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

  神奇的数

  任选三个数,如7,9,2,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结果是。将所得结果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出它们的差,重复上面的做法。请你想想这个神奇的数是多少呢

  答案:495。

  三年级

  大家都知道笑话很好笑吧!那你想听一些有关数学的小笑话吗

  考试

  考试中某学生拿出骰子,摇出十道选择题答案。快结束时他突然又拿出来摇。

  监考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你在干什么?”学生答:“我在验算。”

  结果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减法。比方说,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

  汤姆:“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五年级

  大家喜欢吃黄豆吗?黄豆的营养价值可是很高的喔。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36%,如果你吃了250克黄豆,你知道这里面含有多少克的蛋白质吗

  答案:250×36%=90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阿凡提巧治坏地主数学小故事

  有一天,阿凡提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来到田边。他四处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两位给地主巴依老爷干活的佃农。阿凡提忙问:“两位朋友有什么事吗?”其中一位农民说:“阿凡提,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想来请教你。”然后这位农民就把这个难题的由来讲了一遍。原来,这两位农民被地主巴依老爷雇佣干活,眼看到发工钱的时候了,地主却打起了坏主意。他和账房先生一计算,要给这两位农民各20块银元。地主心里非常不乐意,仿佛拿走他的钱就像割他的肉一样。于是和老婆一起想出了个主意,要两个农民明天早晨割

  亩麦子,一点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明早八点之前,巴依老爷要亲自检查。如果严格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就发工钱,而且还给回家的路费。如果完不成任务,工钱就一分不给。两位农民没有上过学,自然不知道1/2-1/6-1/12-1/20-1/30-1/42亩麦子到底是多少,正在发愁的时候,正好碰见了阿凡提,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阿凡提听完,笑了笑说:“两位朋友不用担心,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去办,保证能拿到工钱,而且还能赚取路费。”阿凡提讲完,把两位农民叫到眼前。悄悄地把解难题的办法告诉了两位农民。两位农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对阿凡提千恩万谢。

  第二天早晨,巴依老爷和老婆一起来到地里检查两位农民任务完成的情况。巴依老爷以为两位农民这次肯定一分钱都拿不到,所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可是走到地边却发现麦子正好割了1/7亩。两位农民说:“老爷,你的任务我们已经按时完成了,你也该给我们工钱了吧!”巴依老爷没办法,只得叫账房先生给了农民工钱。小朋友,你知道1/2-1/6-1/12-1/20-1/30-1/42有什么简便方法计算吗

  我们可以看出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所以原式=1/2-1/2+1/3-1/3+1/4-1/4+1/5-1/5+1/6-1/6+1/7=1/7。所以两位农民要割1/7亩地。解这类分数题目关键在于拆分,然后消元,实现简化的目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数学小故事,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小幽默故事

  考试的时候有人抄答案,本来是结果第一个人抄成了1?,第二个人又等了一步,最后得1!

  还有一个答案是b/q,第一个抄成6/q,下面是6/9,最后一位还给化简了,成了2/3!

  本科时数学作业判断矩阵类型。一家伙写的太花,抄的人把“不定矩阵”写成了“不一定矩阵”。作业发回来,老师居然用红笔把“一”给圈掉了。

  大学考高数,一从青海来的哥们学习特差,就坐在我后面抄,考完他对我说我做错了许多题,该约分的没约分,他都自己改过来了,仔细一问,他把偏微分符号都约掉了。

神秘的数字-经典数学小故事

  自从人类产生起,我们的祖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为了计数,表示多少个劳动产品,又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发明了数字,他们根据人的左右耳,对称的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两只不畏严寒的足,抽象出了这个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特殊数字-2。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只是2的初次显圣,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它那神奇而特异的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看起来极为变通而简单,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揭开它那神奇的面纱,看看它的真实面目。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为了研究自然变化的规律,便采用了天干,地支,2种顺次成双成对相结合的方法记载年和日,它以六十年(或日)为一个周期。在自然现象中,天与地一对,阴与阳成双,还有风与雨,雷与电,高与低,长与短,宽与窄,深与浅,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无生命物质与有生命物质,植物与动物等等,它们都是2在不同现象中的化身,也构成了对称式的事物的性质进行比较的不同方式。

  在空间中,过两个定点只能确定唯一的一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它们或者平行或者相交;平行给人以平稳,宁静,宽广等美感,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规定了各自的正方向,原点及各自的单位,则它是一个二维射影坐标系,它能使抽象的射影变换具体化,直观化;如果这两条相交线互相垂直,正方向,原点不变,两条直线上的单位长度相同,那么这两条相交线就摇身一变成了特殊的二维射影坐标系,即二维欧氏空间-笛卡尔坐标系,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十字架啊!它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像基督教中那种迂腐的十字架,使人们走向岐途与无知。它巧妙地使平面点集与有序实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代数与几何搭起了鹊桥,使解析几何得以产生和发展,又可建立复平面,使有关的向量的运算变得简单而易行,也为数学的统一美增添了新的风采。

  作为自然数中的一个成员-2,在数学天地里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优点和令人难以捉摸的规律。它是自然数1的唯一邻居,后继数是第一个奇素数3,后继数的后继数4又是第一个不是素数的偶数,而2却是一个唯一的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二加二,二乘以二,二的二次方,神斧天工竟有共同的结果4;一个实数的平方总是非负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总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一对数;两个正数的和除以2称作算术平均数;两个正数的积的平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总是有2个根,或实或虚,或等或不等,可由判别式判断。在这里都有2的神秘影子,它起着某种奇妙的作用,如果成对的自然数的积顺次构成的列12,23,34,(n-1)n,变成由每一项的倒数构成的倒数列1/12,1/23,1/34,1/(n-1)n,那么要求它的前几项和似乎很困难,但是如果发现每项都有一个共同点,即1/n(n-1)=1/(n-1)-1/n时,那就是每项可以写成分为两个数的倒数之差,这样,前几项和的求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其结果为Sn=1-1/n,在这里,2既是秩序美的潜因,又起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采用十进制进行计量,采用六十进制计时,而谁又能想到最有发展前途的是二进制,它只有两个元素0,1,它的四则运算简单而明了,如1+1=10,它与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互化极其方便。数理逻辑就是在二进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式的化简,解逻辑方程都离不开二进制作向导,如果说没有二进制,那么电子计算机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也不可能在当今的社会中实现,卫星上天也是一句空话。可见2的某些规律给人们带来了多么有意义的启示和灵感,更为数学迷宫笼罩了一层神妙而朦胧的面纱。

  2在代数的世界里留下了神奇的足迹。有一位数学家风趣地说像评演员一样,如果在中学数学里评最佳定理,我就选勾股定理,二次三项式根的定理和棣莫佛定理。在这里二次三项式,勾股定理,棣莫佛定理都显现着2的光彩。勾股定理的整数解是最为独特的、典型的。因为对于an+bn=cn的不定方程,当n3时,找不到任何一组整数解,在这里2是神秘的荣幸者。棣莫佛定理是复数知识中最重要的定理,这里实部、虚部,复平面上的数组,都蕴含着2的本质。二次三项式根的定理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运用最多的定理,即就是二次三项式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整个中学数学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各类考试无把它作为命题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学家杨乐,曾在一次讲话中专门论述了为什么二次三项式的内容受到高考命题的青睐,可见二次三项式及其影响极为深远,人们对其爱好不同寻常,进而人们对2产生了更加神秘而奇特的想象。

  二元二次方程,几乎占据了中学解析几何中大部分内容,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它们的方程是二次方程,它们通称为二次曲线,这些曲线都是简洁的二元二次方程。二次曲线漂亮优美,二元二次方程对称优美。而其中的2则更为蕴意深刻,奇美无比了。

  在数学王国里,二项式定理是一个完美的定理。我们说以2成双,成双为对,成对才能闪耀对称的光辉,而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就显现出了奇美对称的特点。从杨辉三角上看就会显明地看到这种美的形式的壮丽,然而,一分为二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观点,而一个线段可以一分为二,我国古代就有人研究数列的极限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揭。

  在各门学科中,许多问题常归结为二个方面或两个问题,而且多数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的存在而往往是另一方面存在的前提。离开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从谈起。在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中最为普通的规律,它正是二和一的深奥组合,它囊括万物,包罗万象,是照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盏明灯;量变与质变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它有共性与个性,主要与次要之分;同一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有是认识的两个深浅不同的阶段;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观与客观也是一对矛盾关系。美学上存在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总是有着对立面的两个方面。物理学上有宏观与微观、引力与斥力、作用与反作用力、电场与磁场、正电荷与负电荷之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医学上也有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之分,生物学有同化与异化之分,化学上有有机物与无机物、金属与非金属、化合与分解、树枝的聚合与石油的裂化等。在语言文学上则更是不胜枚举,就拿方位词来说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之分。这些事物中,都无不存在两个方面,可见2处处存在,时时出现,2以某种天使般的能耐使事物显示出对称统一、和谐美的特征。

  2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深刻启示,使人类不断开创了美好的世界,然而它仍然是神秘的,也许它还会有更多的严谨和均衡的内在美尚未被人发现,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探索神秘的完美的目标和追求的信心。

数学小故事之受聘记

  小1子到分数王国来参加招聘考试,主考大臣看它骨瘦如柴,脸上已有三分不悦之色,冷冷地说:“我们这里是要招收有本领的高手,像你这样站着一竖、趟下去一横,于我们有何用处,你不如趁早回去,把身体养养胖再来。”小1子不慌不忙地说:“启禀大人,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貌不出众,可是我若到你们分数王国里来工作,那就有我英雄用武之地了!”“嘿!看你这么小小年纪,口气还真不小。”主考大臣说,“那就请你说说自己的本领吧。”

  小1子说:“我的拿手好戏是‘以一当十’!不,更确切一点说,在分数应用题中,不管所指的整体有多大,我都可以以‘单位1’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会给小朋友们解答分数应用题带来极大的方便。”停了停,小1子接着说道:“在工程问题中,我的作用就更大了,像‘一件工作’、‘一项工程’、‘一堆煤’……都可以由我小1子来代替。”

  主考大臣见小1子说得句句在理,脸上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为了进一步考查小1子的应变能力,大臣追问道:“如果车站有批货物是45吨这个具体数值,这样,你这小子就要靠边站了吧?”小1子说“不!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可以用‘1’来代替45吨的。不过,由于小朋友受习惯解题思路的束缚,看不到我的作用。因而把这种题目的解法复杂化了。常常是这样算的:45÷(45÷10+45÷15)。其实,这种算法与

  就简单得多了!”说到这里,小1子意犹未尽,进一步补充道:“我小1子不但在解答分数应用题中一马当先,就是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主考大臣听完小1子的答辩,乐呵呵地捋了捋胡子说:“小1子,你人小本领高,我们录用你了!”

趣味数学小故事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数学小故事

  酒店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

  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

  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小故事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准备去小区对面的嘉盛广场买东西。来到嘉盛广场的信和超市,妈妈要买一瓶洗洁精,于是,我们就走到了洗洁精专区。这时,妈妈对我说:“我现在要买一瓶柑橘位的洗洁精,这里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种最实惠。我就买最实惠的那种。”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扫过去,排除了非常多瓶,只剩下两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细的端详着,发现虽然两瓶洗洁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装纸上写着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写着1.5千克;另一个写着1.3千克。而它们的价格都是12元,当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宜一点啦。我对妈妈说:“这瓶最便宜,就买这瓶吧。”这时,妈妈拿着另一瓶洗洁精笑嘻嘻地对我说:“这瓶1.5千克,12.9元,这瓶最便宜。”我仔细一看,原来那是超级特价装,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数学故事

  八戒开了一家副食小店。一天,猴侄小猕猴来为家里打一斤醋。小猕猴来到师叔的小店,喊道:“师叔,打醋!”

  八戒问小猕猴打多少醋。小猕猴说:“不多,就打一两。”

  八戒吃惊地问道:“打一两醋干啥?”小猕猴说:“当然是吃呗!”八戒又问:“一两够吗?”小猕猴说:“不够,再打一两吧!”

  八戒又问:“二两也不多呀?”小猕猴说:“那再打一两吧。”八戒又打了一两。小猕猴说:“还打一两,再打一两……”这样,小猕猴共计打了十两醋,也就是一斤醋。

  八戒打完醋,说:“共计一斤醋,8角4分钱。”小猕猴不慌不忙地掏出8角钱给了师叔八戒。八戒接过钱,说:“不要耍赖,还差4分钱呢!”小猕猴问:“师叔,打一两醋多少钱?”

  八戒说:“一两醋当然是8分4厘,4厘钱就舍去。收8分钱。”小猕猴说:“这么说来,一两醋就是8分钱了。”八戒说:“那当然。”小猕猴又说:“十两醋就是8角钱了!”八戒说:“算得正确。”小猕猴说:“我给了你8角钱,你怎么说还差4分钱呢?”八戒无言以对,只好又亏了4分钱,望着小猕猴提着醋走了。

数学故事二年级小作文

  1.大战食数兽

  一天数学王国突然闯进一个三条腿怪兽,吓得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另一个数44。奇怪的是,怪兽却没有吃数5。数学王国最高统治者零国王连夜和数1大臣商量对策。数14首先迎战怪兽。怪兽力大无比,数14被摔昏过去。数6和数35举起弓箭,连连发射,可是一点也伤不着怪兽。数100挺枪冲向怪兽。怪兽张开大嘴,一口吃了数100,吓得数6、数35扶起数14赶紧逃窜。

  第二天,聪明的数1大臣想出了一个法子,派数60去迎战怪兽。数60见怪兽冲了过来倒地一滚,变成了数2和数30,因为2×30=60。怪兽一见掉头跑了。数60连忙又变成数12和数5,因为12×5=60。怪兽见状掉转头又冲了过来。这时侦探数7回来报告说:“怪兽名叫食数兽。为了长出第4条腿,它专吃含因数4的数。”零国王和数1大臣连夜商量对策,第二天,零国王亲自出战与怪兽大战起来。怪兽吞下零国王,倒地就死了。不一会儿,零国王领着几个数字公民全走了出来。原来零国王钻进怪兽肚子里,和这三个数作了连乘,结果都变成了0,怪兽就饿死了。众人听了,齐声称赞零国王既勇敢又聪明。

  2.数学王国

  一天,小动物们来到数学王国的城门,看到国王和两位士兵站在城门前,国王对他们说;谁能计算出士兵身上的数学题,谁就可以进入数学王国.小动物们看到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4=?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等于12.另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2=?小动物们又很快地回答出来了.国王让小动物们进入王国.在王国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数学题,有加有减有除有乘,他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会了用加减乘除列式.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告别国王,就回家了.

  3.哪吒和小猪熊的故事

  周末,哪吒和小猪熊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在那里,他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有1大哥、2小弟、3姐姐、4大妈……他们一见如故,就在草地上做起游戏来。一共做了6次游戏,每次用4分钟,小猪熊玩累了,躺在草地上嚷起来:“我们已经玩了24分钟了,又累又饿,去吃饭吧!”几个朋友都同意了。于是,他们来到一家饭店,要了38个小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些,盘子里还有15个,小猪熊一看,又叫起来:“呀!我们的饭量好大,已经吃了23个馒头了。”哪吒笑着说:“小猪熊,你这不是很聪明吗?”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邪4”。

  一天,邪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邪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邪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邪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邪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邪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邪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简短

大学生怎样积极争取入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