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的意思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江上

  《江上》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相信不少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那么就更加不能错过了,赶紧和我一起来了解吧!

  《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品原文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注释】

  1.漾:吹过。

  2.脱:脱下。

  3.被:让。

  4.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作品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江上渔者的意思

儿童唐诗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秋兴·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赏析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渔家傲

  尝自殷勤无两耳,

  鸳鸯爱静高堂上。

  不救懊恼频梦见,

  非问讯,催暄爱日司空惯。

  新买难亲芳树下,

  山中无底心神醒。

  词句附家书下去,

  才更逸,幽芳惜柳林中酒。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范文】

  春天,西塞山山明水秀,白鹭正伸展着洁白的羽毛展翅飞翔在西塞山前。娇艳的桃花伴随着微波,慢慢飘落下来,白的,红的,粉的,五颜六色,真像“桃花雨”,活蹦乱跳的鳜鱼顽皮地跃上跃下,似乎有无穷的,旺盛的活力,一会儿打个圈,一会儿露出小脑袋,一会儿又躲起来。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这些就是渔翁全部的装备。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着鱼儿上钩。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反而更不想回去了。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画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

  在青翠的西塞山前,有一队白鹭在自由的飞翔。而山边还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水源丰富。正值桃花落下的时节,一瓣瓣桃红色的花瓣随风飘下,落入河水中。经过河水浸泡后,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在河水中不只有美丽的桃花,还有头小身肥的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看着鳜鱼在水中扭动他们肥胖身躯努力前进的样子,即好玩又惬意。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只见渔翁用钓绳一钓,鳜鱼就被提了起来。

  渔翁见了,略微一笑,就又开始垂钓。正当这时,天空上有许多丝小雨降了下来。这小雨的降下,更衬托出了慢慢流动的小溪的美丽。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原来,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翠绿的蓑衣,哪用怕这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正闭上眼睛感受自然,忽然,他感到又有鱼上钩了。看来,鱼也已经被这淡淡的草香陶醉了。

  水上,桃花还在顺水漂流,肥嫩的鳜鱼也还在碧波中游来游去。渔翁独自垂钓,并感受着斜风细雨带来的凉爽,是多么的洒脱自在呀!而这风景,不正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这图画是谁赐予的呢?那就是慷慨的大自然。此时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啊!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k8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饪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饪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鐀鐀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江上渔者的六年级作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文赏析:本首诗描写了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号捕鱼人

  一个凉飕飕的阴天,我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我走向窗户,望向窗外人流拥挤的街道,脑中不禁浮现出了昨天的事情。

  那天,我从府中出发,准备去视察发生水灾的河流和周边情况,方便疏通河道,为民造福。

  走着走着,大家发现前面的街道十分拥挤,喧闹声又大又杂乱。随行的官员十分不解,疑惑地问:“大人,这条江边的街道怎么这么热闹呢?”“那是因为要来吃鲈鱼。这里的鲈鱼既鲜美又出名。”我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对苏州了如指掌。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停在了岸边,准备休息一会儿。此时风刮得正旺,吹得旁边鲈鱼店上的牌子都跟要掉下了一样,把我吓了一跳。再转过身看江上,波涛汹涌,风掀起了近一米高的浪,在江上肆虐着。但惊人的却是在这滔天巨浪中竟有一只小船在飘荡!我揉揉眼睛,想确定我是不是看花了,但在那河中心真的有一艘小船若隐若现地飘着。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心想:这么差的天气还去捕鱼?万一船翻了怎么办呢?再定睛细看那艘船,船在风浪间摇摇晃晃,水不断地飞溅到船上。撑船的渔人一手吃力地划桨,脸都红了,另一只手却仍然撑着渔网,想捕更多的鱼来养家糊口。突然,一个巨浪涌上船来,扑向了那渔人,眼看那浪花就要将捕鱼人打下船时,捕鱼人迅速地一闪身,躲进船篷里去了。好险呀!这浪将渔筐拍进了江中,瞬间就不见了。

  风刮得更大了。我急忙进了一家店,心中仍牵挂着那个捕鱼人。然后,说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之间那一桌桌的达官贵人一边品尝着做好的鲈鱼一边欢乐着、谈笑着。“再加一份!”“快点上菜!”之类的话语也夹杂在其中。他们这些达官贵人一点也不知道捕鱼人的艰险与难处,反而在这里贪图享乐。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一条鱼背后的付出与艰辛,甚至是一条生命的代价呢

  我的思绪又被打乱了,因为我要和官员们要去视察水灾了。等我们回府邸时,那艘船已经不见了。

  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思绪飘荡在那个捕鱼人,那些达官贵族,那艘小船……

  “大人,该吃饭了!”一阵喊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匆忙应答了几句,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首诗——《江上渔者》。

  常常想起那观潮时的壮观情景,那雄伟的景象,宏大的场面,弄潮儿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无法忘怀.还记得,在那潮水快要来的时候,人们争相抢着坐或站在江干上下的十多里的地方,哪怕是一席之地也不放过.人们争着,抢者向江面上望,生怕看不到那精彩的一幕.放眼望去,满目的华丽,那是妇女们的珠翠首饰和游人们的精装服饰.在不经意间,潮水如玉城雪岭一般涌过来,高入天际,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了.水天一色.那阵势,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声音也十分的大就好像打雷和霹雳.巨大的浪潮震动着,摇撼着,激荡飞射,似乎要把天给吞下去,给太阳洗个澡.气势极其雄壮.这也正是弄潮儿展示自己本领的时候了.他们一个个披着头发,身上画着文采,手里执着用十幅大绸布缝制而成的大彩旗,鼓起满腔的勇气,逆着这汹涌而来的潮水,在万丈巨浪中出没,舞动着旗子,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展示着卓越的技巧,而彩旗的下角一点也不沾湿,他们向人们展示:他们的本领是多么棒!我相信,他们的雄姿,会让观光者们今生不望.他们同样也会获得那观光者们的阵阵掌声.在观潮后,我经常梦到那奇伟的景象,现在我已与这样的情形离别了,但梦中,却反复回放,那无法形容的风采,感受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徘徊于中,无法忘却.梦醒后,是一身的惊怕,满心的凄凉,使人心惊胆战的感觉更是比观潮的景象更无法让我释怀与忘却.可是我却永远回不到那个时候了,过去的生活多么令人回味,令人怀念,令人追忆阿!如今的凄凉又怎能知晓呢?我愿永远在梦中不愿醒来。

江上渔者

  要说起怜《悯农》民历史最著名的有两首。第一首要说起我们张口级来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以说是朗朗上口,人尽皆知。那水里的农民,谁来联名呢?就没有一首著名的怜悯渔民的古诗吗?别着急,竟然是一天到晚与水打交道的渔民那么当然得有一个名字中充满水的诗人啦!它就是写出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知乐而乐的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皮扁鳞细蛋清附白的鱼。范仲淹看到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难道这些人都是出来散心看风景的不成?原来他们是真心恐后来到这儿买鲈鱼,只是为了先得为快。这真是世道不公啊!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君你,一夜舟像树叶似的一艘小船风波波浪,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缓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祝你早日康复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