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一、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只要孩子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她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厉,退步时也尽量不要当面数落她。也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做对比。现在我回家时,女儿总能把拖鞋递给我。吃东西时总让我先吃。我总是会说:“哟,我们家欣欣长大了,知道疼妈妈了。”女儿听了,总会美滋滋的,下次会更勤快。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二、培养孩子自觉性,养成好习惯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可见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阶段。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平时,我总鼓励攸明欣早睡早起。让她早晨早起去看太阳。并告诉她,最美的朝阳只有早起的孩子才能看见。所以,她天天早起,看完之后会读一读书,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知道该干什么,可放学回到家却不知了。所以,我总让女儿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家人不许打扰。我们家长让孩子爱读书。首先自己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端着书,孩子也会仿效。习惯也自然形成。我给女儿买了许多故事书,每晚一则小故事。如果还想看,那么自己读。然后我读我的书,她读她的书,她也会读得津津有味。不过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以前,我是事无巨细。结果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现在,我不再提醒她,让她自己检查自己书包。如果少带了,老师批评了我也不过问。她已经知道这些生活上、学习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来会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他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们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不要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

  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二、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不要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的画,老师看了看,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三、培养习惯,应前后一致,不要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前睡觉、上床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家中所作的决定或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点,将会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疼爱、信赖和期待,这将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

家庭教育心得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以为影响和培养了孩子,其实孩子也在不停的影响和教会我们去完善自己,做更合格的父母。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每个家长都有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下面就我家的教育方式分享二三心得。

  一、为人处事性格的培养

  家长自己以身作则,见到邻居和熟人主动打招呼,孩子看在眼里,也养成了这种懂礼貌的好习惯,经常得到邻居们的夸奖,从而也更懂得去尊重别人。

  只要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比如竞选班干部,鼓励她勇敢参与,承担责任,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同学。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鼓励她勇敢面对。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就有些沮丧,我们会教育她一次两次的考试代表不了全部,有错题也是好事,能发现这个单元自己还存在的问题,然后去搞懂它,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不需要把分数看得过分重要,努力和认真的过程远比分数多少这个结果更重要。

  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我们也会借机在家里和孩子分享讨论,希望她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有不好的一面,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有健康的心态和心理,身心健康,才能更好的成长。

  和孩子做朋友,不用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让孩子有任何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愿意和家长分享。偶尔自己也会示弱,主动向孩子寻求安慰和保护,从而让孩子学会体谅和关心父母家人。

  二、坚持不懈品质的培养

  八年的学琴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特长,又锤炼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每周的课,每天的练,每次的考级,反复练习,一点一滴的进步着。相信长大以后,她们也会感谢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和努力。还有孩子最爱的画笔,常常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有些画要好几节课才能完成,需要细细描绘,每一笔都是耐心和恒心。我们会称赞她的绘画成果,更会称赞她坚持不懈的过程。

  自小就坚持让她多听音乐,相信音乐的无穷魅力。每天的睡前音乐,晨起的唤醒乐曲,初中以后更多的是听一些英文歌曲,孩子听多了,很多英文歌曲都可以跟着唱出来,我们认为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她的英语学习也会有帮助。

  三、爱阅读好习惯的培养

  最初幼小阶段为了培养阅读兴趣不刻意规定她们看什么书,到小学高年级以后引导多看哪些书,孩子也一直有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我们常常也会一起读相同的书,然后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情节表达观点,从而加深孩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阅读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提醒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好词好句精彩段落,都可以集中摘抄在一个小本本上,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对写作的益处无穷。

  大量的阅读也激发了孩子想动笔写小说的念头,小学的时候写的文字内容会配上自己画的插图,生动有趣。后来就开始写小说,我们鼓励她空余时间可以发挥想象,尽情在小说中发挥。并鼓励她父母会做她的第一批读者粉丝。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不断摸索,孩子们需要我们的适度鼓励,更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和陪伴。要做孩子的朋友和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孩子愿意把心里话向你倾诉分享,让孩子的天性自由释放,也适时加以启发和引导。

父母应该了解的家庭教育法则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父母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都是重要因素。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的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

  一、全家人一起吃饭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二、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常常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气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三、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布满幸福的笑脸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四、父亲需要投入很多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通常以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是非分明的能力大大减弱了,所以不要忽略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教育,平时要多投入精力。

  五、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父亲站在与母亲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应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大声斥责母亲。

  六、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假如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七、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的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当直面如此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熟悉吧。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主要,规律的饮食不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八、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但包含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含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轻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无法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定时看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家庭家教心得体会

  孩子撒谎了,家长如何正确对待

  1、拒绝高控,提倡民主的家庭氛围

  民主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的氛围。如果家长高控,孩子为了获得表扬或者逃避惩罚,就会容易养成说谎的习惯。面对“孩子把衣服弄脏了”和“孩子喜欢说谎”两种局面,家长会如何选择呢?下次孩子再弄脏衣服,请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衣服脏了可以再洗,但是如果孩子为了讨好你而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就得不偿失了。正如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孩子撒谎都是惧怕的结果“。

  2、做言而有信的父母

  孩子的学习是在模仿中完成的。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请尽量遵守诺言。也不要为了一时让孩子听话,就欺骗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敏锐的捕捉到。父母如果做错了事情,也要有和小朋友道歉的勇气。让孩子明白,只有真诚的对待别人,才会赢得对方的信赖。

  3、谨慎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

  在电影《看上去很美》里面,幼儿园老师用五角星去奖惩每个孩子的行为。“乖”的孩子会得到多的五角星,如果有”不乖“的行为,就会扣除一个五角星。主人公方枪枪在电影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孩,但是老师并没有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想法,而是一味的打压。方枪枪一颗五角星都没有,即使是最皮的孩子,也依然希望自己是被集体认同的,他也很渴望得到一颗五角星,于是有一天他在地下捡了一颗五角星,悄悄的贴在了自己的名字旁边。

  盲目的奖惩,会让孩子觉得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奖励,撒谎是为了避免惩罚,孩子的目的不再是行为本身,反而丧失了奖惩的意义。

家庭教育专家谈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现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幼儿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往往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天赋等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幼儿购置高档的诸如钢琴、古筝等音乐教具、给幼儿报名参加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中情况的盲目性投入,不

  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更有可能挫伤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家长的“高期望”做出反抗,如拒绝进学校,拒绝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种结局,恐怕是我们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最为困惑、愤怒、迷茫的。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许多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教育,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外语当作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注视非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健康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眼前的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衡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极容易走入误区。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雪茄约翰。罗斯蒙德认为,父母的关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损害甚至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是造成社会对高分低能孩子非议颇多的原因之一。二是过度严厉。不少父母对幼儿要求过多、期望值过高、限制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边得性格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这类不良教育结果的出现,恐怕使我们那些有着良好期望父母都不愿意棉队的事实。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四)父母应营造、优化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请端正家教态度,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 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浅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到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只养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长的错误。的确,家庭教育很重要,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子女一辈子做人的大事。 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长先“溺爱”后失控失望;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愿望为孩子设计一条人生道路,强迫他们学这学那,一心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而更多的则是一定要他们考高中、考大学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国深造……然而结果怎样呢?许多是适得其反、落空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些孩子厌学、怕学,甚至弃学,更别说有成才的可能了。

  每个孩子资质不一、情趣不同,况且尚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好奇好玩,缺乏经历与磨炼。在这个“学步”阶段,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走路,让孩子自己去迈开步子朝自己喜欢走的路去走,而不是先去为他们设计走哪条路。就是说家长与其一边为孩子指路,一边拉着他们走,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培养他们自己去摸索去行走。这当然有时会跌倒,甚至会有点危险,但却能使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走他们喜欢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这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有信心,会走得无畏、无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却对科技制作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不仅不反对不指责,还鼓励他,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买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认为爱迪生的母亲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范。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能夸夸他,做了错事时能关心他,遇到困难时能启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败时也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应当是子女永远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可是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 —缺乏真爱,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宠,或担心怀疑—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长。有的只知道物质上施爱,有的总是带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长很少鼓励、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还要努力,不要骄傲”的话。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父亲看到女儿取得了写作上的成就,高兴地对她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大陆的家长们,请你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夸夸你们的孩子吧。你们不知道孩子听了会多么感动,其效果是干万句苍白无力的“教育”大道理无法比拟的。 愿有更多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他们自己去走,去跑,去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因教育的场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特征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行为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导致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的主要原因。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用科学的方法、艺术性的手段实现孩子的顺利成长、成才,许多家长知之甚少。因此,造成无数家庭的家长在习惯了的教育盲区里以“爱”的名义折磨着自己和孩子,家长尖酸刻薄的语言就如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跳动在孩子原本和谐、健康的生命乐章中,许多父母以爱的本意却导演出一幕幕家庭教育失败的悲剧。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这是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他们不顾其子女成民规律和实际承受能力,把考分作为衡量其子女能力的唯一标准。为追求高分不遗余力地给子女施加压力,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以致变得自卑、狭隘、悲观,为子女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二)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在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也很普遍。这些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的父母们往往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即只重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忽视做人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上的缺点不但不重视、不教育,反而认为无关紧要而加以袒护。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就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物质享乐、以自我中心的独占型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日常行为表现在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没有谦让精神和合作意识。溺爱骄惯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三)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

  大多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好时,往往“恨铁不成钢”,习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子女,训斥、谩骂,甚至信奉“棒打出孝子”。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使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爱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摧残,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亲情距离拉大,心理隔阂增加,使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尖刻的惩罚中失去了同情心、爱心和宽容心,进而产生了排他性的暴力攻击行为。惩罚式的教育行为是青少年暴力倾向增强的重要原因。

  (四)对子女缺乏情感的交流

  有些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物质生活予以满足就算尽到了责任,对子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在精神、情感上的培养和教育。殊不知,孩子更渴求的是得到父母温暖的关爱、深深的理解和平等的交流。堪忧的是,有的家长感到孩子“无可救药”时就放任自流,其后果不堪设想。

  (五)缺陷家庭的增多

  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闹纠纷,导致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被破坏,子女教育被忽略。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心理上失衡,精神上变态或误入歧途。而父母一旦离异,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家庭变故,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创伤。加之离异家庭在经济、思想、情感等方而形成的巨大落差,年幼的孩子难免因不适应而形成孤僻性格,给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六)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往往只顾宠爱孩子,忽视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家长常常为生活奔波而顾不上对子女进行教育;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因贫困承受不了沉重的“教育投资”,为度日、为生存,不得让孩子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

  (七)爱慕虚荣、逼子受累型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许多家长的功利和浮躁。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和美好的未来,无数的家长错误的以为“学习好”“多才多艺”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家长每天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逼孩子做题、画画、练琴。然而,他们不知道,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休息;孩子更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玩耍,需要童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痛苦的岁月,结果现今的许多孩子的童年是在不断补习、做题、画画、练琴中度过的。这些超载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承载力的畸形爱,使原本快乐的学习变得讨厌和恐怖了,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是社会激烈竞争在逼家长们,以爱的幌子折磨孩子,是家长们在用出人头地的虚荣心在逼孩子们越来越厌学。没有自己的选择和爱好,没有人生的幸福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现状。如此不懂得孩子心理承受力的爱;不懂得孩子心理需求的爱;不懂得家庭教育科学和艺术的爱所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厌学、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甚至自杀等。先厌学,后厌世,这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八)道德失范,消极影响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出生以后,最初接触的世界便是身边的父母。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不重视自身品行修养的家长,生活中长期缺乏诚信,经常用欺骗、欺诈的手段实现目的,有些还参与黄赌毒等不法行为活动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无数少年,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在毁灭家庭希望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家庭教育的对策,是针对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的优化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家庭教育的对策应该根据其特点、目的和原则的不同而适时变化。

  (一)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融洽、平等的关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家庭教育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教育子女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作为父母要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努力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同时,家民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好爱和严的尺度,尽量避免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家民的期望过高,过早为子女定向,当期望和现实产生距离时,家长就会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甚至放弃教育,就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不求上进。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百般顺从,会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是保证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家长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家民要合理安排生活,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帮助孩子养成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培养子女的求知兴趣,促进其发展。其次,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这是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教育子女讲文明讲礼貌,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子女诚实正直,不说谎。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以及坚强的意志。最后,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孩子心理健康不仅对身体健康关系很大,而且对提高学习和上作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也要多加关注,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要及时疏导交流,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还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人所接受的完整统一的教育,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积极有力的支持。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家庭教育内容集中于“知识灌输”和“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而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造成“家庭教育学校化”。另一方面,社会也要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合理的平台,让孩子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注重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文化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家庭精神文化是指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心理、人际关系等。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等教育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高尚的理想,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当然,物质文化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里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设施等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它既是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因此,家长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有利因素,为孩子创造相适应的物质文化。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庭居室应有适合的空间留给孩子。在这些空间中,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材料,可供他们游戏、操作、画画写写。这些材料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教育性,而且要有其内在的价值,能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切实实现手脑并用,玩中学到知识,玩中开发智力。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正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

一名班主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几点建议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而一直以来,教育的问题一直以教师、学校为责任主体,社会尤其是媒体发现一些问题更是以教师、学校为突破口找问题、查原因,而忽视了家庭、家长对孩子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教育形势喜人,但也陷入一些困顿之中。

  困顿一:提高效率与学生睡眠不足的矛盾

  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日前对天津市九个区县1054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缺乏睡眠。天津市家教研究会副会长关颖分析指出,三大因素致使孩子睡眠“欠债”。一是学业负担过重,这是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除了孩子在学校时间过长、作业过多之外,一些家长也在给孩子“增负”。本次调查显示49.3%的孩子上课余学习班,23.1%的家长给孩子布置课余作业,16.8%的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二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对睡眠影响很大,不少中小学生因为边学边玩、写作业太慢等耽误了很多时间。三是由择校导致的上学路远。调查显示,就近入学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是8.65小时,择校学生是8.12小时,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建议父母要摆正学习与健康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确保孩子睡眠充足。为孩子“择校”时,不仅要注重学校教学质量,还要考虑孩子上学途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和安全问题。我还想补充一点,一些农村学校寄宿生晚间管理不力,也是学生休息不足的一大原因。

  素质教育提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不少教师抱怨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或者分神,昏昏沉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殊不知睡眠不足是罪恶元凶。如何解决问题,成为一大新的课题。

  困顿二:社会不良现象诱惑与教师正确引导的矛盾

  十多年前,有人提出“6﹢1﹤0”的命题,即六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一天社会的负面影响。我们现在姑且不讨论这一命题,但社会上网吧、游戏厅对学生的诱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冲击,学好上业难就的现实,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家长对孩子升学缺乏正确引导的副作用等都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孩子撒谎现象越来越普遍,少数孩子已学会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制造障碍,甚至留给老师的家庭电话都是假的,让教师、家长无法正常沟通。

  困顿三:孩子心理问题与教育程度轻重把握的矛盾

  有些中小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如下问题:1.学校恐惧;2.学习动机缺乏;3.学习的困难;4.学习疲劳;5.厌学心理;6.知识遗忘,考试焦虑。这些问题在农村中学的初三年级表现比较明显。以上六个问题,老师们或许已经找到或正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学生早恋、网瘾、抑郁症甚至自杀现象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媒体上披露已不鲜见。教育过程中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教育时如何把握程度是敏感话题。

  本人是一名从事26年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归纳一些矛盾并非否定现代教育的成就,也非给社会抹黑,亦非说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更非替老师、学校推卸教育的责任。只是想说,我们的家长在以上三组矛盾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而教不当,亦有过。

  其实很多父母也对教育孩子倾注了心力,但只是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而已,更有少数人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下列一些家长的成功做法或专家建议可供借鉴:

  1.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是三代人。孩子是长辈的掌上明珠,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这样,促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主子,他们的话,长辈必须依从,否则,他们就要翻天,对孩子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例如,他们不把长辈、他人放在眼里,心里想要的东西就随意去拿;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随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等。这些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品行。这样的孩子长大就很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为人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好好深思、反思呢?因此,做长辈的喜欢孩子,只能喜欢在心里,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说虚话。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小孩子的良好言行从小就应该养成。

  2.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心理。

  现在文化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描写凶残、无情、冷酷人物形象的作品,加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个人英雄主义性格,塑造了孩子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扭曲心理。更有家长教育孩子打输了别回家。因此我们注意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节省零花钱献爱心。多讲解我们党的民生政策,与我国近代史上的民生状况作比较,使孩子尽早了解历史,关心时事,能知丑、善、美,感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政府的培养;感恩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

  3.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玩具,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可我们不觉得那有什么遗憾,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许多的小伙伴,我们有田野、有泥巴、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因此,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做他一点也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尽量让孩子感觉出学习中的乐趣。

  4.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会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5.身教重于言教,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

  曾经当选南京“十佳家长”的艾莉的身教让人叹服。有一次,她带孩子去游泳,游完后,发现自己的皮凉鞋不见了。孩子天真地说:妈妈,别人把你的凉鞋穿走了,你就穿别人的鞋子吧。艾莉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她硬是光着脚,带孩子走回家。走了二里路,脚也磨破了。艾莉说。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不能损人利己。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6.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这一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点零用钱买电脑游戏点卡,或游戏小卡片,小玩具等都是正常的心里需求。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不能因为担心影响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导致孩子不诚实编理由骗钱甚至拿钱。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因为这导致许多孩子过分依赖电脑、电视。这要求父母主动调整改变自己,从而尽量安排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假日里,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打打球、看看电视节目、支持孩子带朋友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帮着一起适当做点家务、或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从而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大孩子的视野,努力创造孩子自信表达自己的机会。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元素。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不管在什么场合就都能坦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了自信心的孩子,他的笑容会更加灿烂;有了自信心的孩子,他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有了自信心的孩子父母将会感到更加轻松欣慰,从而幸福感受孩子健康成长带来的愉悦和欢欣。

  7.要学会和孩子保持沟通

  我们时常从媒体获知,孩子旷课、私拿家中钱物、网瘾、早恋甚至出走、违法犯罪,我们家长往往很惊讶,包括现在孩子抑郁症、自杀倾向都源于缺乏沟通,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孩子早恋源于缺乏父(母)爱。我们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小或者自己忙于工作(留守孩子可以电话、书信沟通)而忽略与孩子的交流。

  专家认为,与孩子的沟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认识到成功的沟通没有秘诀。2.要学会倾听。3.要创造机会交谈。4.讨论相互间的差异。5.避免过度反应。6.讨论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事情(如学校、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情绪、家庭、敏感话题如毒品、性、艾滋病、离婚等等、父母的生活、希望和梦想、未来、文化和时事等等)。7.沟通时持亲切、尊重的态度。

  我们家长对上述观点可能也觉得无甚新意,但大多难以长期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同样需要家长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一样持之以恒。教育需要激情,更需要耐心。只要学校、家长、社会同心协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蒸蒸日上,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为出色,我们的祖国也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本文发表于09年1月2日《现代家教》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支委会会议记录2022年

项目申报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