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成语100个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兔年的成语有哪些

  获兔烹狗

  拼音:huòtùpēnggǒu简拼:htpg

  近义词:过河拆桥

  解释: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龟毛兔角

  拼音:guīùjiǎo简拼:g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

  解释: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例子:~,岂是有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狐死兔泣

  拼音:húsǐtùqì简拼:hstq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见兔放鹰

  拼音:jiàntùfàngyīng简拼:jtfy

  近义词:有的放矢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指有的放矢

  解释: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例子: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谁肯结交穷秀才。(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见兔顾犬

  拼音:jiàntùgùquǎn简拼:jtgq

  近义词:亡羊补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解释: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拼音:jìngrúchǔnǚ,dòngrútuōtù简拼:jrct

  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狡兔三窟

  拼音:jiǎotùsānkū简拼:jtsk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例子:见柴曰:“汝~,何归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惊猿脱兔

  拼音:jīngyuántuōtù简拼:jytt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

  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兔死狗烹

  拼音:tùsǐgǒupēng简拼:tsgp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反义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兔起鹘落

  拼音:tùqǐhúluò简拼:tqhl

  近义词:兔起凫举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解释: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此事如~,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兔的成语100个

十二生肖之与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2、兔死狐悲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表示对同类的死亡或不幸的伤心。

  3、见兔顾犬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关于兔的成语故事

  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

  淳于髡[kūn]对他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

  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

  犬兔俱毙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quǎntùjǜbì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用法】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近义词】同归于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盐梅之寄、洽闻强记、桑梓之地、花天酒地、称心满意、同心一意、弃琼拾砾、蹈仁履义、寡恩薄义

  作为领导,在处理事情时,不能只看这件事本身的得失,一定要考虑到长远影响和社会效应,要善于从大局权衡得失利弊。就我们自身做事情来说,也不能光看这件事能带来的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影响哦!

关于兔的成语故事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shǒu zhū dài tù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缘木求鱼、固守成规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风使舵、通权达变、除旧布新、标新立异、借坡下驴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兔的成语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後,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兔的成语故事

  【注音】shǒu zhū dài tù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缘木求鱼、固守成规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风使舵、通权达变、除旧布新、标新立异、借坡下驴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一字成语大全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