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三字经朗诵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新三字经》全文朗读

  人之初,性未显,潜刚柔,隐恶善。梨味甜,杏味酸,世万物,有先天。

  先天性,也可改,重教育,授后天。近朱赤,近墨黑,人能教,性可迁。

  昔孟母,择邻处,近学堂,子成贤。德育人,心归正,行有准,为规范。

  善聚福,恶惹祸,和生财,怒结怨。信则立,谎易破,义得心,苛众叛。

  谦受益,满招损,兼听明,偏信暗。正光荣,邪可耻,勤补拙,懒养馋。

  俭促成,奢致败,富施仁,穷思变。后天理,记心间,起步正,毋走偏。

  青少年,勿贪玩,奋上进,勇向前。少不学,成何为,学得慢,甩后边。

  差一步,误百步,想跟上,作大难。学知识,固重要,明世理,更当先。

  德与才,须兼备,品与行,不可偏。无才能,事难成,心不正,起祸端。

  学做人,先修德,最要紧,正三观。第一观,人生观,要唯物,重实践。

  重科学,谋发展,创伟业,志登天。人生价,在奉献,惜生命,争时间。

  不贪生,不轻生,重名节,重贡献。视人格,重于命,讲诚信,立尊严。

  忠祖国,爱人民,孝长尊,敬先贤。义同仁,怜幼弱,近君子,远小奸。

  读好书,限上网,勤学业,务华年。戒赌毒,防犯罪,学英雄,当模范。

  第二观,仕途观,为人民,做清官。执大政,德为首,人为本,民为天。

  干部层,似宝塔,民众间,金光闪。为清官,一块砖,甘献身,塔上边。

  位高低,一样看,尽其责,不偷闲。求上进,观念正,靠政绩,凭实干。

  职位高,责任大,站得高,看得远。站塔顶,更伟大,扛风云,擎九天。

  为国家,操碎心,为国强,为民安。为公民,处盛世,享太平,比蜜甜。

  官爱民,民拥官,结同心,坚如磐。第三观,金钱观,珍惜财,不可贪。

  取有道,用有道,不挥霍,不贪婪。视金钱,如水火,适量好,过量险。

  何为适,取应得,用有度,知足安。何为过,取非分,用无度,生邪念。

  适得福,过招祸,如火烧,似水淹。富施德,众人盼,共致富,富一片。

  富不仁,众人怨,触众怒,生祸患。三观明,立身正,新时代,好青年。

  中年人,擎天柱,国与家,任在肩。忠和孝,忠在先,国强盛,家自安。

  当干部,爱群众,利民事,认真办。公生明,廉生威,谨防腐,慎防变。

  做工人,精技艺,靠科学,苦研练。搞建设,搞生产,保质量,严把关。

  从科技,攻尖端,为和平,促发展。为人类,造幸福,献毕生,沥肝胆。

  今种地,免纳粮,新农民,目标远。富自家,强国家,益世界,多外援。

  搞经商,促流通,通则活,活即繁。诚信本,仁义利,兴中华,功勋显。

  从教育,为师表,慎于行,谨于言。呕心血,育后代,学蜡烛,效春蚕。

  为军人,守国门,舍小家,保河山。哪有难,哪里见,国安危,双肩担。

  执法者,尽忠勇,如天平,似利剑。两袖清,一身正,维民利,护民权。

  行医道,行人道,德高尚,术精湛。益生命,助健康,救死伤,扶危难。

  敬事业,爱岗位,须端正,家庭观。上敬老,下爱小,夫妻间,互让虔。

  和兄弟,睦亲邻,守公德,行友善。小家安,无牵挂,效祖国,放心干。

  众行业,岗不同,车马炮,棋一盘。各司职,保将帅,建和谐,盛空前。

  夕阳红,无限美,站好岗,交好班。家务事,渐少管,让晚辈,勤锻炼。

  儿和女,同样看,一碗水,要平端。对晚辈,别太严,少责备,多慰勉。

  忆往昔,讲峥嵘,好传统,代代传。重起居,多活动,自身健,儿女安。

  度量大,心胸宽,容江河,纳山川。自心平,合家欢,以笑脸,迎笑颜。

  气舒畅,体康健,得长寿,乐百年。

小儿三字经朗诵

三字经昔孟母朗读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注释】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故事】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国学三字经朗读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书影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2008年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全国中小学推广。2009年春节到同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系列节目。

  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也层出不穷。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zǐ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D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首 孝 悌 , 次 见 闻

  zhī shù shí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cháng bù róng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

  作 大 学 , 乃 曾 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

  自 修 齐 , 至 平 治

  xiào jīng tōng sì shū shú

  孝 经 通 , 四 书 熟

  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

  如 六 经 , 始 可 读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诗 书 易 , 礼 春 秋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号 六 经 , 当 讲 求

  yǒu làn shān yǒu guī cáng

  有 连 山 , 有 归 藏

  yǒu zhōu yì sān yì xiáng

  有 周 易 , 三 易 详

  yǒu diǎn yǒu xùn gào

  有 典 谟 , 有 训 诰

  yǒu shì shū zhī ào

  有 誓 命 , 书 之 奥

  zhōu gōng zuò zhōu lǐ

  我 周 公 , 作 周 礼

  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 tǐ

  著 六 官 , 存 治 体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chēng sān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xīng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shǔ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á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汉 周

  chēng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dài 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è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 , 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shān shì

  迨 崇 祯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 , 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通 古 今 , 若 亲 目

  kǒu ér sòng xīn ér

  口 而 诵 , 心 而 维

  zhā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 , 尚 勤 学

  zhào zhōng lì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 , 削 竹 简

  bǐ shū qiě zhī ǎn

  彼 无 书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 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 , 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 , 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 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 , 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 , 能 咏 诗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 , 能 赋 棋

  bǐ yǐng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 , 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 , 当 效 之

  cài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 , 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彼 女 子 , 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 , 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 , 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ǎn ér zhì

  尔 幼 学 , 勉 而 致

  yǒu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rén

  苟 不 学 , 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蚕 吐 丝 , 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人 不 学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 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上 致 君 , 下 泽 民

  yáng shēng xiǎn fù

  扬 名 声 , 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yíng

  人 遗 子 , 金 满 赢

  jiào zǐ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yì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三字经全文朗读表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波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朗读与解析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汎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淨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閒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慼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

  汎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僕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馀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终

  弟子规易解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採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汎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馀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搧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席,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麽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易解: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淨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

  (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繫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髒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易解: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緻。)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緻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易解: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裡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易解: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裡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髒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閒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慼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易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讚自己就欢喜,那麽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讚,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麽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汎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国父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讚歎,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閒言閒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讚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僕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易解:对待家中的婢女与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馀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汎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画的时候,不妨宽鬆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裡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裡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牆壁要保持乾淨,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朗读

  《三字经》这部传承中国文化的古书,经久不衰,言传至今。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zǐ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shù shí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cháng bù róng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chēng sān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xīng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shǔ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汉 周。

  chēng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dài 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è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 , 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shān shì

  迨 崇 祯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 , 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通 古 今 , 若 亲 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口 而 诵 , 心 而 维。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 , 尚 勤 学。

  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 , 削 竹 简。

  bǐ shū qiě zhī ǎn

  彼 无 书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 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 , 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 , 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 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 , 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 , 能 咏 诗。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 , 能 赋 棋。

  bǐ yǐng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 , 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 , 当 效 之。

  cài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 , 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彼 女 子 , 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 , 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 , 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ǎn ér zhì

  尔 幼 学 , 勉 而 致。

  yǒu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rén

  苟 不 学 , 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蚕 吐 丝 , 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人 不 学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 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上 致 君 , 下 泽 民。

  yáng shēng xiǎn fù

  扬 名 声 , 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yíng

  人 遗 子 , 金 满 赢。

  jiào zǐ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yì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新版三字经全文朗读

  《新三字经》(一)

  立大志

  春日暖 秋水长 和风吹 百花香

  青少年 有理想 立大志 做栋梁

  天行健 人自强 生我材 为兴邦

  倡和谐 民所望 兴道德 国运昌

  昔时间

  人之春 在少年 光阴迫 惜时间

  生有涯 知无限 苦攻读 莫偷安

  求学路 曲弯弯 路是弓 人是箭

  头不回 弦不断 志不渝 永向前

  大海阔 踏浪尖 高山险 勇登攀

  守琴心 抱剑胆 温而厉 恭而安

  铁可磨 石可穿 攻必克 胜必谦

  感师恩

  我学子 重师礼 感师恩 为人梯

  燃红烛 化春泥 呕心血 育桃李

  授知识 传道义 人才群 功德碑

  学与思

  学与思 琢与磨 知与行 相交错

  成于勤 毁于惰 荒于嬉 败于奢

  省吾身 思己过 言必行 行必果

  败与胜 非天命 得与失 乃互生

  心怀公

  勤奋者 功必成 开创者 业必兴

  贪逸者 手必空 爬行者 难成龙

  图小利 毁名声 贪大财 易丧命

  私欲烈 弊丛生 心怀公 百路通

  苦中练

  学知识 长本领 崇人文 尚理性

  数理化 天下用 文史哲 世理明

  学先辈 慰英灵 传家宝 要继承

  学女娲 补苍穹 仿后羿 济苍生

  思夸父 追光明 效愚公 事竟成

  学经典 育华英 出凡俗 入佳境

  学中品 品中升 苦中练 练中精

  石中玉 木中松 云中鹤 人中龙

  守纪律

  知荣辱 习礼仪 不知礼 无以立

  遵公德 守纪律 兼相爱 交相利

  见人贤 即思齐 仰高洁 弃粗鄙

  从我起

  两分法 辨是非 三思行 慎有益

  宠思辱 安思危 福思祸 利思义

  欲利群 先修己 树新风 从我起

  兴五常

  兴五常 正纲纪 处世训 应牢记

  仁者爱 民所喜 义者刚 民所宜

  礼者雅 民所需 智者明 民所依

  信者诚 民所誉 扬正气 振国威

  孝第一

  明人伦 孝第一 家道昌 门风立

  对长辈 忌无礼 凡出言 用敬语

  虐老人 悖情理 天不容 法不依

  父母老 勿嫌弃 若有病 快就医

  勤照料 细护理 寸草心 报春晖

  羊跪乳 乌反哺 父母在 儿孙福

  真善美

  真善美 是三金 人之根 国之魂

  真在情 善在心 美在意 形在神

  雾茫茫 雨纷纷 眼见事 未必真

  千里风 万里云 背后语 莫全信

  财试人 火试金 慎褒贬 善恶分

  良言出 冬亦温 恶语吐 箭穿心

  道不邪 有知音 德不孤 必有邻

  己不欲 勿施人 己欲立 而立人

  博爱心 宜长存 忠恕道 伴终身

  毁人者 必自损 玩火者 必自焚

  恶为疾 是孽根 善为宝 乃福音

  柔若水 义薄云 人心归 天下顺

  体为本

  德智体 是三好 争三好 是目标

  德为上 智为高 体为本 风华茂

  登书山 善思考 游艺海 陶情操

  莫赌博 勿喧闹 远毒品 斥黄妖

  戒网瘾 防泥沼 陋习俗 应改掉

  清肌肤 洁心灵 正衣冠 修其容

  站如松 坐如钟 卧如弓 走如风

  听其言 观其行 明其道 计其功

  精气神

  精气神 是三宝 克敌弓 不可少

  精神力 紫气豪 民族魂 华光照

  男儿品 贵似金 女儿魂 洁如云

  能抗争 能沉稳 能高歌 能低吟

  贫不移 富不淫 威不屈 辱不忍

  精有源 气无垠 心通道 道通神

  重名节 防微尘 浩然气 贯古今

  重友谊

  松竹梅 是三友 岁月寒 不分手

  松有志 不倨傲 竹有节 不折腰

  梅有香 不争俏 三结义 品自高

  轻私利 重友谊 结善缘 忌猜疑

  遇无礼 莫斗气 求大同 存小异

  人至察 无知己 水至清 则无鱼

  传闲言 非儿戏 听谗言 要警惕

  闻流言 不唱随 逆耳言 宜听取

  有人缘 群贤聚 无良知 众人离

  成人美 济人危 见人险 义勇为

  邦有道 助有规 巧为浮 拙为贵

  口拙者 无是非 眼拙者 无怨怼

  愚在表 智在内 勤补拙 大智慧

  亲自然

  天地水 是三元 养万物 亲自然

  天道厉 地道严 水性柔 顺而险

  慎开发 节能源 播绿色 种福田

  芳草地 碧云天 杏花村 桃花源

  元气旺 福气添 心神怡 寿延年

  天人合 永世安 地球村 乐陶然

三字经第一段朗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相关阅读:

  译文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zǐ     jù yáng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三字经曰喜怒朗读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注释】

  喜:高兴。

  怒:生气。

  哀:忧伤。

  惧:害怕。

  爱:倾慕,喜欢。

  恶:憎恶,讨厌。

  欲:欲念、嗜好。

  七情:人的七种感情。

  【故事】七种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饰,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在隋朝的长安城,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给他的积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后来,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讨。有一天,当杜子春到街上乞讨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见他颇有慧根,就把他带回山上。道士对杜子春说:“我决定将你改头换面,从今以后,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过考验,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样做道士了。”说完,便让杜子春下山去。杜子春牢牢记住道士的话,他不开口说话也不笑,许多认识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话。这时,杜子春不觉有点得意,就在这一瞬间,道士出现了,他很生气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气,于是杜子春又恢复乞讨的生活方式了。

儿童三字经朗读

  清版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着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己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民国重定版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荀季和 有义方 教八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二十二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医卜相 皆方技 星堪舆 小道泥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宫商角 及征羽 此五音 耳所取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九族者 序宗亲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五伦者 始夫妇 父子先 君臣后 次兄弟 及朋友 当顺叙 勿违负

  有伯叔 有舅甥 婿妇翁 三党名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是 辨王霸 说仁义

  中庸者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大学者 学之程 自修齐 至治平

  此二篇 在礼记 今单行 本元晦 四书通 孝经熟 如六经 始可读

  六经者 统儒术 文周作 孔子述 易诗书 礼春秋 乐经亡 余可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有国风 有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周礼者 着六官 仪礼者 十七篇

  大小戴 集礼记 述圣言 礼法备 王迹熄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注疏备 十三经 惟大戴 疏未成 左传外 有国语 合群经 数十五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古九流 多亡佚 取五种 备文质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并顼喾 在上世 尧舜兴 禅尊位 号唐虞 为二帝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共和 始纪年 历宣幽 遂东迁 周道衰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赵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夷裔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反沙碛

  太祖兴 称大明 纪洪武 都南京 迨成祖 迁宛平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流寇起 自成入 神器毁 清太祖 兴辽东 金之后 受明封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终 凡正史 廿四部 益以清 成廿五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此四史 最精致

  先四史 兼证经 参通鉴 约而精 历代事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汉贾董 及许郑 皆经师 能述圣

  宋周程 张朱陆 明王氏 皆道学 屈原赋 本风人 逮邹枚 暨卿云

  韩与柳 并文雄 李若杜 为诗宗 凡学者 宜兼通 翼圣教 振民风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火焠掌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明允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荀卿 年五十 游稷下 习儒业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己仕 尔幼学 勉而致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习业 壮致身 上匡国 下利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100个好词好句

村后有片桃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