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先立德而后学习

  路边的树,总是先抽出翠绿的枝叶为行人遮荫,而后冒出鲜嫩的花,展示自己的美丽;

  河中的水,总是先淌在地面上为人们所用,而后升腾至蓝天,变成云朵雪白自己的肌颜。

  学习不是第一,教育的第一步是道德的启蒙,若无德,学何用

  回望历史,在万古长廊中镌刻着的名字,那样清晰,写下他们名字的工具,不仅仅是文采、学识,更是他们的人格力量。文采、知识只不过是用笔墨来记载,而人格力量,是用凿子在打刻一页页光辉的历史。

  杜甫的“诗圣”之名,不仅由于他的诗,更缘于他的“圣”,不只因为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文采与壮志,更因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的万古流芳,不因他留下了多少佳作,而因他的骨气,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足以震撼人心,何须千言万语、佳篇连连?诗的好,不仅好在词藻、文采,更体现在诗人的品格上。若一首诗仅是词藻华丽,描绘生动,

  而无丝毫内在感情,那他只是一首艳诗而非好诗,同样,一个人纵使有谢公之才气,李杜之灵气,若无品德立世,则只是一个文人,而非圣人,只会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埋葬在时间的角落里。

  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传人,而庞涓却处处排挤孙膑,陷害自己的同门是滴,最终还是败在孙膑手上,自刎而亡。庞涓和孙膑,无论谁知识更渊博,用兵更神准,庞涓都会败于孙膑,因为他品格低下,低品格下的知识,就像网中的沙,知识再多,而品格低下,再多的知识也毫无用处。

  周总理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在读书之前,要建起道德起跑线,然后奔向学习的道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努力读书。

  道德与知识是一个分式,道德是分母,知识是分子,分子再大,若分母为零,则分式毫无意义。

  当今的我们,常常太看重学习,而忽视了太多,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等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写立德树人的作文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毕竟是人生的目标。

立德树人的优秀作文

  曾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今天,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内的谆谆教导,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滋润每一位学生。

  记得六年前,初登讲台,学校安排我任四年级英语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一门副科,不被家长和孩子重视,课堂上,对英语的积极性一点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尽管他们上课正襟危坐,作业一本不差,但效果一点也比之前好。这时,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送来了他们的经验之谈:与学生用心去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在以后的运动会、拔河比赛、主题班会,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大小活动我都会成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阵地。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在选拔选手之余,我会与学生也来场拔河比赛;在主题班会上,我会让学生尽情的去发挥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更好地让我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心灵深处。班上有一个叫黎文孩子,双手有点残缺,同学们对他都有些排斥,而这个孩子个性又十分要强,在一次课余之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唱歌唱的很好听,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让他来展示一下他的才能,那时起,其他同学对他也都刮目相看。我尽量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很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的深切,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建议和教诲,这时候,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面对着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老师们,让我们一同播下这颗种子吧,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丰硕的果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感动过后,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校提出的“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也是同学们成才成功的需要。从这些模范人物所显现的道德的力量中,我觉得主要有三点是共性的:

  第一点是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就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是家庭、社会、和人类赋予个体的一种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肩负着生存的责任、生活的责任、工作的责任和奉献的责任。一个游离于家庭、社会和人类之外的人,是无法成为社会的主人的。责任是道德标准的基本门槛,缺乏责任感,放弃对社会的基本责任,不履行社会公民的基本义务,道德是无从谈起的。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是好子女;尽到对学校的责任,才是好学生;尽到对岗位的责任,才是好工作者;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是好公民。无论是扎根深山老林,将青春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还是埋头钻研科学,为人类的温饱问题呕心沥血;无论是费心照顾拣来的弃婴,在苦难中坚持学业,还是坚持诚信经营,在经济大潮中保持洁身如玉,一切在默默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人,都因为具有责任感,都因为坚持履行责任。

  我们都有追求全面发展、追求成功的权利,都希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歌德曾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人格,人品,人生价值之高卑,全在于如何对待自己之责任。古今中外,重责任者必自重,轻责任者必自轻。人生之真谛全在“责任”二字。

  第二点就是珍贵的良知。著名的哲学家王明阳说知善知恶是良知。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价值底线,这就是良知。可以说良知是做人的根本,如果缺乏良知去谈责任,那会缺乏起码的道德基础,任何责任就失去了根本意义。衡量我们有没有良知有三条标准:一是“知耻”。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可救药。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无廉耻,无法可治”。二是“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个大字:问心无愧!三是“知恩”。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人生在世,谁能够离开社会而生存,谁没有受过别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

  第三点就是崇高的境界。人是需要完善自己的,社会也是需要完善的。有了责任和良知的人,是有道德的人了。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道德,我们需要的是全社会的道德,需要构建稳固、持久、健康和积极的社会道德体系,使社会道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的内在力量,那么,这就需要每个人能自觉地把自身的境界提高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目标。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已经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不仅要成为认真履行责任和富有良知的人,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远离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人。

  责任、良知和境界,是互相依存的,互相作用的。责任是基础,良知是动力,境界是方向。我希望同学们真正理解学校对大家提出的“学会做人”的要求,坚定责任、保持良知、提高境界,做一个有道德的公民。

优秀作文:立德树人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

  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自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可贵的。立德树人

  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自珍自爱,成为“心灵的强者”。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坚强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不是什么难题;在软弱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认为是难题。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这样一句话:天下没有两棵相同的树木,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聚集财富。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美德。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伴随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当我们向自然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让大家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立德树人 作文

  先立德,后树人。这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应该懂得的道

  理。

  道德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在生活中,道德所占的分量,

  比知识还多。知识不足,可以去学习积累,而一旦失去道德,就相

  当于个人生挂上一张红牌。后果不堪设想。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联着未来。它不能用

  钱来买,不能用物品来换,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一个人的

  品质,照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道德是人类的核心,是建立美好

  生活的基础。失去了它,人类会变得麻木,争名逐利,甚至自相残

  杀。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任何事物都无法挽回。

  做一个有道德人要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态度。留意身边的一件件事情,在实践生活中实现道德的现

  实意义,做到情意行的统一.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入垃圾

  箱内;看到迷路的小朋友帮忙联系其家长;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

  孕妇或残疾人让座……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小事,但处处透漏

  着道德的影子。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要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位有道德的好少

  年,好公民。先立德,后树人。

  做人,即使是小善,也要去做;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

  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吾日三省吾身”也给我们指引了树人的标准。古人也有道德观念。

  那么在现代,它应该被弘扬的更加广泛。立德树人这种优秀的品质

  ,会使祖国更美好,时代更进步。

  先立德,后树人。以足够良好的道德树立的人,才会成为人上

  人。让我们成为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捍卫者。成为有道德的人

立德重于一切

  “为人为学为天下”是我校的校训。为人而不为学,难为天下;为学而不为人,则要危害天下。为人要立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有德之人才能在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所以我认为:立德重于一切!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为学而不为人的例子,虽然已成过去,但在今天仍然可以对我们起到警示作用。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个奸相叫严嵩,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严嵩的诗文在当时堪称一流,而且还是个杰出的书法家,可异他有才而缺德。他在位期间,行贿者络绎不绝。他残害他人排除异已;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遗臭万年。提起汪精卫,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但此人也是满腹才华,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丧失了一个中国人本应该有的最起码的良知,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成立了汪伪政府,帮助日本侵略者欺负自己的同胞,使当时本已山河破碎的中国雪上加霜。

  以上所述的两个人虽然为学成功但道德沦丧,最终背负了千古的骂名。当然,他们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正因为他们为我们所不耻,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反而不知道他们的为学,由此可见,立德重于一切!

  反之,再让我们看看,我们的雷锋,我们的救灾英雄,乃至我们身边那么多的家长、老师和许多我们的熟悉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大学问家,但正是他们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对我们这个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中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明辨是非;面对各种困难,我们要信心百倍。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守校规校纪,先做到这一点,才能谈到立德。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不良习气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一定要睁大双眼,不能把庸俗当有趣,更不能把伤害别人当做“英雄”式的荣耀。你可知道,当你在学校违反纪律时,你伤害的是老师和同学的感情,他们在为你叹息;当你沉迷于网络时,你伤害的是父母的希望之情,他们在心里在为你暗暗流泪;当你在社会上做出一些不文明、不光彩的举动时,你伤害的是社会对你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最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正处于立德、求学的最佳时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努力践行“为人为学为天下”!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优秀作文:立德树人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立德做人

  当然,一个人若是没有品德,没有品行,没有品质就不配做人,而一个人若是没有志向,没有志愿,也绝不可能做成一件事。

  曾有这样的关于人的品德的事:

  有许多精英在一家公司应聘,而这家公司只能录取一个人。有一个人发现了一张纸屑,于是弯腰把它捡起,扔进了垃圾桶。这个人是所有人中学历最低,最不占优势的,可是主考官却宣布只录取这个人,原因就是:这个人弯腰捡起了一张纸屑,并把它扔进了垃圾桶。一个有品德的人比那些成绩优秀却不懂得什么是品德的人要强无数倍,他的品德不是没用的,他的品德会是他登上一个很高的台阶,也会使他被受到别人的欣赏。

  在一个人办理出国手续时,只差一个盖章,就完成了。可是当他伸手摸钱包时,一角钱硬币掉了出来,他觉得一角钱并没有什么用,便把它踢向了一边。而这一切都被办手续的人看在眼里,他拒绝了为那个人办手续,说:“硬币上有你们国家的国徽,你连自己国家的国徽都不爱惜,出国还能爱惜什么呢?”国徽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连爱国的品德都没有的人,不仅是一个“废品”,更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危险品”。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曾说过:“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日本的每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树立自己的志向,而他们也要朝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人是要有志向的,也是要有目标的。就像这次汶川的里氏8.0级的大地震一样,我们救援人员也有目标,那就是:救出汶川被困人员,转移受灾群众,重建汶川人民的家园。他们有这样的目标,也救出了15147400多人。当我们有了一个高远、伟大的目标后,我们照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会有伟大的成就。

立德做人立志做事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立德做人 立志做事”这句话是我们学校育才一小的校训。

  当然,一个人若是没有品德,没有品行,没有品质就不配做人,而一个人若是没有志向,没有志愿,也绝不可能做成一件事。

  曾有这样的关于人的品德的事:

  有许多精英在一家公司应聘,而这家公司只能录取一个人。有一个人发现了一张纸屑,于是弯腰把它捡起,扔进了垃圾桶。这个人是所有人中学历最低,最不占优势的,可是主考官却宣布只录取这个人,原因就是:这个人弯腰捡起了一张纸屑,并把它扔进了垃圾桶。一个有品德的人比那些成绩优秀却不懂得什么是品德的人要强无数倍,他的品德不是没用的,他的品德会是他登上一个很高的台阶,也会使他被受到别人的欣赏。

  在一个人办理出国手续时,只差一个盖章,就完成了。可是当他伸手摸钱包时,一角钱硬币掉了出来,他觉得一角钱并没有什么用,便把它踢向了一边。而这一切都被办手续的人看在眼里,他拒绝了为那个人办手续,说:“硬币上有你们国家的国徽,你连自己国家的国徽都不爱惜,出国还能爱惜什么呢?”国徽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连爱国的品德都没有的人,不仅是一个“废品”,更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危险品”。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曾说过:“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日本的每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树立自己的志向,而他们也要朝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人是要有志向的,也是要有目标的。就像这次汶川的里氏8。0级的大地震一样,我们救援人员也有目标,那就是:救出汶川被困人员,转移受灾群众,重建汶川人民的家园。他们有这样的目标,也救出了15 147 400多人。当我们有了一个高远、伟大的目标后,我们照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会有伟大的成就。

  “立德做人 立志做事”我相信,这句话定能使我终生受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以道德为话题的议论文

谈谈你对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