了。

  当刘文举见汪文瑞匆匆前来,便知其来意。刘文举心想,现在他与汪文瑞已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是汪文瑞摆不平这事,他也过不了关。想到这里,刘文举忙热情接待了汪文瑞,并慷慨地送了一半坏鸡蛋给汪文瑞。

  第二天上朝时,汪文瑞和刘文举如坐针毡。好不容易等到散朝,乾隆叫汪文瑞和刘文举取出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给他看。

  内务府太监先在大海碗中敲开七个宫中的鸡蛋,这七个鸡蛋均是蛋香四溢、油光闪闪的双黄蛋。待打开汪文瑞和刘文举带来的十几个鸡蛋,立即就比出个天上地下来了。这些鸡蛋,全部是单黄不说,绝大多数的还散黄,散发出浓浓的臭味。

  乾隆见状,忙令太监停止“比蛋”。他深表同情地对汪文瑞和刘文举说:“二位爱卿,你俩也太节俭了,以后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还是不吃为好,要吃就吃十两银子一个的极品鸡蛋。”讲完这话,乾隆还颇有感触地说:“难怪民间百姓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

  ①大禹传说

  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

  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②愚公移山传说

  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

  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

  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爷爷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鲁班传说

  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技师。旧时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奉他为“祖师”建庙奉祀。鲁班传说在教育团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孟姜女传说

  古代民间传说。这个传说流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将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相联,使传说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

  从此,杞梁由为齐国牺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明清以后的故事将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3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

  1928年,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该文集是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集。对这一传说历史演变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迄今仍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历史文献与民间口头传说联系起来,进行历史和地理的比较,对中国后来的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都产生过不小影响。

中国的传说故事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中国传说故事

  1、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2、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在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3、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4、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5、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关于中国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个女人,养着一只猪猡,她与丈夫合计,到冬天,猪猡一定长得很壮,可以卖得好价钿,可以添置衣裳,买年货,过年开销全有了。

  有一天,猪猡逃出猪棚,吃掉了隔壁邻居家种的一个南瓜。邻居家的男人脾气很躁,看见猪猡吃掉了南瓜,拿起铁搭,一铁搭就把这头猪砸死了。养猪的女人发现后,心想,这件事如果被自己的男人知道了,非大吵大闹不可,甚至会大打一通。打架可是不坏衣衫便坏肉的呀,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恶果,还不如瞒了男人。

  她把死猪猡拖进猪棚,那猪棚的二道梁上搁着几根木头,她把这几根木头拿了下来,压在死猪身上,就像这只猪猡被上面的木头压下来压死的。男人回来了,她不声不响。吃饭前,她拎着桶去喂猪,推开猪棚门,马上惊叫起来,男人闻声跑来一看,以为是二道梁上的木头压下来把猪压死了。女的说:“你快去烧水,等一会褪好毛,杀一杀,腌一腌,过年还可以吃的。”男的信以为真,就去烧水了。

  就在这天晚上,隔壁那户人家传来了哭声。养猪的男人和女人跑去一问,那家的男人得了急病,发热抽筋,眼看活不到天亮了,他的女人急得手足无措,只是哭。养猪的男人和女人二话没说,就摇来一条船,把病人送到镇上去请郎中先生看病。

  一路上,隔壁的那个女人,难为情地说:“我家男人不好,白天把你们家的猪猡打死了,我们赔…… ”

  养猪的男人一听,原来自己的猪是被他们打死的,他不愿摇船了。养猪的女人埋怨道:“你呀,真糊涂!我们与他们是近邻,难免有时候牙齿咬舌头,假如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闹得不可开交,值得吗?近邻比远亲好,谁都有需要照顾的时候,还是不要计较吃亏便宜,互相友爱为好。”

中国民间故事

  一、徐福东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位能够千秋万代一直传下去;但是如果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做皇帝当然就更好了。所以,秦始皇对求仙访道非常感兴趣,总是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传说中的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求得不死之药。

  可是茫茫大海,烟波浩淼,到哪里去找神山呢?正在秦始皇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在秦始皇经常去打猎的苑囿当中,囚禁了许多“罪人”,这些“罪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秦朝对待犯人的刑罚非常严酷,许多人还来不及审问就被折磨而死,又没人埋葬,都任凭那些尸首倒在路边。后来也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种长得很像乌鸦的鸟,衔来一种草,覆盖在那些死人的脸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死人竟然慢慢活过来了。主管的人很惊奇,就把那种草呈给秦始皇,秦始皇一看,草有三四尺长,问遍满朝文武,竟无人能识。后来又去问鬼谷子,鬼谷子说:“这是东海祖洲上生长的不死草,又叫养神芝,一株草只能救活一个人。”秦始皇心想:“既然有不死草,虽然一株只能用一次,如果能找到生长这种草的祖洲,弄它几千株不死草回来,不就可以反复起死回生吗?”于是秦始皇便下了决心,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去寻访祖洲,找那不死之草。

  当时秦始皇周围有好些方士,但是到底派谁去呢?秦始皇想起不久前南巡的时候,走在半路忽然缺水,人困马乏,他自己口渴难耐,正要对部下发作。不料当时随驾左右的一名方士徐福,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只玉雕的如意,在地上轻轻敲了三下,马上就有泉水流出来,总算解决了大家的口渴问题。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秦皇井”。秦始皇觉得这个徐福看来还是有点道行的。正好这个时候,徐福自己上书请求带领童男童女到海中去寻找神山,秦始皇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秦始皇便下诏派遣徐福前去寻找不死之药。徐福在秦始皇的允许之下,挑选了三千童男童女,坐上高大的楼船,准备了充足的食物、饮水,浩浩荡荡前去海上求仙。出发那一天,三千童男童女身着白衣白帽,登上大船,童男童女的父母亲戚都在岸上向他们告别,一时间,船上船下哭声震天。很快,船启动了,渐渐远去,消失在天边,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几百年后,有人传说在东海一个小岛上见到那些童男童女的后代。还有人说在登州以东的大海中曾经见到一个须发全白的老翁,就是徐福,住在一个孤岛上,孤岛上还有好几百居民,很恭敬地服侍徐福。

  二、黄豆

  从前,世上只有红豆、绿豆、黑豆,没有黄豆,那黄豆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叫山娃的小伙子,从小死了爹妈,没房没地,靠给财主冯二放牛度日,他从天明到天黑,一年四季,风吹雨淋,挨打挨骂,受不尽的苦难和折磨,一天,牛在山上吃草,他坐在山石上,听着小鸟啾啾歌唱,心想:“我要能有把镰刀砍柴卖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就好了。夜晚,他躺在牛棚里,望着星星闪闪烁烁,又想,我要能有间房子,就不用在这儿挨冻受苦啦!

  这天,山娃把牛赶上山,自己躺在草丛里晒太阳,听着小鸟欢乐的歌唱,又不由甜滋滋地想起来。想着想着,忽然面前升起一道白光,白光里站着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朝着山娃微微地笑着。山娃忙爬起来,刚要说话,却被老人抢了先:“孩子,不用说了,你心里想的什么我都知道。”老人说着,伸开左手,只见手掌上有三块小石头,雪白放光,耀得山娃眼都眯起来了。

  “这是三块宝石,向它要什么它能给什么。我见你勤劳老实才送给你的。”老人拍了拍山娃的肩膀,接着说,“可有一条要记住,每一块宝石只能给你一件东西,千万拣那顶要紧的要。”说完,便把三块宝石放到了山娃的手里,山娃又惊又喜,才要道谢,一眨眼,老人不见了,他想张口喊,忽然一下子醒了——原来是个梦呀!

  山娃坐起来,觉得手心里有样东西,伸开手一看,嗬!真的是三块宝石,雪白放光,耀得眼都睁不开。他高兴得一蹦老高,不由得想起老人嘱咐的话,对于我,顶要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镰刀、房屋啦!于是,他手托宝石,说道:“我山娃给财主放了十五年牛,自己连根牛毛也没有,我想要把镰刀,砍柴买米,靠自己的两手过日子。”

  山娃的话音刚落,“哧”的一道白光,一块宝石飞走了,接着,地上出现了一把锃明雪亮的弯月镰。

  山娃赶着牛到了山下,拣了平坦向阳的地方。又手托宝石说道:“我山娃打记事那天起,夜晚都是和牛做伴,我想要间屋子,好有个安身的地方。”

  山娃的话一出口,“哧”的一道白光,又一块宝石飞走了,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间又坚固又漂亮的房子。

  从此,山娃有了家啦,再不用给冯二放牛了!他天天顶着星星上山,披着月光回家,用那把弯月镰砍来大捆大捆柴禾,到集市上卖了换回来米面,靠着自己的双手,过起了好日子。

  冯二见山娃不再给他放牛了,就起了坏心。这天,他领着打手来到了山下,看见山娃那间漂亮的房子,脸气得像紫茄子一样,头一歪,逼问山娃说:“你哪来的屋哇?一准是偷了我的钱盖的!你哪来的镰刀哇?一准是偷了我的钱买的!”

  山娃是个诚实的小伙子,听冯二这么说,就将镰刀、房屋的来历一五一十地讲了,他还把剩下的那块宝石拿出来给冯二看。不料,冯二当场露出丑相,把那块宝石夺走了。

  冯二回到家里,看看那块雪白放光的宝石,高兴极了。他想向宝石要顶值钱顶贵重的东西。可什么才是最值钱最贵重的东西呢?他想到金子,对,就要金子。冯二拿定主意,便来到大场院里,他手托宝石,口中念道:“不要面,不要米,不要高楼不要地,好宝贝快显灵,给我下一场金豆子!”

  冯二刚一说完,“哧”的一道白光,那块宝石飞走了,金豆子雨点般噼里啪啦落下来,越落越多,越落越急,眨眼间堆起了一座黄灿灿的金子山。冯二来不及躲,被结结实实压在山下啦!忽然,金子往下陷了,越陷越深,最后连人带山全陷到地底下了。

  第二年,在冯二陷下去的地万长出了一棵豆子,豆棵子又粗又壮。山娃天天给它浇水、锄草、除虫,到了秋天,打出了一大堆豆粒子,黄灿灿的,惹人喜欢,人们说,那是金子变的,仔细看,豆粒当中有一个小黑点儿,那冯二的黑心儿。

  从此,世上有了黄豆。不论谁,只要肯流汗水,都可以得到它。

  三、一夜白头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着名的人物,他曾经追随当时正在郑国避难的楚国太子建,太子建与晋国密谋灭郑,结果被郑君知道了,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连夜逃跑,出奔吴国。

  伍子胥一行人逃到昭关的时候,先住在附近一个朋友东皋公家里,商量过关的对策。原来当时郑君紧急追捕伍子胥和公子胜,全国各个关口盘查得非常严密,关口上画着伍子胥的的画像,再加上伍子胥身材高大威猛,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想要蒙混过关非常困难。伍子胥愁得夜不能寐,干脆起床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是他把所有能想的方法都在心里细细思量了一遍,总觉得不妥。不知不觉天已破晓,伍子胥愁眉苦脸走出门来,哪知道东皋公一见他,吓了一跳,原来昨天还只有三十出头的伍子胥,竟然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看上去几乎有五六十岁了,只要再稍作化妆,无论谁都认不出来了。就这样,伍子胥顺利蒙混过关了。

中国传统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家挨户地去要糖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眼望不到边

会计实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