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蝉》读书笔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昆虫记中蝉的读后感

  《昆虫记精彩段落》

  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这个开掘用在这里很生动.

  "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这个句子比喻用得很贴切.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竭力开窍得很贴切.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表达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充分表现舍腰蜂的能力.

  "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馅

  《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记《蝉》读书笔记

《昆虫记之蝉》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着。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记》里有一篇《蝉》让我了解了蝉不像我以前读的一则寓言里说蝉在整个夏天都忙着唱歌,到了冬天的时候,就跑到蚂蚁的家里讨吃的,而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蚂蚁甚至变成一个个强盗来争夺,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在看了这本《昆虫记》后,我也要随时留心身边的动物,也许就会发现小动物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

昆虫记之蝉读后感

  昆虫的世界里,有蝉与蚂蚁的故事,有食尸虫伟大的团队精神。有食量巨大的大胃王——花金龟,有自然界的清道夫——圣甲虫,还有生命力如野草一样的坚强的昆虫——白蝎……可在这最令我着迷的故事还是蝉与蚂蚁的寓言。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有首寓言《蝉和蚂蚁》。人们从中了解到蝉与蚂蚁冷落的传说如同年利己主义。可是现实呢,却是不同的。七月流火,午后酷热难耐。蝉用指甲的细嘴开出一口甜美的井,并把多余分给那些口渴的昆虫,在这些乞求者中,最多的是蚂蚁,蝉心为善良,而蚂蚁则贪婪,它们咬、扯、拽着蝉,而巨蝉到最后,弃井而去。当蝉生命耗尽时,蚂蚁又来撕裂它的尸体,这时蝉也不知灵去哪里了。

  而我们看到的寓言却并非此言:冬天到,蚂蚁藏粮之时,蝉前来乞求,吝啬的蚂蚁嘲笑到:“你夏日里欢畅,那冬天你也跳跳吧。”说完,高傲地离去了。

  这在昆虫世界如此,今日社会仍没改变。西方人认为这是正确的,可谁知道这件事的真相。社会中出来的“啃老族”,是越来越多,强盗也数不胜数。社会,就不能改变它自己的命运吗?既然不能,那就由人类来改变这一切吧。

读《昆虫记》有感2蝉

  ----蝉 以前我一直以为蝉在昆虫界里最缺乏远见了,因为他只知道没完没了的“唱歌”,却不知道像蚂蚁那样储存粮食。但是当我看了《昆虫记》这本书后,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蝉是经过了四年黑暗的地下苦工生活,才换来了一个月在阳光中的欢乐,所以它要尽情的“歌颂”它现在难得而又短暂的幸福生活。它其实是一边歌唱,一边在吸取树上的汁液。蝉从来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相反的倒是蚂蚁经常会去骚扰蝉,剥削蝉,掠夺蝉,简直就像个强盗。蚂蚁经常会把正在吸树汁的蝉赶走,然后坐享其成,享受蝉钻出的“井水”。

  当歌唱的蝉耗尽了生命,从树枝上落了下来,它的尸体被太阳晒干,被行人践踏,最后被每时每刻都在四处寻找食物的蚂蚁碰上了。蚂蚁们将蝉的身体撕开、肢解、咬碎、化作细渣,用来充实它们的储藏室。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垂死的蝉,它的翅膀还在尘土和清风中微微颤动,一对蚂蚁就已经在一下一下的拉拽,一点一点地移动它了。这时的蝉真是悲惨无比。你们看,真正的事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蚂蚁才是顽强且霸道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所以当蝉在树枝上“拼命唱歌”时,我们还是给它自由吧。

  ——读法布尔《昆虫记》有感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都非常了解,因为我们长沙一到夏天到处都是蝉。但你们谁读过拉封敦的寓言呢?我大概说一说吧:

  “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这个小故事虽然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但这是非常不真实的,谁能想到在冬天的蝉呢

  蝉——它等了17年,才等到他可以生活的一个夏天,就这一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了,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他根本等不到冬天!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树汁。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的一生,就是在演奏音乐,它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虽然他只有90多天的生命但它丝毫没有放弃。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天,还是90年都不过要好好活着!

  哦!那就是生命的意义!

《蝉》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写了蝉从幼虫、出土、蜕皮、歌唱、产卵、孵化这一系列的生长过程,并着重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赞美这个生命的力量。 蝉,是昆虫界的歌唱家,在夏日的阳光下歌颂着美好的生活。看了这篇文章,我被震撼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个在夏天为人们歌唱的音乐家,竟然没有听力!

  有谁会相信蝉没有听力呢?当事实摆在人们眼前时,你就会相信这一切。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坎坷,26岁就失聪了,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竟完成了一百多部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蝉在地下辛辛苦苦等了4年,只有一个月在阳光下欢歌,这就是蝉的寿命。黑暗的4年中,它们始终身着皱巴巴而又肮脏的外套,如今它们终于穿上美丽的衣服,在温暖的阳光下挥动翅膀高歌,让我们为它们这得之不易的快乐庆祝吧!

  人类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也一度没有听力,可他却用牙齿的感觉创作出了生命的交响乐。无论是蝉的欢歌,还是贝多芬的乐章,都在为我们歌颂着同一件事——生命是多么美好啊!

《蝉》读书笔记

  今天,我再次“光临”了《昆虫记》。这次我看了《昆虫记》里的《蝉》。夏天,外面总是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这就是蝉在鸣叫。蝉栖息在树上,几乎一刻也不离开过树。可它还是幼虫时,却在地下生活了四年!在地上却只呆了一个月!除了蚯蚓,没有一种昆虫的幼虫能在地下生活四年。真不明白,蝉为什么要在地下生活四年?它又怎么在地下生活四年的?难道地下有一个仙境,可以让它在那儿生活四年?这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谜。

  再说说它的成虫吧。蝉夏天非常喜欢在树上唱歌,而且常常排成一列,歌唱者和伴侣并肩坐在一起。蝉有非常好的视力,却没有听力,所以再大的响声也吵不到它,即使用枪在它周围打几下,它也丝毫没有反应。蝉简直是个聋子,它完全听不到自己所发出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卵吧。蝉在树上产卵,它的卵和螳螂的卵一样,在没孵化以前就有危险了。蝉产完了卵,把放卵的穴藏好离开后,一个叫蚋的小坏蛋就会溜过来,找出蝉的穴,把自己的卵产进穴,然后重新覆盖好。蚋卵比蝉卵孵化得早,孵化以后就以蝉卵为食。蝉妈妈明白这些是冒充的,却一点也没有要伤害的意思,真“慈悲”啊!

  我真不懂,为什么蝉的幼虫能在地下生活四年,蝉妈妈又为什么不肯伤害蚋的幼虫呢

  《蝉》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人们心中,蝉是一种令人非常讨厌的动物,每当夏季来临,你总能在大树底下听到它们的叫声,一只“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永远都不会累,没有尽头地叫着。以前,我对禅的印象并不是非常好,因为在夏日炎炎,汗流浃背的时候,却一直叫个不停,我讨厌这种嘈杂的声音,总之蝉让我的感觉就是吵和烦。

  看了《蝉》这篇文章后,我对禅的看法转变了,它让我敬佩。长这么大,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一只蝉的生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多则17个春秋,然而它们经过十七年的酝酿,却只能在这美丽的世界待一个短暂的夏天。等到秋风来临之时,它那么脆落的生命也就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到它们独一无二的影子了。它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并没有浪费这个夏天,在茂密的树上尽情地敞开洪亮的歌喉,唱着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曲——生命之歌。

  蝉的生命如此短暂,可它每一时,每一刻都在好好的活着,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却没有一丝抱怨生命的短暂。我们人类的生命总比蝉的生命长吧?可是有多少人能像蝉这样活得精彩!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争取在每一刻都能活的精彩!把生命的每一瞬间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初一:黄毅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谁说不是呢?每当我写作业时,窗外的蝉就开始“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使人听了心里很烦躁。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膀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可怜的蝉儿,当你用你的歌声唱完整个夏天时,难道就这么结束了生命了吗

  “朋友说:你知道吗?它等了20xx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20xx年吗?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呐!漫漫20xx年,蝉呐,你是如何度过的啊?只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吗?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是的,或许那仅仅只是一个夏天,但是却是蝉短暂的一生。我为蝉呐,深深的吟唱生命的绚烂。人的一生或长或短,谁也无法掌握,我们只有把握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我们的心真挚的唱出每一天的生命之绚烂。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昆虫记蝉的读书笔记

  读了妈妈给我买的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之《蝉》后,我才知道以前寓言中所说的:蝉在夏天到秋天一直叫,终日无所事事,而蚂蚁辛勤劳动,到了冬天蝉向蚂蚁借粮,还被蚂蚁挖苦。这是不对,其实蝉是一种很勤奋的昆虫,比蚂蚁要勤奋很多倍。

  首先每年7月中旬蝉妈妈都会挑选斜斜向上翘着的,粗细不超过铅笔的干枯枝条,然后用胸部尖利的短针在树枝扎上一排小孔,大约三四十个,接着会在小孔上产下三四百个卵。10月初,卵开始孵化。变成和跳蚤一样大的幼虫在接触空气后,身体才开始硬朗,就会马上寻找藏身之地,以躲蔽寒冬。作者在文中还详细描写了蝉的幼时它是怎样爬到地下的。(它划动小小的前爪,犹如舞着叉,使劲地掘着,把土刨出地面。几分钟后,针尖大的一口井便初具规模。小家伙就钻下去,埋了自己,此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幼虫就一直在自己的地下家中生活四年。四年后它才爬出地洞,蜕变成蝉,而在日光下歌唱的时间还不道五个星期。整整四年,它都穿着,干羊皮般坚硬的外套,用爪子坚持不懈地掘着泥土,只为了有一天能穿上漂亮的黑礼服,插上透明的翅膀,然后高歌一曲。

  读完此文章,我真为蝉所感动,我再也不会说蝉只歌唱,而不劳动,因为它为了这首歌,用了那么多力,真是太不容易了

《昆虫记·蝉》读书笔记

  每当夏日来临的时候,蝉的叫声如同噪音,而且天气越热,它们就叫得越是来劲,叫得越是大声。它们一个比一个叫得清脆,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亮,丝毫也不在乎会引来天敌。原本天气就热,听到这叫声,更让人更加烦躁。

  但自从我暑假里读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蝉》的片段后,让我走进了蝉的世界,原来它正在歌唱一首生命的赞歌!使我了解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令人敬佩却微不足道的小昆虫。

  我看到一段拍蝉蜕皮的视频,总共长达17分钟。瞧!它们一个个努力并用着吃奶的劲儿蜕皮,有些蝉儿因为力气不够皮未蜕下,它便永远沉睡……而蜕皮成功的蝉儿,换上了美丽的新装。经过了艰难地蜕皮,蝉儿显得更加强壮。法布尔在书中是这么描写的:中胸首先开始蜕皮,先从背上的中线裂开,裂口的边缘慢慢拉开,已经能看见淡绿色的昆虫。与此同时前胸也开始裂开,纵向裂沟上至头后,下至后胸。由此可见蜕皮多么艰苦、多么不容易,它们就像一位满身泥浆的挖土工,终于有一天,穿上高贵的礼服,插上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蝉的声音太吵了,是噪声,但现在我不再认为那是噪音,而是一首歌颂幸福的乐曲。知道吗?这幸福多么的来之不易!书上讲:美国有一种17年蝉,在地下生活17年,不见光明,才能换来30天在阳光下的欢乐。17年!6205天,经过几千天的地下生活才可以换来30天的自由,这,就是蝉儿的生活。它们要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时间来为大自然增添生机,它们要向世人宣告它们的来到,它们要歌颂这世间的美好。

  以后我再也不会认为蝉的叫声是噪音,我会仔细听听那窗外的蝉鸣声,听听它们的怒吼,听听它们的感叹,听听它们的喜悦!

《昆虫记》之《夏日音乐家蝉》读书笔记

  到今天为止《昆虫记》之《夏日音乐家蝉》这本书我们已经精读交流完,整本书分为四部分一、我有400个兄弟姐妹。二、地下建筑师。三、蚂蚁的谎言。四、短暂的歌唱生涯。通过读书交流,我们收获颇丰,不但有科普性的知识:知道了蝉妈妈在树枝中产下大约400枚卵就死去了,大部分卵成为蚋的食物,很少生活下来。文中以小乐为主人公讲述了蝉的一生,小乐孵化后长成初龄若虫爬出洞穴,钻入地下,进行长达4年的地下生活。终于有一天小乐钻出地面,开始了几个月的短暂的地面生活,小乐结交了许多朋友,与自己的妻子结婚生子。当小乐唱完最后一只歌后,就疲倦的死去了。可怜的小乐最后自己的尸体也被可恶的蚂蚁吃掉了,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且通过朗读交流,小小的蝉给了我们的心灵一次次震撼;如蝉妈妈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在临死前不忘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幸运的小乐躲过了蚋的幼虫,生活了下来。小乐孵化后慢慢长成了初龄若虫,他要钻出小洞钻入地下,可以说他付出了艰辛与努力。感受到了他的勇敢与坚强;小乐在地下生活了4年之久,它忍受了孤独寂寞和危险,为了生存就不断地寻找新的住所,在这其中小乐学会了盖房子,而且盖的房子非常漂亮,号称“地下建筑师”;善良的小乐,不嫌其烦地吸出树汁给其它的昆虫喝,而且不求回报;小乐的家族在地面生活仅仅只有几个月,但它们从来不和别人吵架,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歌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爱读书的同学们,相信你们读完此书后也有许多的感想,把它打写出来我们与深圳、甘肃的小朋友共同交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300字读书笔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