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法的作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说说排比的作用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排比的作用: 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对比手法的作用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对照比较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着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写作文怎么运用对比谈岳阳楼记的对比手法

  一、写景色,一阴一晴。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站在岳阳楼上,所看到的壮观景色全在洞庭一湖。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景色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是阴云密布,暮霭沉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浩淼的洞庭湖呈现的,全是一派萧条的景象。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却正好相反,白天是阳光明媚,夜晚有月光皎洁。“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多么美丽的洞庭湖,多么美好的时光。

  这都是普通人眼中所看到的景色,阴晴不定,时好时坏,让读者感叹唏嘘。

  二、写心情,一悲一喜。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心生,什么样的心情,往往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放学路上,看到柳条。心情悲伤,就会感到柳条是垂头丧气的;心情快乐,就会感到柳条也在随风飘舞。同样,迁客骚人也是如此。

  看,有的人一时受挫,人生失意,心情悲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依然,洞庭湖依然,只是来这里的人心情低落,无限感伤罢了。

  再看,有的人一时风光,人生得意,心情愉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迎风而立,举杯畅饮,让人感到无比的喜悦。过往的荣辱都忘了,眼前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迁客骚人这一悲一喜的心情,也牵动读者的心情。难道我们不能主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吗

  三、写人物,先忧后乐。

  原来,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可以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就是作者所向往的“古仁人”。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忧”和“乐”。首先,他们会忧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就是说,在朝廷里做官的时候,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里做官的时候,就为国君担忧。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作者最后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总是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追随的人。“微斯人,吾谁与归?”作者感慨,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至此,作者的旨意立显无疑。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一阴一晴的景色,与一悲一喜的心情,都不是作者想要的。而古仁人那先忧后乐的思想,却正是作者想要的。整篇文章,处处对比,层层推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劝慰朋友。

用对比手法写的小练笔

  胆小的老鼠

  陈承豪

  老鼠胆子很小,它总是蹑手蹑脚的寻找食物,两只耳朵总是左顾右盼,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吓得立马跑回老鼠洞里。

  而猫呢,胆子很大,它敢在主人的作业本上画梅花。它敢在主人的盆栽里荡秋千。当它看见老鼠,就会如警察遇到小偷一样,勇猛得扑过去。哎,难怪老鼠一看见猫就逃。

细说常见写作方法之对比叙述法

  对比叙述法,亦称对比叙写法,或称对比描写法。它是指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叙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的效果,表现作者的爱憎的写作方法。

  对比,可分为两种:横比,即正反或矛盾的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是通过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说明问题,表现观点;纵比,即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同一事物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是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表现观点。

  运用对比叙述法,要善于选择对比的对象,善于确定对比的焦点,力求反映出对比事物之间的矛盾、差异,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鲜明特征。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有“我”对“人”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又有“我”与车夫对受伤老女人不同态度和感情的对比。两种对比,既赞扬了劳动人民富于阶级同情和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德,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勇于解剖自己,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精神。

  初夏,青弋江水静静地向长江奔去。一只渡船在江上往来穿行。船尾坐着一位老艄公,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面色黑里透红,白须飘飘。船头立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头上梳着两只羊角辫。她身姿矫健,熟练地划着桨,船行如飞,轻快平稳。

  在渡口的上游,有一个用毛竹和木板搭成的跳板,浮在水面上,沿河的居民们常挤在跳板上洗衣、淘米。劈劈啪啪的捶衣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江面上飘荡着。蓦地,一只货船,鸣着汽笛,飞快地向东驶去。沉重的船身激起了一阵阵波浪,冲击着河岸。跳板在水面上晃荡着,人们急忙护好自己手中的衣服。

  在岸边玩耍的一个六七岁男孩突然惊叫了一声:“妈妈,衣服掉到江里啦!”一个中年妇女转身一看,只见堆满衣服的篮子倒在跳板上,掉进江里的衣服已不见踪影了。她望着深深的江水直发愣,旁边一个大妈忙说:“哎,还不想办法快捞呀!”那个妇女叹了一口气:“唉,怎么捞呢?”

  “好捞,”一个待渡的小青年搭上了腔,“不过有一个小小的条件,你得给两块钱。”那个妇女摸摸衣袋,似乎没带钱,为难地望望他。小青年见她犹豫不决,便怪声怪气地说:“哼,一件衣服少说也值七八块钱,真是大账不算,算小账。”跳板上的人听了都不满地瞪了他一眼。一位大妈愤愤地说:“小青年,做点好事还要钱,真没见过!”小青年却像没听见似的,敞着衬衫,吸了一口烟,慢慢地从嘴里吐着烟圈,歪着脑袋,眯着眼睛等待着。

  这时,渡船渐渐地靠岸了。那小青年做出要上船的样子,转身说:“一块五吧!愿不愿,随你便。再等一会儿,恐怕你出五块钱也捞不着蟫。”

  摆渡的老爷爷早就注意到这边的喧闹了,等船靠稳时,他一面招呼乘客下船,一面朝小姑娘努努嘴。小姑娘会意地点点头。正待那个妇女要答应小青年的条件时,小姑娘一步跳到跳板上,轻蔑地瞥了那小青年一眼,对那妇女说:“大妈,别急!我来帮你捞。”说着,便纵身跃入江中,江面上激起了朵朵清亮晶莹的浪花。

  跳板上和渡口边立刻寂静下来,人们都带着赞赏的神情注视着水中。只见小姑娘一会儿露出头来,一会儿又潜入水中,犹如一条蛟龙在水里翻来钻去。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过去了,衣服还没有捞到。真是,在这深深的江水中,要捞一件衣服谈何容易啊!小姑娘深深吸了口气,顺着水流,潜水向下游摸去。十几双眼睛焦急地注视着水面上涌起的朵朵浪花。摆渡老人望望江水,却悠然地摸出烟袋,吸起烟来。站在岸边的小青年见此情景,得意洋洋,又点了一支烟,唱起洋腔:“有本事的怎么还没捞上来?刚学会个狗爬式就来逞能了,哼!”十几双眼睛又愤怒地瞪了那小青年一眼。

  一个穿着满身油腻工作服的青年工人走过来,脱下工作服,准备下水。突然,小姑娘在四五丈远的水中冒上来了,她一手抹着脸上的水,一手拿着一件崭新的涤纶褂子。“好!”人们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那位妇女忙跑上前去,把小姑娘拉上岸来,激动地连声说:“谢谢,小妹妹,谢谢你。”刚才还神气活现的小青年,像泄了气的皮球,蔫着脑袋,低着头,也不上船,灰溜溜地返身走上岸堤,向青弋江桥那边走去,消失在人们鄙视的目光中。

  这时,那个小男孩跑到姑娘跟前说:“大姐姐,你要几块钱呀?”小姑娘的脸刷地红了:“谁要钱呀?”小男孩又说:“那个大哥哥不是非要钱不可吗?”小男孩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跳板上、渡口边飞起了一阵笑声,笑声中,小姑娘飞身跳上渡船,渡船轻轻晃动着,在奔腾的江水中,激起了一朵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论证方法:对比法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变味的善良》的正反论证:

  2008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再如《赞牺牲精神》的正反对比:

  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社会建设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对比

  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对比,总是在一直不停地突出强调着什么,揭示着什么。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经对比,就全明了了。 背过《愚公移山》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清冽的声音重锤般砸来,我望着那一段段艰涩的文字,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望了一眼同桌,同桌也早已自信满满地将手举了起来。 张榕珊,你为什么没背过? 我被惊得猛地抬起头来,张了张嘴,哑口无言,只好犹犹豫豫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怎么?哑巴了?老师脸上布满愠色,好,孟天玥,你来背一下。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背诵的那样熟练,那样的流畅。 张榕珊,我不止一次拿你和孟天玥来比较了。你找一找你们两个之间的差距。你要是真觉得你就是这个样了,谁也救不了你。

  我也没必要做这个比较了。坐下。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刺进我的心脏,咬了咬下唇,十个手指难受地纠结在了一起。 呐,我就真的自甘堕落了么? 下了课,我坐在座位上,开始专心致志地背起了《愚公移山》。以我的记忆力,背这几段字不成问题,不出十几分钟,便已滚瓜烂熟。 我是没有能力达到卓越么?答案是否定的。 经对比,我与卓越的差距为动力。

2017年作文指导技法之巧用对比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因而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对比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事物更加突出。

  对比,包括横比和纵比。横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如高尔基的《海燕》就用了这种方法。在暴风雨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骄傲而勇敢地飞翔;而蠢笨的企鹅则四处躲藏。通过对比,比出了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海燕的形象更为光辉夺目、撼人心魄。

  纵比法就是把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放在不同历史时期、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以现出变化、现出发展。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写闰土就用了这种方法。少年闰土的外貌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一副外貌,显出了十一二岁少年闰土的天真稚气、可爱有趣、充满了活力。而中年闰土的外貌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手里捏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你看,这时的闰土已与少年闰土判若两人,显得苍老、呆滞、麻木。什么使他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原因就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通过这种对比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生活的本质。

  运用对比法,要存在可比点,要选准可比点,否则,便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如果两人放在一起对比,写一个人的阿谀奉承,而对另外一个人则写他的助人为乐,肯做好事,这个可比点就没选准,因而放在一起对比是不恰当的。我们在写作中,要认真选择可比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巧用对比写作文

  时间 :5月26日 地点: 初二(2)班 授课人:郑清秀

  教学目标:1、了解“对比”方法的概念、作用及表现形式

  2、学会使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对比”写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同学们,你们在写作中有没有应用“对比”的写法?其实,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当中就有采用“对比”写法的好文章,比如 送东阳马生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个片段,大家思考一下:这个片段是什么和什么对比?从那些方面对比

  2、 通过刚才片段学习,请同学思考一下:1、什么是对比?2、对比有什么作用

  3、 下发给同学的材料。同学归纳“对比”的表现形式。

  4、学习例文 丑娘 。

  思考:文中从什么方面进行对比

  4、 我们上次写过作文 我的母亲 ,假如我们也采用“对比”的写法,我们从母亲哪些方面进行对比来突出母亲的品质和性格特征呢

  5、 热身运动:修改同学们的习作片段。大家看这个片段有什么不足

  6、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对比”的写作方法,希望我们同学有意识应用这种写法,让你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中心更加突出,作文会锦上添花。

  7、 作文训练:他(她)变了

  要求采用“对比”写法,写一个片段

运用对比手法的作文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到利华商场买东西,顺便路过菜市场买 点芹菜。我正挑选着,就听有人说:“同志,你交税了吗?我回头一瞧, 原来是一位做gt;税务工作的阿姨。她脸上带着笑意,正和一个卖蘑菇的小贩说话。只见那个小贩嘴里叼着烟,不时地吐着烟圈,好像税务员跟别人说话似的。 那位税务员又耐心地说了声:“同志,请你交税。”这回,那个小贩可烦了:“交什么税,我早交过了。”说着,他坐在板凳上,翘起二郎腿。税务员阿姨还是那么耐心:“你说早交了,帐单上怎么没有,要不要去税务所核实一下?”

  小贩一听这话,不再悠闲地吸烟了。他往左右看了看,然后从蘑菇堆里挑出两袋鲜蘑菇,直往税务员手里塞,嘻皮笑脸地说:“小意思,小意思!请笑纳。”税务员阿姨没有接,反而严肃地对小贩说:“我是收税的,不是收礼的。”小贩蔫了,乖乖地交了税。

  税务员阿姨走后,人们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税务员真负责。”还有的说:“所有的税务员要都像这个税务员就好了。”

  我买了菜,来到利华商场门前。门前围着许多人,原来一个卖菜的小贩又在和那位阿姨纠缠。咦!不对劲,卖菜的小贩怎么管她叫姐姐? 哦!原来卖菜的小贩是她的亲戚。“大姐,就放我一回吧?”卖菜的央求着。“不行,”税务员阿姨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若不交,我先替你交了。”说罢她从上衣兜里掏出钱放在钱夹里。”这一举动还真灵,他连忙说:“还是我自己交吧。”“就这一回,下不为例。”税务员阿 姨对卖菜的兄弟认真地说。

  税务员阿姨收了钱,随后向其它小摊走去。围观的人不住地点头,啧啧称赞,我也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像一堵墙,它的鼻子像一要软管子,一对牙齿像两根大香蕉,耳朵像两把扇子,腿像四根柱子,尾巴像一根短绳子。皮厚多褶,全身毛也很少,甚是有趣。

  世界上有两种大象:一种是非洲象,高3米左右,重5~6 吨,公象、母象都有象牙;一种是亚洲象,高2米多,重3吨左右,只有公象有象牙,母象没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道路交通管理

公共场合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