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常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书法浅谈

  书法是中华的文化之一,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几位书法家。

  苏轼,字和仲,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洵、苏轼、苏辙,世称三办,作品有:《东坡七集》《车坡乐府》等。

  王羲之,字逸少。与其子献之称“二王”。作品:《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官奴帖》、《二谢帖》、《奉桔帖》、《兰亭序》,羲之最得意之作是《兰亭序》,后流落到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尽善尽美”。

  柳公权,字诚恳,字体清瘦文雅。作品:《神策军》、《玄秘塔》、《刘沔碑》。

  颜真卿,字清臣。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死讯,三军将士纷纷痛器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颜前辈的作品:《多宝塔》、《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李玄静》。

  欧阳询,字信本。作品:《卜商帖》、《张翰帖》、《九面宫醴泉铭》、《入决》、《皇甫诞碑》、《三十六法》、《梦奠帖》。

  这五位就是最出名的书法家。

书法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常识

书法

  书法是源远流长的一项艺术,它是中国的国粹,曾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在这之中,为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为著名。

  但是现在由于铅笔、钢笔等笔的出现,使得毛笔在平时很少被使用,只有一些书法爱好者的家里才有这些东西。为了保护这一文化传统,各地都成立了书法协会。书法在古代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早在战国时期,书法就已经出现。那时是用毛笔写在竹片上的,后来写在帛上的,所以又称为“帛书”,再后来蔡伦发明了纸,才开始写在纸上。书法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著名的书法家更是层出不穷,我耳熟能详的就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而我就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这个历史悠久而充满神秘感的书法,我正是以他们为目标而努力着。

  同时,书法也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收获,每当我遭遇一些挫折后或因为一些事情而无比烦恼时,书法,总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因为有书法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可以说,书法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爱你,书法!这伟大的中国文化,会让我永远骄傲和自豪!

学习书法

  我的字原本写得不好,爸爸妈妈总是为这件事而烦恼。妈妈听说萧老师家有个书法兴趣培训点,便带我去试试。

  刚开始,萧老师就教我们毛笔字的握笔姿势,首先大拇指和食指夹在笔杆的中间,中指勾住笔,无名指的指背抵着,小指自然弯曲。握笔的时候,你的掌心要空的能有两个手指伸进去。

  接着,萧老师要我们记住10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臀满、足安。萧老师说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这样字才好看。萧老师说到这儿,我就好奇起来:为什么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笔锋。写毛笔字还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

  萧老师告诉我们:写毛笔字不能有任何杂念,要一心一意。

  萧老师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字:人正字正,以字养德,写字育人。一丝不苟。

  接着,萧老师发下来一本描影字帖,让我们自己写,肖老师看见我的手在抖,就手把手地教我,可见萧老师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萧老师在我们写字写得累了的时候,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献之写完了满满十八缸水。萧老师读这些故事是为了来培养我们对书法的兴趣。

  从那以后,我的字变得漂亮了,以前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现在我做什么都有耐性了。这些难道不归功于写毛笔字吗

  写毛笔字也是有好处的呢!写毛笔字是有利于健康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老人都喜欢写毛笔字呢

  从写毛笔字中,我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呢?所以,我以后要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写毛笔字,我一定要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书法艺术

  当清晨的第一缕斜阳射出光芒,铺开一张宣纸,研好一砚新墨,带着一份激情,我,走进了这翰墨流香的书法世界,这样的时刻,真好。

  所有的字体中,我钟爱颜体。记得我最先学的便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字,是有风骨的,兼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闲散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深沉开阔。楷字像人伫立,草字像人奔跑。我爱上了颜真卿的楷字,走起来横平竖直,大气磅礴,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而气势足,骨力劲道而气概凛然。临摹颜真卿的作品让我感到了心胸开阔,每一笔精到极致,而后埋锋而下,不留一丝尖锐,每一笔都富有生机,提顿之间尽显沧桑。这让我联想到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同。”每每饱蘸浓墨,悬腕握笔,我胸巾都豪气万丈。

  我最爱用楷书写“痴”字。“痴”字有万般解释。我钟爱这字的深度,迷到深处便成了痴。我最擅长用“连丝”来表现一个字的内涵,下笔要轻,也要自然,这便是“连丝”的精髓。笔尖运行之处要有包罗万象、生生不息的跳跃感,这也是“痴”字的真谛。爱一件事,爱到如痴如醉,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王羲之为写一个“之”字染黑了一池清水,那是何等执着的境界!

  我爱这世界,爱这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书法,这经历千年历史考验的一个使者,翩然舞在这人世间,它穿越千古的尘埃,浸润万里文化长河,倩影摇曳,墨影流香。每次提笔,心中都积蓄着万千情感,唯有将胸中郁结之气尽情挥洒于纸上,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谈。岁月沉沉流走,逝去了纸张的柔软,留下了淡淡的墨香。书法,将我的心灵冲洗得一尘不染。我的灵魂中铭刻下了中华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书法。

  在翰墨流香的世界里,写着写着,就醉了……

书法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常识

书法

  一开始,我连毛笔都不会拿,老师就教我:先用中指和大拇指捏紧笔杆,食指从上面靠过来,无名指和小指从下面靠近笔。我很快就学会握笔了。老师先教我笔划,从点、横、竖、撇、捺,到提、折、钩.一共学了38个笔划。练习了一个多月,当我写偏旁部首。虽然会写,但几个笔划组合在一起却非常难看。练了好多次,还是老样子。我扔下笔,恼怒地说:“不学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本领就要能吃苦、懂坚持,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看,老师送你一对对联‘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它的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再三考虑该如何下笔,该如何让字变得刚劲有力。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千万不要因为受到的那一点挫折就回头。’作为老师的我,希望你能做到。”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捡回自己的笔,按照老师的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继续练……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略论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形式多样,并非笔墨纸砚所独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文字载体并可能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凡是下了功夫,认真书写,并书写得具备了美学欣赏价值的文字书写方法,都可以归纳成为书法艺术。现今的人们论及书法艺术,习以为常的概念就是笔墨纸砚,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毛笔,宣纸,墨汁,砚台等就代表了书法。这是一个错觉,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心理。其他先不说,但就碑刻和印章,难道就不算书法艺术么?可见,只要是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学创造的行为,都可以作为书法艺术来看,而不能局限书法艺术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化和美学化文字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实质是针对文字进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针对文字内容进行删改的文学工作。那么书法艺术到底有无具体的练习规范呢

  我个人认为,创造美的书法,不存在严格的和必须的定论以及规范。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临帖的方式去练习书法,常常会扼杀书法爱好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对于临帖行为,不予以推荐和支持。

  书法界的绝大多数人们,认定了练习书法的基本前提是练习楷书。但是,我却认为,楷书也不过是一种书写规范,而且,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书写。如果用美学的观点和创造性地角度来分析,那么,书法艺术是不存在什么规范和定势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书写者能否书写出具备审美价值并能震荡人心的文字书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写出了什么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规范和套路。

  故而,书法艺术的行为之核心本质,和绘画,文学,摄影等等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创造美,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进行的主观艺术创造行为。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在强调临帖呢?原因有三!

  一、强调临帖的人,把书法艺术狭隘的归纳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而汉字的书写艺术,的的确确有着不少名家名帖等着书法爱好者们去步人后尘的崇拜并模仿。

  二、汉字的书法艺术,讲究从最基本的笔划书写入手。而初学书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每一个笔划,故而,楷书中概念化的笔划结构模式,往往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常用的练习规范。

  三、很多人以抄袭和模仿为荣,喜欢把自己作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们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袭的水平和模仿的仿真程度。绝大多数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么叫作书法艺术。他们错把书法当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和行当,以为只要师从了某一位古人的书法帖子,就可以名扬世界,就可以登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们不了解艺术的真谛,也根本搞不懂美学和美术欣赏。

  书法艺术从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但是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所谓的书法专家们,他们在事实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创造和个性,根本搞不懂文字书写艺术和临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袭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为师而把自己禁锢于某一种书写格式中。

  中国古人论及书法,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见字形,唯见神采,方为上乘”。又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近代某一位国画大师更是语惊四座,谓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其艺法以达自由之境者生,学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见,真正的书法和国画大师们,最终强调的还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术馆观看京都市展。在看完书法部门的所有作品后,只有一个感觉:颓丧!

  绝大多数作者都喜欢工于表面的模仿和抄袭,几乎没有一幅作品配得上“书法艺术”这四个字,如果去掉“艺术”两个字,那么里面的所有作品都无可非议。因为“书法”两个字代表的无非就是书写的方法。而所有书法部门的作品,毫无疑义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袭了不少名家名作的书写规范。然而,如果把他们的作品称为“书法艺术”,那么就太糟塌“艺术”这个词汇的含义了,因为没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备了书法艺术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气沉沉的东西,没见到一个活着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袭和模仿,是从事书法艺术的大忌!

  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书写的方法和艺术化追求之有机结合的结果。真正的书法艺术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使用材料以及某个国家的文字。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丰富和繁荣着他们自己的文字书写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汉字书法艺术,也不过是世界书法艺术中的一葩而已。

  2008年6月9日

书法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常识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我国最早的字是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品。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刻在兽骨上、龟甲上。发现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是药材,就送去药店,把他们煮熟了,用来吃。过了很多年,专家来检查的时候,发现甲骨文上,才明白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书法讲究笔法,如,楷书的横的起笔:顿,转笔:行笔:用中锋行笔,稍微快点;收笔:慢慢向回转,顿,收笔。

  书法必须具备的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四样东西。纸,有熟宣、生宣,笔,有硬笔、软笔(毛笔),硬笔,有圆珠笔、铅笔、钢笔,毛笔,有狼毛、羊毛……;墨,有中华墨,一得国墨、珠江墨;砚,有木砚、陶砚……,这些砚不但可以装墨,而且美观,有的刻着龙,有的刻着凤……

  我们的作品有很多种章法,比如,龙门对、对联、团扇、折扇、斗方、横幅、条幅中堂、屏风……。

  书法可以修心养性、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当你生病的时候,如果你写书法,就会忘记你的病痛。书法也讲究抑扬顿挫,有的仓劲有力,有的轻快跳跃,所以人们称书法是纸上的舞蹈,好的书法作品可以使你开阔眼界、赏心悦目。

书法的秘诀

  书法这个大花园,常常能让我沉迷其中,什么篆书、隶书、楷书等等,通通都是我的最爱。

  从一年级开始接触书法,我就被它那沉稳、古老、优雅的气质所迷恋,它的墨,漆黑如夜;它的纸,薄如蝉翼;它的笔头,圆润如玉。

  记得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早晨,我正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练习着“長”字。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写得不对,这个字的横间距要相等,‘撇’要再长些,‘捺’后面的顿笔要自然,‘提’的勾要再向上一点。”

  我嘟囔着:“怎么这么难呀?不行,我今天必须把这个字攻下来。”可是越着急越乱,一会墨汁滴到了纸上,一会儿又不小心撕烂了纸张。“我怎么这么倒霉,难不成我上辈子毁灭了银河

  系?”我在心里大声呐喊着。

  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过来,温柔地说:“要不先别写这个字了吧,心静才能写好,先看下一个字吧。”我极不情愿地答应了。可是虽然我嘴上答应,心里却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这个字写好。

  于是,我中午刚到家,便迫不及待地铺好纸张,倒好墨汁,一心一意地写着。没有想到,这一次居然成功了,我看着眼前写好的字,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话。看来我不能叶公好龙,应该知道写书法真正的秘诀——不能嘴上说热爱书法,而要从根本上去了解,那才叫爱书法。

  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因此,在写书法时,不要忘了从根本上去了解它,同时也要做一个品德好,心正的人。

初识书法

  我多么多么想学书法呀!四年级开学时老师叫我们带点作品来布置教室。有位同学就带了书法作品,看着老师把作品贴到墙上,我忍不住“哼”了一下,心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写书法吗?是没有比较才会显得好,我也要学书法,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好字!”就这样,“学书法”这颗渴望的种子在我心底埋下。现在,它终于发芽了!学书法的大门向我打开,书法老师在向我招手,这个暑假,我踏入了书法教室。

  一进教室,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一张张桌子整整齐齐,雪白的墙上印着墨痕点点,漂亮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周围,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书法天堂!

  开始写字了,按老师教的方法,我一边想,一边写:按下去、提上来,过去、提、按、收,一横就写好了。我回头看看,后面跟我一起来的新生,呀!她写的真快,已经写到“二”了,我才写到“一”。看来,我也要加快步伐了。但是,转念一想,写得快不等于写得好,我必须一笔一划认真写,质量是关键!再向右后方的老生看看,咦,他写得真奇怪,手抖个不停,看样子还拿不稳毛笔,横都快成波浪形了。我暗暗好笑:“哈哈,他学了这么久手还在抖,看来还没完全掌握方法,我只要认真练习,加倍努力,相信很快就能超过他了。”想到这儿,我有些得意。

  当我写到“十”时,悬针竖让我大伤脑筋——先按再提、往下竖、慢慢向上提,可我怎么也写不好,收笔细细的悬针竖都快让我写成“多针竖”了,我仔细观察字帖,和我自己写的比较,看来毛病出在竖下去之后的提笔上,哈哈,抓住了“病因”,就要对症下药了!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着重练习

书法文学小常识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本文的内容为大家准备的是书法文学小常识,内容如下:

  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154个字的硬笔书法作品

硬笔书法作品摘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