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简介资料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国宝—大熊猫

  说到大熊猫,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但是说到它的习性,大家就不一定都知道了。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胖乎乎、毛茸茸,满是白毛的脸上带着两个黑眼圈,憨态可掬。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其它动物。遇到危险时,大熊猫也没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只能赶快逃跑。逃不掉的话,它就会像害羞一样,用前爪蒙住脸,希望敌人看不到自己。 大熊猫天生喜欢吃竹子,鲜嫩多汁的竹笋更是它的美味佳肴。

  吃东西的时候,大熊猫会想人一样坐在地上,用有力的牙齿把食物咬碎。吃饱了还要喝水。大熊猫喝水可不像小猫一样舔舔了事,它经常一喝再喝,一直喝到走不动为止,然后就干脆倒在小溪旁睡觉,醒了还能继续喝呢! 大熊猫每胎2至3个,刚出生的熊猫宝宝非常小,只有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两岁时,小熊猫才能离开家独立生活。 怎么样,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大熊猫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呢。最后我们一起呼吁:“保护大熊猫,让它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大熊猫的简介资料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也叫“猫熊”,在科学分类中,它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大熊猫科,所以它既不是猫也不是熊。

  大熊猫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以及肩部皆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绒毛茂密而有光泽,耐寒。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从食性上看应该划入草食动物之列。但是大熊猫的祖先却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的,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和习性的“大有人在”。与大熊猫血缘非常接近的熊类,不是也变成了荤素不论的“杂食动物”吗

  大熊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八百万年之久了,因此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受全世界保护的物种。

  迄今为止,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的深山老林和熊猫动物园内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大熊猫的数量极其稀少,又因为它长相可爱,且目前只能在中国找到,所以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近年来,可爱而珍贵的大熊猫数量依然在日益减少。因此我们应该植树造林,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严禁捕捉或杀害大熊猫的行为出现,不要让这美丽的、独特的物种消失!

介绍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誉,然而它们的模样却没有落伍,惹人喜爱。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体重可达100千克。头圆尾短,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似乎没有睡醒。胖嘟嘟的身体使它行动较慢,但依然很敏捷,它们有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虽然大熊猫看着憨态可掬,其实它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如果惹怒了它们,大熊猫也会发怒,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以吃竹子为主的。可是,在很久以前,它们是吃肉的,经过进化才以食竹子为生。所以大熊猫也被划分为食肉目。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寿命为18~20岁,也并不算很长寿。

  大熊猫身披黑白相间的毛毯,全身毛绒绒的,让人很想去抚摸一下。但是大熊猫的毛发还有其它的作用。在野外黑白相间的毛发有利于它们隐蔽于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这也许就是大熊猫能在地球上生存数百万年的种种因素吧。

  大熊猫有很差的视力,原来我想一定是熬夜多了吧。其实不然,它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密林中,光线昏暗,使得它们目光短浅。但这个视力不佳的家伙却有和猫相似的特性,它拥有纵裂的瞳孔,所以在夜间依旧能活动自如。

  熊猫不如熊的凶猛残忍,却憨厚可掬。它没有猫的娇小,却丰腴富态。然而,现在大熊猫的处境岌岌可危,作为稀有物种,它濒临灭绝的危险,截止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数量也不过五百多只。大熊猫需要共我们同努力去保护它们。

关于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珍奇动物,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别名有猫熊、竹熊等。

  大熊猫可爱极了。它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一双闪亮亮的大眼睛,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脑袋下是肥嘟嘟的身体,身上有着黑黑的四肢,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大熊猫长得真是憨态可掬。

  大熊猫最喜欢吃鲜嫩的箭竹了。吃竹子时,大熊猫会抱着竹子,然后飞快地吃起竹子来。有时它还会去竹林里捕捉竹鼠,开一下荤。

  大熊猫爬树时非常快。爬树时,它会抱住树干,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

  别看它爬树的时候挺快,可当它在地上走路却慢多了。

  大熊猫喝水时可有趣了。它会先跑到溪边,然后低下头,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大熊猫可贪睡了。它会倒在地上睡觉,露出白白的肚子。即使你去逗弄它,它也不会醒来。

  因为大熊猫一次最多只能产两至三仔,但大熊猫妈妈只有能力养活一仔,所以大熊猫这么珍贵。小朋友们,保护大熊猫,从我做起!

介绍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属于熊科,身体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国宝”。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国圈养的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大熊猫为什么被誉为“活化石”呢?是因为在100多万年前大熊猫遍布我国的南半球,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持到了今天。大熊猫不是猫,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是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他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要珍惜它。

熊猫简介

  大熊猫起源于900万年以前,历经自然历史的变迁而顽强生存到了现在,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和邻居,并演变成了以竹为食的非凡家族。它那毛茸茸、黑白相间的亮丽外表,憨态可掬、温驯善良的形象和独具魅力的风采及奇特秉性,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和平友好的使者。

  早在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立时,就选中它作为这一国际组织的会徽和会旗的图案,视它为世界范围内一切野生稀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保护的象征。大熊猫作为自然界一种现存的早期生物,对研究自然界及其生物的演化过程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使世界不少学者倾其毕生精力以求取得特殊意义的突破。如何保护好这一濒危物种,使其繁衍生存下去,是所有大熊猫科研保护机构的神圣使命,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大熊猫

  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公斤。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付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鲜竹。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它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只小熊猫。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他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他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大熊猫应该叫“大猫熊“。因为,大熊猫不是像猫的熊,而是像熊的猫,大熊猫是猫科动物。

  大熊猫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我爱大熊猫!

介绍大熊猫

  熊猫,也叫猫熊、大熊猫、大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数量很少的动物。

  熊猫的生活习惯十分奇特而有趣。它生活在高山的森林里,喜欢吃竹笋、竹叶,一边吃,一边走,一边排粪,似乎不大讲究卫生。它喜欢爬树,常常爬到云杉树上剥皮,用不了很久,就将树皮剥得精光。它喜爱喝水,喝饱水以后,往往像喝醉酒那样东倒西歪,或“醉卧”在河边。

  熊猫很淘气。有时,当猎人出去打猎的时候,它便趁猎人不在家,大摇大摆地闯进猎人搭起的棚子,偷吃猎人的野味。吃完了,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甚至把锅挂在树杈上。

  熊猫很机灵。森林里有一种小动物,叫竹鼠经常钻进它的洞里咬竹根。每当听到竹鼠咬竹根的声音时,熊猫便根据声音寻找它的洞口。找到洞口后,熊猫立即不停地向洞里喷着气,并用前爪在地上使劲拍打,这样一来可把竹鼠吓坏了,以为什么野兽要钻进洞里来吃它,于是赶忙逃走。谁知,熊猫早在一旁等待着,看见逃窜的竹鼠,马上扑上去,猎取一顿美餐。

  在大森林里生活,经常要遇到各种野兽的袭击。熊猫对其他野兽的袭击,总是坚决地还击。在熊猫生活的地区,有一种诡计多端的豺狗。这种野兽常常成群结队地跟随在马、牛、羊的后边,乘机扑到这些牲畜背上,然后扭过头从这些牲畜的屁股里把内脏掏出来吃掉。熊猫却有对付豺狗的办法。一旦遇到豺狗,它便四脚朝天仰卧在地上,这样既保护自己的屁股,又可以腾出四个脚爪来对付敌人。当一只只豺狗向它袭击时,它四爪齐抓,连撕带咬。豺狗一个个被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大败而走。

大熊猫的介绍

  熊猫初生的幼崽非常小,大小近似小熊猫的幼崽,体重仅有90-131克(最重的也仅有170多克),平均约为100克左右,仅占母体体重的1/900。而黑熊的初生幼崽为母体的1/200-1/300,相对地比熊猫要大3倍以上。

  故熊猫实际上是早产儿,出生时两眼紧闭,全身呈浅红肉色,仅具有稀疏的白色胎毛。身上的胎毛长些,约有0。5厘米,头部、四肢及尾部的毛较短,约为0。2厘米。尾巴较长,约为体长的1/3。头型比她们的父母要扁平而圆钝些。初生幼崽虽然小,但叫声却相当大,与她们的个儿很不相称。

  时而项初生婴儿的哭声,时而又象初生小狗的叫声。随着个体的长大,其叫声也就逐渐减少。两个月以后,类似婴儿的啼哭和象小狗的叫声消失了,只有呼唤声了。约一周时间,幼兽的耳朵、眼圈和肩部开始长出微微发黑的毛蔟。十天以后,后肢也出现黑毛,耳朵的黑毛更明显,眼圈的黑毛扩大呈为圆形,直径约有1厘米长。半月左右鼻孔和嘴角的周围出现黑色。

  接近20天,原有的黑毛增浓,胸部出现黑毛,眼圈黑毛继续扩大,并由圆形变成斜长方形,与成兽相似。这是她们的颈子和前后脚掌也出现黑毛。25天以后,黑毛扩展到整个颈部和胸部,眼圈也扩大多了。新的白毛也长出,黑白分明。到50天,胸部中线 以及腹部偏下的部位毛色为红棕色,其余为黑色,但略带深棕色,尾尖也出现一撮黑毛。初生的幼兽,四肢甚为软弱,完全不能站立。

  在两个月以内,基本上不活动,除了吃奶,就是睡觉。当饥饿找奶时,虽极力爬动,也只能偶然地向前移动一点,多采用左右翻滚滚动。两个月以后,稍能活动,并能爬约两步,但 四肢并不协调。两个半月以后,后肢能够支持身体,还能勉强走几步,3个月时,后肢开始有力,能走1米多远,但仍不够稳,时有翻倒。

  4个月以后,能跑几步,并爱打滚,常爬到母亲的背上玩,滚下来又很快的爬上去。4个半月以后,特别爱活动,当母亲吃竹叶时,也学着玩,但还不会吃。半岁时开始学会吃些竹叶。 幼兽体重的增加,最初较慢,半岁以后正直春季,增加较快。一般说雄性幼体比雌性幼体同月龄增重要多些。

介绍大熊猫

  大熊猫在我国已经很稀少,是一级保护动物,还称为国宝。

  大熊猫的毛是黑、白两色,大熊猫很笨拙,它八字形的黑眼圈,像一副墨镜。

  大熊猫爱吃箭竹,它生活在四川,它的历史有上百万年。

  大熊猫爱睡觉,如果有人给它送东西来,它不吃,就是那样傻傻地睡着,有时它在翻跟斗,我以为它醒了,可是这只可爱的大熊猫却还在睡觉,我觉得很奇怪

  大熊猫还被称为“和平大使”,它来到美国、加那大等很多个国家,它是友谊的象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300字的小故事

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的卷子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