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故事梗概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官渡之战》读后小感想

  当我读完了《世界上的著名战役》中的一篇文章——官渡之战后,我觉得袁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有许多聪明的将领告诉他一些对自己、对这次作战计划有利益的战术,但是他一点都没有采纳,而是骄傲地使用着自己的战术。最终,导致他们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自己也积忧成疾,最终病死。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吸取一些重要信息,来完善自己、来取长补短。

官渡之战故事梗概

官渡之战"读后感

  我认为"官渡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他讲述的是袁绍带领着70万大军去讨伐曹贼,而曹操在官渡迎战,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曹操只带几万人马却把袁绍的几十万人马打的溃不成军.那是因为曹操聪明过人,善于用心计.比如说在大战之前,曹操了解到袁绍背东朝西,可以利用太阳光的优势,所以请袁绍喝茶来拖延时间,等太阳光对曹方有利时,曹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互让大笑起来,刚回到阵营便让弓弩手放箭,由于太阳光十分刺眼所以袁方军士来不及准备被射到了一片.

  在袁绍溃败以后许攸给袁绍建议,袁绍非但不听,还觉得许攸在害他,还要把许攸杀掉,许攸实在忍耐不下便投靠了曹操,曹操一听许攸来了鞋也没穿边去迎接,由于许攸的帮助,曹操大破袁军.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便憎恨袁绍的袁绍的多疑无知,称赞曹操的机智过人.

  通过这场战役我学会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在逆境中转败为胜!

官渡之战读后感

  东汉末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公元200年二月,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企图诱曹军离开官渡,然后一举消灭之。这时,曹操早已领兵来到官渡,听说白马被围,给于去救。曹操先派一支人马到达黄河,假装要渡河,袁绍听到消息后,急忙派大兵阻拦。曹操趁机带轻骑兵突袭白马。等曹操到了离白马十里之地,颜良才发现急忙仓促应战,被曹军先锋———暂降曹操,急于立功离去的关羽所斩杀。袁军群龙无首,顷刻间孤奔鼠窜。

  袁绍闻讯,气得双脚跳。派大将文丑率六千轻骑兵为先锋,全军追击曹军。曹军把重武器丢在地上,让文丑认为曹军投降了文丑到时,以为曹军投降了,便领将士捡武器。霎时曹军见袁绍军乱成一团,就命令部队冲出去。袁绍军顿时慌了,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被关羽所杀。曹军大获全胜,形成了袁。曹两军对峙。

  在这场强弱分明的战斗中袁绍为什么会输?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袁绍不采纳属下的建议,这是袁绍最大的败点,主要体现在两处:第一处是在战前,袁绍不听田丰、沮授的话执意开战。第二处是在曹操率大军进攻乌巢之际,袁绍不听张郃,高览之言,进攻曹操大营,而不救乌巢,致使张郃,高览叛变,让袁绍的战事雪上加霜;第二点是袁绍指挥不好,导致颜良、文丑过早被关羽斩杀,以至于最后无将可用;第三点是袁绍不能够充分信任其手下,导致许攸叛变,唆使曹操派兵火烧乌巢;当然,曹操获胜的原因也有两点,第一点是他能稳定军心,在危险前很镇定;第二点是曹操很能利用袁绍的上当之心,才取得了成功。

  《官渡之战》让我明白了:在危险中要镇定,善于利用别人的缺点,这样才能成功。

《三国演义》之官渡大战灭袁绍

  袁绍仗着自己兵多将广,一心要打败曹操。这天,袁绍带领七十万军队,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沙箱许昌。

  曹操听说袁绍大军带了阳武,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抵御袁绍。

  曹操的谋士荀攸对曹操说:“我军应速战速决,时间一长,粮草供应不上,我军就会不战自败。”

  曹操同意了。立即命令部下擂鼓决战,有命令夏侯犉等人各领几千兵马,从左右两侧同时冲向袁军。谁知袁军早有准备曹军冲向袁军时,袁军的弓箭一起放箭,箭像雨点一样飞向曹军。曹军纷纷后退,随着一阵鼓声,袁军像潮水般地冲过来,曹军抵抗不住,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官渡。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人才之盛,莫过三国”这是清朝诗人赵翼所说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几句话中表现了三国时期人才的多与精。三国人才多得很如孙权方面有的周瑜、张昭、陆逊等人,曹操方面有典韦、郭嘉、荀攸等人,刘备则有万人不敌的五虎将与如同神的化身-孔明。他们都是三国中,最后能形成鼎足之势共立天下的。他们都是一些很有才能的人,其中官渡之战是曹操的代表作。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都,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人,占据了兖州、豫州、徐州。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难以避免。 最初的形势是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曹操。刘表缺乏决断,两不相帮。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这一年,曹操屯兵官渡,以防卫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自领兵,击破已经背叛且交结袁绍的刘备于徐州,生擒并招降关羽,旋即还军官渡。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十万步兵、一万骑兵,进军黎阳,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令颜良措手不及。此战关羽阵斩颜良。白马之围已解,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分取辎重,逐渐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进攻,斩杀文丑。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复投刘备。 官渡之战正打的火热时,江东孙策想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八月,袁绍不听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自阳武逐渐进逼至官渡,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 九月,曹操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坚壁拒敌。袁绍建高橹,垒土山,居高而射,曹兵只得蒙盾而行。曹操命人制作霹雳车,事实是投石车。袁军又掘地道,曹军就挖长沟。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令徐晃等人骚扰袁军补给线。 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宿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沮授建议增派蒋奇率部于侧翼掩护,袁绍不从。许攸献计轻军夜袭许都,也不被采纳;其家属犯法下狱,许遂与袁决裂,转投曹操。曹操光着脚出来迎接,问计于许攸。许攸告诉曹操,袁军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守备不严,劝他轻兵破袭,则袁将自败。曹操当机立断,令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营,自领步骑五千人,伪装成袁军,人衔枚马缚口,携带柴草,从小路夜行,迅速赶到乌巢,纵火围攻,淳于琼部惊慌混乱。拂晓,淳于琼才发现曹操兵少,出阵反攻,曹操率军突击,淳于琼又退守营中。袁绍得知军情,只派轻骑救援淳于琼,而命令张郃、高览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营。张郃认为,乌巢战场才是战局关键,应全力救援,袁绍不听。援军迫近乌巢时,曹操鼓舞士气,集中兵力,先斩淳于琼,再破援骑,将袁军物资全部焚毁。 消息传至官渡前线,张郃、高览率部降曹。于是袁军完全崩溃,袁绍与长子袁谭渡河逃走。 官渡之战,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主力精锐尽失,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此后,袁军节节败退。建安七年,袁绍忧病而死。其后,袁谭、袁尚争位,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取,终于平定北方。

  整个官渡之战打了一年多,许多人都大掉眼镜,包括孔子的后人孔融、孙权等人。这一战表现了曹操的勇敢、智慧。从友好到敌对,曹操、袁绍之间矛盾的表面化,是从据有兖州之后开始的,终于导致了矛盾的激化。通过官渡曹胜袁败的战争,这个矛盾才最后得以解决。从兖州到官渡,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关系,在许多斗争中,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敌”、“友”之分是随着利害关系的变化而不断转换的。

二十五史三国志 袁绍大败官渡之战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起初,袁绍率领大军南下的时候,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诡计多端。他的军队数量虽少,却切切不可轻视。与他相持对抗,必须作长远打算。将军您占据险要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土地和百姓,以此为前提,您可以对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对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操练兵马,然后选出一些精锐部队,编组成几支奇兵,在曹军不备的情况下轮流出击,骚扰河南地区。曹军救援右边则袭击其左翼,救援左翼则攻其右边,如此连续不断,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和从事生产,我军不曾大动干戈而敌军已经疲惫不堪。这样,用不了两三年时间,就会把曹操拖垮。可眼下将军您放着深思熟虑的长远大计不用,却把全部精力用于打一仗就能全胜,万一这一仗打不赢的话,您可是后悔也就来不及了。”袁绍不愿听从田丰的劝谏,田丰仍再三陈词。袁绍大怒,以为田丰是有意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破坏他的出兵大计,于是下令给田丰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等到袁绍大军溃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的预言都已变成现实,这下子大将军会更加看重你了吧!”田丰叹气道:“如果袁公打了胜仗归来,我倒是能够活命;如今他大败而回,我的性命肯定保不住了。”果然袁绍回到邺城后对左右的人说:“当初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劝阻,这下果真会令他耻笑了。”于是传令把田丰杀掉了。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容娴雅,喜怒不在脸上表露出来,颇有大将风度,而内心却多猜忌,嫉贤妒能,妄加陷害,处理田丰就是明证。

官渡之战

  一

  我是曹操,我现在许昌。

  是我在别人不闻不问之时,从洛阳的废墟中赢回了汉朝皇帝,我并不想拥立献帝,但我要拥有民心,挟天子以令诸侯!

  黄河对岸,是我小时的好友: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血统成就了他挺立河北的局面,使天下贤士尽归他旗下。

  而今,当他统一了河北地区后,竟把目光放在了我的身上,他瞄上了我手中的王牌:献帝。这张王牌,他曾经可以去轻而易举的得到他,但他却对田丰的话不管不问,一心只想着统一河北,哼,鼠目寸光的家伙,现在王牌到了我手里,却又想夺,我有可能给他吗

  二

  我是袁绍,我现在南皮。

  我现在追悔莫及,当田丰向我提出迎来献帝做傀儡时,我不答应,我不想接受看皇帝脸色的生活,我觉得,我现在更自在!

  皇帝这张王牌,是政治王牌,可我认为,政治的作用只是为了招徕名士和民心,而我现在手下名士如云,并傲视河北,我不需要政治王牌!

  不久后,我听说曹操赢回了献帝,我暗自好笑,曹操是闲着没事找人压着他,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傻瓜!

  可没过多久,我看见的曹操,却变了样,曹操只当皇帝是傀儡,并利用皇威,四处征讨,转眼间,兵力、财力和影响力都翻了好几番,这时我才幡然悔悟,不该让那王牌从手中溜走!

  不过,曹操既然抢了我的东西,我就发兵打他,我的兵力是他的十倍!

  三

  真该死,袁绍不顾多年的友情,竟发大军来打我,兵力是我的十倍,不过,既然他肯来,我就有办法打败他,我不信就凭他那脑子,可以打败我。

  前线传来战报,白马港被攻下,敌军正从白马港出发,攻击我官渡港,要知道,官渡是从河北到河南的唯一通道,若他被夺下,陈留、洛阳等地均将不保,当务之急,就是对官渡加强防御,同时立刻想办法让敌军退军!

  可是,我们的粮草主要通过河北的粮商运送进来,如今开战,我们如何保证后方的供应呢?看来这一仗应该速战速决。

  四

  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我的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杀向官渡港时,我手下的许攸竟然叛变了我,逃向曹操那里去了,要知道,他可掌握着我军的粮草地点的机密,这下子彻底玩完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派大将淳于越前去看守粮草。

  这该死的许攸,等我捉到你时,我一定将你车裂而死!

  好在我的大军已经到达了官渡港。

  五

  袁绍的大军已经来到了官渡,我用发石机使劲的砸,才没让他们打垮,而后方的兵粮也不够了,真是上天要绝我吗

  正在这时,有人告诉我,许攸来了。许攸,就是那个袁绍军中的许攸?我连忙赤足跑出帐外,却见许攸在阳光下笑得一塌糊涂。我忙请他进账。

  一番商讨后,我得知袁绍军兵粮仓储位置有淳于越把守,约有5000余人,便马上作出决定,率军3000,奇袭淳于越。

  那么,出发!

  六

  我做在军帐之中,为前线战况而紧张万分,我已损失颜良文丑二将和6000先锋,可曹操军的发石机仍威力不减,我军止步不前,不过这样也好,我军粮草比他们多,我拖死他们!

  如果我能够打败曹操,那我就可以拥有更高的声望、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才……

  我沉静在幻想之中。

  七

  我率军来到淳于越营前,却见他与自己的军士都喝得烂醉,这个酒鬼,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率军上到山顶,将火把投到粮仓里,顿时,袁绍军的希望就在烈火的呼啸声和士兵们喊叫声中灰飞烟灭了。

  回到营地,我想敌军发动攻心战术,敌将张禾投降,其他士兵也应为听到粮草被烧而逃散,我乘机北上,将袁绍赶尽杀绝!

汉末官渡之战

  汉末官渡之战是关系到北方统一的关键战役,曹操在兵微将寡、军需补给困难的情况下重创袁绍,一战奠定北方统一的基础,迈出了魏武挥鞭中最有力的一鞭。为什么曹操最终胜出呢?往事越千年,官渡正上演。汉末自董卓之乱以来,关东军阀互相吞并,在北方形成了袁绍和曹操最强大的两股势力。建安四年春(199年),袁绍以田丰、沮授、逢纪、审配、许攸、荀谌为谋士,备步兵十万,骑万匹,陈兵黄河北岸,准备伺机灭掉曹操。曹操在官渡前哨战中虽然击毙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和文丑,但袁绍仍然凭借强大的军力,把战线强推至官渡北面的阳武,形势对曹操非常不利。

  许攸向袁绍献计,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袁绍不纳,许攸转投曹操。曹操纳许攸之计,亲率骑兵五千,火烧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派张郃、高览袭击曹操,二人反而投降,袁军顿时溃败,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邺城。两年后,袁绍病死。七年后,北方底定。曹袁对决,《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军兵力还不到一万,而且伤者十之二、三。现代诸多历史学家,如范文澜、张传玺、朱绍侯皆明言曹操以一万人破敌。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不可信,并给出了三点依据。于是乎,《三国演义》说曹操率七万军迎敌,极有可能是真实的反映。再看袁绍兵力。袁绍兵力记载比较属实,历来都认为是十万兵,但袁绍投入官渡的兵力也不止这个数。袁绍战败后,曹操曾坑杀八万之众。袁绍其余士卒“闻绍在,稍复集”。加之逃亡士兵,其总数接近十五万。袁绍的兵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就经济而言,袁绍则压倒曹操。荀谌曾言:“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又有:“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曹操迎献帝之后,虽实行屯田,但仍旧连年征战,不得喘息,以至于官渡会战之时,粮草居然捉襟见肘。就人力物力而言,袁绍仍旧占据优势。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汉末的主战场,也是遭到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而该地区正是曹操统治的核心区域,区域内四处可见“多所残戮”、“数百里中无烟火”字样。

  袁绍出自四世五公,且少有抱负,又结束了东汉宦官掌权百年的局面,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正面形象。十年奋斗,十年耕耘。他从一个渤海郡太守成为坐拥四州的头号地方势力,在官渡之战前,他是很完美的。如此袁绍,为何一战就退出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志得意满的袁绍听不进任何意见,要以个人英雄主义解决曹操及其群士。与袁绍相反的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的能力。官渡战前,袁军连续冲破曹军防线,直抵官渡。曹操兵微将寡,粮食严重不足,抗不了几天了。在此危急时刻,曹操主动向荀彧问策,荀彧给出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而当曹操得到许攸的献策之后,立即亲率五千骑兵火烧乌巢,摧毁了袁绍的粮食大本营。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把自己敢于用谋、敢于用险,沉稳干练,擅长发挥群策群力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汉末自黄巾起义以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军阀混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曹操以微寒起家,统一了北方,救治了四分五裂的社会,成为一个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伟大人物。官渡之战是魏武挥鞭中最重要的一鞭,这是他平日强大能量积攒的表现,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说的那样:”向使臣退于官渡,绍必鼓行而进,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

官渡大战

  刘备逃到了邺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袁绍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 人,决心进攻许都。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田丰,这时候却不赞成马上进攻。他说:“现在许 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然少,但是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 可不能小看他。我看还是作长期的打算。”

  袁绍不听田丰的话,田丰一再劝谏,袁绍反认为他扰乱军心,把他下了监狱,他向各州 郡发出文书,声讨曹操。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沮音jū)为监 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今河南滑 县)。

  这时候,曹操早已率领兵马回到官渡,听到白马被围,准备亲自去救。他的谋士荀攸劝 他说:“敌人兵多,我们人少,不能跟他硬拼。不如分一部分人马往西在延津(在今河南延 津西北)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我们就派一支轻骑兵到白马,打他个措手不 及。”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来个声东击西。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来堵 截。哪儿知道曹操已经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袭击白马。包围白马的袁军大将颜良没防备,被 曹军杀得大败。颜良被杀,白马之围也解除了。

  袁绍听到曹操救了白马,气得直跳脚。监军沮授劝袁绍把主力留在延津南面,分一部分 兵力出击。但是袁绍心急火燎,不听沮授劝告,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并且派大将文丑率 领五六千骑兵打先锋。这时候,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听说袁军来追,就把六百名骑兵埋 伏在延津南坡,叫兵士解下马鞍,让马在山坡下蹓跶,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

  文丑的骑兵赶到南坡,看见这样子,认为曹军已经逃远了,叫兵士收拾那丢在地上的武 器。曹操一声令下,六百名伏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 糊里糊涂地丢了脑袋。

  两场仗打下来,袁绍一连损失了他手下的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将士打得垂头丧 气。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我们人尽管多,可没像曹军那么 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完了, 他们自然会退兵。”

  袁绍又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 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

  袁绍看到曹军守住营垒,就吩咐兵士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筑起高台,让兵士们在高台 上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

  曹军只得用盾牌遮住身子,在军营里走动。

  曹操跟谋士们一商量,设计了一种霹雳车。这种车上安装着机纽。兵士们扳动机纽,把 十几斤重的石头发出去,打坍了袁军的高台,许多袁军兵士被打得头破血流。

  袁绍吃了亏,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叫兵士在深夜里偷偷地挖地道,打算从地道里钻到曹 营去偷袭。但是他们的行动早被曹军发现。曹操吩咐兵士在兵营前挖了一条又长又深的壕 沟,切断地道的出口。袁绍的偷袭计划又失败了。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 曹操也有点支持不住,写信到许都告诉荀彧,准备退兵。荀彧回信,劝曹操无论如何要坚持 下去。

  这时候,袁绍方面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不断地运来。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马运 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开官渡四十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人马,绕过官 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法,已经被 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来不及穿靴子,光着脚板跑 出来欢迎许攸,说:“好啊!

  您来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后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

  现在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

  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

  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改口说:“对,只能支持半年。”

  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要说假话 呢!”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急,特地来给您捎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 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 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

  曹操得到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荀攸、曹洪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 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 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

  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一把火,把一万车粮草,烧得个一干二净。乌巢 的守将淳于琼匆忙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张郃(音h é)、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连盔甲也来不 及穿戴,带着剩下的八百多骑兵向北逃走。

  经过这场决战,袁绍的主力已经消灭。过了二年,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扫 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政权也在这次起义中走向瓦解。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东汉各州郡的大官僚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扩张势力,军阀之间互相混战,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就是北方两个最强大的军阀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最大的战争。

  袁绍是汝南郡(今河南商水)人。袁家是东汉后期的大贵族,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以下,一连四代有五个人做过三公,社会地位很高。三公有权任用自己的属官,和推荐别人做官。通过这种关系,袁家拉拢了一批官僚,政治势力很大。在讨伐大军阀董卓的战争中,袁绍乘机取得人口众多、粮食丰足的冀州(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南端,河南北端一带),尔后又打败了黄河以北另一个大军阀公孙瓒,军队增加到数十万,实力更加强大了。

  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社会地位比不上“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但是,他在参与镇压黄巾军的活动中,取得汝南、颖川两郡。他亲自带兵到洛阳,从战乱中把汉献帝迎接到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此,曹操在政治上便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利用傀儡皇帝的名义向各地军阀发号施令。

  曹操在许县建都以后,袁绍曾经借口许县卑湿,要曹操把皇帝迁移到鄄城(今山东濮县东),以便于自己就近控制,曹操自然不肯答应。袁绍见采用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凭仗自己的军事优势,决定出动大军南下,进攻曹操。

  可是,在与军政头目商议此事时,袁绍的三军监军沮授却向他劝谏说:“我们为讨伐公孙瓒,用兵好几年,百姓已很疲乏穷困,仓库中也没有多少积蓄,不能再动兵打仗了。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派人去向汉献帝报告我们讨伐公孙瓒的胜利;如果曹操从中阻拦,那就向天下宣布,说曹操阻隔我们尊奉皇帝,使曹操孤立。然后我们就出兵进驻黎阳,在河南一带扩军备战,待实力强了,再不断派兵骚扰曹操的地盘,使他不得安宁。这样,我们以逸待劳,稳可打败曹操。”部将郭图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以袁公的神武,率领黄河以北的强大人马去攻打曹操,这就犹如把手掌翻一下那么容易,何必要如此慎重呢?”沮授回答说:“凡铲除强暴,救人于难的军队是合乎道义的。曹操尊奉天子来命令天下,我们着出兵伐他,就等于讨伐天子了。这与义理相违背。

  再说,决定战争的胜负,在于有无万全的计策,而下在于暂时的强弱。曹操在国内政令畅通无阻,士兵又很精良,决不会像公孙瓒那样固守一方,坐等我们进攻。如今放弃万全稳重的计策而去兴无名之师,我实在为袁公担心啊!”袁绍另一部将审配听了,说:“从前周武王伐纣王,也是以臣伐天子,不叫不义;更何况我们举兵攻击的是曹操,为什么说是师出无名呢?今天袁公如此强大,如不及时平定天下,完成统一大业,丧失天赐良机,将来反而会遭受祸害。我以为,监军的计策,是在于稳重,却没有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会后,郭图借这件事,在背后向袁绍中伤沮授,说:“沮投总管内外大事,在三军中威望很高,这样下去,恐伯你袁公设法控制他了。”袁绍听了郭图的话,把沮授所统率的三军,分属于三个都督,命令沮授、郭图、淳于琼各掌一军,这样就削弱了沮授的兵权。

  袁绍终于在郭图、审配等人的怂恿下,进攻曹操了。

  公元200年2月,袁绍亲率十余万冀州精兵,进抵黎阳(位于黄河之北,今河南浚县东北),以此作为前沿指挥部的驻地。为了使大军能顺利地渡过黄河,他派了自己最信赖的大将颜良失渡过河去,拿下和黎阳隔河对峙的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白马守将刘延,一见袁绍的大军过河,就连忙把城门关上,派快马去向曹操报信。

  曹操接到从白马传来的告急战报,来不及开会商议,就带上张辽、关羽等大将,统兵北上迎敌。关羽是刘备的将领,怎么为曹操效力呢?原来,关羽被围土山,刘备不知存亡,为了保护刘备夫人,他放弃突围,而成了曹操的降将。曹操爱惜关羽的武艺,为了收买关羽,曹操连缴获来的吕布的赤兔马都给了关羽。关羽说:“我与皇叔(指东汉皇族后代刘备)有誓在先,共扶汉室。只要我立了战功,报答了曹公对我的恩德,知道了皇叔的去向,我还是要回到他身边去的。”关羽后来是怎样回到了刘备身边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但说曹操人马有限,去与袁绍死打硬拼,岂不是以卵击石?正因为这样,随军谋土向曹操献了个声东击西的计策:曹操亲率大军西进到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北),诱袁军主力西移,然后大军向东,突袭白马,消灭颜良。曹操依计而行,自己领兵向延津进发,好像要从那里渡河北上。袁军果然上当,主力沿黄河北岸西移,使围攻白马的颜良,孤悬于黄河之南。

  白马城高墙厚,颜良攻不下,就将城团团围住,想困死城内的军民。这天阳光灿烂,他躲在大将用的“华盖”伞下,悠悠忽忽地看着兵书。士兵们也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晒着太阳,一个个显出悠闲懒散的样子。等到哨兵报告说西边上来一支队伍,离这里只有十几里了,大伙儿正疑惑不解时,忽然像神乒天降似地冲来一匹火红的快马,马上的将军手挥青龙偃月刀,直向颜良劈来。颜良还想按规矩问来将是谁,只见刀光一闪,鲜血一喷,已是身首各异。那来将割下颜良的头,冲开惊惶失措的袁军,回到曹军阵内去了。这位斩颜良的大将,就是关羽。张辽见关羽得手,便率军冲入敌阵,刘延也从城里杀出。袁军失了主将,又遭到两面夹攻,一溃而不可收拾,只有少数人逃回到黄河以北。战斗结束后,曹操率军沿河向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撤退。

  袁绍听说颜良被杀,曹军已向官渡退去,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渡河南进,恨不得一口就把曹操吞掉。谋士沮授劝阻说:“现在需要冷静地估计一下战争发展的趋势。目前大军还是屯在河北岸,可以派一支军队攻打河南边的官渡。如果攻下官渡,脚跟站稳,大军再渡过河去也不迟;要是现在就贸然渡河,万一有了意外,说不定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沮授的话,袁绍听了更加生气,他铁青着脸说:“快快传令渡河!快快传令渡河!”当袁军渡黄河时,沮授叹息说:“黄河黄河,你说我们还能北渡而还吗?”沮授一气之下,当即要求辞职还乡。袁绍却不放他走,说是要让他亲眼看看,自己是怎样战胜曹操的。

  袁绍渡过黄河,派文丑统兵追击曹操。文丑是和颜良齐乞的北方名将,二人又是好友,这回他快马追击,一是要立大功,二是要报颜良被杀之仇。

  在延津南面不远的地方,袁军先头部队眼看追上了曹军。这时,曹操下令停止后撤,在南山下扎好营阵,同时派人登上瞭望台观察袁军。开始,瞭望哨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袁军骑兵来了。”过了一会,又报告说:“敌骑越来越多,步兵多得数不过来。”曹操吩咐说:“不要再来报告了。”接着命令骑兵解鞍放马,稍作休息。这时,从白马撤出的辎重还在路上慢慢地行进。

  将领们担心敌军众多,恐难抵挡,便提出连人马带辎重一齐进入营垒。荀彧领会曹操的用意,对他们说:“丞相这样做,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到时候人马隐蔽一下,辎重就丢在路上算了。”曹操点了点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可是文丑率领的人马愈来愈近,喊杀声已清晰可闻,曹操的将领们,仍为眼前的危急情况捏着一把汗,便纷纷催请曹操下令,上马应战。曹操沉着地说:“还不到时候。”又过了片刻,袁军的骑兵蜂涌而至,看见曹军的军用物资丢得满地都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下马枪掠,一时队形大乱。这时,曹操才下令:“出击!”于是,五百多个骑兵跃马横刀,勇敢冲向袁军。文丑也和颜良一样,还没明白过来是哪儿杀来的天兵,脑袋就被一刀砍了下来。白马、延津两仗,袁军连续失利,损失了两员大将,不过在数量上还占着优势。曹操决定按原定计划继续撤退,等把袁军主力向南引诱到远离其后方的官渡,再找机会打败他。

  沮授看出曹军不败而退其中必有奥妙,就再次向袁绍指出:“我军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及曹军。敌军兵力和粮食不足,这是最大弱点,我们应该用其弱点,不要急于求战,尽量消耗他的实力才好……”袁绍依然不听,继续率军前进。

  公元200年8月,袁军推进到官渡后,靠沙堆结屯,东西蜿蜒数十里,与曹操的营垒对峙。

  沮授说得不错,曹军利于速战,首先发兵叫战,打了一仗,遭到失败。

  从此,坚守大营,深沟高垒,再也不肯出来了。

  袁绍看着对方守住阵营,没法打过去,就吩咐士兵在曹操的军营外面堆起土山来,土山上再筑高台。将士们上了高台,向曹营射箭。曹兵慌忙拿盾牌或挡箭牌遮住身子,他们在军营里来往也只能在盾牌底下小心地弯着腰走。袁绍的将士们在高台上瞧着,一个个乐得哈哈大笑。

  为对付袁军高台射箭,曹操多次召集谋士们商议。几天后,随军的机械师终于制成了一种发石车:车上安着机关,扳动机关能把十几斤重的石头飞出去。因为石头打出去的声音很大,这种车也叫霹雳车,也就是后世所谓“炮车”。霹雳车真顶事,射出的石头块,居然把对面土山上的袁军士兵打得头破血流,再也不敢站在高台上,随心所欲地朝曹营射箭了。

  袁绍一见在土山高台上占不到便宜,就叫谋士再想别的办法。谋士们商量后,献计道:“明攻不如暗攻,挖地道,从地下攻过去!”袁绍听了,觉得挖地道是个好办法:人马可通过地道潜行到曹营,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便命令士兵们轮流掘洞挖地道。

  可人那么多,曹营离得又近,袁军一举一动,早被曹军望见了。他们向曹操报告,说敌人在土山下挖坑道。曹操马上吩咐士兵在军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又宽的壕沟,又掘通一条小河,灌满河水。只要袁军的坑道挖到壕沟处,水就会灌进地道,这就破坏了袁绍的计谋。就这样,双方仍然相持不下。

  两军长期对峙,袁绍虽然不能取胜,但曹操却已陷入窘境。中原一带,百姓困于征役和赋税,造反事件不断发生。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家的门生故吏散布于郡内各县,他们大都拥有武器,这时乘机起兵反曹,从后方声援袁绍。袁绍还让原来做过豫州收(一州的长官)的刘备一再带兵到汝南,联合反曹势力,骚扰曹军后方。另外,袁绍多次派出小股军队破坏曹军的粮食供应线。这些都给曹操以很大的威胁。为此,曹操写了一封信给留守许都的荀攸,打算退回许都固守。荀攸回信说:现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我方以少敌众,如果后撤,袁军必将乘胜追击,战局将不可收拾。袁绍表面看来强大,实际并不可怕。我方在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将敌阻挡在那里达半年之久,说明敌人并无多大作为。目前我军供给虽有困难,但仍可维持温饱。只要我方运用正确的策略,寻找敌人弱点,出奇制胜,给以致命的打击,胜利一定会到来。

  荀攸这番分析说服了曹操,曹操决定在官渡和袁绍周旋到底。他派兵赶走刘备,镇压了地方反抗势力,稳定了后方。两军相持,军粮能否源源供应,这是决定胜负的条件。曹操除采用武装运送军粮外,一直注意袁军的运粮动态。

  恰好这时,偏将军徐晃的部将史涣抓到了袁军的一个探子,解到徐晃营里,盘问下来,才知道袁绍派将军韩猛从冀州押运几千辆粮车到官渡北面几十里的故市(今河南延津境内),早晚就可以到了。徐晃忙把这消息告诉了曹操。荀彧说:“韩猛有勇无谋,瞧不起别人。要是带领几千骑兵在半路上袭击,他必定没有准备。粮食被烧毁,袁军必然慌乱起来。

  曹操听了,就派徐晃和史涣带着骑兵出发,跟着又派张辽和许褚两员大将前去接应。

  果然,韩猛于当晚押着几千辆粮车过来了。进入山谷时,徐晃和史涣突然杀出来。韩猛心慌意乱地对付着徐晃。史涣带领一部分骑兵从后面放火烧粮草,韩猛抵挡不住,仓惶逃了。

  袁军的将士望见北边起火,火速报告袁绍,袁绍正要打发人去探听详情,韩猛的败兵跑来报告了。袁绍一听粮食被毁,立刻派张郃和高览两将军俞去对敌。

  这两人领兵到了半路,正碰上徐晃和史涣烧了粮车往回走。这真是冤家狭路相逢,两军一接触,便打了起来。交锋没多久,背后张辽和许褚的兵马赶到,杀散袁兵,四个将军会在一起,急匆匆赶回官渡去了。

  韩猛只身回报袁绍,袁绍气得要杀韩猛。众将官代他求情,韩猛被免了死罪。

  这时,审配对袁绍说:“路上的粮车被毁,数量有限,乌巢(在延津近旁)可是藏粮之地,得派精兵守卫呀!”袁绍听了,漫不经心地回答说:“我早就准备了。你还是回邺城去,监督粮草的筹集,将粮草不断地向乌巢运送。”审配被打发去了。

  这年的10月,袁绍又派军队到乌巢去取粮草。

  沮授又对袁绍说:“乌巢那儿要加强防卫!运粮道上也要派军队巡逻,提防曹军劫粮!”袁绍听了,摇摇头,不以为然,没回答他。他想:乌巢离大营只四十里路,那里已有淳于琼的一方人马守卫,怕什么?沮授见袁绍不答理他,便闷闷不乐地退了出去。他刚出门,另一个谋士南阳人许攸进来,他是来给袁绍献计的。

  原来,曹营里也缺粮食,曹操特地打发使看到许都去催。这个使者被袁军捉住,送到许攸那儿。许攸搜出曹操写给荀攸催粮的信,就赶来对袁绍说:“曹操屯兵官渡已经8个月了,许都必然空虚。我们只要分一路人马趁着夜色去袭击,一定能拿下许都。曹操在官渡缺粮短草,我们两路夹攻,定能活捉曹操。”说着,他把曹操屯粮的信递给了袁绍。

  袁绍看完信,说:“曹操诡计多端,你怎么知道这封信不是故意写给我们看的?这是诱敌之计,我可不上他的当!”他把信扔给了许攸。

  许攸万没想到他的计策会遭到袁绍一口回绝,便灰心丧气地站到一边,不再开口。刚巧审配从邺城派人送信来。袁绍拆开一看,信上写的先是报告运粮的事,接着全是控告许攸的话。大意说,审配查出许攸在冀州受了多少贿赂,他的子侄侵吞了多少公款,如此等等。审配已经把许攸一家和子侄等收进了监狱。袁绍看罢,不由大怒,指看许攸的鼻子斥责道:“你贪财受贿,又不能管教好子女,还有脸面在我面前指手画脚呀?我本该将你斩首,看在你过去的份上,饶恕了你,以后可不许再多嘴多舌了!”许攸听了,真悔恨交加。他退出袁府,本想一死了之,可又于心不甘。再想想过去跟曹操也有交情,何必一定要赖在这里?他叹了口气,没再回家,就投奔曹操去了。

  许攸趁着夜色,一路小跑,奔到了曹营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这里埋伏着一支曹操的士兵。士兵们将他捉住。许攸说:“我是丞相的老朋友。快去通报,说南阳许攸来拜访。”士兵们不敢怠慢,一面去通报,一面领着他到了大营。

  这时,曹操已脱了衣服,准备睡觉,一听说许攸来了,竟来不及穿靴,拖着鞋出来迎接了。他高兴得拍着手说:“哎呀,子远(许攸字),您肯来,我就好啦!”许攸与曹操原来是对好朋友。两个人一坐下,曹操就跟他商量如何对付袁绍。

  许攸说:“有人说许都空虚,教袁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进攻官渡,一路袭击许都,叫你顾此失彼,难以应付。”曹操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说:“那还了得,是谁献的这个毒计?”许攸笑着说:“还有谁呐?只是袁绍不听这个人的话,还把他一家老小下了监狱,他被逼得只好改换门庭了。”曹操无限感激地说:“袁绍不听您的话,怎么能不失败呐!现在您来了,我可要依靠您了。”许攸问:“你营里还有多少军粮?”曹操回答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笑一声,说:“不对吧。”曹操忙改口说:“半年半年。”许攸生气了。他站起来说:“告辞了!”曹操慌忙地把他按住,说:“怎么啦?”许攸责备道:“我诚心诚意来投奔您,可您为什么不能信任我?”曹操忙解释:“请别见怪,这种事不好说。”又放低声音,凑近许攸的耳朵:“军营里只有这个月的粮了,您说怎么办呐?许攸正色道:“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失败就在眼前。我有一计,定能让您转败为胜:袁绍有粮食一万多车,全部囤积在乌巢,派淳于琼守护。淳于琼是个酒鬼,防备松懈,您只要派几千骑兵,偷偷地摸进去,将粮食烧了,不出三天,袁军不战自败。

  曹操听了,连连点头,忙叫部下端来酒菜,两个人边吃边谈,直至后半夜。

  第二天,曹操同亲近谋臣讨论许攸的建议。

  张辽对曹操说:“屯积粮食的地方,袁绍怎么会不派重兵严加防守?丞相不可轻信,不要上许攸的当。”曹操说:“许攸现在我们营内,他如骗我上当,自己怎么逃脱得了?再说,我们的粮食已快吃完,倘不采纳许攸的计策,就是袁绍不打过来,我们也会饿死。现在别无选择,只有发兵袭击乌巢。”张辽又说:“如果非采纳许攸的计策不可,也要防备袁绍乘虚袭击我们呀!”曹操笑着说:“关于此事,我已考虑好了。”他随即宣布行动计划:留下曾洪坚守大营,夏侯惇、夏侯渊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大营左边,曹仁、李典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大营右边,以备不虞,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自己在中间,率领五千精兵,趁着朦胧夜色,从小道去偷袭乌巢。当夜,曹军打着袁军的旗帜,每个士兵带着一捆干柴,每人嘴里都衔根筷子,马嘴用绳子缚着,静悄悄地出发了。走着走着,已进入有袁军驻扎的地方。

  袁军问他们:“哪儿来的?”他们回答得挺干脆:“袁公怕曹军来劫粮,派我们到乌巢去加强防守的。”袁军见打的是自家的旗帜,就让他们过去了。

  就这样,骗过了多处岗哨,顺利地到了乌巢。

  曹军一到乌巢,就立刻散开,在袁军粮囤周围点燃干柴,大火顿时燃烧起来。袁军从梦中惊醒,望着熊熊烈火,一个个张皇失措,乱作一团。拂晓,淳于琼酒醒,见曹军兵少,又匆忙指挥军队出营迎战,阵势尚未摆好,曹操就命令军队奋起反击。淳于琼的兵士抵挡不住,只好退回营中固守。

  袁绍得到乌巢粮囤被烧的报告,大惊失色。他出营一看,只见东北角上火光冲天,知道乌巢的粮草被烧,于是立刻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发兵去救。

  谋士郭图说:“曹军劫粮,必然由曹操亲自率领,这下曹营空虚,我们可以派一部分兵马去救乌巢,用大部队去袭击曹操的大营。曹操知道大营挨打,就会赶回官渡。这样,我们不但救了乌巢,而且夺取了曹营。这就是孙膑‘围魏救赵’的打法呀!”袁绍听了,就对张郃说:“你和高览快去攻打曹营。”张郃不同意这个主张。他说:“不能这样。曹操劫粮,一定带足兵马,大营也会有防备。淳于琼要是打了败仗,乌巢一失,我们什么都完了。我们只有全力救援乌巢才是上策。”郭图一听,发火了,责问张郃:“你说曹操对防守大营有了准备,他既要打乌巢又要守大营,他能有多少军队?”大敌当前,袁绍不再让他们多争,便催张郃快去攻打曹营,另外派蒋奇去救乌巢。

  正当曹操督励士兵进攻乌巢的时候,探子来报,说袁绍援军快赶到了。

  有人劝曹操赶快分出一部分部队前去打援。曹操考虑到,兵力一分散,力量将大为削弱,敌营攻不下,又打不败援军,必然两头落空,于是决心全力进攻乌巢。他下令说:“攻打敌营,不要管什么援军不援军,敌人不到背后,就不要向我报告!”于是,曹军全力冲杀,终于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攻破了敌营,烧毁了敌人全部存粮。

  蒋奇等带领一队人马向乌巢奔来,途中碰到淳于琼的残兵败将。蒋奇骂他们没用,叫他们站在两旁让自己的人马过去。没想到从淳于琼的队伍中站出张辽、许褚来,他们大喝一声:“蒋奇看刀!”蒋奇猝不及防,被张辽一刀砍下马来。原来曹操消灭了淳于琼的军队,把他们的旗帜和衣服都拿来,叫张辽和许褚的士兵扮成淳于琼的残兵败将去截住袁绍的援军。蒋奇中了计,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张郃、高览进攻曹营,只对付中路,没想到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曹仁、李典,中路曹洪,一齐杀出来。袁军抵挡不住三路攻击,大败而逃。

  他们还没有逃回大营,乌巢一些被割了鼻子的士兵倒先到了。这些士兵是曹操故意放了回来羞辱袁绍的。他们说话咿咿哇哇,把袁绍的鼻子都气歪了。袁绍问他们怎么丢了乌巢,他们回答说:“淳将军只顾喝酒,对敌人的袭击毫无防备。”袁绍气不打一处来,当即下令部下将淳于琼拉出门外斩了。

  郭图站在一旁吓得发抖,忙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他凑在袁绍的耳边说:“张郃和高览见将军兵败将亡,心甚欣喜。”袁绍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郭图回答说:“他们二人素有降曹之心,攻打曹营有意不用心,以致吃了败仗。”袁绍听了,气得又派人去召张郃、高览快到大营里来受审。

  此时,高览、张郃打了败仗,正怨袁绍指挥失当,现在见袁绍反派人来召他们去受审,他俩一狠心,杀了袁绍派来的人,带着自己亲信兵马投降了曹操。曹操当即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等侯。

  袁绍失了一个谋士(许攸),跑了两个将军(张郃,高览),乌巢的粮食又全烧了,白天提心吊胆,晚上更是坐立不安。果然,这天到了三更时分,曹军攻了过来,打头阵的还是自己人张郃和高览的士兵。他们本来是一家,有的还是朋友呐。张郃、高览的士兵一招呼,还真有一部分人跑过去了。袁军乱打一气,死的死,伤的伤,投降的投降,到了天亮,各自收兵,袁绍这边的人马去了一半。

  袁绍正在大营惊惶失措的时候,将士们进来报告:“外面沸沸扬扬地传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酸枣,进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截断我们的归路。”袁绍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三万人马去救邺郡,再派三万人马去救黎阳,连夜起行。其实,曹操哪来这么多兵马分两路进攻?他是采用了许攸的计策,叫人到处去散播这消息,使袁绍中了计。

  袁绍六万人马分两路退去。曹操探听到袁绍果然调动兵马,就指挥全军,冲杀过去。袁军不敢对阵,四散逃走。袁绍和他儿子袁谭来不及戴头盔,穿铠甲,就穿着便服,戴着头巾,上了马带着八百多骑兵,匆匆地渡过河去。

  曹操没科到袁绍这么早就跑了,赶紧过河追赶,但已追不上了。

  曹操大获全胜,前后杀伤和俘获袁军七八万人。袁绍抛弃的辎重,珍宝,绸缎以及图书档案等全归曹军所有。沮授来不及渡过,被曹军拿住,送到大营里。他大声嚷嚷地说:“我不是投降的。既然被俘,就处死我吧!”曹操过去跟他也有交情,好言相劝说:“袁绍无谋,不用您的计策,以致失败。

  现在天下未定,我正需要您共同商议大事,请不要固执了。”曹操免了他的罪,将他留在营里。可是沮授偷了马匹,准备逃回袁绍那边去,曹操这才将他杀了。

  官渡之战,袁绍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曹操的兵力大大增强,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汉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有文采的导游欢送词