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大全100个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100篇》这本故事书,书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历来是人们所喜欢的,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此民间传统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王小二卧冰求鲤》讲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很穷,母亲靠帮人缝补衣服,儿子王二小帮人放牛、打鱼、捉虾为生。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十多天的雪,王小二的母亲生病了,郎中面带难色说:“一定要用一斤重的鲜活鲤鱼做药引才能治好病。”于是,王小二在冰封雪地里,不能凿掉冰块,怕把鱼吓跑,只有脱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体温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小二冻得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神仙,神仙帮他捉到了一条鲤鱼,王小儿感过神仙后,马上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

  王小二的爱母亲,为母亲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要像王小二一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勤奋努力,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100个

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福蔡庆与人血馒头

  过去,中国北方流传着一种避邪驱妖的习俗,凡是有人得了“撞克”,撞了鬼神,或被鬼妖缠身,巫婆神汉就给病人吃一种人血馒头。这种人血馒头是很有讲究的,必须从杀人刽子手那里获得。刽子手行刑时,事先准备下很多馒头,杀人后,趁关喷血,将馒头都染了。据说,这种染了血的馒头就能驱驱妖避邪,百灵百验。由此,这种血馒头价格昂践。

  相传,这种人血馒头起源于蔡福蔡庆。

  蔡福,人称“铁臂膊”,北京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弃行刑刽子手;蔡庆,是蔡福的弟弟,任小押狱,也是一名行刑刽子手,生来爱戴一枝花,为此,都叫他“一枝花”蔡庆。

  蔡福蔡庆兄弟二人在衙门里混长了,见别的差事都油水不少,他们一个专事行刑的,没什么外快可捞,心里上很是不平衡,就也想捞点油水。怎么个“捞”法呢?找行刑的犯人去要?不行。他们两手空空,除了一个躯身,一无所有,自己又无权免了人家的死罪。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琢磨出个门道来。

  这天,蔡福蔡庆又去行刑。法场之外,跪着被行刑之人的家眷。家眷旁边堆放着一大捆烧纸,以便待人死后烧化。

  给人烧纸,原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也是自古留传下来的习俗,蔡家兄弟司空见惯,压根儿就没拿这当回事儿。

  一天,兄弟二人去朋友家串门。朋友正给死去的亲人打烧纸。闲谈中,朋友问二位行刑官,可知烧纸的来历

  休看二人常见烧纸,要追根寻源说来历,二位真还不知。朋友便给他们讲了起来。

  相传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可是造出的纸没人买。夫妻二人合计了一个办法——装死。蔡伦“死”后,妻子一边哭,一边烧造出的纸。不久,蔡伦“活”了过来。蔡伦告诉众人,妻烧的纸,在阴间就是钱。他用这些钱,买通了阎王小鬼,就把他放了……从此,蔡伦的纸,成了抢手货,人死后,纷纷效仿。久而久之,成了民间习俗。

  朋友讲的这个故事,原本是随口说着玩的,蔡福蔡庆却入了脑子。他们想,我们的老祖宗蔡伦夫妻能使计促销自己的货物,我们何不从自身优势上做做文章?于是,搅尽脑法,想出了“人血馒头”一事。

  他们自己兜售人血馒头是不行的,必须找人给推销。找谁?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巫婆神汉身上。当时缺医少药,病人又多,巫婆神汉应时而兴,成了病人的“救星”。二人悄悄地和这些人相勾结,共同编造出了一套“人血馒头驱鬼邪”的鬼话。

  从此,巫婆神汉便用从刽子手蔡福蔡庆这得到的人血馒头给人“治病驱邪”。此法越传越神,越传越邪乎。蔡福蔡庆发了财,巫婆神汉也发了财。久而久之,竟然在民间流传开,世代沿袭下来,成了北方一带的“习俗”。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石爷爷和石奶奶

  梁山南麓,秀水青山,松柏掩映处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石人,人们都叫他石爷爷、石奶奶。这石爷爷、石奶奶是谁呢?俺讲完这段故事就知道了。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啦!一次我八路军一个连被几百名鬼子、汉奸团团围困在泰安南山上,一连两天接济不上,眼看就有被困死的危险。

  乡亲们急坏了。可是敌人像蚂蚁滚蛋般一层裹一层,干着急没有治。好心的婆婆、奶奶们急得流下泪来,有的点香磕头,祈求老天保佑。

  这天傍晚,忽见山间升起一层乳雾,飘飘渺渺,越升越浓。战士们见升起了浓雾,心中也生起了生的希望,个个抖擞起精神,准备借雾突围。云雾中忽听一阵咯吱吱的扁担声,由远而近,向山上走来。战士们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声响的方向。“咯吱吱,咯吱吱!”声音清脆,就像一支乐曲,听起来非常和谐悦耳。只见云雾中走来两个老人,一前一后,飘飘若仙。前面是个老爷爷,肩挑两桶;后面是个老奶奶,腕上挎监。二人爬上山崖,笑容满面,大声喊道:“孩子们,辛苦了,快来喝水吃饭呀!”战士们呼啦啦围上来,手拉二老,感动得热泪盈眶,问二老是怎么上来的?老人摆摆手,只是催促快喝水吃饭。老奶奶撩开篮上的苫布,露出雪白的馒头。战士们实在饿坏了,围上来就要拿着吃。可是仅仅一篮,这么多人,分不过来呀!战士们伸出的手不由得缩了回来。老奶奶看出大伙的意思,就一人一个分送到大伙手里。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吃得那个香甜劲儿,二位老人笑得那样慈祥。战士们吃了一个又一个,几十号人,个个吃饱喝足,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篮里的馒头怎么还是那么多?再看两位老人,正笑眯眯地看着大伙,问吃饱了没有?喝足了没有?和蔼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山里的雾越升越大,越升越浓。敌人怕我军借雾突围,向山头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时间枪声大作,火炮齐鸣。战士们怕伤着老人家,劝他们快去石洞里躲避。老爷爷哈哈大笑,哪里肯去?扁担一竖,镇定自若。说也奇怪,那枪弹竟不知打到哪里了。

  老爷爷站在一块大石上,让战士们向山下打枪,向左右扔手榴弹。轰隆隆,轰隆隆,敌人一下子乱了套,以为我军突了围,啪啪地瞎打一气。由于雾气太大,他们东打西,西打东,自己打起自己来。老爷爷手捋银须,开怀大笑。战士们也忍不住叫起好来。山下枪声越打越密,老爷爷挥挥手说:“都跟我来,我路熟!”说着,挑起担儿,头前带路,左拐右转,右转左拐,竟轻巧地把战士们带出了南山重围。

  绝路逢生,战士们感激万分。问老人家姓氏名谁,家住哪里。老人满面含笑,摆手不说。战士们哪里依?老人被缠得没办法,手捋长须,说了一首诗:

  村居岭南燕儿家,镇山开店好生涯。

  只因除狼驱虎豹,离瑶重返蓼儿洼。

  说完挑起担儿,高唱山歌,颤悠悠向南飘然而去。

  战士们去岭南打听,根本没有个“燕儿家”,更没有老爷爷,老奶奶那样的人。当时由于战斗不断,以后就把这事忘下了。直到全国解放后,一些当年参加过泰安南山战斗的同志回乡探亲,聚在一起,不由得又回忆起了当年。大家无比感慨,凑在一起才解破那四句寺。原来老爷爷、老奶奶是梁山孙新和顾大嫂显灵。“村居岭南燕儿家”一句,是个“梁”字。因为燕子的家在梁上。梁,梁山;岭南,即山南。当年梁山泊聚义,孙新和顾大嫂曾镇守南山,为山寨开酒店以作耳目。为了纪念孙、顾夫妻救护子弟兵的功德,大家集资在当年孙、顾把守的南山城上,刻了这两座石人像。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100个

中国民间故事

  一、徐福东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位能够千秋万代一直传下去;但是如果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做皇帝当然就更好了。所以,秦始皇对求仙访道非常感兴趣,总是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传说中的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求得不死之药。

  可是茫茫大海,烟波浩淼,到哪里去找神山呢?正在秦始皇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在秦始皇经常去打猎的苑囿当中,囚禁了许多“罪人”,这些“罪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秦朝对待犯人的刑罚非常严酷,许多人还来不及审问就被折磨而死,又没人埋葬,都任凭那些尸首倒在路边。后来也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种长得很像乌鸦的鸟,衔来一种草,覆盖在那些死人的脸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死人竟然慢慢活过来了。主管的人很惊奇,就把那种草呈给秦始皇,秦始皇一看,草有三四尺长,问遍满朝文武,竟无人能识。后来又去问鬼谷子,鬼谷子说:“这是东海祖洲上生长的不死草,又叫养神芝,一株草只能救活一个人。”秦始皇心想:“既然有不死草,虽然一株只能用一次,如果能找到生长这种草的祖洲,弄它几千株不死草回来,不就可以反复起死回生吗?”于是秦始皇便下了决心,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去寻访祖洲,找那不死之草。

  当时秦始皇周围有好些方士,但是到底派谁去呢?秦始皇想起不久前南巡的时候,走在半路忽然缺水,人困马乏,他自己口渴难耐,正要对部下发作。不料当时随驾左右的一名方士徐福,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只玉雕的如意,在地上轻轻敲了三下,马上就有泉水流出来,总算解决了大家的口渴问题。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秦皇井”。秦始皇觉得这个徐福看来还是有点道行的。正好这个时候,徐福自己上书请求带领童男童女到海中去寻找神山,秦始皇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秦始皇便下诏派遣徐福前去寻找不死之药。徐福在秦始皇的允许之下,挑选了三千童男童女,坐上高大的楼船,准备了充足的食物、饮水,浩浩荡荡前去海上求仙。出发那一天,三千童男童女身着白衣白帽,登上大船,童男童女的父母亲戚都在岸上向他们告别,一时间,船上船下哭声震天。很快,船启动了,渐渐远去,消失在天边,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几百年后,有人传说在东海一个小岛上见到那些童男童女的后代。还有人说在登州以东的大海中曾经见到一个须发全白的老翁,就是徐福,住在一个孤岛上,孤岛上还有好几百居民,很恭敬地服侍徐福。

  二、黄豆

  从前,世上只有红豆、绿豆、黑豆,没有黄豆,那黄豆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叫山娃的小伙子,从小死了爹妈,没房没地,靠给财主冯二放牛度日,他从天明到天黑,一年四季,风吹雨淋,挨打挨骂,受不尽的苦难和折磨,一天,牛在山上吃草,他坐在山石上,听着小鸟啾啾歌唱,心想:“我要能有把镰刀砍柴卖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就好了。夜晚,他躺在牛棚里,望着星星闪闪烁烁,又想,我要能有间房子,就不用在这儿挨冻受苦啦!

  这天,山娃把牛赶上山,自己躺在草丛里晒太阳,听着小鸟欢乐的歌唱,又不由甜滋滋地想起来。想着想着,忽然面前升起一道白光,白光里站着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朝着山娃微微地笑着。山娃忙爬起来,刚要说话,却被老人抢了先:“孩子,不用说了,你心里想的什么我都知道。”老人说着,伸开左手,只见手掌上有三块小石头,雪白放光,耀得山娃眼都眯起来了。

  “这是三块宝石,向它要什么它能给什么。我见你勤劳老实才送给你的。”老人拍了拍山娃的肩膀,接着说,“可有一条要记住,每一块宝石只能给你一件东西,千万拣那顶要紧的要。”说完,便把三块宝石放到了山娃的手里,山娃又惊又喜,才要道谢,一眨眼,老人不见了,他想张口喊,忽然一下子醒了——原来是个梦呀!

  山娃坐起来,觉得手心里有样东西,伸开手一看,嗬!真的是三块宝石,雪白放光,耀得眼都睁不开。他高兴得一蹦老高,不由得想起老人嘱咐的话,对于我,顶要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镰刀、房屋啦!于是,他手托宝石,说道:“我山娃给财主放了十五年牛,自己连根牛毛也没有,我想要把镰刀,砍柴买米,靠自己的两手过日子。”

  山娃的话音刚落,“哧”的一道白光,一块宝石飞走了,接着,地上出现了一把锃明雪亮的弯月镰。

  山娃赶着牛到了山下,拣了平坦向阳的地方。又手托宝石说道:“我山娃打记事那天起,夜晚都是和牛做伴,我想要间屋子,好有个安身的地方。”

  山娃的话一出口,“哧”的一道白光,又一块宝石飞走了,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间又坚固又漂亮的房子。

  从此,山娃有了家啦,再不用给冯二放牛了!他天天顶着星星上山,披着月光回家,用那把弯月镰砍来大捆大捆柴禾,到集市上卖了换回来米面,靠着自己的双手,过起了好日子。

  冯二见山娃不再给他放牛了,就起了坏心。这天,他领着打手来到了山下,看见山娃那间漂亮的房子,脸气得像紫茄子一样,头一歪,逼问山娃说:“你哪来的屋哇?一准是偷了我的钱盖的!你哪来的镰刀哇?一准是偷了我的钱买的!”

  山娃是个诚实的小伙子,听冯二这么说,就将镰刀、房屋的来历一五一十地讲了,他还把剩下的那块宝石拿出来给冯二看。不料,冯二当场露出丑相,把那块宝石夺走了。

  冯二回到家里,看看那块雪白放光的宝石,高兴极了。他想向宝石要顶值钱顶贵重的东西。可什么才是最值钱最贵重的东西呢?他想到金子,对,就要金子。冯二拿定主意,便来到大场院里,他手托宝石,口中念道:“不要面,不要米,不要高楼不要地,好宝贝快显灵,给我下一场金豆子!”

  冯二刚一说完,“哧”的一道白光,那块宝石飞走了,金豆子雨点般噼里啪啦落下来,越落越多,越落越急,眨眼间堆起了一座黄灿灿的金子山。冯二来不及躲,被结结实实压在山下啦!忽然,金子往下陷了,越陷越深,最后连人带山全陷到地底下了。

  第二年,在冯二陷下去的地万长出了一棵豆子,豆棵子又粗又壮。山娃天天给它浇水、锄草、除虫,到了秋天,打出了一大堆豆粒子,黄灿灿的,惹人喜欢,人们说,那是金子变的,仔细看,豆粒当中有一个小黑点儿,那冯二的黑心儿。

  从此,世上有了黄豆。不论谁,只要肯流汗水,都可以得到它。

  三、一夜白头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着名的人物,他曾经追随当时正在郑国避难的楚国太子建,太子建与晋国密谋灭郑,结果被郑君知道了,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连夜逃跑,出奔吴国。

  伍子胥一行人逃到昭关的时候,先住在附近一个朋友东皋公家里,商量过关的对策。原来当时郑君紧急追捕伍子胥和公子胜,全国各个关口盘查得非常严密,关口上画着伍子胥的的画像,再加上伍子胥身材高大威猛,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想要蒙混过关非常困难。伍子胥愁得夜不能寐,干脆起床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是他把所有能想的方法都在心里细细思量了一遍,总觉得不妥。不知不觉天已破晓,伍子胥愁眉苦脸走出门来,哪知道东皋公一见他,吓了一跳,原来昨天还只有三十出头的伍子胥,竟然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看上去几乎有五六十岁了,只要再稍作化妆,无论谁都认不出来了。就这样,伍子胥顺利蒙混过关了。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100个

中国民间故事

  一、朱元璋微服私访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

  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

  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

  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他晓阴阳,知天文地理。他的足智多谋比得上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

  他掐指一算,不由暗惊道:不好,今日乃七煞忌日,这户人家娶亲为何用此忌日

  君臣二人停住脚步候在路旁。

  不一会迎亲队伍来到眼前停下。

  朱元璋见了花花绿绿的民间小轿感到新奇,伸出双手在轿顶上来回摸了摸道:“这位姑娘好福气,居然坐上如此小巧玲珑的轿子出嫁。”

  刘伯温悄悄扯住迎亲队伍中的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丈,今天这婚嫁喜日是何人所择?”老者回道:“是大田庄钱老先生所择。” 刘伯温暗道:这钱老先生竟用忌日迎亲看来非等闲之辈。 君臣二人随着迎亲队伍望大道而去。

  他们来到王庄时,只见男男女女都喜笑颜开跑向庄中祠堂。

  刘军师忙扯住一汉子问道:“敢问老哥,贵庄今日因何一派喜气洋洋气象?”

  汉子回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庄新建‘王氏之家’祠堂,定于今日吉时上梁,二位客官若有兴趣同去参加庆典如何?”

  刘伯温一听又是吓了一跳:这宗祠上梁关系到整个庄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事,是庄里的头等大事,谁个大胆敢用七煞日上梁

  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哥,贵庄宗祠今日上梁之吉是何人所择?”

  “定此吉日的是大田庄钱老先生。二位客官若无其他事,小民告辞了。”

  那汉子边答边向祠堂奔去。

  刘伯温一听暗道:又是钱老先生!

  君臣二人一则闲逛无事,二来有心看看村民上梁景象,便也尾随着汉子进了新祠堂。

  但只见“王氏之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雕梁画栋,做工甚是考究。不由得朱元璋快步登上后堂用双手抱了抱四根又圆又大的柏木堂柱。

  喜得那刘伯温在天井边檐的长条青石上背着双手踱过来踱过去丈量着这祠堂的长和宽,计算着它的总面积呢。君臣二人着实新奇了一会,这才又向旁人打听道:“敢问老哥,那上梁吉时定在何时?”那人回道:“听我们族长吩咐说,上梁吉时要等到‘天空下雨,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木马骑人’时。”

  刘军师听了暗笑道:这钱老头也真是的,书上只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时辰,何曾有如此怪时辰,再说世上只有鸟儿上树?人骑马儿,那鱼儿没有翅膀怎能飞上树?那木马是木头的,怎么会骑在人身上?分明是故弄玄虚,蒙骗人家。

  他抬头看看天空,但只见晴空万里,不曾有半点即将下雨的兆头。

  如此看来这钱老先生纵有千算万算,这一回可要失算现丑啦。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哪料天空突然变脸,未及半个时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哗”地下。

  正在这时,只听祠堂门口参天的榧树上传来一个快乐的声音:“族长,时辰已到!”族长马上庄严地下令:“上梁!”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的正梁徐徐上升。

  原来刚才下大雨前,有两个庄民正在村外庄稼地里拆收临时用来守候野猪保庄稼的茅棚,见天空下大雨,慌乱中一人双手抓住铁锅盖上头顶跑回村来,一人抓起木风车扛着往家跑,这就是所谓的“头戴铁帽、木马骑人”啦。

  而更巧的是那“鲤鱼上树”呢。庄民王二卖了一条鲤鱼拎着回家来,快到村时遇上了下大雨,便忙不迭地将鲤鱼挂在路旁的银杏树的树枝上,自己站在树干旁躲雨。

  这一切都被族长安排的在榧树上专侯怪时辰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他急忙大声禀报族长,族长便命令上梁。

  君臣二人心中称奇,有心会会大田庄的钱老先生这位异人。

  当晚君臣二人在族长家借宿,次日一早告别族长赶往大田庄去。

  却说君臣二人紧走慢赶了半日来到村脚,见有户人家门口晒谷场上晒满了谷子,一男孩手持竹竿在一旁赶鸡。

  刘伯温抬头见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不由着急招呼道:“小娃子,还不赶快收谷子!”

  男孩听了朝内喊道:“爷爷,客人说天空就要下雨了,快出来收谷子吧。”

  只听屋内喊道:“乖孩子,不妨事!今日有青龙精经过此地,天空不会下雨!”

  君臣二人闻声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者就是闻名的能掐会算神通广大的钱老先生,逐向内喊道:“钱老先生,我们来拜访您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虽头发花白但却红光满面,步伐矫健的老人。

  他笑呵呵地道:“我早料到今日有贵客临门。”

  刘伯温一听又是一惊问道:“晚辈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敢问老先生因何用七煞忌日迎亲上梁,难道故意加害他人不成?”

  钱老先生笑道:“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况这凶杀吉利之日乃人所定。老朽本不敢定此吉日,但掐指一算,此日虽凶,但有青龙精缠轿、抱柱,还有文曲星踏基,大忌变大吉,故而敢定此日。”

  刘伯温一听更觉惊奇,心中暗忖道:可不是吗

  朱元璋乃天上星宿下凡,当今皇帝象征龙,民间有真龙天子之说。他昨日无意间摸了摸迎亲花轿,这就是青龙精缠轿。

  他又在祠堂拥抱过堂柱,这就是青龙精抱柱。

  而我这军师,人称文曲星下凡,昨日在祠堂内来回踏步,这不正应了文曲星踏基吗

  到此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这钱老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若能请得此人和自己一同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何愁天下不太平盛世。

  想到此便将他二人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并恳请他出山。

  谁料钱老先生听后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治理天下?老朽一生只喜山野不喜高堂,实难从命。”

  说着唤了孙子进屋“哐当”一声关上大门闭门谢客了。

  君臣见状只得相视一会摇头叹息着往别处私访去了!

  二、夺取紫金铃

  昔日,这大别山中有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矫健异常,穿山逾岭、爬崖越壁如走平地,攀援上树蹦跳如飞。它们在一只强壮的公猴王带领下,春夏秋三季钻入万山丛中不见踪迹。冬季下山到有人住的地方觅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每到冬天,很多人来这里观看猴群嬉戏,热闹非常。官府因势利导在山中修建了观猴亭,供达官贵人观赏娱乐。

  这年深秋,一场小雪飘飘扬扬洒落下来,猴子们都下山了,本郡的鄂王爷听说后带着家眷来到了观猴亭。贵人们聚集在亭中,看前方万丈悬崖上群猴嬉闹,他们边看边扔饼果,引猴子跳到亭边捡吃。

  此时,鄂王的爱女百花郡主,手拿一只紫金铃,跟一只瘦小的猴子闹着玩。她对小猴摇着金铃,清脆的响声诱得小猴子乐不可支,过来手忙脚乱地抢铃儿,其野趣憨态惹得贵人们哈哈大笑。

  大家兴至盎然逗耍着小猴子,没防备山上的那只老猴王,眨眼间,老猴王箭一般跳下来从郡主手中夺走紫金铃,飞身跃上悬崖。众家丁急去抢夺,哪里夺得回来!

  老猴王连蹿带跳地玩摇着铃儿,郡主丢了紫金铃,急得哇哇大哭,众人兴趣顿时全无。

  此铃是皇家之宝,非同小可:去年春上王爷带郡主进京面圣,到太后宫中请安。太后见小郡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喜爱,便将随身所带紫金铃赐给了郡主。

  御赐之物,如丢失是要掉脑袋的,鄂王爷心知肚明,此铃一旦丢失,不但鄂王府上担待不起,而且连累地方官乌纱帽戴不稳当。本来是观猴取乐的,如今倒取来了忧愁,急得鄂王爷吃不下、睡不稳。

  黄州知府柳宗吕,向鄂王爷献上一计:挂榜悬赏,谁能从猴王爪中夺回紫金铃,赏白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时间各路能人,来到大别山捕捉猴王,夺宝请赏。

  那猴王岂是等闲之物,白天黑夜在丛林中穿梭蹦跳,山多岭多,它时隐时出、时伏时现,众人闹腾了一个多月,连个紫金铃的影子也没见到。鄂王爷在府上如坐针毡,柳知府说,此猴王已有百多岁了,估计是个成妖作怪的猴精,须高人才能成事!

  王爷加赏,到了第三日,有一个叫赛悟空的高人来揭榜,此人上屋奔梁如履平地。谁知赛悟空引着一伙捕猴徒弟入山,在林中追逐了半个月,落得伤痕累累,一无所获。

  接着,有位叫候三的高人,来揭榜文。此人以捕猴驯猴为业,熟悉猴子的习性。他领着鄂王府的兵丁,带着刀枪弓弩、锄耙钩绳、筐套竿索,在冰天雪地里待了一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只将猴王手下群猴悉数捉获,但还是近不了老猴王的身,只得蔫头耷脑,无功而返。

  鄂王爷忧心似煎,眼看冬季将过,春天一到,猴群度过缺粮期,就会钻进万山丛中,远离人们视线,再想寻找难上加难。紫金铃万一让猴王玩腻了,扔到哪个山沟、荆棘洞里,再去寻找岂不是大海捞针。

  王爷无奈,只得将赏金加到五千两。谁知,榜文挂出好几天,竟无人敢揭。鄂王爷急得整日长吁短叹。这天,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人揭榜了。王爷像溺水者抓到一根稻草,忙叫揭榜者进来。

  那人进来之后,王爷顿时大失所望。

  原来,揭榜的人竟是个瞎子,自己走路拄根拐杖还一歪三晃,怎么能进山去跟猴王周旋

  王爷勃然大怒,骂瞎子不知好歹,敢在这个时候戏弄王爷,喝令家丁将瞎子拉下去打五十大板。

  瞎子不慌不忙地说:“王爷不要小瞧人,自古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儿?”说话的声音恰似铜钟,一下子把王爷给镇住了。

  王爷态度软下来,他问瞎子有何办法夺回紫金铃,并要瞎子立下生死状。

  瞎子说只要王爷答应他的要求,就签下生死状,保证夺回紫金铃。王爷为了夺回紫金铃,这时候什么条件都答应。

  瞎子签下生死状,若半月之内没夺回紫金铃,他的性命听凭王爷处置。瞎子叫王爷放出捕获的群猴,让它们上山找猴王。又让王爷下令,山上山下的村民,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拿回家里严密收藏,把山地收割时漏下的少量庄稼收拾干净。

  山里人养狗多,瞎子又令每个村子都放狗守村,不让猴子溜进村偷东西吃。

  做完这些后,瞎子把一篮鲜水果放在眼前,这篮鲜水果是他专门从外地弄来的,雪地里放着一面大鼓,他让王府家丁远远埋伏,听到鼓声再冲过来,自己盘腿而坐等待猴王出现。

  雪夜,凛凛冷气穿肌扎骨,四面寂憩无声,瞎子双腿盘坐雪地像一尊木雕,他在那里纹丝不动地坐着,已经三天三夜了。此时,残冬未尽、大雪封山,漫山遍野并无半点食物。猴子们已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饥饿逼着它们下山来。因没有游客丢果饼,村子又被严密封锁、狗群守护,它们根本无隙可钻。众猴子饿得嗷嗷直叫,猴王急得干摇紫金铃,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天晚上,猴群在山边转悠。猴王鼻子异常灵敏,立即嗅到一股鲜果的味儿。它悄悄下山,见雪地里端坐一人,一只手托着一只果子,一只手放在膝盖上。

  猴王看见人,吓得跑上山去。此时,皓月当空照得雪地明如白昼,那人坐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如泥雕木刻一般。猴王又悄悄靠近,那人似没有感觉。

  其实,瞎子早闻出一阵骚气,知道猴王下山来了。他眼虽瞎耳朵却异常灵敏,猴王那极微小的气息,他都感觉到了,但此时他却像老僧入定。

  猴王围着瞎子转了好几圈,见没有一点动静,就放心大胆过来观察。这猴王狡猾异常,在瞎子身边转了好长时间,悄悄看瞎子的动静。最后,猴王终于忍不住了,它闪电般的扑向瞎子,抓住他手中的果子。瞎子凭着神奇的感觉,瞬间从猴王爪中抢下紫金铃,捏住紫金铃后迅速击鼓。远处埋伏的家丁立即冲过来,猴王正要抢铃,见众人扑来,吓得心惊胆战,慌忙逃入山中。

  事后,王爷饶有兴趣地问瞎子:“这么多高手都奈何不了那只猴王,先生怎么轻而易举夺回了宝贝?”

  瞎子说:“这很简单,人再敏捷,绝对对付不了这只机灵敏捷的猴王,唯一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心不受外界影响,身才能纹丝不动。惊魂未定的老猴王,错把人当成没有生命的木石雕塑,才敢过去抢人手上的果子,就在它伸手拿果子的瞬间,人才有机会抢过它爪上的紫金铃。”这需要极静的守候,除了瞎子,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完全入静的境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公司开业致辞简短精辟

大学生个人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